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6 将相和》配套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48971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6 将相和》配套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48971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6 将相和》配套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48971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五年级上册6 将相和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五年级上册6 将相和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6 将相和《将相和》是根据《史记》中《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历史故事。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五年级的学生读快,可以达到,但一边读快,一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还需教师给予方法指导。结合具体事例说一说人物特点,也需教师予以点拨。 课前可以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和人物的情况。教学时,在上一课学到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的基础上,连词成句地读,感知课文主要内容。再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把握人物形象。 【知识与技能】 学习本课生字词。 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结合具体事例说出对廉颇、蔺相如的印象。 【过程与方法】 记下自己阅读课文的时间,和同学交流课文内容和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通过事例,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重点 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难点 结合具体事例说出对廉颇、蔺相如的印象。
教师: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查找关于廉颇、蔺相如的资料。
2 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本课生字词。 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理清文章的脉络。
重点 理清文章的脉络。 难点 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战国时期七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的图片)战国时期,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并存。当时秦国最强,想要统一其他国家,不断向别国进攻。赵国是紧邻秦国的一个比较弱小的国家,常常受到秦国的侵略。但是弱国也有强者存在,当时赵国就有两个非常有名的人物:廉颇和蔺相如。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发生在这两个人物之间的故事。(板书课题:将相和) 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想知道“将”与“相”分别是谁?他们为什么“不和”,又是怎样由“不和”到“和”的。) 既然同学们都这么好奇,就让我们带着这些好奇一起去文中找答案吧! 二、默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1.教师出示阅读要求,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读完后举手。(2)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2.检测阅读效果。(1) 教师统计学生默读课文所用时间。
(2) 交流默读时对课文内容的把握。 ①《将相和》的故事发生在哪个历史时期? ②“将”与“相”分别指谁? ③渑池会上,蔺相如要求秦王做什么? ④“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 ⑤“负荆请罪”前蔺相如和廉颇有直接冲突吗? 3.交流阅读体会。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发现有的同学读得快,但对课文内容的把握较差; 有的同学虽然读得慢,但是对课文内容的把握较好;有的同学读得又快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又好;还有的同学读得慢,对课文内容的把握也不够好。下面我们就自己在阅读中的体会进行交流。(1) 交流自己的在阅读中的困难。 (2) 请读得又快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又好的同学分享自己的经验。 (3) 教师总结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和建议:遇到不懂的词语暂时忽略,不要回读;连词成句地读,尽可能扩大视域;集中注意力,边读边思考,阅读与理解同步进行。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主学习,掌握生字词。 (1) 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指名读,教师纠正字音,指导学生识记生字。(2) 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重点字书写示范,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自由朗读课文,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小故事的起止,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第 1~9 自然段):完璧归赵。第二个故事(第 10~14 自然段):渑池会面。第三个故事(第 15~17 自然段):负荆请罪。 廉颇和蔺相如为什么“不和”,他们又是怎样由“不和”到“和”的? (“不和”:蔺相如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会面”上立了功,升了官,位居廉颇之上,引起了廉颇的不满。由“不和”到“和”:廉颇认识到了自己的狭隘,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两人重归于好,齐心协力,保卫赵国。) 完璧归赵将相和 渑池会面负荆请罪 第二课时
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结合具体事例说出对廉颇、蔺相如的印象。 学习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重点 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结合具体事例说出对廉颇、蔺相如的印象。 难点 学习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一、复习导入 师:上堂课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文章的内容,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将相和”中的“将”“相”分别指谁?(抢答)讲了哪三个故事?(抢答)听写词语。 二、学习“完璧归赵” 默读第一个小故事,理清层次,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经过:蔺相如机智勇敢斗秦王;结果: 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感知人物形象。 (1) 蔺相如想了一会了,说:“如果秦国提出用城换璧,我国却不答应,那理亏的是我们……我一定把璧完好无缺地送回来。”(“想了一会儿”“如果……如果……”说明蔺相如的勇敢是建立在充分思考后谨慎行事的基础上的。)
(2) ①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 “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②他怒发冲冠,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③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能交出来。 ④蔺相如反复思量,觉得秦王还是不会信守承诺的,……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说:“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但请好好考虑我的话。”(知道秦王没有诚意,蔺相如不动声色,先略施小计,将璧拿回自己手里; 之后“怒发冲冠”,不惜以“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威慑秦王; 送璧回国后面对秦王,又用一个假设句“如果……”暗示秦王主动权还在秦王手里,可见蔺相如的有勇有谋。)三、学习“渑池会面” 默读第二个小故事,理清层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秦王想侮辱赵王,要赵王鼓瑟,并且叫人记录下来;经过:蔺相如针锋相对地逼秦王击缶,维护了赵国的尊严;结果:秦王没占到便宜,只好放赵王回国,蔺相如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秦王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因为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作好了准备。) 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感知人物形象。 (1) 蔺相如看秦王存心侮辱赵王,便向前走了几步,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秦国的音乐,希望您能击缶助兴。”
(2) 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秦王左右的卫士想杀了蔺相如,但蔺相如怒目圆睁,厉声呵斥,卫士竟不敢上前。(3) 秦国的大臣不甘心,继续发难,但蔺相如毫不示弱,直到会面结束,秦王也没占到便宜。(秦王让赵王鼓瑟实际上是侮辱赵王,蔺相如为了维护国家荣誉,让秦王为赵王击缶,表现了蔺相如为了国家的荣誉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高尚品质。)四、学习“负荆请罪” 默读第三个小故事,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廉颇不服,想找机会羞辱蔺相如,将相之间产生矛盾; 经过:蔺相如处处回避、忍辱退让,并向手下陈说利害; 结果:廉颇醒悟,去蔺相如门前负荆请罪,将相和好。)画出描写蔺相如和廉颇言行的句子,感知人物形象。 (1) 蔺相如:①蔺相如听说了,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②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③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④蔺相如见廉颇来请罪,连忙出来迎接。 (蔺相如谦卑礼让,心胸宽广,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 (2) 廉颇:①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要是我碰见他,一定要让他下不来
台!” (廉颇的语言直接,咄咄逼人,体现了他居功自傲、狭隘又率真。) ②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改过。) 五、回顾全文,归纳中心 这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三个故事按照时间发展顺序叙写,每个故事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紧密联系。“渑池会面”是“完璧归赵”的发展,“完璧归赵”和“渑池会面”又是 “负荆请罪”的起因。) “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爱国,以国家利益为重。)说说你更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归纳中心。 (本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记叙了将相由不和到和的过程,表现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以及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完璧归赵——蔺相如:有勇有谋渑池会面——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将 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相 局、识大体
和 负荆请罪 廉颇:居功自傲、狭隘又率真、勇于改过 教学的时候,我先引导学生在上一课学习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的基础上, 连词成句地读课文,并从整体上弄清“将相和”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然后再精读各个小故事,深入研究每个小故事,引导学生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感知人物形象,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学习,学生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之处是分析较多,读得太少,淡化了语文的感悟,出现了忽略语言学习的倾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做好自己的主导地位。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5 搭石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____ 即景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15* 小岛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