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八年级全册第一节 原子的构成教案
展开课题 | 原子质量的计量 | 日期 |
| |||
教法 | 问题、引导、启发 | 课型 | 新授课 | |||
学法 | 讨论、自我总结、观念建构 | 课时 | 一课时 | |||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 | |||||
教 情分析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宏观实例的对比理解基准的选择特征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2.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相对质量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学生定量研究物质的引导,使学生能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进行简单的计算,培养其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用相对标准衡量原子质量大小的科学方法及其意义; 2、通过原子质量的计算培养学生定量进行化学研究的观念。 | ||||
教学重点 | 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形成 | |||||
教学难点 | 学生科学计量观的建立 | |||||
学情分析 |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原子的内部结构,也知道了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那原子的质量很小,但我们怎么从质量的方面对原子进行计量学生根本不清楚。 |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教
学
过
程 | 【情景导入】 教师问:同学们听说过前两年我们邻居城市青岛发生的一起天价虾事件吗?视频展示青岛大虾事件,说明这一事件让我们的邻居城市青岛一度处于风口浪尖,大虾也无故躺枪。你知道他们的主要问题出现在哪里吗? |
观看视频:青岛天价虾事件,思考并回答两个问题,通过视频和问题,初步感受科学计量的重要性。
| 通过视频和幽默的网络语言,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出发,让学生感受计量在生活中的作用,在轻松幽默的环境中感受学习科学计量的重要作用,激发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 |||
【问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那原子的计量单位又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原子质量的计量,回顾质量单位。
|
认识思考问题,对原子的计量单位的学习有所期待。
|
通过两个问题,既让学生陷入思考,又顺利的转入本节课的学习中。
| ||||
展示5种原子的实际质量,提问:它们的书写是否方便?怎样书写能更简单?
接着教师展示科学记数法,问:这种方法比第一种简单,但记忆起来方便吗?半分钟记忆训练 有没有化繁为简,方便使用的方法呢? | 学生很容易看出实际质量小数点后的零太多,书写不方便,但科学记数法能稍微简单些。
通过实践,发现问题
学生思考问题 | 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实际质量书写的不方便,科学计数法记忆不容易,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急切想找到简单的方法。 设置悬念 | ||||
【典例精析】同学们生活中见过钻石吗?你知道钻石的计量单位是什么吗?为什么用克拉做计量单位呢? 播放音频:古希腊人对钻石质量的计量。
展示星球之间的距离数据,让学生感受数据太大,不方便,那如何才能将其简化成简单的数据呢?
学生想到先找基准后,展示基准数据,并提问:利用基准,如何将星球之间的距离这一较大的数据变简单? | 思考回答问题,思考为什么钻石的计量单位是克拉? 通过观看PPT和听音频,学生对相对质量有初步的了解。
学生回顾刚才对钻石质量的计量方法,能想到可以寻找相对数据,但需要先找到基准
学生小组讨论,寻找方法,并通过计算,找到这一较小的数据,体会实际数据与相对数据之间的大小差异 | 从学生身边的实例入手,让学生感受人们对较小的数值,用以小比小,让数值变大的计量方法让数值变简单、化繁为简。同时初步了解基准的意义。
利用星球之间的距离,通过学生实际的计算,体会以大比大、让数据变小这一计量方法的优势,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计量观,突破本节难点。
| ||||
提问:带领学生总结科学家计量基准的选取方法。
| 通过以上两个实例,自行总结出选取计量基准的方法。 |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并能系统的理解掌握计量基准选取方法的核心理念。 | ||||
【回归主题】提问:原子的质量很小,对其质量的计量应选用什么样的基准? 说明为了使用和比较的方便,国际使用统一的基准:碳12原子实际质量的1/12。 用直观形象的水果、蔬菜代替碳原子、氧原子、氢原子,让学生寻找他们与基准的关系
提问:到底什么是原子的相对质量
【例题】展示例题 提问:56是铁原子的实际质量吗? 单位是什么? 练一练:1. 已知:一个镁原子的质量为3.98×10—26kg ,(一个碳12原子质量为1.99×10—26kg)则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 2.已知一个氧原子的实际质量为a千克,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b千克,则氧原子的相对质量为_______ | 陷入思考并回答,多数学生应该能想到选择比原子质量更小的基准
通过形象的图片,得出碳、氧、氢原子的相对质量数值
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计算,得出结论
通过实际数据和字母数据的计算练习,加深印象 | 让学生学以致用,理解原子质量的计量基准
将抽象问题形象化,从学生生活常见物质入手,感受微观原子的相对质量,顺利得出相对原子质量公式,突破本节重点。 通过例题,加深相对原子质量计算方法的印象 | ||||
【深化拓展】已知A原子的相对质量为m,B原子的相对质量为2m,那能看出它们的实际质量关系吗? 练一练:已知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铁的相对原子质量 为56,铜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4。 (1)三种金属的原子实际质量的大小顺序是 , 2)若三种金属的质量各为10g,则它们所含有的 原子个数(镁、铜、铁)由多到少的顺序为
| 学生讨论分析,对相对原子质量公式灵活应用,得出结论
利用所得结论进行练习 | 培养学生灵活应用公式和逆向思维的思考能力,自己分析得出结论
及时巩固知识点,对化学计量的变式习题有所了解,加深计量观念 | ||||
【思维提升】提问:为什么选择碳12原子实际质量的1/12作为基准呢? 展示碳12原子的内部结构及质子中子之间的质量关系。
| 学生陷入思考
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 让学生感受到相对质量与原子内部微粒间的关系,总结得出知道了原子的内部结构,就可以大体推算出其相对原子质量。 | ||||
【总结归纳】本节课我们有哪些收获:1.知识梳理 2.方法梳理 3.观念梳理
进行达标检测 | 及时归纳总结本节课主要知识点、方法和观念收获
完成达标检测 | 梳理本节课的收获 | ||||
板 书 设计 | 原子质量的计量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例题: | |||||
作业设计 | 展示多识一点:相对原子质量史话 1.英国 道尔顿: 最早提出相对原子质量,以氢原子的质量为标准,规定为1,测定其他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于1803年列出了第一张相对原子质量表。 2. 瑞典 贝采尼乌斯: 认为选择氧比选择氢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更合适,通过实验的分析和测定于1826年公布45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查阅资料:为什么科学家以碳12原子作为计量相对原子质量的基准原子,而不选择其他原子?
| |||||
化学八年级全册第一节 原子的构成精品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化学八年级全册第一节 原子的构成精品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生回答,教授引导,展示史料,播放视频,问题引领,展示模型,自主学习,动画模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全册第一节 原子的构成教案: 这是一份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全册第一节 原子的构成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提出问题,问题引领,展示模型, 提出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第一节 原子的构成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第一节 原子的构成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评价设计,教学用具,教学过程,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