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六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课文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六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课文ppt课件,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庄王何许人也,一鸣惊人,楚庄王争霸的原因,楚庄王争霸因素有,问鼎中原,“不服周”,特点一王室衰微,土地减少,财政困难,地位下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东湖磨山景区的庄王出征雕塑
东周前期被称为春秋时期。一般指公元前770年至476年,因鲁国编年史《春秋》得名。
姓名:熊旅身份: 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在位时间: 公元前613年~公元前591年
楚文王即位后将都城迁到了郢(yǐng),楚国在此建都近两百年。楚国都郢更加震慑江汉流域小国,使其无不畏惧臣服,还彻底灭掉了郧国,武汉地区自此全部纳入楚国版图,江汉平原及武汉地区逐渐成为楚国腹地。
“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曰‘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默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子释之,不谷知之矣。’”处半年,乃自听政,所废者十,所起者九,诛大臣五,举处士六,而邦大治。举兵诛齐,败之徐州,胜晋于河雍,合诸侯于宋,遂霸天下。——《韩非子•喻老》
1.庄王其人:雄才大略、励精图治
公元前614年,楚庄王继位,他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楚君。经过楚庄王对内政和兵政的改革,楚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有了很大发展,成为当时富强之国,遂问鼎中原,发动兼并战争,降服了陈、蔡、郑、宋、鲁等国,通过邲(bì)之战打败了称霸几十年的晋国,成为春秋时期继齐桓公、晋文公之后又一位著名的霸主。迅速扩张的结果,使楚国统治的疆域达到半个中国。——《武汉通史》
原因一:楚庄王通过改革使楚国强大,通过兼并战争的方式使楚国称霸。
作为江汉地区农业生产水平的标志,是春秋末期已开始使用的铁质农具。湖北楚墓中都有铁农具出土。在武汉附近的大冶铜绿山出土了凹型铁口锄。江陵(今荆州)纪南城出土了两件有铁刃的双齿耒。江陵雨台山出土的铁耒、铁镰、铁镢等适合水稻耕作之用。——《武汉史稿》
楚国在春秋时期经济发展情况
铜绿山出土的凹型铁口锄
楚国有了铁器后,逐渐使用和推广了用牛耕田的方法。——《楚国史话》
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提高使农业迅速发展
自商代中原文化南下后,江汉地区青铜文化迅速发展。楚国称雄江汉时,冶铜业更是处于邻先地位。 …… 1973年,在武汉附近的大冶铜绿山发现和发掘了古铜矿遗址。 ……这一矿址,南北长2公里,东西宽1公里,有多种春秋战国时矿井、炼炉。 ——《武汉史稿》
在铜绿山遗址中,还发现了13件铁钻、铁锤等采掘工具。这说明楚国铸造技术也有了发展。楚国的青铜器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在使用铁器方面也是最早的诸侯国。这些,对中华文明的发展都是有历史意义的。——《武汉史稿》
武汉地区的漆器制作业在殷商时即已达到很高的水平。东周时期,武汉的漆器制作业进一步发展。漆器种类有漆豆、耳杯、座屏、镇墓兽及甲、盾、剑盒、剑鞘等。其色彩更是丰富多彩……这些器物多具有鲜明的楚文化风格,是楚国经营武汉的有力证。 ——《武汉通史》
手工业工艺精湛、技术高超
武汉地区商业发展的条件实在优越。江汉平原一带,自古即是物产丰富的地区,物种齐备、资源丰富、大到国之货殖,小至居家生活,凡是所需之物,江汉无不盛产。东周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产品日益丰富,楚国统治者又实行较为开明的商业政策,地域之间、国际之间的交通限制并不严格,加之地跨南北、沟通东西的地理优势,特别是江汉交汇的稠密水网,使得南来北往、西上东下极为便利。一时间,富商争利,豪贾逐息,熙熙攘攘,武汉成为繁荣的商业中心。——《武汉通史》
原因二:铁器、牛耕出现,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有了很大发展。楚国经济实力雄厚。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1、楚庄王通过改革使楚国强大,通过兼并战争的方式使楚国称霸。2、铁器、牛耕出现,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有了很大发展。楚国经济实力雄厚。
典故出自《左传》,公元前606年,楚庄王熊旅借北伐之机,把楚国大军开至东周首都洛阳南郊,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即位不久的周定王忐忑不安,派善于应对的王孙满去慰劳。庄王见了王孙满,劈头就问道:“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 言外之意,要与周天子比权量力,其势咄咄逼人。周定王对他是非常不满,却又无可奈何。
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也在逐步瓦解,周天子已无力控制诸侯。
邓、陨、绞、权、罗和卢戎等国,都被楚所并灭。楚国又以灭国为县,建立新的行政建置。据杨宽先生考查,先后设县17个。随着出土文物的增加,楚县设置已知者20多个。县的设置,标志着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逐步瓦解,诸侯国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其自身实力也在不断增强。——《武汉史稿》
公元前770年,登上王位的周平王宜臼在郑武公、晋文侯和秦襄公的护送下,迁都洛邑,建立东周,宗周的贵族大臣们都随同迁往,临行之时,周平王封护送有功的秦襄公为诸侯,封赐的土地是被犬戎占据的宗周故地,周平王许诺,秦如果能够赶走犬戎,就领有其地,狼狈而走的周王室已经拿不出真实的土地封立诸侯了,这时的宗周故地,宗庙宫室尽毁,满目疮痍。直到21年后,秦文公才从犬戎手中收复岐周故地。——《中国通史》解说词
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
周平王去世时,丧葬费筹集不出来。继位的周桓公只得派人去鲁国,乞求鲁国出些财物好办丧事。——-《左传·桓公五年》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即诸侯)。——《史记·周本纪》
1.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①周王室衰微,地位下降,已无力控制诸侯。②诸侯国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过去“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子在政治上有最高的地位。平王东迁后,“政令征战自诸侯出”,诸侯根本不听天子的命令,政令征战自诸侯出。
材料一:春秋混战期间,人民长期处于分裂和动乱,大量人口失去生命或流离失所。同时战争对生产的破坏也是空前的,大量的田地荒芜。
2.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有何影响?
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材料二:春秋争霸有三个特点。第一,除晋国外,都不姓姬。齐姓姜,宋姓子,秦姓嬴,楚姓芈。吴号称姓姬,越号称姓姒,其实无姓。第二,除晋和宋在中国(中原)外,其余都在边缘。齐在东夷,秦在西戎,楚在南蛮,吴和越在百越。…………——《易中天中华史》
促进了各民族间的民族交融。
公元前701年,春秋初期形势图
公元前782年,西周末期形势图
公元前591年,楚庄王时期,春秋中期形势图
公元前476年,春秋末期形势图
客观上有利于实现局部统一
东湖磨山景区的庄王出征雕塑
东周前期被称为春秋时期。一般指公元前770年至476年,因鲁国编年史《春秋》得名。
姓名:熊旅身份: 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在位时间: 公元前613年~公元前591年
楚文王即位后将都城迁到了郢(yǐng),楚国在此建都近两百年。楚国都郢更加震慑江汉流域小国,使其无不畏惧臣服,还彻底灭掉了郧国,武汉地区自此全部纳入楚国版图,江汉平原及武汉地区逐渐成为楚国腹地。
“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曰‘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默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子释之,不谷知之矣。’”处半年,乃自听政,所废者十,所起者九,诛大臣五,举处士六,而邦大治。举兵诛齐,败之徐州,胜晋于河雍,合诸侯于宋,遂霸天下。——《韩非子•喻老》
1.庄王其人:雄才大略、励精图治
公元前614年,楚庄王继位,他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楚君。经过楚庄王对内政和兵政的改革,楚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有了很大发展,成为当时富强之国,遂问鼎中原,发动兼并战争,降服了陈、蔡、郑、宋、鲁等国,通过邲(bì)之战打败了称霸几十年的晋国,成为春秋时期继齐桓公、晋文公之后又一位著名的霸主。迅速扩张的结果,使楚国统治的疆域达到半个中国。——《武汉通史》
原因一:楚庄王通过改革使楚国强大,通过兼并战争的方式使楚国称霸。
作为江汉地区农业生产水平的标志,是春秋末期已开始使用的铁质农具。湖北楚墓中都有铁农具出土。在武汉附近的大冶铜绿山出土了凹型铁口锄。江陵(今荆州)纪南城出土了两件有铁刃的双齿耒。江陵雨台山出土的铁耒、铁镰、铁镢等适合水稻耕作之用。——《武汉史稿》
楚国在春秋时期经济发展情况
铜绿山出土的凹型铁口锄
楚国有了铁器后,逐渐使用和推广了用牛耕田的方法。——《楚国史话》
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提高使农业迅速发展
自商代中原文化南下后,江汉地区青铜文化迅速发展。楚国称雄江汉时,冶铜业更是处于邻先地位。 …… 1973年,在武汉附近的大冶铜绿山发现和发掘了古铜矿遗址。 ……这一矿址,南北长2公里,东西宽1公里,有多种春秋战国时矿井、炼炉。 ——《武汉史稿》
在铜绿山遗址中,还发现了13件铁钻、铁锤等采掘工具。这说明楚国铸造技术也有了发展。楚国的青铜器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在使用铁器方面也是最早的诸侯国。这些,对中华文明的发展都是有历史意义的。——《武汉史稿》
武汉地区的漆器制作业在殷商时即已达到很高的水平。东周时期,武汉的漆器制作业进一步发展。漆器种类有漆豆、耳杯、座屏、镇墓兽及甲、盾、剑盒、剑鞘等。其色彩更是丰富多彩……这些器物多具有鲜明的楚文化风格,是楚国经营武汉的有力证。 ——《武汉通史》
手工业工艺精湛、技术高超
武汉地区商业发展的条件实在优越。江汉平原一带,自古即是物产丰富的地区,物种齐备、资源丰富、大到国之货殖,小至居家生活,凡是所需之物,江汉无不盛产。东周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产品日益丰富,楚国统治者又实行较为开明的商业政策,地域之间、国际之间的交通限制并不严格,加之地跨南北、沟通东西的地理优势,特别是江汉交汇的稠密水网,使得南来北往、西上东下极为便利。一时间,富商争利,豪贾逐息,熙熙攘攘,武汉成为繁荣的商业中心。——《武汉通史》
原因二:铁器、牛耕出现,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有了很大发展。楚国经济实力雄厚。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1、楚庄王通过改革使楚国强大,通过兼并战争的方式使楚国称霸。2、铁器、牛耕出现,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有了很大发展。楚国经济实力雄厚。
典故出自《左传》,公元前606年,楚庄王熊旅借北伐之机,把楚国大军开至东周首都洛阳南郊,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即位不久的周定王忐忑不安,派善于应对的王孙满去慰劳。庄王见了王孙满,劈头就问道:“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 言外之意,要与周天子比权量力,其势咄咄逼人。周定王对他是非常不满,却又无可奈何。
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也在逐步瓦解,周天子已无力控制诸侯。
邓、陨、绞、权、罗和卢戎等国,都被楚所并灭。楚国又以灭国为县,建立新的行政建置。据杨宽先生考查,先后设县17个。随着出土文物的增加,楚县设置已知者20多个。县的设置,标志着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逐步瓦解,诸侯国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其自身实力也在不断增强。——《武汉史稿》
公元前770年,登上王位的周平王宜臼在郑武公、晋文侯和秦襄公的护送下,迁都洛邑,建立东周,宗周的贵族大臣们都随同迁往,临行之时,周平王封护送有功的秦襄公为诸侯,封赐的土地是被犬戎占据的宗周故地,周平王许诺,秦如果能够赶走犬戎,就领有其地,狼狈而走的周王室已经拿不出真实的土地封立诸侯了,这时的宗周故地,宗庙宫室尽毁,满目疮痍。直到21年后,秦文公才从犬戎手中收复岐周故地。——《中国通史》解说词
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
周平王去世时,丧葬费筹集不出来。继位的周桓公只得派人去鲁国,乞求鲁国出些财物好办丧事。——-《左传·桓公五年》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即诸侯)。——《史记·周本纪》
1.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①周王室衰微,地位下降,已无力控制诸侯。②诸侯国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过去“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子在政治上有最高的地位。平王东迁后,“政令征战自诸侯出”,诸侯根本不听天子的命令,政令征战自诸侯出。
材料一:春秋混战期间,人民长期处于分裂和动乱,大量人口失去生命或流离失所。同时战争对生产的破坏也是空前的,大量的田地荒芜。
2.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有何影响?
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材料二:春秋争霸有三个特点。第一,除晋国外,都不姓姬。齐姓姜,宋姓子,秦姓嬴,楚姓芈。吴号称姓姬,越号称姓姒,其实无姓。第二,除晋和宋在中国(中原)外,其余都在边缘。齐在东夷,秦在西戎,楚在南蛮,吴和越在百越。…………——《易中天中华史》
促进了各民族间的民族交融。
公元前701年,春秋初期形势图
公元前782年,西周末期形势图
公元前591年,楚庄王时期,春秋中期形势图
公元前476年,春秋末期形势图
客观上有利于实现局部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