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第四单元17 短文两篇陋室铭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四单元17 短文两篇陋室铭当堂达标检测题,文件包含第17课《陋室铭》原卷版-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举一反三”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docx、第17课《陋室铭》解析版-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举一反三”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安贫乐道
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①,意怡如②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③妻邪?”时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注释】:①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②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的样子。③朱买臣:西汉吴郡人,家境贫苦而读书不懈。其妻嫌其贫穷落魄,离他改嫁。朱买臣50岁时任会稽大守。
1.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思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无丝竹之乱耳 见往事耳
B.惟吾德馨 惟手熟尔
C.安贫乐道 尔安敢轻吾射
D.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 求二石兽于水中
2.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两处)
时 闻 者 多 哂 之 欢 守 志 弥 固 遂 为 通 儒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
4.阅读两篇文章,分析王欢和刘禹锡两人的“安贫乐道”有何不同?
【答案】
1.B
2.时闻者多呕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3.示例:①这是一间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②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③王欢笑着对妻子说:你没有听说过朱买臣妻子的事情吗?
4.示例:王欢:安于过贫困的生活,专心求知;刘禹锡:身居陋室,追求生活高雅和品德高尚。
【详解】
1.这道题考查对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
A.耳:耳朵/语气词,罢了;
B.惟:都是“只、只是”;
C.安:安心,习惯/怎么;
D.求:要求/寻找;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这句话的大意是:当时知道这件事的人都讥笑他。王欢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志向,后来终于成为贯通古今、学识渊博的儒生。故停顿是:时闻者多呕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3.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
①斯,这;惟,只,只有;吾,我;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②之,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案牍,官府公文;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躯体。
③谓,对……说;而,表修饰;卿,你; 闻,听说。
4.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甲文从自然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个方面对陋室进行描写,揭示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这是一间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因此,甲文作者的“安贫乐道”指的是身居陋室,追求生活高雅和品德高尚。乙文从“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他安于贫困的现状,以坚守自己的信念为快乐。精神专一地沉迷于学业之中,不谋求家业。可以看出,王欢的安贫乐道主要指安于过贫困的生活,专心求知。
【译文】:
【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一间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珍贵的经文。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的呢?
【乙】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他安于贫困的现状,以坚守自己的信念为快乐。精神专一地沉迷于学业之中,不谋求家业。常常边乞讨食物边诵读《诗经》。虽然家中没有一斗粮食的储蓄,内心还是安适愉快。他的妻子为这件事感到忧心,有时焚烧他的书而要求改嫁,王欢笑着对他的妻子说:“你没有听说过朱买臣的妻子吗?”当时知道这件事的人都讥笑他。王欢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志向,后来终于成为贯通古今、学识渊博的儒生。
二、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藉②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③。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④,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⑤,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⑥?”乃引客就⑦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⑧乎其似巢也。”
(节选自陆游《书巢记》)
【注】: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枕藉:交错地排列。③俱:一起。④觌(dí):相见。⑤槁(gǎ)枝:枯树枝。⑥邪:同“耶”,相当于“吗”。⑦就:靠近。⑧信:确实。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
A.有仙则名 名:出名,有名B.可以调素琴 素:素雅,优雅
C.苔痕上阶绿 上:长到D.何陋之有 何:什么
6.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7.语段(甲)从生活环境、交往人物和生活情趣等方面表现陋室不陋,请选择其中一方面作具体分析。
8.语段(甲)中刘禹锡因“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身居陋室而不觉其陋;语段(乙)中,陆游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用原句回答,也可自己概括)笑称自己的居室为“巢”。从中可以看出,两人都不在意居室的条件,只注重______________。
【答案】
5.B
6.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7.示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苔痕、草色的青翠表现环境的清新、幽雅。以景色之雅见“惟吾德馨”,突出陋室不陋。
8. 德馨 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或:到处杂乱堆放的书围绕着自己,如同堆放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 道德品质
【分析】
5.本题考查词语解释。B.句意:可以弹未加彩饰的琴。素:不加装饰的。故选B。
6.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之: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案牍:官府的公文,文书。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的翻译要准确。
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甲语段从生活环境“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交往人物“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和生活情趣“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等方面表现陋室不陋。示例:“调素琴,阅金经”,见出陋室生活之清雅;“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显出陋室生活之安适。一个超然物外、体静心闲的高人雅士形象呼之欲出,突出陋室不陋。
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
刘禹锡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表明这是一间陋室,但其中住的人“德馨”因而丝毫不觉它陋;陆游用“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写自己的书屋之小,书之多;再加客人亲身实践的经历“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来表明自己的居室确实如“巢”。从中可以看出,他们追求的都是“德”的高洁,而不注重物质的享受。
【译文】:
【甲】: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盛名;水不在于深,有蛟龙潜藏就显示神灵。这虽然是间简陋的小屋,但我品德高尚、德行美好。苔痕布满阶石,一片翠绿;草色映入帘栊,满室葱青。往来谈笑的都是饱学多识之士,没有一个浅薄无识之人。可以弹未加彩饰的琴,可以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使耳朵被扰乱,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雄的玄亭。正如孔子说的:“有什么简陋之处呢?”
【乙】:我屋子里(的书),有的藏在木箱里,有的陈列在眼前,有的排列在床头,俯仰观看,环顾四周,没有不是书的。我的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伤忧虑,愤激感叹,没有不和书在一起的。客人不来,妻子和儿女都不相见,连天气风雨雷雹的变化,也都不知道。偶尔想站起身,可乱书围着我,如同堆积的枯树枝。有时甚至到了不能走路的地步,于是自己笑着说:“这不就是我所说的巢吗?”于是带领客人进屋观看。客人开始不能进来,进来了又不能出去,于是也大笑说:“确实是像巢一样啊。”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何陋轩记
[明]王守仁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①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②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夷之人其好言恶詈③,直情率遂。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④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⑤之以卉药,琴编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以信⑥孔子之言。
嗟夫!今夷之俗,崇巫而事鬼,渎礼而任情,然此无损于其质也。诚有君子而居焉,其化之也盖易。而予非其人也,记之以俟来者。
【注释】①蔡:周代古国名。②上国:国都。③詈(lì):骂。④郁:(忧愁气愤等)在心里积聚。⑤莳:栽种。⑥信(shēn):伸张。
9.用“/”为下面的句子标两处停顿。
迁 于 东 峰 就 石 穴 而 居 之 又 阴 以 湿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将陋其地 何陋之有
B.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 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C.若观于通都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因名之曰 “何陋”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1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诚有君子而居焉,其化之也盖易。而予非其人也,记之以俟来者。
12.作者为什么能在龙场“安而乐之”?
【答案】
9. 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
10. D
11. 果真有君子住到这里来,开导教化他们大概很容易吧。但是我不是那种能担此重任的君子,因此写下这篇“记”来等待将来的人。
12. ①居住地区的人民直率坦诚;②当地的百姓帮助我解决生活问题;③居住环境经过改造后变得更加美好;④与我往来的人高雅有情趣。
【解析】
9.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迁到东峰,就着石洞住下,却又阴暗潮湿。可推断出正确答案: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
10.A认为……简陋/简陋。B边远之地/喜悦。C场所/景象。D都是名词作动词,命名。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俟”:等候,等待的翻译。
12.此题同时考查对课内以及课外文言文内容的把握。解答此题,先要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然后结合关键句子“夷之人其好言恶詈,直情率遂。”这里的人民直率坦诚的性格;“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村民的无私帮助;“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之以卉药,琴编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居住环境优美,交通四通八达,并与高雅有情趣人士来往。
【参考译文】
当初,孔子想搬到九夷(边远之地)去住,别人都认为那里简陋落后。孔子说:“君子居住在那里,有什么简陋的呢?”王守仁因罪被贬龙场,龙场在上古蔡国属地以外的边远地区。人们都以为我来自京城,一定会嫌弃这里简陋,不能居住;然而我在此地住了十个月,却很安乐。夷人好骂人,说粗话但性情率真,淳朴。我刚来的时候,没有房子居住。住在丛棘之中,则非常阴滞;迁到东峰,就着石洞住下,却又阴暗潮湿。我曾在丛棘的右边开园种菜,夷民纷纷砍伐木材,就着那块地搭建起一座轩房让我居住。我于是种上桧柏竹子,又栽上芍药等花卉,(摆上)琴书和图册史书,来交往的文人学士,也慢慢聚焦增多了。在此之后到我轩中的人,好像来到了四通八达的都市,而我也忘记了我是住在远夷之地。于是给轩取名为“何陋轩”。
哎呀,现在夷人的风俗,崇尚巫术,敬奉鬼神,轻慢礼仪,放任性情,然而这对他们淳朴的本质并没有损害。果真有君子住到这里来,开导教化他们大概很容易吧。可是我不是那种能担此重任的君子,因此写下这篇“记”,用以等待将来的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台阶一课一练,文件包含第11课《台阶》原卷版-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举一反三”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docx、第11课《台阶》解析版-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举一反三”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7 短文两篇爱莲说精练,文件包含第17课《爱莲说》原卷版-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举一反三”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docx、第17课《爱莲说》解析版-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举一反三”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下册5 黄河颂巩固练习,文件包含第5课《黄河颂》原卷版-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举一反三”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docx、第5课《黄河颂》解析版-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举一反三”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