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苏科版第一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苏科版第一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测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章声现象2021-2022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培优(1) 一、单选题1.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生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 )A.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B.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C.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D.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2.已知空气、水、铝管中声速分别为340m/s、1500m/s、5000m/s;并且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大于0.1s,人们才能把两次声音区分开。那么,当含水铝管的长度至少为下列哪个数据的时候,敲击铝管的一端,耳朵贴在铝管另一端的人才能听到三次敲击声( )A.约36.5m B.约44m C.约214.3m D.约294.8m3.邮电局的长途电话亭大都是用玻璃制造的,隔音效果好,这主要是因为玻璃A.能较好地吸收声音 B.能够发出声音C.不能传播声音 D.能较好地反射声音4.我国古书《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关于这一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声音由振动产生的B.空气可以传声C.固体可以传声D.固体传声的速度大于空气传声的速度5.超声波因其频率下限大于人的听觉上限而得名,在医学、军事、工业、农业上有很多的应用.下列不是利用超声波的是A.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B.用声呐确定潜艇的位置 C.探测核爆炸的强度 D.检测锅炉有没有裂纹6.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振动的空气柱一定在发声C.在10m2的小房间里说话听不到回声,是因为“空间小,没有产生回声”D.在同一宇宙飞船的太空舱内,两名宇航员可以直接对话7.甲同学将耳朵贴在一根15m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用力敲一下铁管,甲同学能听到(空气中声速为340m/s,铁中声速为5200m/s)( )A.1次敲击声 B.3次敲击声 C.4次敲击声 D.5次敲击声8.有一根长20米的钢管,钢管内装满水,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几次响声( )(v气=340m/s;v水=1500m/s;v钢=5200m/s)A.一次响声 B.两次响声 C.三次响声 D.四次响声 二、填空题9.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主要是为了在敲击不同水瓶时改变发出声音的_____;如果能分别敲击出“1(Do)”、“2(Re)”、“3(Mi)”、“4(Fa)”四个音阶,则与“1(Do)”这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__________.10.如下图所示是几个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_____;响度相同的是______;音色相同的是_____________. 11.某同学在瓶子里装上不同高度的水吹奏乐曲.音乐声是靠空气柱的_____产生的,吹不同的瓶子发出声音的_____不同.12.小明乘坐的汽车在两壁平行的山崖中,当他按了一声喇叭后,经过后听到一次回声,再经过后再听到第二次回声。(1)若汽车是静止的,则这两个山崖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m;(2)若汽车是以的速度面向较近的山崖匀速驶,则这两个山崖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m。(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13.古代士兵为了防止敌人偷袭,常采用“伏地听声”的方法及早听到敌人偷袭的马蹄声,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选填“能”或“不能”)__________听到对方的讲话.15.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音叉发声的波形图,根据波形图可知______(选填“甲”或“乙”)的声音响度大。甲乙两个音叉振动时的次数相同,则音调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这个实验说明了:______越大,响度越大。(选填“振幅”或“频率”) 三、实验题16.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布料、纸屑、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1)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_________ .(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 ①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②让人听着声音慢慢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______ (填“①”或“②”).17.噪声是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毛衣、报纸、棉花、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做耳罩的填充物,实验器材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完成下面各题: (1)本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________ . (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再盖上盒盖,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比较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_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外,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3)下面的表格是为了上述两种实验方案而设计的,其中与方案B对应的是________ .(4)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 .18.小明做探究真空是否能传声的实验,如图所示。(1)如图甲,把正在响铃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在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变___;(2)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铃声逐渐变____;(3)推理过程: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____;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电铃响铃的声音了;(4)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真空不能____;(5)此实验中,用抽气机抽气____(填“能”或“不能”)得到真空,实验的结论是通过____(填序号)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学习的第一个理想实验;A.推理假设 B.实验验证 C.归纳总结(6)小明还想利用家里的暖水瓶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如图乙所示是暖水瓶的简易剖面图。他把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放人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下列是他设计的几组比较因素,其中合理的是____(填序号);A.将同一个暖水瓶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B.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C.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人瓶胆中进行比较D.把同一个暖水瓶的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19.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对此进行了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他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找到了下表所列8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编号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编号材料长度/横截面积A铜600.76E铜1000.76B铜600.89F钢801.02C铜601.02G尼龙801.02D铜800.76H__________1.02(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______ 的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三,表中应填上的数据分别是 _______ 、 _________ 。(3)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所示,小丽与小刚选用以上琴弦和盛可乐饮料的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①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间的轻声通话,这表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说话,如果用细铜金属丝连接,则比尼龙琴弦连接时听到的声音要大些,根据这一实验现象,我们可以提出一个探究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使用“土电话”时,另一位同学用手捏住琴弦的某一部分,则听的那一位同学 _____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说话声。
参考答案1.A2.C3.D4.D5.C6.C7.A8.A9. 音调 丁10.甲和乙 甲和丙 甲乙丙 11.振动 音调 12.170 166 13.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空气中的传播速度14.固体能传声 金属传声性能比棉线强 不能 15.甲 相同 振幅 16. 机械闹钟 ②17.机械闹钟 B 表二 棉花 泡沫 毛衣 报纸 18.小 大 小 介质 传声 不能 A B 19.A、B、C 80 1.02 使用同一种琴弦,且控制拨弦的力相同、弦的松紧程度不同 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金属丝传播声音的效果比尼龙绳要好得多 不能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一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一课一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