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和血型》第1课时 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240852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血液和血型》第1课时 教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240852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教案 教案 21 次下载
- 《膳食指南与食品安全》 教案 教案 20 次下载
- 《血液和血型》第2课时 教案 教案 19 次下载
-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教案 教案 20 次下载
- 《人体能量的供给》 教案 教案 22 次下载
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第1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第1课时)
【设计依据与构想】
《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改变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设计中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结合学生阶段发展目标和具体的认知水平及所学知识的属性,设计多元的课堂活动,推行多元的有效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探究的体验中学习,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升华。
本课教学共需2课时,教学构想是通过多元的课堂活动,顺应学生的学习心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发现知识的过程。第1课时(血液的组成和功能)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为目的,主要是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通过4个活动“观察血液分层现象”“观察人血涂片”“实践应用——解读血常规化验单”“我想我说”,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教材分析】
血液的成分及功能是本节课的重点。教材通过观察人血涂片,使学生对红细胞、白细胞细胞的数量、形态结构有了正确的认识。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得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功能,红细胞的功能与血红蛋白密切有关,血红蛋白的特性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目标】
1.说明血液主要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说出它们的主要功能。
2. 通过观察血液分层演示实验,描述分层现象,概述血液组成。
3.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液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白细胞,观察它们的大小及形态特点。
4.分析血常规化验单,根据各项化验数据与正常值的比较,体验它为诊断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难点:
血常规检查对诊断疾病的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课前在实验室适时采集新鲜血液,进行血液分层实验,以便课上学生亲自观察。
2.显微镜、人血涂片玻片标本(每两人一张)、纱布、镜头纸等。
(若制作人血临时涂片进行观察)消毒针、消毒载玻片、脱脂棉签、75%酒精等。
3.一张血常规化验单。
4.相关视频:《人血液分层实验》、《血液的组成及功能》
5.制作Powerpoint课件。
学生准备:
1.预习。
2.搜集有关血液的信息资料。
3.自己或家人的血常规化验单。
【教学流程及分析】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在实验室上为最佳)
一、导入新课
谈一谈:你对血液的认识。
【设计思想】知识源于生活,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知识宝库。从小到大,学生一般都有受伤流血、抽血或验血的经历,从各种媒体中也会获取到一些有关血液的知识信息。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平台,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谈对血液的认识,相互启发,分享彼此的见解和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渡语:同学们谈了这么多自己对血液的认识,你想过这些问题吗?(课件展示)
血液由什么组成?
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
伤口流出的血液为什么会凝固?
有时伤口会出现红肿化脓现象,为什么?
身体不适到医院看病,为什么要抽血化验?
失血过多为什么要输血?
………….
【设计思想】用一连串的疑问,进一步激发学生想探究了解血液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自然导入新知识的学习。
二、新课教学
(一)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活动一:观察血液分层现象
方案1:首先教师讲述实验采血过程及对血液的处理后,学生分组对实验台上已做好的血液分层实验进行观察,请学生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再播放视频《人血液分层实验》,师生共同归纳血液的组成,教师板书。
方案2:播放视频《人血液分层实验》后,请学生描述血液分层现象,师生共同归纳血液的组成,教师板书。
【设计思想】这部分教学是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为目的。知识的获得及心智技能的形成是由动作结构和活动结构逐步内化的。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亲眼看到血液的分层现象,将学生卷入探索情境,引导学生投入观察、思考和描述表达活动。
过渡语:人体的血细胞有3种,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它们都长得什么样呢?下面让我们通过实验观察来认识它们。
活动二:观察人血涂片
方案1:观察人血永久涂片。
方案2:制作并观察人血临时涂片(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一要做到严格消毒,正确采血,保证学生安全;二要指导学生正确涂片)。
在学生观察结束后,要求学生根据所观察到的,再阅读P43课文相关内容,完成下表:
血细胞种类 | 大小 | 颜色 | 数量 | 功能 |
红细胞 |
|
|
|
|
白细胞 |
|
|
|
|
血小板 |
|
|
|
|
【设计思想】这部分教学是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为目的。让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先从感性上认识红细胞、白细胞的形态及数量差异,再从理性角度进行学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结构化。
活动3:实践应用——解读血常规化验单
首先教师向学生介绍血常规化验是临床诊断的一种辅助手段,再由学生对自己带来的血常规化验单进行分析。这时教师通过投影提供“人血常规化验单说明表”,为学生解读血常规化验单提供理论依据。
人血常规化验单说明表
检 查 项 目 | 正常参考值 | 说明 |
红细胞计数(RBC) | 男:(4.0~5.5)×1012/L 女:(3.5~5.0)×1012/L | 人体在运动、饱食和缺氧等情况下,红细胞数会暂时增加。贫血时,红细胞数会明显减少 |
白细胞计数(WBC) | (4~10)×109/L | 人体在失血、剧痛、烧伤、炎症、白血病等情况下,以及女子月经、妊娠和分娩期时,白细胞数会明显增加。在药物中毒、骨髓造血机能损害等时,白细胞数会明显减少 |
血红蛋白(Hb) | 男:120~160 g/L 女:110~150 g/L | 贫血时,血红蛋白含量会明显减少 |
血小板计数(PLT) | (100~300)×109/L | 血小板数过少,机体会异常出血。血小板数过多,机体易形成血栓等 |
【设计思想】“实践应用——解读血常规化验单活动”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为目的,使全体学生投入到解读活动中,通过活动结构逐步内化所学的知识,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实现知识的迁移。同时学生对“血细胞的功能”进一步加深理解,了解并关注血液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4:我想我说
通过问题“血液在血管和心脏构成的封闭管道中不停地流动,有什么用处?”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血液的功能。
三、梳理知识
方案1:通过表格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血 液 的 组 成 | 生 理 功 能 | 血 液 的 功 能 | ||
血 液 | 血浆 |
|
| |
血 细 胞 | 红细胞 |
|
| |
白细胞 |
|
| ||
血小板 |
|
|
方案2: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画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图,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设计思想】通过归纳活动逐步内化所学的知识。用表格、图解等形式能简洁明了地归纳知识体系,在对生物基础结构生理知识的学习中非常适用。
【板书设计】
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第1课时)
一、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红细胞(输送氧)
血细胞 白细胞(防御和保护)
血液 血小板(止血和加速凝血)
血浆(物质运输的载体)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在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学生理解人的各种生命活动非常重要。教学中合理利用新课程赋予教师的自主性,充分开发利用学校、网络、学生等多种课程资源,通过多元的课堂活动,使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接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教学设计,共5页。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第1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
生物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第10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生物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第10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引入,新授,小结,作业,社会实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