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四章 区域发展战略达标检测 试卷 2 次下载
-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五章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复习提升 试卷 试卷 1 次下载
- 第五章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达标检测 试卷 3 次下载
- 必修第二册综合测评 试卷 9 次下载
2021学年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练习题
展开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文明经历了采集—狩猎文明时期、农业文明时期、工业文明时期、后工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思想也先后出现了环境决定论、人定胜天论、天人相关论、人地和谐论、可持续发展论。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1.“愚公移山”的故事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A.环境决定论 B.人定胜天论
C.天人相关论 D.人地协调论
2.古时人们拜“山神”、敬“龙王”的行为,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A.环境决定论 B.人定胜天论
C.天人相关论 D.人地协调论
3.下列言论中反映同一种人地关系思想的是( )
①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②人的命,天注定,人不可与天抗争
③构筑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
④顺应自然规律,合理利用地理环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题组二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017年9月1日,太湖结束了长达7个月的封湖禁渔期,迎来了秋汛开捕的第一天。读太湖及其附近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4.(2020重庆外国语学校高一下月考)太湖定期禁渔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阶段性原则
5.(2020重庆外国语学校高一下月考)太湖定期禁渔,可以 ( )
A.控制污水入湖,改善湖水质量
B.保证渔业资源持续利用
C.调节太湖的水量,从而减少旱涝灾害
D.让农民有充足的时间从事种植业生产
能源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的动力。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6.(2020重庆一中高二期末)图中表示某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这种能源消费结构易引发的问题主要有( )
①大气污染加剧 ②水污染严重
③土壤污染严重 ④土壤肥力下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2020重庆一中高二期末)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低碳经济所倡导的是( )
①提高能源利用率 ②开发清洁能源
③追求绿色GDP ④禁止碳的排放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合、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生态农业园区结构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8.(2019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一下期末)生态农业将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地循环利用,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 )
A.沼气池、鱼塘、果园 B.鱼塘、沼气池、果园
C.沼气池、果园、鱼塘 D.鱼塘、果园、沼气池
9.(2019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一下期末)该地生态农业园区建设对当地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 )
①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减少环境问题
②减轻水土流失和土地盐碱化现象
③增加就业机会
④增加农民收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黄梅戏《天仙配》中唱到“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2020河南信阳高一下期末,)材料中歌词描述的现象应发生在( )
A.采集—狩猎社会 B.农业社会
C.工业社会 D.后工业社会
2.(2020河南信阳高一下期末,)下列关于该社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易错 )
A.人类依赖环境,从事采集、狩猎活动
B.人类试图征服自然,人地矛盾激化
C.环境问题主要为局部性的生态破坏
D.人类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是由采集—狩猎社会到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及后工业社会。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3.(2020山东微山二中高二月考,)下列各选项中,对图中含义解读正确的是( )
A.甲表示自然环境,乙表示人类社会
B.在阶段①,人类与环境没有关系
C.在阶段④,人地矛盾最尖锐
D.箭头b表示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
4.(2020山东微山二中高二月考,)下列认识或行为与图中所示的思想发展阶段对应正确的是( )
A.①—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B.②—节能减排,植树造林
C.③—伐木为薪,围湖造田
D.④—竭泽而渔,焚林而猎
题组二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5.(2020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中高二上期末,)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 )
A.产品流、废弃物流、再生资源流
B.废弃物流、产品流、再生资源流
C.产品流、再生资源流、废弃物流
D.再生资源流、废弃物流、产品流
6.(2020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中高二上期末,)关于区域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使资源与能源在该区域内不断循环使用
B.垃圾分类是循环经济产业链的重要环节
C.改变农业耕作制度,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
D.实现以经济效益为基础的区域可持续发展
读“我国东北某造纸企业生态产业园区的生产联系图”,完成下题。
7.(2020安徽合肥四校高二联考,)该生产模式( )
A.污水处理后又用于生产,增加了能源供给
B.秸秆造纸减少了林木采伐,利于生态保护
C.废液提取制造有机肥还田,减轻大气污染
D.延长纸品加工产业链,带动印刷产业发展
“富碳农业”指在人工密闭环境中,利用光、气温、水、肥、种等最佳条件组合,创造高效率的光合作用环境,将二氧化碳当作气肥大量地使用,生产出丰富的粮食供给人类生活的农业。下图是“富碳农业”生产模式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面两题。
8.(2020河北沧州一中高一下月考,)下列关于“富碳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商品率高 B.集约度低
C.精耕细作 D.成本高昂
9.(2020河北沧州一中高一下月考,)发展“富碳农业”能够( )
A.减少农药使用量,保证土壤肥力
B.增加农产品供给,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C.与企业联动,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D.实现工厂化生产,缓解耕地紧张局面
专题强化练十四 可持续发展
一、选择题
我国“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1.(2019江西南昌二中高一下期末,)下列行为中符合“环境友好”理念的有( )
①积极购买小汽车,以提高工作效率
②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大力倡导勤俭节约
③建筑高层楼房和城市地铁,节约土地
④由工业末端治理污染变为污染源头控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2019江西南昌二中高一下期末,)节约型发展道路意味着( )
A.倡导循环经济,变废为宝
B.少投入、少产出
C.高资源消耗,高经济增长
D.多投入,多产出
3.(2019江西南昌二中高一下期末,)我国提出走节约型发展道路的直接原因是我国( )
A.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类型齐全
B.资源利用率低,存在资源的相对短缺
C.人口自然增长率过高,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D.以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加剧
下图为以沼气为纽带的西藏农牧业清洁生产模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4.(2020湖南张家界一中高二上月考,)西藏发展此种清洁生产模式的有利条件是( )
A.劳动力丰富 B.地形复杂多样
C.年均气温较低 D.太阳能、地热能丰富
5.(2020湖南张家界一中高二上月考,)此种清洁生产模式有利于( )
A.延长沼气产业链,促进当地轻、重工业协调发展
B.逐步实现能源替代,促进生态植被恢复
C.防治农业环境污染,推进绿洲农业进一步发展
D.实现能源大量输出,保障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
2018年秋季东北地区的一次严重雾霾引起社会关注。专家指出,部分地区农民焚烧秸秆是导致雾霾加重的原因之一。据调查,秸秆还田需要收储、粉碎、运输、填埋等环节,提高了农民的种田成本。下图为某农业区秸秆利用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6.(2020安徽合肥一中高二期中,)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
A.饲料、肥料、燃料、废弃物
B.饲料、燃料、肥料、废弃物
C.肥料、饲料、废弃物、燃料
D.肥料、燃料、废弃物、饲料
7.(2020安徽合肥一中高二期中,)以下解决秸秆问题的措施,最利于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是( )
A.政府定期收购秸秆,作为造纸工业原料
B.将秸秆作为燃料,为农民提供生活用能
C.将沼气池建在日光温室内,促进秸秆综合利用
D.强制农民将秸秆直接还田,恢复土壤肥力
二、非选择题
8.(2020江苏南通高二上调研,)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读“造纸工业发展循环经济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易错
(1)造纸工业为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所采取的措施有 、 等。
(2)造纸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经生物处理后的主要用途有 。
(3)造纸工业发展循环经济体现出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内涵是:生态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综合拔高练
三年模拟练
一、选择题
生态农业分析模型(EA-SD模型)体系主要由农业产业链、综合效应和政策调控三个子系统组成。其中农业部分由肉牛养殖、制沼、有机种植等产业部门构成,形成“养牛—制沼—粮、果、菜种植—秸秆造纸、秸秆饲料—养牛”的近似闭合的产业循环系统(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2020重庆市重庆一中高三上期末,)EA-SD模型体系无法实现的是( )
A.提高资源利用率
B.增加经济收入
C.达到污染零排放
D.增加就业机会
2.(2020重庆市重庆一中高三上期末,)据图分析,促使EA-SD模型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 )
A.农业发展模式
B.政策调控
C.综合效应子系统
D.产业链结构
3.(2020重庆市重庆一中高三上期末,)我国最适合推广EA-SD模型体系的地区是( )
A.西北地区 B.青藏地区
C.东北地区 D.华北地区
二、非选择题
4.(2019湖南长沙一中高三下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木材是人类主要的生产与生活资料,主要取自森林。我国是一个森林覆盖率不高的国家,由于森林资源的短缺,许多木材制品已被钢材、铝材、塑料、水泥等制品替代,但其环境效益不佳。鉴于此,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发展林业循环经济势在必行。下图示意我国某国有林场林业循环经济产业链。
(1)与传统林业比较,说明林业循环经济的主要优点。
(2)指出并说明林业循环经济产业链中需要完善的环节。
(3)分析许多木材制品被钢材、铝材、塑料、水泥等制品替代,给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4)请为该国有林场林业循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全解全析
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基础过关练
1.B | 2.A | 3.C | 4.B | 5.B | 6.C | 7.A | 8.A |
9.D |
|
|
|
|
|
|
|
1.B “愚公移山”的故事体现了人类战胜自然的勇气和人定胜天的思想,故选B。
2.A 古时人们拜“山神”、敬“龙王”的行为,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体现了环境决定论的思想,故选A。
3.C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反映的是人定胜天思想;人的命,天注定,人不可与天抗争,反映的是环境决定论思想;构筑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和顺应自然规律,合理利用地理环境均体现了人地协调论的人地关系思想,③④符合题意。故选C。
4.B 太湖定期禁渔是为了给鱼类提供繁衍的时间,从而保证渔业资源能被长期、稳定地利用,这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B正确,故选B。
5.B 太湖定期禁渔,可使渔业资源得到恢复,从而保证渔业资源的持续利用,B正确。太湖定期禁渔只是禁止捕鱼,不能控制污水入湖,A错误;太湖定期禁渔无法调节太湖的水量,C错误;太湖地区经济发达,种植业比重小,且让农民有充足的时间从事种植业生产不是太湖定期禁渔的主要目的,D错误。故选B。
6.C 图中该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薪柴、秸秆为主,这种能源消费结构易引发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大气污染加剧,①对;与水污染严重、土壤污染严重关系不大,②③错;秸秆没能还田,土壤损失的有机质不能得到有效补充,肥力会下降,④对。故选C。
7.A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低碳经济所倡导的是提高能源利用率,①正确;开发清洁能源,②正确;追求绿色GDP,③正确。碳的排放无法禁止,只能尽量减少,④错误。故选A。
8.A 生态农业将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地循环利用,图中甲可以提供沼渣、沼液,应表示沼气池;乙可以提供水面、塘泥,应表示鱼塘;丙底层空间可以进行蚯蚓养殖,且能接收塘泥,应表示果园。故选A。
9.D 该地生态农业园区建设对当地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减少环境问题,①正确;延长产业链,利于增加就业机会,③正确;生态农业园产出增多,能够增加农民收入,④正确。图示系统与减轻水土流失和土地盐碱化现象无关,②错误。故选D。
能力提升练
1.B | 2.C | 3.A | 4.C | 5.A | 6.B | 7.B | 8.A |
9.D |
|
|
|
|
|
|
|
1.B 人类社会发展阶段可以分为:①采集—狩猎社会,人类主要以采集和狩猎为生;②农业社会,以栽培植物和畜养动物为标志;③工业社会,机器和矿物燃料得到大规模使用;④后工业社会,现代通信技术及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与应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材料中“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反映的是农耕生活,应发生在农业社会。故选B。
2.C 由上题可知,材料中的社会发展阶段是指农业社会。采集、狩猎活动主要发生在采集—狩猎社会,A错误;人类试图征服自然发生在工业社会,B错误;农业社会的环境问题并不严重,主要为局部性的生态破坏,C正确;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后工业社会提出的,D错误。故选C。
易错提示
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采集—狩猎社会时期,人类对环境的认识很少,人类崇拜、敬畏自然;农业社会时期,生产力水平得到发展,人类开始对自然进行改造,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局部性的生态破坏现象,同时,这一时期开始出现人地关系思想的萌芽;工业社会时期,生产力水平空前提高,人类开始试图征服自然,人地关系不协调;信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渐形成。
3.A 根据图中各元素关系分析可以得出,甲表示自然环境,乙表示人类社会,A正确;在阶段①,人类对自然环境没有认识,但两者不是没有关系,B错误;到阶段②,由于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很有限,只能被动地适应自然环境,此时人类受自然环境决定论思想支配,只认识到自然对人类的作用;到了阶段③,由于生产力水平提高,人类开始认为自然是人类任意开发和利用的对象,一味夸大人类的作用,因此箭头b表示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D错误;到了阶段④,人类体会了过度利用自然资源带来的恶果,认识到人类可以认识和改造自然环境,但必须顺应自然规律,因为自然环境对人类也有制约作用,C错误。故选A。
4.C “斩伐养长,不失其时”体现的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出现在阶段④,A错误;“节能减排,植树造林”体现的是人地协调思想,出现在阶段④,B错误;“伐木为薪,围湖造田”和“竭泽而渔,焚林而猎”都体现人类改造、征服自然的思想,出现在阶段③,C正确、D错误。故选C。
5.A 由图可知,企业和农户之间的箭头①应代表产品流;指向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中心的箭头②应代表废弃物流;由无害化处理中心指出的箭头③应代表再生资源流。故选A。
6.B 资源与能源不可能不断循环使用,A错误;垃圾分类是图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重要环节,B正确;区域循环经济产业链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但并未改变农业耕作制度,C错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环境保护,D错误。故选B。
7.B 据图分析可知,污水处理后又用于绿色有机肥的生产、农田的灌溉、秸秆清洁制浆,并没有增加能源供给,A错误;秸秆造纸,可以减少林木的采伐,利于生态保护,B正确;废液提取制造有机肥还田,减轻的是水污染,C错误;该生产模式利用秸秆清洁制浆生产系列纸品,但并未对系列纸品进行深加工,不会带动印刷产业的发展,D错误。故选B。
8.A 据图分析,“富碳农业”工厂生产的农产品经过收集、分类、仓储会直接通过物流网络运往市场,说明“富碳农业”商品率高,A正确;“富碳农业”工厂是与排放二氧化碳的工业工厂、光伏企业、营养液工厂紧密联系的,几乎不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且投入的人力资源并不多,不属于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集约化程度高,B、C错误;“富碳农业”将二氧化碳当作气肥大量地使用,和传统农业相比,成本不太高,D错误。故选A。
9.D “富碳农业”在有多层大楼的工厂中进行高效生产,充分利用了空间资源,能够缓解耕地紧张局面,D正确;“富碳农业”将二氧化碳当作气肥大量地使用,气体肥料不属于固态有机质,不能起到保证土壤肥力的作用,A错误;“富碳农业”虽然能增加农产品供给,但其生产规模有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粮食短缺问题,B错误;图中农产品经过收集、分类、仓储,通过物流网络直接运往市场,并没有进行深加工,因此其附加值没有明显增加,C错误。故选D。
专题强化练十四 可持续发展
1.D | 2.A | 3.B | 4.D | 5.B | 6.B | 7.C |
|
一、选择题
1.D 由材料可知,“环境友好”理念具有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等特点。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大力倡导勤俭节约,符合“环境友好”理念,②正确;积极购买小汽车,会增大能源消耗,不符合“环境友好”理念,①错误;建筑高层楼房和城市地铁,虽然节约土地,但易加剧热岛效应,不符合“环境友好”理念,③错误;由工业末端治理污染变为污染源头控制,减少了污染,符合“环境友好”理念,④正确。综上分析,应选D。
2.A 节约型发展道路意味着倡导循环经济,变废为宝,A正确;要节约,也要发展,应提高资源利用率,少投入、多产出,B、D错误;应是低资源消耗,高经济增长,C错误。故选A。
3.B 我国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类型齐全,是我国的资源优势,不是走节约型发展道路的直接原因,A错误;我国技术相对落后,资源利用率低,人均资源少,存在资源的相对短缺,所以要节约资源,B正确;我国已进入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增长速度慢,C错误;以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加剧,属于我国的生态问题,与我国提出走节约型发展道路无关,D错误。故选B。
4.D 西藏地区太阳能、地热能丰富是发展此种清洁生产模式的有利条件,D正确;西藏地广人稀,劳动力不丰富,A错误;地形复杂多样对发展此种清洁生产模式影响较小,B错误;年均气温较低不利于沼气池发挥作用,属于不利条件,C错误。故选D。
5.B 图中清洁生产模式与重工业发展无关,A错误;可逐步实现能源替代,促进生态植被恢复,B正确;可防治农业环境污染,推进河谷农业进一步发展,西藏发展的是河谷农业,新疆发展的是绿洲农业,C错误;该清洁生产模式生产的能源以自用为主,输出较少,D错误。故选B。
6.B 读图可知,①是秸秆的产品,供给禽畜养殖,应代表饲料;沼气可为禽畜养殖提供燃料,②应代表燃料;沼渣作为③肥料供给作物种植;④为作物种植、禽畜养殖产生的废弃物,B正确。故选B。
7.C 政府定期收购秸秆,作为造纸工业原料,但发展造纸工业会产生新的污染,而且不利于土壤肥力的恢复,A错误;将秸秆作为燃料,为农民提供生活用能,会造成大气污染,也不利于土壤肥力的恢复,且燃烧秸秆产生的能源效益低,B错误;将沼气池建在日光温室内,可以解决冬季沼气生产温度不足问题,也可以将沼液、沼渣等当作肥料用于作物种植,促进秸秆综合利用,C正确;应用政策鼓励引导农民,而不能强制农民将秸秆直接还田,D错误。故选C。
二、非选择题
8.答案 (1)固体废弃物供热、供电 废纸制浆(废水生物处理)
(2)中水回用、污泥焚烧、沼气发电
(3)经济 社会
解析 (1)由图可知,造纸工业为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所采取的措施有固体废弃物供热、供电,废纸制浆,废水生物处理。
(2)由图可知,造纸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经生物处理后的主要用途有中水回用、污泥焚烧、沼气发电。
(3)造纸工业发展循环经济体现出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内涵是: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
易错提示
可持续发展是生态、经济和社会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综合体,其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
第二节综合拔高练
三年模拟练
1.C | 2.B | 3.D |
|
|
|
|
|
一、选择题
1.C 据图分析可知,该模型体系中,有二氧化碳的排放,有沼液、沼渣的污染排放,有造纸和皮革产业的污染排放,无法达到污染零排放,C符合题意;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经济收入和就业机会可以通过该体系实现,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B 农业产业链(即图中的肉牛养殖、制沼、有机种植等)需要政策调控,政策又根据该模型体系的综合效应反馈,进行适当的调整,政策调控处于该模型体系的中心位置,因此才形成了该农业发展模式,所以促使该模型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政策调控,B正确。故选B。
3.D 图中肉牛养殖的产品以及有机种植的产品需要靠近市场,制沼产业产生沼气能源,据此可推断出,该模型体系最适宜推广的地区市场广阔且能源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四个地区中,西北地区、青藏地区、东北地区相对于华北地区而言,人口少,市场较小,且华北地区能源供应更为紧张,沼气能源能满足一部分生活用能需求,A、B、C错误,D正确。故选D。
二、非选择题
4.答案 (1)高效利用森林资源,推进造纸业、家具制造业对木材的深加工,实现森林资源的最大增值;对“三剩物”回收再利用,物尽其用,减少浪费;推广清洁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充分利用森林氧吧和优美的环境,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充分利用森林环境中的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推进林业与养殖业、种植业的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
(2)可利用禽畜类粪便、植物枯枝落叶生产沼气,解决林场生活用能问题,减少林木樵采;采伐区应划分轮采区,及时进行抚育更新,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家具制造业和造纸业要把好环保关,发展绿色家具制造业和绿色造纸业,减少环境污染。
(3)钢材、铝材、塑料、水泥等材料的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而这些资源和能源大多为非可再生资源,大规模生产会导致资源枯竭,破坏生态平衡;制品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废渣,严重污染环境,环境效益较差。
(4)加大科技投入,培育速生优质树种,缩短木材的生长周期;保护生态环境,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推进“林业+互联网”的运营模式,打造自主品牌,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
解析 (1)据图可知,与传统林业比较,林业循环经济高效利用森林资源,推进造纸业、家具制造业对木材的深加工,实现森林资源的最大增值;对“三剩物”回收再利用,物尽其用,减少浪费;推广清洁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充分利用森林氧吧和优美的环境,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充分利用森林环境中的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推进林业与养殖业、种植业的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
(2)从产业链角度分析,要延长产业链,还要利于环境保护。现有的产业链还需继续完善,如禽畜类粪便、植物枯枝落叶等可以继续制造沼气,解决生活用能问题;同时森林资源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不能出现过度樵采,要注意树木的更新利用,发展可持续产业和绿色产业;家具制造业和造纸业要控制好污染物排放,减少环境污染。
(3)可从钢材、铝材、塑料、水泥等材料在生产、使用中带来的环境问题角度分析。钢材、铝材、塑料、水泥等材料的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而这些资源和能源大多为非可再生资源,大规模生产会导致资源枯竭,破坏生态平衡;制品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工业“三废”,对环境产生污染。
(4)可从林木品质提高、附加值增加,以及环境保护等角度分析。如加大科技投入,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打造自主品牌,提高知名度,不断创新,注重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同时注意生态环境保护;等。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一课一练,共8页。
高中地理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精品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精品同步测试题,文件包含52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课时作业-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解析版docx、52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课时作业-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课堂检测,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