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A必修2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教案
展开备课资料
备用习题
1.如图15,P是△ABC所在平面外的一点,A′、B′、C′分别是△PBC、△PCA、△PAB的重心.
图15
(1)求证:平面ABC∥平面A′B′C′;
(2)求△A′B′C′与△ABC的面积之比.
证明:(1)连接PA′、PB′、PC′并延长交BC、AC、AB于D、E、F,连接DE、EF、DF.
∵A′、C′分别是△PBC、△PAB的重心,
∴PA′=,PC′=.
∴A′C′∥DF.∵A′C′平面ABC,DF平面ABC,
∴A′C′∥平面ABC.同理,A′B′∥平面ABC.
又A′C′∩A′B′=A′,A′C′、A′B′平面A′B′C′,
∴平面ABC∥平面A′B′C′.
(2)由(1)知A′C′,又DF,∴A′C′AC.
同理,A′B′,B′C′.∴△A′B′C′∽△ABC.
∴S△A′B′C′∶S△ABC=1∶9.
2.已知:如图16,α∥β,AB∥CD,A∈α,C∈α,B∈β,D∈β.
图16
求证:AB=CD.
证明:∵AB∥CD,
∴过AB、CD的平面γ与平面α和β分别交于AC和BD.
∵α∥β,∴BD∥AC.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
3.如图17,已知平面α∥平面β,A、C∈α,B、D∈β,E、F分别为AB、CD的中点.
求证:EF∥α,EF∥β.
图17
证明:当AB、CD共面时,平面ABCD∩α=AC,平面ABCD∩β=BD.
∵α∥β,∴AC∥BD.
∵E、F分别为AB、CD的中点,∴EF∥AC.
∵ACα,EFα,∴EF∥α.同理,EF∥β.
当AB、CD异面时,∵ECD,
∴可在平面ECD内过点E作C′D′∥CD,与α,β分别交于C′,D′.
平面AC′BD′∩α=AC′,平面AC′BD′∩β=BD′,
∵α∥β,∴AC′∥BD′.
∵E是AB中点,∴E也是C′D′的中点.
平面CC′D′D∩α=CC′,平面CC′D′D∩β=DD′,∵α∥β,
∴CC′∥DD′.
∵E、F分别为C′D′、CD的中点,∴EF∥CC′,EF∥DD′.
∵CC′α,EFα,∴EF∥α.同理,EF∥β.
(设计者:释翠香)
人教版新课标A必修2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新课标A必修2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教案,共1页。
高中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教案设计,共1页。
人教版新课标A必修22.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新课标A必修22.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