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地震波及不连续面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1年3月14日5时21分在新西兰克马德克群岛发生6.1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
位于南纬28.30度,西经176.15度。据此回答下题。
1.地震波横波(S波)和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在莫霍界面处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深度解析)
A.S波、P波的速度都明显增加
B.S波完全消失,P波的速度突然下降
C.S波、P波的速度都明显下降
D.P波完全消失,S波的速度突然下降
(2021广东揭阳三中高一上月考)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们利用这一原理研究地球内部结构。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2.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现在距离地面大约2 900千米处横波完全消失,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这说明了 ( )
A.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
B.该深度上下层的温度变化明显
C.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
D.该深度上下层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的差异
3.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1黑龙江哈尔滨六中高一上期中)中国地震台网发布消息:北京时间2020年6月23日23时29分(当地时间10时29分),墨西哥南部瓦哈卡州发生7.4级地震,此地距离海岸仅23千米,震源深度10千米,属于破坏力极强的浅表层地震。本次地震发生之后,瓦图尔科海滩的海平面上升了60厘米。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横波传播速度快于纵波
B.纵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C.横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
D.纵波、横波的传播速度均随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
5.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游轮上的游客只感觉到左右摇晃
B.地球的内能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
C.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纵波
D.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
题组二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读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题。
6.下列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c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
B.b圈层横波不能通过
C.a圈层最可能为熔融状态
D.b圈层和c圈层共同构成了岩石圈
(2021安徽合肥六中高一上月考)2019年10月29日,当地时间18时44分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布干维尔岛(位置见下图)附近海域发生5.8级地震,震源深度40千米。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7.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哪个圈层 ( )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外核
8.在附近海域航行的船只上的船员没有感觉到地震,主要是因为 ( )
A.地震的破坏性太小 B.海底地震只影响海底
C.地震波不能通过水域 D.船只一直随水面颠簸
(2021山西太原五中高一上阶段性测试)读“地球内部结构图”,完成下面两题。
9.下列岩层组合表示岩石圈的是 ( )
A.a+b+c B.a+c+d
C.b+c+d D.c+d+e
10.为了探测f的情况,在下图中的A、B、C、D四点同时进行地震波的测定,其中最早得到从f传来的地震波的地点是 (深度解析)
(2020湖北四校高一上期中联考)下图为“某经线附近莫霍界面的深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从图中可以看出地壳厚度不均
B.莫霍界面以上为岩石圈
C.海洋地壳一定比大陆地壳厚
D.莫霍界面是岩浆发源地
12.2019年9月24日巴基斯坦发生5.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此次地震震源位于 ( )
A.地壳 B.地幔顶部
C.地幔底部 D.软流层
题组三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据报道,截至2019年3月26日,俄罗斯堪察加边疆区堪察加火山群已爆发了32次。下图是该地区某火山喷发景观图,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3.此火山口喷出的大量岩浆可能来源于 ( )
A.岩石圈 B.地壳 C.地幔 D.地核
14.这些飘浮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2021广东深圳实验学校高一上月考)读下图,回答下面两题。
15.图中地理事物与地球圈层对应正确的是 ( )
A.湖泊与雪—大气圈
B.草原与森林—生物圈
C.雪山与湖泊—岩石圈
D.湖泊与草原—水圈
16.图中生物要素的主要作用是 ( )
A.促进能量转化和物质迁移
B.形成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
C.形成高低起伏的地表形态
D.调节高低纬度间热量平衡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2020湖南三湘名校教育联盟高一上期中)2019年9月16日北京时间20时48分,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38.6°N,100.35°E)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图示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1.()地震发生时,震区居民楼里正在看电视的人们可能感觉到 ( )
A.左右摇晃
B.上下颠簸
C.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2021河北沧州一中高一上月考)分析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地核
B.在①层中,地震波传播速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快
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传播速度急剧上升
D.乙波无法通过地幔
3.()上图中的X处为 ( )
A.莫霍界面
B.古登堡界面
C.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
D.内核与外核交界
(2021江西南昌八一中学高一上月考)下图为某区域地壳厚度等值线图,据此完成下题。
4.()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壳厚度自南向北增加
B.地壳厚度最大的地区海拔最高
C.断层分布的区域均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D.各地地壳厚度的差异不等于其相对高差
(2021河北石家庄二中实验学校高一上月考)日本具有“火山之国、地震之邦”的别称,日本地热资源丰富,温泉众多,泡温泉澡是日本人的日常习惯。据此完成下题。
5.()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的一种能量资源,一般认为它主要是地球内部熔岩的热量向地表传递产生的。有关熔岩所在圈层与地壳间界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界面为古登堡界面
B.该界面处只有地震波中的纵波能够穿过
C.该界面的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较大
D.地震波在该界面附近的传播速度自上而下明显加快
题组二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2020北京丰台高一上期中联考改编)下图表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6.()关于图中所示圈层的主要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
A.a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厚度不均
B.b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主体是海洋
C.c是生物圈,多数生物集中分布在大气圈、水圈与岩石圈很薄的接触带中
D.d是由不同类型气体组成的,干燥洁净
第三、四节综合拔高练
五年高考练
考点1 化石
(2020北京,3,3分)以南岭为例,要求考生判别相关地理要素特征和差异,以此推知其他重要地理界线的突出作用。某同学参加化石保护性发掘的实践活动。下图为该同学手绘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1.()图中最可能发掘出化石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考点2 地球的内部圈层
(2019海南单科,14,3分)2019年2月19日,我国在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完成某钻井钻探,钻井深8 588米,创亚洲陆上钻井最深纪录。据此完成下题。
2.()该钻井 ( )
A.未穿透地壳 B.深达莫霍面
C.已穿透岩石圈 D.即将穿透地幔
(2019北京文综,11,4分)莫霍面深度不一。下图为长江中下游某区域莫霍面的等深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
3.()据图可推断 ( )
A.①地地壳厚度最薄
B.②地金属矿产丰富
C.③地地幔深度最浅
D.④地地下水埋藏深
三年模拟练
选择题
(2020浙江嘉兴高一上期中)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回答下面两题。
1.()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 ( )
A.由北向南逐渐增大
B.由东向西逐渐增大
C.由南向北逐渐增大
D.由西向东逐渐增大
2.()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 )
A.海平面
B.岩石圈底部
C.莫霍界面
D.软流层中部
(2021湖北华科大附中高一上月考)读地质时期(部分)全球气温、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3.()恐龙繁盛时期全球气候特征是 ( 易错 )
A.总体比较寒冷
B.总体比较湿润
C.冷暖干湿交替
D.温暖干旱明显
4.()图示甲时期 ( )
A.被子植物繁盛
B.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
C.海平面高于现代
D.水稻、小麦等频频歉收
|
|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练
1.A | 2.D | 3.A | 4.D | 5.C | 6.C | 7.B | 8.D |
9.A | 10.D | 11.A | 12.A | 13.C | 14.A | 15.B | 16.A |
1.A 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在这个不连续面下,纵波(P波)和横波(S波)的速度都明显增加。
区分纵波和横波,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①传播速度。纵波的传播速度快,横波的传播速度慢,且二者的传播速度一般都随着媒介密度的增大而加快。②传播媒介。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而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③传播方向与震动方向。纵波的传播方向与震动方向一致,故人们会感觉到上下颠簸;横波的传播方向与震动方向垂直,故人们会感觉到左右摇晃。
2.D 不同的物质组成会影响纵波和横波的传播状况,在距离地面大约2 900千米处横波完全消失,纵波的传播速度也突然下降,说明该深度由上层到下层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即该深度上下层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的差异,D选项正确。
3.A 石油为液体,纵波通过液体时传播速度会下降,横波不能通过液体传播,故通过探测横波在通过时是否会消失及纵波传播速度的变化,就可以判断地下是否有石油分布。
4.D 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而横波仅能通过固体传播;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均随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D选项正确。
5.C 横波不能在液体中传播,所以游轮上的游客无法感觉到身体左右摇晃,A错;地球的内能来源于放射性物质的衰变产生的能量,B错;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可能会引起海啸等灾害,可能会对人类产生危害,D错;由于纵波的传播速度快于横波,故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纵波,C选项正确。
6.C c圈层为地壳,海洋地壳厚度小于陆地地壳,A选项错误;b圈层为地幔,横波可以通过,B选项错误;a圈层为外核,横波不能通过,可能为熔融状态,C选项正确;构成岩石圈的是c圈层和b圈层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部分),D选项错误。
7.B 材料中显示此次地震震源深度达40千米,且位于海洋中,而海洋地壳的厚度一般为5~10千米,故此次地震震源位于上地幔,B选项正确。
8.D 由于横波不能在液体中传播,故只有纵波才能影响船员,因此船员只能感觉到上下颠簸,而感觉不到左右摇晃。再加上船只在海洋上航行本来就会因受到海浪的影响而上下颠簸,故船员没有感觉到地震。
9.A 图中a表示地壳中较厚的大陆地壳,b表示地壳中较薄的海洋地壳,二者合起来就是地壳;c为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顶部,d代表软流层,e代表软流层以下的上地幔部分,f是莫霍界面。而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故表示岩石圈的岩层组合是a+b+c。
10.D 地震波从莫霍界面向地面传播,地壳越薄传播所用时间越短,大陆地壳厚,海洋地壳薄,故最早得到从f传来的地震波的地点是D。
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的区别
大陆地壳具有硅铝层和硅镁层双层结构,所以大陆地壳厚;而海洋地壳一般只有硅镁层,缺失硅铝层,所以海洋地壳薄。
11.A 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位于莫霍界面以外,从图中可以看出地壳厚度不均,A选项正确。
12.A 此次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从图中可以看出,在陆地上,莫霍界面至少在地面以下30千米处,故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地壳。
13.C 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而软流层位于地幔中,故C选项正确。
14.A 火山灰飘浮在大气中,可能会被生物吸收,也有可能随降水进入水圈,然后会沉积到某一地区的地表,之后可能会深入地下,故飘浮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选项A正确。
15.B 湖泊与雪属于水圈,草原与森林属于生物圈,雪山属于岩石圈,故B选项正确。
16.A 生物可以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在促进太阳能转化、改变大气圈和水圈组成、改造地表形态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A选项正确。形成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主要是大气圈的作用,形成高低起伏的地表形态主要是岩石圈的作用,调节高低纬度间热量平衡主要是水圈和大气圈的作用。
能力提升练
1.D | 2.B | 3.B | 4.D | 5.D | 6.C |
|
|
1.D 由于居民楼建在陆地上,所以横波、纵波都能影响到。由于纵波传播速度快,受其影响人们能够感觉到上下颠簸;横波传播速度慢,受其影响人们能够感觉到左右摇晃。故震区居民楼里正在看电视的人们可能感觉到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D选项正确。
2.B 图中横轴表示深度,根据图中深度数据可以判断出①是地壳+地幔,②是外核,③是内核,A选项错误。①层指的是地壳和地幔部分,在①层中,地震波传播速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快,B选项正确。甲波传播速度快,由①层进入②层传播速度急剧下降,C选项错误。乙波为横波,能通过地幔,D选项错误。
3.B 图中的X处深度约2 900千米,在这里纵波(甲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乙波)完全消失,故为古登堡界面,B选项正确。
4.D 图中显示,青藏高原地区地壳厚度最大,而北部的塔里木盆地及南部的恒河平原地区地壳厚度较小,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地壳厚度也较小,故A、B选项错误。该区域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处,其边界在喜马拉雅山北侧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图中的断层部分位于板块交界处,部分位于板块内部,C选项错误。由于莫霍界面在各地的深度不同,所以各地地壳厚度的差异不等于其相对高差,D选项正确。
5.D 熔岩所在圈层为地幔,地幔与地壳间的界面为莫霍界面,地震波中的横波和纵波在该界面附近的传播速度自上而下都明显加快,故D选项正确,A、B选项错误。大陆地壳厚度大于海洋地壳,因此该界面的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较小,故C选项错误。
6.C 图中显示,a为岩石圈,包括地壳的全部和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部分,厚度不均,A选项错误;b为水圈,水圈是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B选项错误;c为生物圈,地球生物的活动和影响范围虽然涉及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但多数生物集中分布在大气圈、水圈与岩石圈很薄的接触带中,C选项正确;d为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由于和水圈交织在一起,且受人类的影响较大,故并不是干燥洁净的,D选项错误。
第三、四节综合拔高练
五年高考练
1.C | 2.A | 3.B |
|
|
|
|
|
1.C 沉积岩中可能含有化石。结合图例可知,①和④是花岗岩,②是安山岩,三者都为岩浆岩,不可能发掘出化石,A、B、D错。③是砂岩,为沉积岩,可能发掘出化石,C对。
2.A 地球的内部圈层中,莫霍面以上为地壳,莫霍面以下到古登堡面为地幔,古登堡面以下为地核。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该钻井深8 588米,故该钻井未穿透地壳,A正确。
3.B 莫霍面为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图中莫霍面等深线数值越大,表明地壳厚度越大。①③两地数值较大,说明两地地壳较厚,地幔较深,故A、C项错误;④地位于河流沿岸,地下水埋藏较浅,D项错误;长江中下游多金属成矿带,故可推断B项正确。
三年模拟练
1.B | 2.C | 3.D | 4.B |
|
|
|
|
选择题
1.B 读图可知,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变化趋势大体为由东向西逐渐增大,B选项正确。
2.C 莫霍界面以上的部分被称作地壳,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应以莫霍界面为0千米起点;海平面是海拔0千米的起点,岩石圈包括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故A、B、D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
3.D 恐龙繁盛时期是中生代,图示中生代时期全球气温较高,降水较少,即全球温暖干旱明显,D选项正确。
本题易错选B项。错选的原因是读图不仔细:图中箭头向上表示气温上升方向,而箭头向下表示降水增多方向。学生往往只看到代表气温上升方向的箭头是朝上的,也就误以为代表降水增多方向的箭头也是朝上的,从而误认为中生代降水量高于全球平均降水量,以为该时期降水也多,最终错误地认为恐龙繁盛时期全球气候特征是总体比较湿润。
4.B 图示甲时期是古生代晚期,该时期被子植物尚未繁盛;该时期温度较低,降水较多,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海平面较现代低;此时还没有传统农业。B选项正确。
2021学年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习题: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干热岩位于,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圈层,正确的是,有关①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第四节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精练: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第四节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精练,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发育成熟的土壤最下层是,土壤形成的先后顺序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鲁教版 (2019)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鲁教版 (2019)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当堂达标检测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图中正确表示岩石圈的序号是,图中①②③所示的圈层分别是,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体现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