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2.功学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2.功学案设计
《功》学案(第 1课时)学习目标:知道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知道功的计算公式:W=F﹒S以及功的单位;会解功的有关问题。学习重点:知道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知道功的计算公式:W=F﹒S以及功的单位;学习难点:知道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会解功的有关问题。学习方法:实验探究 、实例分析、归纳总结、例题、练习结合学习过程:学前准备:力的定义是什么?力的单位是什么?2、长度的单位有那些?其中基本单位是什么?从图11—27的实验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功的定义是什么?公式是什么?它的单位是什么?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 探究新知:实验探究斜面的特点:(1)做书图11—27所示的实验、并把数据记录在课本上的表格中;(师生共同完成)。 (2)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拉力F与距离S的乘积近似等于物重G与上升的高度h的乘积。功:(1)定义: ;(2)公式: ;式中, 表示功,其单位是 ; 表示力,其单位是 ; 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其单位是 。怎样才能说物体做了功?(1)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 ,二是 。(2)图11—30的几种情形中人都做功了吗?说明理由。(3)列举生活中实际事例说明物体是否做了功。小结:略。例题分析:课本例题 巩固练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做的功就越多。 ( )2、20N重的木箱置于水平地面上,受5N水平推力作用下移动了10m,则在这过程中推力对木箱做功____J,重力对木箱做功____J.若一个人将木箱举高10m,则人做功____J.3、某人肩扛100N的重物,在下列情况下,他对物体做功的是 [ ] A.人站在原地不动 B.沿水平路面匀速前进10m C.沿缓坡匀速前进了lm D.上述三种情况下都做了功.4起重机吊起质量为200kg的重物匀速升高5m后又匀速水平移动了5in,则在这整个过程中,起重机做功 [ ] A.1000J B.2000J C.9800J 、 19600J。四、达标检测:1、一个人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沿水平方向拉木箱,使木箱分别在光滑和粗糙两种不同的水平地面上前进相同的距离。关于拉力所做的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粗糙地面上做功较多 B.在光滑地面上做功较多 C.两次做功一样多 D.条件不够,无法比较两次做功的多少2、小敏同学和他所骑的轻便自行车总重约600N,上学路上他骑车在20s内匀速通过了一段长100m的平直公路。若自行车所受路面的阻力约为人和车总重力的0.05倍,则通过该段公路时,小敏同学蹬车的功率约为 ( )A. 150W B. 300W C. 1500W D. 3000W3、晓亮同学从地面走上10m高的四楼教室,估计他克服重力做的功为 ( )A.500W B.500J C.5000W D.5000J4、在图所示的实例中,其中没有做功的是 ( )A叉车举起货物. B.直升机吊起架电线的铁塔.C.马拉动原木. D.李刚用力但没有推动大石块.5、奥运举重冠军陈小敏在比赛时,第一阶段她把100kg的杠铃很快地举过头顶,第二阶段使杠铃在空中稳稳地停留了3s,三名裁判都亮出了白灯,举重成功.关于她举重时对杠铃做功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她在第一阶段内没有做功 B她在第二阶段内没有做功,C她在两个阶段内都有做功, D她在两个阶段内都没有做功v6、一个人用同样大小的水平的力拉着木箱,分别在光滑和粗糙两种水平面上前进相同的距离.关于拉力所做的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粗糙地面上做功较多. B.在光滑地面上做功较多.C.两次做功一样多. D.条件不够,无法比较两次做功的多少.学习体会:拓展提高: 1.(广东省)在水平地面上有3块密度均匀的正方体木块(图甲),边长为20cm,密度为0.75×103kg/m3.某小孩把这3块木块逐一竖直堆叠起来,如图乙所示.(1)一块木块的质量是多少? (2)三块木块堆叠起来后对地面的压强多大?(3)小孩叠起这堆木块共至少做了多少功?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物理必修22.功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功的计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必修22.功学案设计,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自主导学,反思总结,课堂训练,课外反馈与演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2.功学案及答案,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