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展开通过前课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对生物体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观察、认识和研究,本课是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们进一步研究生物与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在研究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时候,他们会发现:各种生物依赖于有生命和没有生命的环境,它们的行为与所处的环境有关,所有的生物也都会引起它们所生存环境的变化。学生们在探索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过程中,会进一步巩固他们对生物的已有认识,形成对生物的积极态度,并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举例说出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举例说出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3、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思考、分析问题等能力;
2、学会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同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与相互影响的观点;
2、培养学生关爱生物,树立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举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关系。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对资料及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的能力等。
四、课前准备
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相关图片,如:沙漠、草原、森林分布图、小麦田示意图、打斗的北极熊、竹节虫的拟态等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出示课件第2页):
我国的珍稀动物大熊猫,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你知道野外生活的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吗?这些地区的环境有哪些适于大熊猫生活的特点?
学生活动:
联系旧知,回答:生物具有特征。
通过大熊猫的事例说明:生物的生活离不开一定的环境!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二、环境的概念
教师活动:
生物圈是由生物和环境组成,从而提出什么是环境?
问:鱼生活在什么环境中?鱼能离开这种环境吗?鱼即使生物在这种环境中,就能正常生长吗?还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问:环境是不是仅仅指生物生活的地点呢?不是,那什么是环境呢?
学生活动:
学生思考、分析归纳出环境的概念:不仅仅是指生物生活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设计意图:
了解环境的概念。
三、生态因素
教师活动:
让学生观察小麦田示意图,问:影响小麦正常生长的因素有哪些?
讲述:生态因素的概念。
问:你们能将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类吗?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教师引导概括:阳光、水、土壤营养物质等是无生命的,称为非生物因素,麦蚜、瓢虫、杂草是有生命的,称为生物因素。
学生活动:
观察图并思考,学生找出影响小麦生长因素:阳光、空气、水、土壤、杂草、瓢虫、麦蚜等,并按有无生命对这些因素进行分类:即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设计意图:
让学生了解生态因素的概念和类型。
四、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教师活动:
提问小麦田中非生物因素是如何影响小麦正常生长的呢?非生物因素对其他植物的生长和分布有没有影响呢?
展示图片:高山上针叶林和阔叶林分布图,沙漠、草原和森林分布图
问:植物的分布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呢?
教师引导分析图片,问:在高山上,阔叶林和针叶林分布与海拔高度有什么关系?。热带雨林地区和沙漠、草原 相比,是什么原因使得他们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有那么大的差异?
教师讲述:热带雨林地区,水分多,动植物种类繁多,缺水的草原和沙漠,只有少数耐旱的动植物生存。
问:非生物因素对动物有没有影响呢?这在以后的学习中进行探究。
学生活动:
学生展开讨论回答:没有阳光,小麦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温度过低,麦苗生长缓慢。水分过多,小麦易烂根。土壤肥沃,小麦生长好,土壤贫瘠,小麦生长差。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图片,可知:在高山上,阔叶林分布在海拔较低,温度较高地方,针叶林分布在海拔较高,温度较低地方
得出结论:温度和水分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分布。
设计意图:
让学生了解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通过分析,让学生认识到非生物因素对植物生长和分布的影响;留下悬念,为下节课做铺垫。
五、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教师活动:
刚才分析了小麦田中非生物因素对小麦生长的影响,而老鼠、麦蚜、杂草、瓢虫等生物因素对小麦生长又有什么影响?这些生物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教师引导:影响小麦生长的生物因素间的关系,如:麦蚜与小麦间是寄生关系,麦蚜与瓢虫间是捕食关系,杂草与小麦间是竞争关系。
展示:鸟捕鱼,树苗与杂草,鳄鱼与牙签鸟,大树和寄生植物,让学生说出他们之间的关系。
教师讲述:蚂蚁、蜜蜂共同寻找或搬运食物的故事等,引导分析同种生物之间存在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问:利用刚学过的生物与生物间关系的知识,说出:同种生物之间存在着几种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又存在着几种关系?
学生活动:
学生看图说出:鸟与鱼间是捕食关系,树苗与杂草间是竞争关系,鳄鱼与牙签鸟是合作关系,大树和寄生植物是寄生关系。
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有:竞争、合作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竞争、寄生关系。
设计意图: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了解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的几种关系:捕食、竞争、寄生关系。
让学生理解同种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合作与竞争关系。
了解生物与生物间的关系分为两种:同种生物间的关系和不同种生物间的关系。
六、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教师活动:
问:生物的生活既受到生物因素的影响,又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那么,生物如何才能生存呢?
让学生观教材的“资料分析“,并完成教材中相关的讨论。
讨论:1、骆驼和骆驼刺是怎样适应缺水环境的?
2、海豹是怎样适应寒冷的环境的?
3、蚯蚓是如何适应环境的?
4、仙人掌是如何适应干旱的环境的?
教师讲述:仙人掌的特点,它的叶退化成刺减少蒸腾散失水分,茎有储水作用,根发达深入地下吸收水分。
5、你们还能举出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吗?
展示:竹节虫(拟态)、雷鸟(保护色)、黄蜂(警戒色)等图片
生物适应环境是普遍存在的,还是个别现象?
问:生物为什么能适应环境?
教师引导归纳小结:生物适应环境是因为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或特征。可见,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
问: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绝对的吗?请举例说明。
教师讲述:虽然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又不是绝对的。例如:蛾类结茧固然有利于保护自身,然而,金小蜂正是借助于茧对棉红铃虫的束缚作用,顺利地将卵产到它的体内。
学生活动:
学生看图和资料,回答: 1、骆驼在炎热的沙漠尿液少,在体温达到46·C才出汗。骆驼刺的地下根系非常发达,深入地下,可从地下吸收水分,地上部植株矮小,可减少水分的散失。 2、海豹的皮下脂肪很厚。3、蚯蚓身上有刚毛和黏液,有助于在洞穴中呼吸和运动。
学生观图,结合“资料分析”,得出结论:生物适应环境是普遍存在的。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是因为具有适应环境的特点。
学生思考、讨论、判断、回答“是”或者“不是”。
设计意图:
通过资料分析和实例,让学生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利用图片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扩大学生视野,让学生认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
让学生认识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让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
七、课堂总结
本节课知识点:
1、环境影响生物生活、生存。
生态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非生物因素:温度、光照、水、土壤等。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
(2)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环境
(3)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因此,生物与环境是统一的整体。我们应关爱生物,保护环境。其实,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八、板书设计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的概念
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合作、竞争
生物因素
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竞争、寄生
二、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温度、水、阳光、空气等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或者用以下图解:
生物
环境
生物圈
适应
影响
六、教学反思
从提出问题到作出假设,从设计探究方案到实施探究方案,一切都是学生自己思考出来的,我只是起了一个积极的引导作用,在学生漏掉某些重要的注意事项时把需要交代的问题交代清楚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学生们在小组内相互配合,密切合作,积极思考、提问、表达、动手,很好的完成了这个探究活动,并且在实验后的分析处理数据的过程中也能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表现出很好的实际应用能力。
初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 探索生命的奥秘第1章 周围的生物世界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这是一份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 探索生命的奥秘第1章 周围的生物世界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探究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