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五9 说“木叶”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展开快速浏览课文,题目中加引号的木叶限定在哪个领域?
找出文中关于”木叶“的诗句,并结合第一段思考它们证明了什么?(主旨句)
关于木叶的诗句很多,证明了从屈原开始木叶已经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意象。
林庚:福建福州人,1910年2月22日生于北京,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我国现代著名诗人,诗歌研究家。他将创作新诗和研究唐诗完美地统一起来。在唐诗研究方面,他提出的最著名的论点是“盛唐气象”。林庚先生历任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教授,出版过《春野与窗》、《问路集》等六部新诗集及古典文学专著《诗人李白》、《中国文学简史》等。
袅袅照浦褒扬灼灼亭皋寒砧涔阳万能锭言筌窸窣迢远
niǎpǔbāzhuógāzhēncéndìngquánxī sūtiá
给右边加红颜色的字注音
袅袅——灼灼——寒砧——亭皋——萧萧——疏朗——窸窣——冉冉——缠绵——绵密——迢远——相去无几——
形容微风吹拂的样子。明亮鲜艳的样子。秋后的捣衣声。诗词中常用来象征凄凉萧瑟的景象。砧,捣衣石 水边的平地。亭,平;皋,水旁地形容草木摇落的声音。稀疏透明、通透明亮的意思。象声词。此指叶落的细小的声音。形容枝条柔弱下垂的样子。文中形容叶对枝情深意厚,拟人法柔和紧密的样子。遥远。 互相间存在的距离不大。
1、课文从什么来引出本文的话题的? ----从众多诗人作品中的“木叶”形象作引子,来引出本文所谈论的话题。 2、作品以哪些诗人的作品的诗句为例来引出话题的? 屈原《九歌》“袅袅兮来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谢庄《月赋》“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陆厥《临江王节士歌》“木叶下,江连波,秋月照浦云歇山”; 王褒《渡河北》“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3、作者举出这些诗句为例,其用意是什么? ----“木叶”成为诗人笔下所钟爱的形象。
阅读课文主体部分做题:
1、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述2—6自然段的内容(段意) 第2段:指出“木叶”就是“树叶”,古代诗歌多用木叶、落木,而极少用树叶。 第3段: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键在于一个“木”字,虽然两者概念相同,但在诗歌形象上大有区别。 第4段:说明“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第5段:说明“木”为什么会有第一个艺术特征。 第6段:说明“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那些微妙的意味往往寄诸言外。鉴赏诗歌,不仅要品尝言内的意思,而且要品尝言外的滋味。 从课文看,“木”与“树”的意味有什么异同?
按照字面解释,“木”就是“树”,两者在概念上一致,但“木”一般具有秋风叶落的情景的形象;“树”则要借助树叶的多来表达饱满的感情。
阅读课文第5、6自然段,说明“树叶”与“木叶”的潜在意味有什么不同?
“树”与“叶”形象一致,都给人枝繁叶茂,密密层层浓阴的感觉,合用的“树叶”的形象也是如此,含义未见丰富。而“木”常让人联想起树干,有疏朗、干燥的意味 。“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传递着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
“落木”与“落叶”有怎样不同的意味?
以曹植《美女篇》为例,“落叶”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 “落木”呢,则比“木叶”更显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落木”与“木叶”的意味有什么区别?
“落木”比“木叶”更显得空阔,少了”叶“,便少了清秋的绵密之意。完全是一片悲凉与凄清
第4、5、6段是课文的中心段,文中阐释了“木”在形象上具有哪些艺术特征?
“木”在形象上有两个艺术特征: 其一,“木”比“树”更显得单纯,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其二,“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树干,而且还暗示了它的颜色,可能是透着黄色,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因为“木叶”与“树叶”虽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但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是一字千里。
我国古代诗歌为什么多用“木叶”、“落木”,而极少用“树叶”呢?
整体感知 理清思路
1、诗中的“木叶”引出话题
2、探寻多用“木叶”的理由
4,5、木叶的第一特征:
7、“木叶”“树叶”一字千里
“说木叶”这篇文章,实际谈论的是关于诗歌语言的问题,谈论了诗歌语言形象的潜在力量,阐释了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标题却拟为《说“ 木叶”》,若改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你以为如何?
标题若拟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整个文章的行文思路就要改变,可能就要从理论的角度来论述,恐怕会写成一篇理论性较强的学术论文。标题拟为《说“木叶”》,文章选取古诗中的“木叶”意象作为论题,在结构安排上由引古诗探意蕴,先排除古诗人考虑文字洗练的因素;再从它用于秋天的情景中探寻其含有落叶等因素;最后才触及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的问题并加以阐释。这样,把深奥的文学理论附丽并渗透于有关“木叶”诗句的品读玩味中,并逐层深入,探幽发微,既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也契合读者的阅读心理。“说‘木叶’”的拟题应该是本文的一个亮点。
本文作者既是一位深谙诗歌妙道的学者,也是一位畅游诗歌海洋的高手,文中大量援引古诗人关于“木叶”的诗句揣摩一下这对于阐发道理起了怎样的作用?
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引子,可以援引出议论话题; 二是例证,可以使得对道理的分析有根有据; 三是增强文气,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涵与审美意蕴。
我国古代的诗歌可谓是汪洋恣肆,仪态万方。其中有许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如“杨柳”、“鸿雁”、等表示赠别的意象,常可见于赠别类诗歌中。文中“木叶”如此。 但也有时候,诗人把它组织在不同的意象体系中使之表现不同甚至相反的感情。如“月”这一意象,用在赠别诗中是一番韵味,如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在边塞诗中则是另一道景致。如陈子昂的“亭上谁家子,哀哀明月楼”、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我们应该像林庚先生那样,勤于钻研,探究诗歌创作与鉴赏的玄机,同时也应该学习林庚先生那样,不故意摆出理论的面孔来吓唬读者,而是将深奥的文学理论附丽并渗透于古诗“木叶”意象的捕捉和阐释中。这样,才能使我们不知不觉地参悟了蕴藏其中的道理,走进诗歌的殿堂。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三单元9 说“木叶”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三单元9 说“木叶”教学ppt课件,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了解作者,秋风叶落,春夏之交,脱尽叶子,枝叶繁茂,饱含水分,空阔疏朗,饱满绵密,密密层层浓阴满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9 说“木叶”背景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9 说“木叶”背景图ppt课件,共1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作者简介,林庚先生,“木叶”为诗人钟爱,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9 说“木叶”背景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9 说“木叶”背景图ppt课件,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素养目标,第一部分知人论世,了解林庚,文学评论,写作背景,第二部分初读课文,第三部分文本研读,问题探究,第四部分拓展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