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学案及答案
展开2.了解原子的构成。
3.知道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4.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图说考点
学业基础——自学·思记·尝试
[新知预习]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1.古希腊原子学说
万物由1 、2 的原子构成,原子的3 和
4 是万物变化的根本原因。
2.道尔顿原子学说
19世纪初,道尔顿认为,物质由原子组成,原子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毁灭,在化学变化中不可5 。
3.汤姆生原子结构模型
1897年,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6 ,并提出了一个“7 ”的原子结构模型。
4.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
原子由8 和9 构成, eq \(□,\s\up1(10)) 带正电荷, eq \(□,\s\up1(11)) 带负电荷,在 eq \(□,\s\up1(12)) 周围做高速运动。
5.玻尔原子结构模型
原子核外,电子在一系列稳定的 eq \(□,\s\up1(13)) 上运动,每个 eq \(□,\s\up1(14)) 都有一个确定的能量值。
6.现代原子结构学说——电子云模型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不遵循经典力学的原理,必须用 eq \(□,\s\up1(15)) 方法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
二、原子的构成
1.构成原子的粒子之间的关系
(2)核电荷数= eq \(□,\s\up1(16)) = eq \(□,\s\up1(17)) =原子序数;质量数(A)= eq \(□,\s\up1(18)) 。
(3)粒子符号中各数字的含义如下:
2.核素和同位素
(1)核素:具有一定 eq \(□,\s\up1(19)) 和一定 eq \(□,\s\up1(20)) 的一种原子。
(2)同位素: eq \(□,\s\up1(21)) 相同, eq \(□,\s\up1(22)) (或 eq \(□,\s\up1(23)) )不同的核素之间互称为同位素。
三、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1)对于多电子原子可以近似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外是 eq \(□,\s\up1(24)) 排布的。
(2)原子结构示意图:
如氧原子和氩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别为:
O: eq \(□,\s\up1(28)) ;Ar: eq \(□,\s\up1(29)) 。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
(1)化学反应的特点:原子核不发生变化,但 eq \(□,\s\up1(30)) 可能发生变化。
(2)化合价和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
①活泼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少,在反应中,一般 eq \(□,\s\up1(31)) 电子,表现 eq \(□,\s\up1(32)) 化合价。
②活泼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多,在反应中,一般 eq \(□,\s\up1(33)) 电子,表现 eq \(□,\s\up1(34)) 化合价。
[即时自测]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 )
(2)卢瑟福根据阴极射线现象,提出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 )
(3)汤姆生根据α粒子散射现象发现电子,提出“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 )
(4)所有的原子核均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
(5)由于电子的质量很小,因此某原子的质量数就是相对原子质量。( )
(6)H+的结构示意图为:。( )
(7) eq \\al(\s\up1(1),\s\d1(1)) H是一种核素。( )
(8)14C与14N互为同位素。( )
2.如图所示的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图中,(1)为道尔顿实心球式原子模型,(2)为卢瑟福行星运转式原子模型,(3)为汤姆生葡萄干面包式原子模型,(4)为近代量子力学原子模型,(5)为玻尔轨道式原子模型。其中符合历史演变的顺序的一组为( )
A.(1)(3)(2)(5)(4) B.(1)(2)(3)(4)(5)
C.(1)(5)(3)(2)(4) D.(1)(3)(5)(4)(2)
3.已知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原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氧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示意图为,下列原子中,与氧元素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
4.据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 eq \\al(\s\up1(3),\s\d1(2)) He,每百吨 eq \\al(\s\up1(3),\s\d1(2)) He核聚变所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目前人类一年消耗的能量。在地球上,氦元素主要以 eq \\al(\s\up1(4),\s\d1(2)) He的形式存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eq \\al(\s\up1(4),\s\d1(2)) He原子核内含有4个质子
B. eq \\al(\s\up1(3),\s\d1(2)) He和 eq \\al(\s\up1(4),\s\d1(2)) He互为同位素
C. eq \\al(\s\up1(3),\s\d1(2)) He原子核内含有3个中子
D.He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所以 eq \\al(\s\up1(4),\s\d1(2)) He属于金属元素
5.Se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下列有关 eq \\al(\s\up1(78),\s\d1(34)) Se和 eq \\al(\s\up1(80),\s\d1(34)) Se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eq \\al(\s\up1(78),\s\d1(34)) Se和 eq \\al(\s\up1(80),\s\d1(34)) Se含有的电子数分别为78和80
B. eq \\al(\s\up1(78),\s\d1(34)) Se和 eq \\al(\s\up1(80),\s\d1(34)) Se互为同位素
C. eq \\al(\s\up1(78),\s\d1(34)) Se和 eq \\al(\s\up1(80),\s\d1(34)) Se分别含有44、46个质子
D. eq \\al(\s\up1(78),\s\d1(34)) Se和 eq \\al(\s\up1(80),\s\d1(34)) Se都含有34个中子
6.(1)写出表示含有8个质子、10个中子的原子的化学符号: 。
(2)根据下列微粒回答问题: eq \\al(\s\up1(1),\s\d1(1)) H、 eq \\al(\s\up1(2),\s\d1(1)) H、 eq \\al(\s\up1(3),\s\d1(1)) H、14C、14N、16O。
①以上6种微粒共有 种核素,共 种元素。
②互为同位素的是 、 、 。
③质量数相等的是 和 ,中子数相等的是 和 。
(3)相同物质的量的14CO2与S18O2的质量之比为 ;中子数之比为 ;电子数之比为 。
核心素养——合作·探究·分享
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比较
[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②电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③一种元素只能有一种质量数 ④某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取整数,就是其质量数 ⑤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也相同的粒子,不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
⑥同位素的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A.①③④⑥ B.①②④⑤
C.②③⑤⑥ D.②⑤
[提升1] 有下列八种粒子,请用序号填空:
① eq \\al(\s\up1(1),\s\d1(1)) H ② eq \\al(\s\up1(12),\s\d1( 6)) C ③ eq \\al(\s\up1(16),\s\d1( 8)) O ④ eq \\al(\s\up1(2),\s\d1(1)) H ⑤ eq \\al(\s\up1(17),\s\d1( 8)) O ⑥ eq \\al(\s\up1(3),\s\d1(1)) H ⑦ eq \\al(\s\up1(18),\s\d1( 8)) O ⑧ eq \\al(\s\up1(14),\s\d1( 6)) C
(1)上述粒子所代表的元素有 种;
(2)上述粒子中有 种核素,其中互为同位素的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粒子中的氢、氧原子可以组成 种不同的水分子,其中有 种不同的相对分子质量。
关键能力
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比较
eq \a\vs4\al(状元随笔) 同位素的核素之间的“五同”“三不同”
①五同: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核电荷数相同;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②三不同:原子核内中子数不同;质量数不同;物理性质不同。
原子、离子的电子排布及性质
结构示意图应注意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大小关系!
[例2] 用下面的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的编号(A、B、C、D)填空。
A. B.
C. D.
(1)电子层排布相同的是 ;
(2)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
(3)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
(4)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是 ,稀有气体一般不参加化学反应的原因是 ;
(5)写出D参加化学反应后所得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
[提升2] 观察下列A、B、C、D、E五种粒子(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A B C D E
(1)与离子相对应的元素符号是 ,与原子相对应的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
(2)电子层结构相同的是 (填字母,下同),性质最稳定的是 ,最容易失去电子的是 ,最容易得到电子的是 。
(3)可直接相互结合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可经过得失电子后再相互结合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4)在核电荷数1~10的元素内,列举一个与B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写出离子的符号: 。
关键能力
原子结构示意图解题策略
(1)原子结构示意图中:
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是原子;
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是阳离子;
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是阴离子;
离子所带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电子排布相同指核外电子层数相同,各层电子数也相同,与质子数无关。
(3)元素的化合价与得到或失去电子数的关系:
①失去的电子数=正价的数值;
②得到的电子数=负价的数值。
原子的组成粒子及相互关系
[例3] 核内中子数为N的R2+,质量数为A,则n g它的氧化物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
质量数可近似为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 eq \f(n,A+16) (A-N+8) ml
B. eq \f(n,A+16) (A-N+10) ml
C.(A-N+2) ml
D. eq \f(n,A) (A-N+6) ml
[提升3] 在离子RO eq \\al(\s\up1(n-),\s\d1(3)) 中,共有x个核外电子,R原子的质量数为A,则R原子核内含有的中子数目是( )
A.A-x+n+48 B.A-x+n+24
C.A-x-n-24 D.A+x-n-24
关键能力
原子的组成粒子的相互关系
(1)质量数≈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据此可进行物质的量计算。
(2)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3)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得电子数=核外电子数+所失电子数。
学考评价——夯实·测控·演练
1.(双选)下列微粒的表达式中正确的是( )
A.Be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S2-的结构示意图:
C.F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Na+的结构示意图:
2.提出原子结构模型的科学家,从时间的先后顺序来看,下列排列正确的是( )
A.汤姆生、玻尔、卢瑟福、道尔顿
B.汤姆生、玻尔、道尔顿、卢瑟福
C.卢瑟福、道尔顿、汤姆生、玻尔
D.道尔顿、汤姆生、卢瑟福、玻尔
3.元素的种类数和原子的种类数相比较( )
A.前者多 B.后者多
C.相等 D.不能确定
4.简单原子的原子结构可用如图所示的表示方法形象地表示。
下列关于粒子①、②、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不互为同位素
B.①、②、③表示三种核素
C.①、②、③是三种化学性质不同的粒子
D.①、②、③具有相同的质量数
5.某微粒用符号 eq \\al(\s\up1(A),\s\d1(Z)) Mn+表示,下列关于该微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所含质子数为(A-n)
B.所含中子数为Z
C.所含电子数为(Z+n)
D.中子数-电子数=A-2Z+n
6.下列各组粒子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是( )
A.OH-和NH eq \\al(\s\up1(+),\s\d1(4)) B.H2O和NH eq \\al(\s\up1(-),\s\d1(2))
C.F-和OH- D.O2-和NH eq \\al(\s\up1(+),\s\d1(4))
7.据报道,某些花岗岩会产生氡(222 86Rn),对人体产生伤害。请回答:
(1)该原子的质量数是 ,质子数是 ,中子数是 。
(2)请根据Rn的原子结构 预测,氡气的化学性质 。
A.非常活泼,容易与氧气等非金属单质反应
B.比较活泼,能与钠等金属反应
C.不太活泼
D.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你选择该选项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镭能蜕变为222 86Rn,故称222 86Rn为镭射气;钍能蜕变为220 86Rn,故将220 86Rn称为钍射气;锕能蜕变为219 86Rn,故将219 86Rn称为锕射气。则222 86Rn、220 86Rn、219 86Rn是 。
A.同种元素 B.同位素
C.同种核素 D.同种原子
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学业基础
新知预习
间断的 不可分 结合 分离 再分割 电子 葡萄干面包式 原子核 核外电子 eq \(□,\s\up1(10)) 原子核 eq \(□,\s\up1(11)) 电子 eq \(□,\s\up1(12)) 原子核 eq \(□,\s\up1(13)) 轨道 eq \(□,\s\up1(14)) 轨道 eq \(□,\s\up1(15)) 量子力学 eq \(□,\s\up1(16)) 核内质子数 eq \(□,\s\up1(17)) 核外电子数 eq \(□,\s\up1(18)) 质子数(Z)+中子数(N) eq \(□,\s\up1(19)) 质子数 eq \(□,\s\up1(20)) 中子数 eq \(□,\s\up1(21)) 质子数 eq \(□,\s\up1(22)) 质量数 eq \(□,\s\up1(23)) 中子数 eq \(□,\s\up1(24)) 分层 eq \(□,\s\up1(25)) 原子核 eq \(□,\s\up1(26)) 核电荷数 eq \(□,\s\up1(27)) 电子层 eq \(□,\s\up1(28)) eq \(□,\s\up1(29)) eq \(□,\s\up1(30)) 最外层电子数 eq \(□,\s\up1(31)) 失去 eq \(□,\s\up1(32)) 正 eq \(□,\s\up1(33)) 得到 eq \(□,\s\up1(34)) 负
即时自测
1.解析:(1)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总结了一些元素化合时的质量比例关系,提出了原子学说。
(2)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现象,提出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
(3)汤姆生根据阴极射线现象,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并在1904年提出“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
(4)1H原子中没有中子。
(5)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整数,加起来得到的数值称为质量数,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二者不能等同。
答案:(1)√ (2)× (3)× (4)× (5)× (6)√ (7)√ (8)×
2.答案:A
3.解析:由信息可知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在解题时找最外层电子数与氧原子相同的即可。
答案:D
4.解析:原子可以用符号 eq \\al(\s\up1(A),\s\d1(Z)) X表示,X为元素符号,Z为核电荷数,A为质量数,A、C两项错误; eq \\al(\s\up1(3),\s\d1(2)) He和 eq \\al(\s\up1(4),\s\d1(2)) He的质子数都为2,中子数分别为1、2,它们互为同位素,B项正确; eq \\al(\s\up1(4),\s\d1(2)) He是氦元素的一种核素,最外层电子数为2,属于稳定结构,所以 eq \\al(\s\up1(4),\s\d1(2)) He既不是金属元素,也不是非金属元素,它是稀有气体元素,D项错误。
答案:B
5.解析: eq \\al(\s\up1(78),\s\d1(34)) Se和 eq \\al(\s\up1(80),\s\d1(34)) Se含有的电子数均是34,A错误; eq \\al(\s\up1(78),\s\d1(34)) Se和 eq \\al(\s\up1(80),\s\d1(34)) Se的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所以互为同位素,B正确;两种原子的质子数均是34,C错误;二者的质子数相同,前者的中子数是44,后者的中子数是46,D错误。答案选B。
答案:B
6.解析:(3)相同物质的量的14CO2与S18O2的质量比为其摩尔质量之比,即46∶68=23∶34;1个14CO2中含24个中子,1个S18O2中含36个中子,相同物质的量的14CO2与S18O2的中子数之比为24∶36=2∶3;分子中电子数等于质子数,所以两者电子数之比为22∶32=11∶16。
答案:(1)18 8O
(2)①6 4 ② eq \\al(\s\up1(1),\s\d1(1)) H eq \\al(\s\up1(2),\s\d1(1)) H eq \\al(\s\up1(3),\s\d1(1)) H ③14C 14N 14C 16O
(3)23∶34 2∶3 11∶16
核心素养
例1 【解析】 ①中粒子可以是原子、分子或离子,①不正确,同理②正确;③中一种元素可以有不同质量数的同位素原子,故不正确;④中质量数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故不正确;⑤正确;⑥中同位素的物理性质不同,故不正确。
【答案】 D
提升1 解析:(1)上述粒子所代表的是氢、碳、氧3种元素。
(2)每种粒子均表示不同的核素,即共有8种核素,其中①④⑥是氢元素的同位素,②⑧是碳元素的同位素,③⑤⑦是氧元素的同位素。
(3)一种氧原子可形成 eq \\al(\s\up1(1),\s\d1(1)) H2O、 eq \\al(\s\up1(2),\s\d1(1)) H2O、 eq \\al(\s\up1(3),\s\d1(1)) H2O、 eq \\al(\s\up1(1),\s\d1(1)) HO eq \\al(\s\up1(2),\s\d1(1)) H、 eq \\al(\s\up1(1),\s\d1(1)) HO eq \\al(\s\up1(3),\s\d1(1)) H和 eq \\al(\s\up1(2),\s\d1(1)) HO eq \\al(\s\up1(3),\s\d1(1)) H 6种水分子,故三种氧原子共形成18种水分子。在18种水分子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是18,最大的是24,18种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共有7种。
答案:(1)3 (2)8 ①④⑥、②⑧、③⑤⑦ (3)18 7
例2 【解析】 电子层排布相同是指电子层数和各电子层上的电子数均相同;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即核电荷数;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一般较少;稀有气体原子最外电子层上一般为8个电子,He最外层为2个电子,已达稳定结构。
【答案】 (1)BC (2)AB (3)D (4)C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已达到8(或2)个电子稳定结构,既不易得电子也不易失电子 (5)
提升2 解析:(1)在五种微粒中A是Cl,B是O2-,C是Ne,D是Na,E是Mg2+。Ne的特殊稳定性决定了它不能形成离子。(2)电子层结构相同,即电子层数和各个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目都相同。O2-、Ne、Mg2+都具有稳定的电子层结构,但最稳定的是Ne。(3)O2-与Mg2+可形成MgO,Cl与Na得失电子后形成NaCl。(4)在核电荷数1~10的元素内,F原子核外共有9个电子,其中最外层上是7个,F原子得到1个电子后形成F-,与B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答案:(1)O、Mg 、
(2)BCE C D A
(3)MgO NaCl
(4)F-
例3 【解析】 首先应用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求出R原子所含质子数Z=A-N。由R2+所带的电荷数可知,R显+2价,其氧化物为RO,摩尔质量为(A+16)g·ml-1,n g RO物质的量为 eq \f(n,A+16) ml。1 ml RO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为(A-N+8) ml,则 eq \f(n,A+16) ml RO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为 eq \f(n,A+16) (A-N+8) ml。
【答案】 A
提升3 解析:设R原子的中子数为N,则RO eq \\al(\s\up1(n-),\s\d1(3)) 中核外电子为A-N+3×8+n,根据题意得A-N+3×8+n=x,N=A-x+n+24。
答案:B
学考评价
1.解析:Be为4号元素,核电荷数为4,A错误;F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C错误;Na为11号元素,D正确。
答案:BD
2.解析:19世纪初,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1904年汤姆生提出了一个被称为“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1911年卢瑟福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1913年玻尔提出了新的原子结构模型。
答案:D
3.解析: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核素,因此原子种类数比元素种类数多,B正确。
答案:B
4.解析:由于三种结构中均只有一个质子,中子数不同,所以它们表示氢元素的三种核素,A项错误,B项正确;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C项错误;三者的质量数分别为1、2、3,D项错误。
答案:B
5.解析:对于微粒 eq \\al(\s\up1(A),\s\d1(Z)) Mn+,M代表元素符号,A是该元素某原子的质量数,Z是该原子的质子数,n是该原子所带的正电荷数,即表示M原子失去n个电子。由于原子变成离子时,一般只是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而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不变,A项不正确;中子数为(A-Z),B项不正确; eq \\al(\s\up1(A),\s\d1(Z)) Mn+的电子数为(Z-n),C项不正确;中子数-电子数=(A-Z)-(Z-n)=A-2Z+n,D项正确。
答案:D
6.解析:A中OH-和NH eq \\al(\s\up1(+),\s\d1(4)) 质子数不同,电子数相同(都为10个);B中H2O和NH eq \\al(\s\up1(-),\s\d1(2)) 质子数不同,电子数相同(都为10个);C中F-和OH-质子数相同 (都为9个),电子数相同(都为10个);D中O2-和NH eq \\al(\s\up1(+),\s\d1(4)) 质子数不同,电子数相同(都为10个),故C正确。
答案:C
7.解析:(1)222 86Rn的质量数是222,质子数是86,中子数是222-86=136;(2)由Rn的原子结构可知其最外层已达8电子稳定结构,故其性质很稳定,选D项。(3)由于其质子数相同,这三种是同种元素,而中子数不同,所以它们互为同位素。
答案:(1)222 86 136
(2)D Rn原子最外层已达8电子稳定结构,因此氡气很稳定
(3)AB
元素
核素
同位素
区别
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也相同的一种原子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的互称
中子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是一种原子,不是一个原子
是互称,不是单称
联系
质子数相同的元素属于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
举例
1H+、2H、3H、
1H-等都是H元素
1H+、1H、1H-属于同一种核素
1H、2H、3H互为同位素
高中化学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单元 海洋化学资源的综合应用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单元 海洋化学资源的综合应用学案设计,共4页。
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导学案: 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导学案,共10页。
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第1课时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第1课时学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