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A必修52.2 等差数列教案设计
展开2.3 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二)
教学要求:进一步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项和公式;了解等差数列的一些性质,并会用它们解决一些相关问题;会利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与前 项和的公式研究 的最值.
如果An,Bn分别是等差数列{an},{bn}的前n项和,则.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求和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准备:
1、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2、在等差数列{an}中
(1) 若a5=a, a10=b, 求a15; (2) 若a3+a8=m, 求a5+a6;
(3) 若a5=6, a8=15, 求a14; (4) 若a1+a2+…+a5=30, a6+a7+…+a10=80,求a11+a12+…+a15.
二、讲授新课:
1、探究: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是一个常数项为零的二次式.
例1、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求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这个数列是等差数列吗?如果是,它的首项与公差分别是什么?
【结论】数列的前项和与的关系:
由的定义可知,当n=1时,=;当n≥2时,=-,即=.
练习:已知数列的前项和,求该数列的通项公式. 这个数列是等差数列吗?
探究: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的前n项和为,其中p、q、r为常数,且,那么这个数列一定是等差数列吗?如果是,它的首项与公差分别是多少?
(是,,).
由此,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可化成式子:,当d≠0,是一个常数项为零的二次式.
2. 教学等差数列前项和的最值问题:
① 例题讲解:
例2、数列是等差数列,. (1)从第几项开始有;(2)求此数列的前 项和的最大值.
结论:等差数列前项和的最值问题有两种方法:
当>0,d<0,前n项和有最大值可由≥0,且≤0,求得n的值;
当<0,d>0,前n项和有最小值可由≤0,且≥0,求得n的值.
(2)由利用二次函数配方法求得最值时n的值.
练习:在等差数列{}中, =-15, 公差d=3, 求数列{}的前n项和的最小值.
例3、已知等差数列的前n项的和为,求使得最大的序号n的值。
归纳:(1)当等差数列{an}首项为正数,公差小于零时,它的前n项的和为有最大值,可以通过
求得n
(2)当等差数列{an}首项不大于零,公差大于零时,它的前n项的和为有最小值,可以通过
求得n
三、课堂小结:
求"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最值问题"常用的方法有:
(1)满足的n值;
(2)由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n的值;
(3)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求.
四、课外作业:
作业:《习案》作业十四。
补充题:(依情况而定)
1.(1)已知等差数列{an}的an=24-3n,则前多少项和最大?
(2)已知等差数列{bn}的通项bn=2n-17,则前多少项和最小?
解:(1)由an=24-3n知当时,,当时,,前8项或前7项的和取最大值.
(2)由bn=2n-17n知当时,,当时,, 前8项的和取最小值.
2. 数列{an}是首项为正数a1的等差数列,又S9= S17.问数列的前几项和最大?
解:由S9= S17得9a5=17 a9,
说明:.
3.首项为正数的等差数列{an},它的前3项之和与前11项之和相等,问此数列前多少项之和最大?
解法一:由S3=S11 得: 解之得
故当n=7时, Sn 最大,即前7项之和最大.
解法二:由
解得:,所以n=7,即前7项之和最大.
解法三:由知: {an}是递减的等差数列.
又S3=S11,
必有,前7项之和最大.
4.已知等差数列{an},满足an =40-4n ,求前多少项的和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解法一:由
解法二:
令
.
5.已知等差数列{an},3 a5 =8 a12, a1<0,设前n项和为Sn,求Sn取最小值时n的值.
[分析]求等差数列前n项的和最小,可以用函数的方式去求,亦可以用数列单调性,也可以由完成.
解法一:
点(n,Sn)是开口向上抛物线上一些孤立的点,即在函数的图象上,其对称轴距离x=15.7最近的整数点(16,S16),
解法二:
人教A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4.2 等差数列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A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4.2 等差数列教案设计,共9页。
必修52.2 等差数列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必修52.2 等差数列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引入,例题讲解,练习,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新课标A必修5第二章 数列2.2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新课标A必修5第二章 数列2.2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教学背景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效果评价设计,关于信息技术使用的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