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4.4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同步练习 湘教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4.4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同步练习  湘教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01
    4.4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同步练习  湘教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02
    4.4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同步练习  湘教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03
    还剩2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湘教版(2019)4.4 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同步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湘教版(2019)4.4 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同步训练题,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同步练习,0分),【答案】A,【答案】C,【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绝密★启用前
    4.4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同步练习
    湘教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50.0分)
    1. 设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l,m是两条不同的直线,且l⊂α,m⊂β,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若l⊥β,则α⊥β B. 若α⊥β,则l⊥m
    C. 若l//β,则α//β D. 若α//β,则l//m
    2. 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C1中,点M是对角线AC1上的点(点M与A、C1不重合),则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为(   )

    ①存在点M,使得平面A1DM⊥平面BC1D; ②存在点M,使得DM//平面B1D1C;
    ③若△A1DM的面积为S,则S∈233,23;
    ④若S1、S2分别是▵A1DM在平面A1B1C1D1与平面BB1C1C的正投影的面积,则存在点M,使得S1=S2.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3. 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M是对角线AC1上的点(点M与A、C1不重合),则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为(   )

    ①存在点M,使得平面A1DM⊥平面BC1D; 
    ②存在点M,使得DM//平面B1D1C;
    ③若△A1DM的面积为S,则S∈233,23;
    ④若S1、S2分别是▵A1DM在平面A1B1C1D1与平面BB1C1C的正投影的面积,则存在点M,使得S1=S2.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 设l是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那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若l//α,l//β,则α//β. B. 若l//α,l⊥β,则α⊥β.
    C. 若α⊥β,l⊥α,则l//β. D. 若α⊥β,l//α,则l//β.
    5. 设α,β,γ为两两不重合的平面,l,m,n为两两不重合的直线,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α⊥γ,β⊥γ,则α//β;
    ②若m⊂α,n⊂α,m//β,n//β,则α//β;
    ③若α//β,l⊂α,则l//β;
    ④若α∩β=l,β∩γ=m,γ∩α=n,l//γ,则m//n.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6. 设l是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那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若l//α,l//β,则α//β. B. 若l//α,l⊥β,则α⊥β.
    C. 若α⊥β,l⊥α,则l//β. D. 若α⊥β,l//α,则l//β.
    7. 设l是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那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若l//α,l//β,则α//β. B. 若l//α,l⊥β,则α⊥β.
    C. 若α⊥β,l⊥α,则l//β. D. 若α⊥β,l//α,则l//β.
    8. 已知不同直线l、m与不同平面α、β,且l⊂α,m⊂β,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α // β,则l // m B. 若α⊥β,则l⊥m
    C. 若l⊥β,则α⊥β D. 若α⊥β,则m⊥α
    9. 已知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为两个不同的平面,有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m⊥α,n⊥α,则m//n;       
    ②若m//α,n//α,则m//n;
    ③若n//α,  m//β,  α//β,  则m//n; 
    ④若m⊥α,n//β,α//β,则m⊥n.
    则以上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
    A. 0 B. 1 C. 2 D. 3
    10. 已知直线m、n,平面α、β,给出下列命题:
    ①若m⊥α,n⊥β,且m⊥n,则α⊥β   ②若,,且m//n,则
    ③若m⊥α,,且m⊥n,则α⊥β     ④若m⊥α,,且m//n,则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多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0分)
    11. 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2,点M,N分别是棱BC,CC1的中点,则二面角C−AM−N的余弦值为          ;若动点P在正方形BCC1B1(包括边界)内运动,且PA1//平面AMN,则线段PA1的长度范围是          .
    12. 已知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BC=2,CC1=22,E为CC1的中点,则点C到平面EBD的距离为          ,二面角E−BD−C的大小为          .
    13. 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2,点M,N分别是棱BC, CC1的中点,则二面角C−AM−N的余弦值为          ;若动点P在正方形BCC1B1(包括边界)内运动,且PA1//面 AMN , ,则线段PA1的长度范围是          .


    14. 如图,把Rt△ABC沿斜边上的高CD折起,使平面ADC⊥平面BDC,如图所示,互相垂直的平面有          对,其中1对是           (答案不唯一)


    15. 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E为CD的中点,且点P在四边形BCC1B1内部及其边界上运动,并且总是保持EP//平面BDD1B,则动点P的轨迹长度为          ;在上述条件下,若总是保持AP⊥BD1,则动点P的轨迹长度为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0分)
    16. 在四棱锥S−ABCD中,四边形ABCD是矩形,△SAD是等边三角形,平面SAD⊥平面ABCD,AB=1AD=2,E,F,M分别为棱SA,SB,AD上的点,且SEEA=SFFB=DMMA=tt>0.

    ⑴求证:平面MEF//平面SCD;
    ⑵若t=1,求二面角A−EM−B的正切值.







    17. 如图,平面ABCD⊥平面AEBF,四边形ABCD为矩形,△ABE和▵ABF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BAF=∠AEB=90∘.

    (1)求证:平面BCE⊥平面ADE;
    (2)若点G为线段FC上任意一点,求证:平面ADE.







    18. 如图,在三棱台ABC−DEF中,BC=2EF,G,H分别为AC,BC上的点,平面GHF//平面ABED,CF⊥BC,AB⊥BC.

    (1)证明:平面BCFE⊥平面EGH;
    (2)若AB⊥CF,AB=BC=2CF=2,求二面角B−AD−C的大小.







    19. 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ΔPBC为等边三角形,点O为BC的中点,AC⊥PB,平面PBC⊥平面ABC.



    (1)求证:平面PAC⊥平面PBC;
    (2)已知E为PO的中点,F是AB上的点,AF=λAB.若EF//平面PAC,求λ的值.







    20.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B//CD,CD=2AB,CD⊥AD,平面PAD⊥平面ABCD,E,F分别是CD和PC的中点.求证:


    (1)BF//平面PAD
    (2)平面BEF⊥平面PCD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空间中线线、线面、面面的位置关系,也考查了面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质、面面平行的判定及性质,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与推理能力,属于基础题.
    A根据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出A正确;B根据面面垂直的性质判断B错误;C根据面面平行的判断定理得出C错误;D根据面面平行的性质判断D错误.
    【解答】
    解:对于A,∵l⊥β,且l⊂α,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α⊥β,∴A正确;
    对于B,当α⊥β,l⊂α,m⊂β时,l与m可能平行,也可能垂直,∴B错误;
    对于C,当l//β,且l⊂α时,α与β可能平行,也可能相交,∴C错误;
    对于D,当α//β,且l⊂α,m⊂β时,l与m可能平行,也可能异面,∴D错误.
    故选:A.  
    2.【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空间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以及三角形面积,以及投影的定义的应用,其中解答中熟记线面位置关系的判定与性质,以及熟练应用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推理与运算能力,属于中档试题.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判定①正确;由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得判定②正确;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求得△A1DM的面积为S的范围,可判定③错误;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到S1,S2的范围,可判定④正确.
    【解答】
    解:连接B1C,设平面A1B1CD与体对角线AC1交于点M,
    由B1C⊥BC1,DC⊥BC1,B1C∩DC=C,
    B1C,DC⊂平面A1B1CD,
    可得BC1⊥平面A1B1CD,即BC1⊥平面A1DM,
    又BC1⊂平面BC1D,
    ∴平面A1DM⊥平面BC1D,
    ∴存在点M,使得平面A1DM⊥平面BC1D,故①对;
    由BD//B1D1,AD1//BC1,由面面平行的判定容易得:平面A1DB//平面CB1D1,
    设平面A1DB与AC1交于点M,可得DM//平面B1D1C,故②对;
    连接AD1交A1D于点O,过O作OM⊥AC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A1D⊥平面ABC1D1,OM⊂平面ABC1D1,
    ∴A1D⊥OM,
    ∴OM为异面直线A1D与AC1的公垂线,根据△AOM∽△AC1D1,则
    OM C1D1 = OA AC1,即OM= OA⋅C1D1 AC1 =2 ×2 2 3 = 6 3,
    ∴△A1DM的最小面积为S△A1DM= 1 2 ×AD1×OM= 1  2×22 ×6 3 = 23 3,故③错;
    在点M从AC1的中点向着点A运动过程中,S1从1减少趋向于0,即S1∈(0,1),S2从0增大到趋向于2,即S2∈(0,2),
    在这过程中,必存在某个点M使得S1=S2,故④对.
    故选:C.  
    3.【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空间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以及三角形面积,以及投影的定义的应用,其中解答中熟记线面位置关系的判定与性质,以及熟练应用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推理与运算能力,属于中档试题.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判定①正确;由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得判定②正确;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求得△A1DM的面积为S的范围,可判定③错误;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到S1,S2的范围,可判定④正确.
    【解答】
    解:连接B1C,设平面A1B1CD与体对角线AC1交于点M,
    由B1C⊥BC1,DC⊥BC1,B1C∩DC=C,
    B1C,DC⊂平面A1B1CD,
    可得BC1⊥平面A1B1CD,即BC1⊥平面A1DM,
    又BC1⊂平面BC1D,
    ∴平面A1DM⊥平面BC1D,
    ∴存在点M,使得平面A1DM⊥平面BC1D,故①对;
    由BD//B1D1,AD1//BC1,由面面平行的判定容易得:平面A1DB//平面CB1D1,
    设平面A1DB与AC1交于点M,可得DM//平面B1D1C,故②对;
    连接AD1交A1D于点O,过O作OM⊥AC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A1D⊥平面ABC1D1,OM⊂平面ABC1D1,
    ∴A1D⊥OM,
    ∴OM为异面直线A1D与AC1的公垂线,根据△AOM∽△AC1D1,则
    OM C1D1 = OA AC1,即OM= OA⋅C1D1 AC1 =2 ×2 2 3 = 6 3,
    ∴△A1DM的最小面积为S△A1DM= 1 2 ×AD1×OM= 1  2×22 ×6 3 = 23 3,故③错;
    在点M从AC1的中点向着点A运动过程中,S1从1减少趋向于0,即S1∈(0,1),S2从0增大到趋向于2,即S2∈(0,2),
    在这过程中,必存在某个点M使得S1=S2,故④对.
    故选:C.  
    4.【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考查线面平行、垂直的判定和性质,面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属于中档题和易错题.
    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和面面平行的判定,即可判断A;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和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判断B;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和线面的位置关系,即可判断C;
    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和线面平行的性质,即可判断D.
    【解答】
    解:对于A.若l//α,l//β,则α//β或α,β相交,故A错;
    对于B.若l//α,l⊥β,则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得过l的平面γ∩α=m,即有m//l,
    m⊥β,再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α⊥β,故B对;
    对于C.若α⊥β,l⊥α,则l//β或l⊂β,故C错;
    对于D.若α⊥β,l//α,则l可能垂直、斜交或平行于平面β,若l平行于α,β的交线,则l//β,故D错.
    故选B.  
    5.【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空间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属于基础题.
    根据题意,逐一对四个答案进行分析,即可得到答案.
    【解答】
    解:若α⊥γ,β⊥γ,则α与β可能平行也可能相交,故①错误,
    由于m,n不一定相交,
    故α//β不一定成立,故②错误,
    若α//β,l⊂α,
    由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得l//β ,故③正确,
    若α∩β=l,β∩γ=m,γ∩α=n,l//γ,
    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得m//n,故④正确.
    所以③④正确.
    故选B.  
    6.【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考查线面平行、垂直的判定和性质,面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属于中档题.
    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和面面平行的判定,即可判断A;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和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判断B;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和线面的位置关系,即可判断C;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和线面平行的性质,即可判断D.
    【解答】
    解:对于A.若l//α,l//β,则α//β或α,β相交,故A错;
    对于B.若l//α,l⊥β,则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得过l的平面γ∩α=m,即有m//l,m⊥β,再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α⊥β,故B对;
    对于C.若α⊥β,l⊥α,则l//β或l⊂β,故C错;
    对于D.若α⊥β,l//α,则l可能垂直、斜交或平行于平面β,若l平行于α,β的交线,则l//β,故D错.
    故选B.  
    7.【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考查线面平行、垂直的判定和性质,面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属于中档题和易错题.
    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和面面平行的判定,即可判断A;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和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判断B;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和线面的位置关系,即可判断C;
    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和线面平行的性质,即可判断D.
    【解答】
    解:对于A.若l//α,l//β,则α//β或α,β相交,故A错;
    对于B.若l//α,l⊥β,则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得过l的平面γ∩α=m,即有m//l,
    m⊥β,再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α⊥β,故B对;
    对于C.若α⊥β,l⊥α,则l//β或l⊂β,故C错;
    对于D.若α⊥β,l//α,则l可能垂直、斜交或平行于平面β,若l平行于α,β的交线,则l//β,故D错.
    故选B.  
    8.【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关系,也考查了数学符号语言的应用问题,是基础题.
    根据题意,逐项判断即可. 
    【解答】
    解:对于A,当α//β,且l⊂α,m⊂β时,l与m无公共点,l与m可能平行,也可能异面,∴A错误; 
    对于B,当α⊥β,l⊂α,m⊂β时,l与m可能平行,可能异面,可能相交,∴B错误;
    对于C,若l⊥β,且l⊂α,根据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α⊥β,∴C正确;
    对于D,当α⊥β,且l⊂α,m⊂β时,得不出m垂直于它们的交线,∴得不出m⊥α,∴D错误.
    故选C.
      
    9.【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空间直线和平面平行和垂直的判断,属于基础题,要求熟练掌握相关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①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判断,②根据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判断,③利用线面平行的性质判断,④利用线面垂直和面面平行的性质判断.
    【解答】
    解:①若m⊥α,n⊥α,则m//n;故①正确; 
    ②若m//α,n//α,则m和n有可能平行,相交或者异面,故②错误.
    ③若n//α,  m//β,  α//β,  ,则m和n有可能平行相,交或者异面③错误.
    ④若m⊥α,n//β,α//β,则m⊥n.故④正确.
    故选C.  
    10.【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线线、线面与面面平行与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定理,属于基础题.
    ①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判断出;    
    ②利用线线、线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即可得出;
    ③利用线面平行与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定理即可得出;     
    ④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出.
    【解答】
    解:①若m⊥α,n⊥β,且m⊥n,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α⊥β,因此正确;    
    ②若m//α,n//β,且m//n,则α//β或α与β相交,因此不正确;
    ③若m⊥α,n//β,且m⊥n,则α//β或α与β相交,因此不正确;     
    ④若m⊥α,n//β,且m//n,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α⊥β,因此不正确.
    综上可知:只有①正确.
    故选D.  
    11.【答案】23 ;
    [322,5]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二面角余弦值的求法和线段长度的取值范围的求法,考查空间中线线、线面、面面间的位置关系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是中档题.
    延长AM交DC于点Q,过C作AM垂线CG,垂足为G,连接NG,则∠NGC为二面角C−AM−N的平面角,计算可得结果;取B1C1的中点E,BB1的中点F,连结A1E,A1F,EF,取EF中点O,连结A1O,推导出平面AMN//平面A1EF,从而点P的轨迹是线段EF,由此能求出PA1的长度范围.
    【解答】
    解:延长AM交DC于点Q,过C作AM垂线CG,垂足为G,连接NG,

    结合正方体的结构特征易知∠NGC为二面角C−AM−N的平面角,   
    计算得CG=255,NG=(255)2+1=355,
    所以cos ∠NGC=255÷355=23;
    取B1C1的中点E,BB1的中点F,连接A1E,A1F,EF,取EF中点O,连接A1O,

    ∵点M,N分别是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棱BC,CC1的中点,
    ∴AM//A1E,MN//EF,
    ∵AM、MN⊄平面A1EF,A1E、EF⊂平面A1EF,
    故AM//平面A1EF,MN//平面A1EF,
    ∵AM∩MN=M,AM、MN⊂平面AMN,
    ∴平面AMN//平面A1EF,
    ∵动点P在正方形BCC1B1(包括边界)内运动,且PA1//面AMN,
    ∴点P的轨迹是线段EF,
    ∵A1E=A1F=22+12=5,EF=12+12=2,
    ∴A1O⊥EF,
    ∴当P与O重合时,PA1的长度取最小值A1O=(5)2−(22)2=322,
    当P与E(或F)重合时,PA1的长度取最大值为A1E=A1F=5.
    ∴PA1的长度范围为[322,5].
    故答案为:23;[322,5]
      
    12.【答案】1
    π4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空间距离的求解及二面角的求解,同时考查线面垂直的判定及面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为中档题.
    连接AC,设AC∩BD=O,连接EO,由已知可得平面EOC⊥平面EBD,然后由面面性质求出C到平面EBD的距离,由二面角平面角的定义得出二面角E−BD−C的平面角∠EOC求解即可.
    【解答】
    解:连接AC,BD,设AC∩BD=O,连接EO,如下图,

    因为AB=BC=2,
    所以ABCD为正方形,
    所以AC⊥BD,即CO⊥BD,
    又ABCD−A1B1C1D1为长方体,
    所以CC1⊥平面ABCD,
    又BD⊂平面ABCD,
    所以CC1⊥BD,
    又CC1∩CO=C,CC1,CO⊂平面EOC,
    所以BD⊥平面EOC,
    又BD⊂平面EBD,
    所以平面EBD⊥平面EOC,
    过C作CM⊥EO于M,
    又因为平面EBD∩平面EOC=OE,CM⊂平面EOC,
    所以CM⊥平面EBD,
    又CO=2,CE=2,
    所以在Rt△COE中,得CM=1,
    即点C到平面EBD的距离为1,
    因为ED=EB,O为BD的中点,所以EO⊥BD,
    又因为CO⊥BD,平面EBD∩平面BDC=BD,EO⊂平面EBD,CO⊂平面BDC,
    所以∠EOC为二面角E−BD−C的平面角,
    又EC=CO=2,
    所以∠EOC=π4,
    所以二面角E−BD−C的大小为π4.
    故答案为1; π4.
      
    13.【答案】23 
    [322,5]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二面角余弦值的求法和线段长度的取值范围的求法,考查空间中线线、线面、面面间的位置关系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是中档题.
    延长AM交DC于点Q,过C作AM垂线CG,垂足为G,连接NG,则∠NGC为二面角C−AM−N的平面角,计算可得结果;取B1C1的中点E,BB1的中点F,连结A1E,A1F,EF,取EF中点O,连结A1O,推导出平面AMN//平面A1EF,从而点P的轨迹是线段EF,由此能求出PA1的长度范围.
    【解答】
    解:延长AM交DC于点Q,过C作AM垂线CG,垂足为G,连接NG,

    结合正方体的结构特征易知∠NGC为二面角C−AM−N的平面角,   
    计算得CG=255,NG=(255)2+1=355,
    所以cos ∠NGC=255÷355=23;
    取B1C1的中点E,BB1的中点F,连接A1E,A1F,EF,取EF中点O,连接A1O,

    ∵点M,N分别是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棱BC,CC1的中点,
    ∴AM//A1E,MN//EF,
    ∵AM、MN⊄平面A1EF,A1E、EF⊂平面A1EF,
    故AM//平面A1EF,MN//平面A1EF,
    ∵AM∩MN=M,AM、MN⊂平面AMN,
    ∴平面AMN//平面A1EF,
    ∵动点P在正方形BCC1B1(包括边界)内运动,且PA1//面AMN,
    ∴点P的轨迹是线段EF,
    ∵A1E=A1F=22+12=5,EF=12+12=2,
    ∴A1O⊥EF,
    ∴当P与O重合时,PA1的长度取最小值A1O=(5)2−(22)2=322,
    当P与E(或F)重合时,PA1的长度取最大值为A1E=A1F=5.
    ∴PA1的长度范围为[322,5].
    故答案为:23;[322,5]
      
    14.【答案】3;

    平面ADC与平面ADB(或平面ADB与平面BDC,或平面ADC与平面BD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涉及线面垂直的判定,属于中档题.
    在平面直角三角形中CD⊥AB,得到翻折后CD⊥AD,CD⊥BD,进而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得到CD⊥平面ABD,从而有面面垂直的判定得到两对面面垂直,结合已知得到三对面面垂直.
    【解答】
    解:在平面直角三角形中CD⊥AB,得到翻折后CD⊥AD,CD⊥BD,
    AD,BD⊂平面ABD,AD∩BD=D,∴CD⊥平面ABD,∵CD⊂平面ACD,CD⊂平面BCD,
    ∴平面ADC⊥平面ABD,平面ADB⊥平面BDC,
    由∵平面ADC⊥平面BDC,
    ∴综上可知,互相垂直的平面有3对.
    其中一对是:平面ADC与平面ABD,答案不唯一.
    故空1答案为:3;空2答案为:平面ADC与平面ABD(或平面ADB与平面BDC,或平面ADC与平面BDC)  
    15.【答案】1;
    2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面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正方体的几何特征、轨迹的求法、平面的基本性质等基础知识,考查空间想象力,属于中档题.
    先过点E作一个平面EFG与平面BDD1B1平行,可得动点P的轨迹GF,长度为1;再作平面ACB1,可得BD1⊥平面ACB1,点P的轨迹为面ACB1与面BCC1B1的交线段CB1,长度为2即可.【解答】
    解:如图,取BC的中点F,B1C1的中点G,连接EF,FG,EG,
    易知EF//BD,BD⊂平面BDD1B1,EF⊄平面BDD1B1,∴EF//平面BDD1B1,
    同理,GF//平面BDD1B1,又EF∩GF=F,EF、GF⊂平面EFG,
    ∴平面EFG//平面BDD1B1,又点P在侧面BCC1B1及其边界上运动,
    根据平面的基本性质得:平面EFG与平面BCC1B1的交线为GF,
    当点P在GF上,则EP⊂平面EFG,
    ∴EP//平面BDD1B1,故动点P的轨迹GF,其长度为1;
    如图,先找到一个平面总是保持与BD1垂直,连接AC,AB1,B1C,
    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易得BD1⊥CB1,BD1⊥AC,
    CB1∩AC=C,CB1、AC⊂平面ACB1,
    则BD1⊥平面ACB1,
    又点P在侧面BCC1B1及其边界上运动,
    根据平面的基本性质得:
    点P的轨迹为面ACB1与面BCC1B1的交线段CB1,其长度为2.
    故答案为1;2.  
    16.【答案】(1)证明:因为SEEA= SFFB,
    所以EF//AB,
    在矩形ABCD中,AB//CD,
    所以EF//CD,
     平面SCD,CD⊂平面SCD,
    ∴EF//平面SCD, 
    又因为SEEA=DMDA,


    ∵EF∩EM=E,EF,EM⊂平面MEF,
    所以平面MEF //平面SCD;
    (2)过A作AH⊥EM,垂足为H,连接HB.
    ∵四边形ABCD是矩形,
    ∴AB⊥AD,
    ∵平面SAD⊥平面ABCD,
    平面SCD∩平面ABCD=AD,
    AB⊂平面ABCD,∴AB⊥平面SAD.
    ∵EM⊂平面SAD,
    ∴AB⊥EM,
    ∵AH⊥EM,AB∩AH=A,
    AB,AH⊂平面ABH,
    ∴EM⊥平面ABH,
    ∵HB⊂平面ABH,
    ∴EM⊥HB.
    ∴∠AHB为二面角A−EM−B的平面角.
    因为t=1,∴E,M分别为棱SA,AD的中点,
    ∵△SAD是等边三角形,AD=2,
    ∴△EAM是等边三角形,AM=1,
    ∴AH=32,
    在Rt∠BAH中,AH=32,AB=1,
    tan∠AHB=ABAH=233⋅
    ∴二面角A−EM−B的正切值为233.

    【解析】 本题考查面面平行的判定,二面角的求解,属于中档题.
    (1)可得:EF//平面SCD,,从而证得平面MEF //平面SCD;
    (2)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得AB⊥平面SAD,进一步证得EM⊥平面ABH,得∠AHB为二面角A−EM−B的平面角,进一步计算即可.

    17.【答案】证明:(1)因为ABCD是矩形,所以BC⊥AB.
    又因为,,.
    所以.
    又因为,所以BC⊥AE.
    因为∠AEB=90°,即AE⊥BE,且,BC∩BE=B.
    所以.
    又因为,所以.
    (2)因为BC//AD,,
    ,所以.
    因为△ABF和△AB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BAF=∠AEB=90°.
    所以∠EAB=∠ABF=45°,所以AE//BF.
    又,,
    所以.
    因为BC∩BF=B,,
    所以.
    又因为,所以.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面面垂直的判定,线面平行的判定,属于中档题.
    (1)由题中所给的面面垂直与矩形.容易得出,得出BC⊥AE,又AE⊥BE,可得出根据面面垂直的判定即可证明.
    (2)由题得出,通过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出AE//BF,进而得到,根据面面平行的性质即可证明.

    18.【答案】(1)证明:因为平面GHF//平面ABED,平面BCFE∩平面ABED=BE,
    平面BCFE∩平面GHF=HF,所以BE//HF.
    因为BC//EF,所以四边形BHFE为平行四边形,所以BH=EF,
    因为BC=2EF,所以BC=2BH,H为BC的中点.
    同理G为AC的中点,所以,因为,所以,
    又HC//EF且HC=EF,所以四边形EFCH是平行四边形,所以CF//HE,
    又,所以HE⊥BC.   
    又HE,GH⊂平面EGH,HE∩GH=H,所以平面EGH,
    又BC⊂平面BCFE,所以平面平面EGH
    (2)解:,,,CF//HE,GH//AB,
    ∴HE⊥HG.
    分别以HG,HB,HE所在的直线为x轴,y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H−xyz,
    则A2,1,0,B0,1,0,D1,0,1,C0,−1,0.
    设平面ABD的一个法向量为m=x1,y1,z1,因为AB=−2,0,0,BD=1,−1,1
    则m·AB=−2x1=0m·BD=x1−y1+z1=0,取y1=1,得m=(0,1,1).
    设平面ADC的一个法向量为n=(x2,y2,z2),因为AD=(−1,−1,1),AC=(−2,−2,0)
    则n·AD=−x2−y2+z2=0n·AC=−2x2−2y2=0,取x2=1,得n=(1,−1,0).
    所以|cos ⟨m,n⟩|=|m⋅n|m|⋅|n||=12,则二面角B−AD−C的大小为π3.


    【解析】本题考查了两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面面平行的性质,线面垂直的判定,面面垂直的判定,平面向量的法向量,二面角等有关知识.
    (1)根据平面GHF//平面ABED,平面BCFE∩平面ABED=BE,
    平面BCFE∩平面GHF=HF,得到BE//HF.然后判断出四边形BHFE为平行四边形,四边形EFCH是平行四边形,进而得到CF//HE,再根据,得到HE⊥BC,最后求证出平面EGH,再结合BC⊂平面BCFE进行求解即可;
    (2)分别以HG,HB,HE所在的直线为x轴,y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H−xyz,设平面ABD的一个法向量为m=(x1,y1,z1),设平面ADC的一个法向量为n=(x2,y2,z2),分别求出m=(0,1,1).n=(1,−1,0),再求解二面角即可.

    19.【答案】(1)证明:∵△PBC为等边三角形,点O为BC的中点,∴PO⊥BC,
    平面PBC⊥平面ABC,平面PBC∩平面ABC=BC,PO⊂平面PBC,
    ∴PO⊥平面ABC,
    ∵AC⊂平面ABC,
    ∴PO⊥AC,
    ∵AC⊥PB,PO∩PB=P,PB⊂平面PBC,PO⊂平面PBC,
    ∴AC⊥平面PBC,
    ∵AC⊂平面PAC,
    平面PAC⊥平面PBC.
    (2)解:取CO中点G,连结EG,FG,
    ∵E为PO的中点,∴EG///PC,
    ∵EG⊄平面PAC,PC⊂平面PAC,
    ∴EG//平面PAC,
    F是AB上的点,AF=λAB,EF//平面PAC,
    且EG∩EF=E,EG,EF⊂平面EFG,
    平面EFG//平面PAC,
    因为平面PAC∩平面ABC=AC,平面EFG∩平面ABC=FG,
    ∴FG//AC,
    ∴λ=AFAB=CGCB=14.
    ∴λ的值为14.



    【解析】本题考查面面垂直、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以及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应用,属于中档题.
    (1)由已知平面PBC⊥平面ABC,又由ΔPBC为等边三角形,点O为BC的中点,得到PO⊥BC,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得到PO⊥平面ABC,进一步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得到PO⊥AC,结合已知的AC⊥PB,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到AC⊥平面PBC,继续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到结论的证明;
    (2)取CO中点G,连结EG,FG,得到EG//PC,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得到EG//平面PAC,进一步利用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得到平面EFG//平面PAC,于是得到FG//AC,则可得到λ的值.

    20.【答案】证明:(1)∵AB//CD,CD=2AB,E是CD的中点,
    ∴AB//DE,且AB=DE,即ABED是平行四边形.
    ∴BE//AD,
    ∵BE⊄平面PAD,AD⊂平面PAD,
    ∴BE//平面PAD,
    又EF//PD,
    EF⊄平面PAD,PD⊂平面PAD,
    ∴EF//平面PAD,
    EF,BE⊂平面BEF,且EF∩BE=E,
    ∴平面BEF平面PAD,
    ∵BF⊂平面BEF,∴BF//平面PAD;
    (2)由题意,平面PAD⊥平面ABCD,且两平面交线为AD,CD⊂平面ABCD,CD⊥AD,
    ∴CD⊥平面PAD.∴CD⊥PD.∴CD⊥EF,
    又CD⊥BE,BE,EF⊂平面BEF,且EE∩EF=E,
    ∴CD⊥平面BEF.
    ∵CD⊂平面PCD,∴平面BEF⊥平面PC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线面平行和面面垂直的证明,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能利用线面关系的定理和性质进行逻辑推理,往往使用逆推法进行证明,需要较强的空间感和空间预判,属于较难题.
    (1)若要证BF//平面PAD,只要BF所在面和平面PAD平行即可;
    (2)若要证平面BEF⊥平面PCD,只要证平面PCD内的一条直线和平面BEF垂直即可.


    相关试卷

    数学湘教版(2019)第4章 立体几何初步4.4 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数学湘教版(2019)第4章 立体几何初步4.4 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课时作业,共18页。

    高中数学湘教版(2019)必修 第二册第4章 立体几何初步4.4 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湘教版(2019)必修 第二册第4章 立体几何初步4.4 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练习题,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命题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数学湘教版(2019)必修 第二册4.4 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湘教版(2019)必修 第二册4.4 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练习题,共24页。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4.4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同步练习 湘教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