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将相和(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767859/0-169313229326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6 将相和(教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767859/0-169313229330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6 将相和(教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767859/0-169313229332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部编版语文五上 语文园地一(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5 搭石(教案) 教案 2 次下载
- 7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教案) 教案 2 次下载
- 8 冀中的地道战(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五上 习作二:“漫画”老师(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将相和获奖教案设计
展开
将相和
教学目标
1.认识“璧、臣”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强、划、削”,会写“召、臣”等
13个字,会写“无价之宝、召集”等16个词语。
2. 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教学重点)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
三个故事。(教学重点)
4. 能结合具体事例说出对廉颇、蔺相如的印象。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补充资料、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1.认识“璧、臣”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强、划、削”,会写“召、臣”等
13个字,会写“无价之宝、召集”等16个词语。
2.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
三个故事。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 图片导入: 课件出示三幅图,请说出这些历史故事的名称。(《守株待兔》《指鹿
为马》《卧薪尝胆》)
2. 教师引导: 看来同学们知道的历史故事真不少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则新的
历史故事—— 《将相和》。(板书课题:将相和)
3. 《将相和》是根据汉代司马迁所写的《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关内容改写的。 说到《史记》,老师带来了一些资料。请你运用上节课学习的集中注意力、不停顿、不
回读的方法快速阅读这段文字,看看你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史记》的相关资料。
学生交流。
教师引导: 同学们很会学习,运用之前所学的集中注意力、不停顿、不回读的方 法了解了关于《史记》的相关内容。下面让我们一起走入《史记》中的故事《将相和》,
继续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设计意图】 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学到的阅读方法。
学习“连词成句地读”
1.指导运用“连词成句地读”的方法阅读本文。
启发思考:同学们,快看看题目下方的学习提示,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
2.这是我们要学习的又一个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如何做到连词成句地读呢?老 师准备了一个小游戏,屏幕上会闪现一些文字,同学们争取一眼看过去,看到尽可能多
的内容。准备好了吗?开始! (阅读时间不超过1秒钟)
课件出示:赵王接到信后非常着急。
预设:我看到“赵王、着急”,知道了赵王很着急。
教师引导: 同学们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阅读速度,真不错!我们提高难度再试一
次。(阅读时间不超过5秒钟)
课件出示: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我怕有负赵王所托,已经让人把和氏璧送回 赵国了。如果您有诚意,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我们怎么敢
为了一块璧而得罪强大的秦国呢?
预设:我看到“和氏璧、赵国、十五座城”,明白了蔺相如已经作好了应付秦王的
准备。
3.通过刚才的小游戏,我们体验了连词成句地读,本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学
习方法继续阅读吧。
【设计意图】 在阅读课文之前,先关注学习提示,让学生知道本课要学习的方 法,接着利用多媒体闪现句子,使学生体验到“连词成句地读”就是一眼扫过去,
要尽可能多地看到词语或句子。
速读实践,检测效果
1. 教师引导: 请同学们尽量连词成句地阅读这篇课文,看看你用了多少时间,了
解了哪些内容。计时开始。
(1)学生自主阅读。
(2)教师引导:这篇课文共计1600字左右,有的同学5分钟左右读完全文,有的 同学用将近9分钟的时间读完全文。为什么大家的阅读时间不一样呢?老师发现是你们
阅读的方法不太一样。现在请同学们交流一下自己是怎么读的,相信会对你有所启发。
请阅读时间短的学生分享自己速读的诀窍。
2.课件出示检测题,反馈阅读情况。
3. 讨论: 阅读时,你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是用什么方法来提高阅读速度的? 学生交流预设: (引导学生结合教材)
(1)遇到不懂的词语暂时忽略,不要回读。
(2)连词成句地读,尽可能扩大视域。
(3)集中注意力,边读边思考,阅读与理解同步进行。
4. 师总结: 同学们除了用到了《搭石》中学到的“集中注意力,不回读”的速读
方法,还发现“连词成句地读”能扩大视域,提高阅读速度。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
要运用这些速读的方法,更好更快地读懂课文。
【设计意图】 通过阅读实践与检测,学生直接感受到运用连词成句地读,不回 读,能提高阅读的速度;认识到提高阅读速度,不是指减少目光扫视全文文字的时
间,而是指理解与阅读快速同步。
再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通过交流,相信同学们对连词成句地读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把握,这篇文章 篇幅较长,我们可以采用列小标题的方式把握主要内容。请同学们自己试着列一列小标
题。(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教师随机板书)
2.接下来就请同学们结合小标题,运用连词成句的方式再读一遍课文,并概括一
下这三个故事的内容。
3. 组织交流: 这次同学们的阅读速度明显提高了,我们来交流一下。
(1) 预 设:我来讲讲"完壁归赵"这个故事吧。战国时期赵国得到了和氏壁,秦王 企图骗取和氏璧,蔺相如机智勇敢地保护和氏璧,最后完璧归赵,蔺相如被赵王封为上
大夫。(板书:封上大夫)
追问:你是怎么进行概括的呢?
预设:我发现课文前面介绍背景的内容虽然多,但都是围绕秦王企图骗取和氏璧这 个起因说的,很快就能明白讲的是什么事情,同时我通过阅读蔺相如说的话,读懂了这 部分讲的是和氏璧被送回赵国,秦王没有办法只能放了蔺相如。故事结尾内容不多,我
一眼就看完了,知道了蔺相如被封为上大夫。
教师点拨: 抓住人物做了什么,可以很快把握主要内容。
(2) 预设:"渑池会面"这个故事讲的是渑池会上,秦王让赵王鼓瑟,蔺相如看秦
王故意侮辱赵王,就逼着秦王击缶,最后立功,被赵王封为上卿。
(板书:封上卿)
教师点评: 语言简洁,概括清楚。说说你概括的方法吧。
预设:根据之前的阅读经验我发现在快速阅读时可以注意到人物语言前后的叙述部 分,这样很快就找到渑池会面中引发冲突的原因——秦王让赵王鼓瑟。在叙述经过部分 时,虽然人物语言多,但表现的都是蔺相如如何和秦王斗智斗勇,因此可以加快阅读速 度,概括为“蔺相如看秦王故意侮辱赵王,就逼着秦王击缶”。“渑池会面”结尾的写法 和“完璧归赵”很相似,可以运用相同的概括方法,概括为“(蔺相如)最后立功,被
赵王封为上卿"。
教师肯定: 在阅读中积累经验、运用方法可以提高阅读能力。
(3) 预设:蔺相如被封为上卿,廉颇不服气,想找机会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却处处
避让廉颇,廉颇知道原因后负荆请罪,最后二人和好,从此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教师引导: 同学们,我们一起交流一下这部分你们是如何概括的。
预设:从"廉颇很不服气"这句话可以概括出后面故事的内容。蔺相如和门客的对 话,中心意思是蔺相如解释避让的原因,所以可以概括为“蔺相如却处处避让廉颇”。结 尾部分根据廉颇的行为,可以概括为“廉颇知道原因后负荆请罪,最后二人和好,从此
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板书:不和 →和)
4.用人物加上小标题串联起情节的方法,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
我们把三个故事串联起来,就了解《将相和》这个故事的内容了。下面请你用自己
的话完整地讲讲这个故事吧。课件出示故事主要内容。
5. 思考: 借助小标题,我们可以清楚完整地概括主要内容,那么这三个小故事之
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预设:"渑池会面"是秦王在"完璧归赵"没有占到便宜后发展出来的。蔺相如两
次立功,官居廉颇之上,这是二人不和的原因。蔺相如避让廉颇,廉颇意识到自己的错
误,负荆请罪,最后二人和好,从此同心协力保卫赵国,是结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阅读,训练学生有意识地运用学过的方法提
高阅读速度,梳理文章主要内容。
认写生字词,体会汉字美
1. 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再次读课文,关注生字词。
2. 组织学生自主认识生字词,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预设1 :有些字注意不要读错字音。如,"诺”不要读成 “ruò"。"廉"与“谦、兼” 作比较,三个字读音不同,强调读字不能只读半边。
预 设 2 :有的字可以结合意思记忆字形。如,"璧"是古代的一种玉器,所以是 “玉字底”。“袍”一方面可以通过与“抱”比较来记忆,另一方面,“袍”是中国传统服
装的一种,所以是“衣字旁”。
预设3 :还有些生字可以结合词语来记忆。如,“抵御”两个字都有"抵挡"之意; “推辞”两个字都有“躲避、推托”之意;“侮辱”两个字都有“使羞耻”之意。
预设4 :本课有三个多音字,我是这样来记的:“强”有三个读音,作“硬要、迫 使”讲时,读 “qiǎng”, 课文中“强逼”的意思是“强迫、威逼”。“划”读 “huà”时, 有“分开”“设计”的意思,在课文“划归”一词中是“分开”的意思。我还会用另外 一个音 “hua” 组词,如“划船、划算”等。“削”作“减少、减弱”含义时,读 “xuē”,
可结合本课的词语“削弱”来认读、理解。
3. 检测学生学习生字词的情况。将本课词语,尤其是带有生字的词语,三至五个
分为一组,课件出示,比一比,看谁能一眼看完幻灯片上的所有生字词。
4.学习写字。
(1)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写字,全班交流把字写好的方法。
(2)指导学生关注易错字的书写。
"臣、拒"要重点注意笔顺。“臣”的笔顺是“横、竖、横折、横、竖、竖折”;书
写"拒"字时,注意最后一笔是“竖折”。
“诺、荆”是左右结构的字,不要写成上下结构。“宫”的“宝盖头”要盖住下面的
两个“口",且上“口”小,下“口”大。"罪"上面的“四”要写得扁一点,不要太大。
6. 课后作业。 (1)抄写“无价之宝、召集”等16个词语。
(2)口头讲一讲《将相和》的故事。
【设计意图】 本课生字词较多,但教学中依然要突出“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的阅读策略。在学生初读课文的环节,教师要提醒学生,对于暂时不懂但是不影响
理解课文意思的字词,可以先不管,不必反复回读。可以在认读生字词板块强化记
忆这些生字词的读音和字形,并集中指导生字词的书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能结合具体事例说出对廉颇、蔺相如的印象。
复习旧知,概括内容
1.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学会了快速阅读,还记得方法是什么吗? ( 连
词成句)
2. 教师肯定: 对,就是连词成句地读。在前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梳理了《将相和》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吧。请一位同学来讲一讲这个故事。
3. 教师引导: 这位同学清楚完整地讲述了这个故事,相信同学们也回忆起了这篇文
章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将相和》。
深入理解,体会形象
1.仔细阅读“完璧归赵”这一部分。(第1~9自然段)
(1)说说蔺相如有什么特点。
提示:可以通过圈画课文中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关键词句来说。
预设:在"完璧归赵"这个故事中, 一开始赵王犹豫不决,蔺相如想了一会儿,用
四个“如果”说出了自己的打算,让我感受到蔺相如很机智。
教师引导:正如这位同学所说,蔺相如为赵王分析秦王的意图,用了四个“如果”
来权衡利弊,让我们感受到他的机智。(教师随机板书:蔺相如:机智)
预设1 :当时秦国强盛,赵国不如秦国,满朝文武都觉得这件事很为难,蔺相如却
敢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我觉得他很勇敢。(教师随机板书:勇敢)
预设2 :当拿回和氏璧后,蔺相如怒发冲冠,告诉秦王,要是不交付十五座城,他
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和璧同归于尽,这让我感受到他的有勇有谋。
教师引导:蔺相如以命相拼,真是有勇有谋。同学们能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去
体会人物形象,真棒!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次读课文。
预设1 :在"完壁归赵"中我感受到蔺相如做事谨慎。在蔺相如和秦王约定了举行
典礼的日期后,他反复思量,觉得秦王不可信,于是,派人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
预设2 :蔺相如很勇敢,他派人把和氏璧送走了,那典礼上他该怎么面对秦王啊。
教师引导:是啊,此时他考虑的不是自己,而是赵国,真替他担心。
(2)指导朗读: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语气也能帮助我们很好地体会人物形象,就让我
们带着自己的理解来再次读一读蔺相如的话。
(3)师总结:从同学们的朗读声中,我听出了蔺相如的沉着冷静、不卑不亢、据理 力争。在第一部分“完璧归赵”的故事中,我们体会到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在面对秦 王企图强占和氏璧时,他能够勇敢斗争,巧妙地保护和氏璧,从而完璧归赵。因此他被
封为上大夫。
2.仔细阅读“渑池会面”这部分内容。(第10~14自然段)
(1)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说一说人物的特点。
预 设 1:"渑池会面”中,秦王让赵王鼓瑟,有意侮辱赵王。蔺相如说:“赵王听说
秦王擅长秦国的音乐,希望您能击缶助兴。”用同样的方式反击,感觉他很有智慧。
预设2 :我想补充,后面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果您不答应,我就
跟您同归于尽!”体现了蔺相如的勇敢,也看出他不畏强暴。(教师随机板书 不畏强暴)
(2)教师引导:这两处程度是逐渐加深的。在这里蔺相如虽然说的是“您”“希望”
这样客气的词,但是他的要求却是不容拒绝的。同学们,让我们试着读出他的语气。
预设:读到"蔺相如怒目圆睁,厉声呵斥,卫士竟不敢上前"时,我觉得他很厉害。
教师肯定:这里不仅对蔺相如进行直接(神态)描写,而且通过写旁人的表现来侧
面衬托蔺相如的勇敢。
(3)师总结:在“渑池会面”这部分,我们通过抓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
进一步感受到蔺相如的机智勇敢。
3.仔细阅读“负荆请罪”这部分内容。(第15~17自然段)
(1)说一说人物的特点。
预设1 :从“我廉颇""他蔺相如”"反而"中可以感受到廉颇的居功自傲。
预设2 :我想补充,我注意到廉颇直呼蔺相如的名字,可蔺相如却称他为"廉将
军”,可以感受到蔺相如的谦卑礼让。
预设3 :面对廉颇的咄咄逼人,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而处处避让,我感受到他是一 个顾全大局的人。(教师随机板书:顾全大局)
(2)教师引导:同学们通过对比人物的语言、称呼,体会了人物形象。
4. 教师引导: 我们再来回看,看看文章中有关蔺相如的语言,看看在面对赵王、
面对秦王、面对门客时,他的语言有什么不同。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我发现蔺相如在赵王犹豫不决时,冷静分析,深谋远虑。在发现秦王没有诚 意换璧以及故意侮辱赵王时机智勇敢,毫不退让。在向门客解释为什么避让廉颇时又可
以看出他顾全大局,宽容大度。
5.通过比较,我们对蔺相如有了更深的理解。他对外勇敢强硬,对内冷静智慧。 课文中对蔺相如的语言描写十分细致,我们再来看看廉颇,请你用连词成句的方法读一
读,找一找文中写廉颇的语句,看看你能体会到什么。
预 设 1 :"送 …… 到""边境""抵御"可以看出廉颇的任务很重。秦王知道廉颇在 边境准备好了,只好让赵王回去,可以看出在渑池会面中,廉颇也有功劳。
预设2 :通过秦王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可以看出秦王很怕廉颇。
预设3 :战国时期诸侯国经常打仗,廉颇职位高,肯定战功赫赫。
相关资料: 书中有记载:“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
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可见廉颇武艺高强,立下了赫赫战功。
教师点拨:结合背景资料,也是阅读的好方法。正是有了廉颇这个强大的军事后 盾,才给了蔺相如和秦王针锋相对的底气。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了解到正是因为廉颇,
秦王才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预设1 :廉颇意识到自己错了后赶紧脱下战袍,负荆请罪,说明他知错能改。
(教师随机板书:廉颇:知错能改)
预设2 :我从这里还看出廉颇明辨是非,以国家利益为重。
预设3 :我发现蔺相如因为顾全大局,所以处处避让廉颇。廉颇因为以国家利益为
重,所以负荆请罪。他们两个人都把国家利益放在了第一位。
教师引导:正是因为廉颇和蔺相如都以国家利益为重,所以二人才能从不和到和。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从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悟
人物形象。
拓展阅读,总结延伸
1.拓展升华。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生交流。
预设:连词成句地读,扩大视域,提高阅读速度。阅读时既要有一定的速度,还要 能抓住关键句段理解课文内容,结合具体事例品味人物形象。
将相和
完璧归赵
渑池会面
负荆请罪
封上大夫
封上卿
不和 → 和
蔺相如:机智勇敢
不畏强暴
顾全大局
廉 颇:知错能改
成功之处:
本课不但以鲜明的人物形象、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更以主要人物蔺相如 的高尚品质给人启示和教育;廉颇这位老将脱下战袍,背上荆条,负荆请罪的精神也令 人敬佩。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动心动情,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发表 自己的见解,把自己的见解说具体,说清楚。只要言之有理,我就加以肯定。目的是鼓 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训练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爱国思想。回顾这一课的 教学,我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是因为我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把课堂这个主
“阵地”交给了学生。
不足之处:
在有感情地朗读训练上缺乏频率,当时有些忽略;对于人物形象的分析,我讲解的 话语有些多,应放手让学生讨论交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把新
的教学理念贯穿课堂,让学生自学自悟,从而使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
小学人教部编版6 将相和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6 将相和教学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解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课时安排,课时目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6 将相和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6 将相和教案,共2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6 将相和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6 将相和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不足之处,改进措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5dd06cfaa1fe0fadf633abb41c796ed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