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教案设计
展开教学时间:
课标要求: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目标:1.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以及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2.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3.能举例说出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4.了解保护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5.尊重自然规律,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多媒体课件画面(图片欣赏——张掖的老照片和新照片,大家熟悉的张掖建筑,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课学习
(一) 聚落的形态
1.概念: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
2.主要形式:城市和乡村。
小结:我们把人们的这些集中居住地—乡村或城市称为聚落。(进一步解释: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是人们的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劳动的场所。)聚落可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从规模上看,聚落有大有小,大到人口上千万的巨型城市,小到只有几十人的村庄。)
3.城市与乡村的差别
活动一:学生讨论。观察图片,城市和乡村景观有哪些差异?
活动二:练习巩固——练习2:引导学生说出乡村与城市存在着哪
些不同。
活动三:读图描述从乡村到城市的景观和空间的演变过程。
小结:城市是由乡村发展演变过来的。
(二)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聚落位置、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许多聚落位于河湖两岸,山区的聚落位于山间盆地或是谷地,温带的平原地区聚落密集,热带丛林、荒漠地区、高山地区聚落稀疏。
水、地形、气候、交通运输等是影响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聚落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山麓或公路分布,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分布。聚落与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十分密切。除受自然环境影响外,还会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交通、生活习俗、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
2.聚落建筑特色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过渡:聚落的建筑样式和用材也受环境制约。民居,我们俗称房屋建筑,有的分散,有的集中,世界各地的民居有着不同的建筑风格。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
传统聚落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遗产包括: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
到2014年,中国有33个世界文化遗产、4个双重遗产、10个自然遗产。总数仅次于意大利(50个),居世界第二位。
思考:如何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作业布置:《导学测评》P15-16
课时总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知道聚落的形态,城市与乡村的差别,探讨了乡村演变成城市的过程,重点结合实例分析了聚落中的民居特色与其自然环境特征的关系。
不同的空间自然环境不同,在历史上曾经形成一些遗留至今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重视,下一节课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教学反思:
因对几个教学内容分析的过于全面和细致,再加上学生的活动和师生互动等过程,致使本节课教学时间过于紧张,甚至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无法完成。今后应处理好教学的详略,更好的把握教学节凑,有效控制好教学时间。
初中地理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聚焦问题,研究分享,深度构建,巩固知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教案及反思,共4页。
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新课学习,课堂梳理,练习巩固,拓展延伸,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