![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时练第17课《古诗三首》02及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79712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时练第17课《古诗三首》02及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79712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时练第17课《古诗三首》02及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79712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时练第17课《古诗三首》02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时练第17课《古诗三首》02及答案,共6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17. 古诗三首课时练一、根底积累1.选择适宜的字填在横线上①挑 桃
________灯 ________子 ________起 ________花②残 浅
________缺 凶________ 深________ ________色2.看拼音,写词语。 hán lěngzèng sòngjú huāshí jìngxié yán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Ⅰ》行〞读音:①háng;②xíng 人行道____ 银行________ 步行________Ⅱ》处〞读音:①chǔ;②chù 处分______ 到处_______ 处理________4.按要求完成练习。 〔1〕》行〞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行〞的读音有________、________,对照读音分别可以组成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 〔2〕》动〞可以组成拨动、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 〔3〕》知〞的常用意思有:①知道;②知识;③使知道。在》知有儿童挑促织〞中的》知〞的意思是________,另外两种意思可分别组词:________、________。 5.区分形近字填空。 〔1〕径 经 小________ 田________ ________常〔2〕橙 澄 ________子 ________黄 ________清〔3〕犹 尤 ________豫 ________其 ________如6.》菊残犹有傲霜枝〞中的》犹〞的意思是〔 〕 A. 似乎 B. 仍然 C. 犹如7.解释以下词语。 ①红于:________。 ②寒山:________。 ③石径:________。④斜:________。 ⑤挑:________。 ⑥篱落:________。8.《赠刘景文》描写的是_______季节的景色,作者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景物来描写_______。〔 〕 A. 秋末初冬;荷、菊、橙、橘;橙黄橘绿的时节
B. 秋天;荷、菊、橙、橘;秋景
C. 冬天;荷、菊、橙、橘;冬景9.写出表达以下意思的诗句。 ①停下车来,是因为爱赏晚秋的枫林,那经霜的枫叶竟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火红。 ②江上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二、诗歌鉴赏10.课内阅读。 山 行唐 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1〕》远上寒山石径斜〞,这句写的是_______。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_______,》斜〞字与》上〞字_______,写出了_______的山势。〔 〕 A.山;距离;意思相近;高而缓
B.山路;绵长;照应;高而缓
C.山路;绵长;重复;高而缓〔2〕》白云深处有人家〞,写_______,写_______。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_______〞,—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这样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_______。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_______: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一定会有另一种景色。〔 〕 A.云;人家;石径;很高;想象的空间
B.白云;深处;寒山;很大;想象的空间
C.云;人家;石径;很大;想象的空间〔3〕》停车坐爱枫林晚〞表达的情感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_______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这句中的》_______〞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①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_______。②因为黄昏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③诗人流连忘返,到了黄昏,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_______。④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_______〞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 A.惊喜之情;红;黄昏之景;喜爱之极;霜叶红于二月花
B.叹之情;晚;夜晚之景;喜爱之极;停车坐爱枫林晚
C.惊喜之情;晚;黄昏之景;喜爱之极;霜叶红于二月花〔4〕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_______。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_______。( ) A.枫林;原因
B.枫叶;心情
C.枫林;秘密11.补全古诗,完成习题。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________,________秋风动客情。________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________。〔1〕补全古诗萧萧梧叶送________,________秋风动客情。________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________。〔2〕本诗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 〔3〕这首诗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所作,抒发了诗人在秋天思念________的思想感情。 〔4〕诗中》挑〞的意思是________,》促织〞就是________。作者看到________,料想________,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 〔5〕本诗中,表现作者想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赠刘景文宋 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1〕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________的。诗的前两句________,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________的萧瑟景象。后两句________,揭示赠诗的________。〔 〕 A.宋轼;写景色;秋天;议景;原因
B.刘景文;写景;秋末冬初;议景;目的
C.刘景文;议景;秋末冬初;写景;目的〔2〕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_______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______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______和______。〔 〕 A.橘黄橙绿;松柏;高尚品格、坚持的节操
B.橙黄橘绿;松柏;高尚品格、坚贞的节操
C.橙黄橘绿;松柏;不畏严寒、与众不同〔3〕作者眼中的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________,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________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________、________,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 A.人到老年;收获成功;乐观向上、继续努力
B.人到青年;大有作为;淡泊名利、安居乐业
C.人到壮年;大有作为;乐观向上、努力不懈〔4〕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________情绪。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________景象,显露了________,给人以昂扬之感。( ) A.悲秋;丰硕;勃勃生机
B.悲秋;美丽;喜人的果实
C.赞秋;凄凉;悲秋三、小练笔13.《山行》的最后一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秋天之美描写得胜过春天。在你的生活体验中,是否也感到秋天的某一处胜过春天呢?谈谈你的感受吧!〔100字左右〕
答案一、根底积累1. 挑;桃;挑;桃;残;残;浅;浅 2. 寒冷;赠送;菊花;石径;斜阳 3. ②;①;②;①;②;① 4. 〔1〕彳;三;xíng;háng;行动;银行
〔2〕跳动;惊动
〔3〕①;求知;通知 5. 〔1〕径;径;经
〔2〕橙;橙;澄
〔3〕犹;尤;犹 6. B 7. 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深秋季节的山;石子的小路;为倾斜的意思;挑弄、引动;篱笆。 8. A 9. ①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②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二、诗歌鉴赏10. 〔1〕B
〔2〕A
〔3〕C
〔4〕A 11. 〔1〕寒声;江上;知有;一灯明
〔2〕在孤寂的夜里写写所思念的景象
〔3〕宋;叶绍翁;自己的家乡
〔4〕用细长的物件逗引;蟋蟀,也叫蛐蛐;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5〕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2. 〔1〕B
〔2〕B
〔3〕C
〔4〕A 三、小练笔13. 如秋风之高爽清朗、秋月之皎洁清静、秋菊之傲霜怒放、秋叶之翩然沉着等等皆可。重在个性感受。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