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复习题(4)—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复习题(4)—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1页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复习题(4)—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2页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复习题(4)—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3页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课后测评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课后测评,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现象用分子理论解释正确的是,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元素的种类主要决定于原子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复习题四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下列现象用分子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
    A.矿石粉碎,说明分子可以再分
    B.空气能被压入足球中,说明分子的质量很小
    C.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体积发生了改变
    D.将一滴红墨水加入到一杯水中,整杯水慢慢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进行运动
    2.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A.分子很小,原子更小
    B.分子不断运动的,原子不运动
    C.分子能构成物质,原子不能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3.建立宏观和微观联系是化学重要的思维方式,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均含有氢原子
    B.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的差异很大﹣﹣碳原子结构不同
    C.6000L氧气经加压可装入40L的钢瓶中﹣﹣氧分子间隔变小
    D.乘坐飞机时膨化食品的包装袋鼓起来﹣﹣气体分子体积变大
    4.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将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能恢复原状﹣﹣分子间间隔变大
    D.空气是混合物﹣﹣空气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5.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浓氨水挥发﹣﹣﹣﹣氨分子不断运动
    B.气体比液体容易压缩﹣﹣﹣﹣气体分子小而液体分子大
    C.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D.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6.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电子数
    B.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D.金属原子最外层的电子一般少于4个
    7.科学发现自然界中存在反粒子,它们跟普通粒子的质量、电量相等,而电性相反. 欧美科学家已经成功制造出反氢原子,这是人类探索反物质的一大进步,据此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是(  )
    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C.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8.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够再分
    B.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C.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
    D.原子的体积比分子小
    9.铯137有放射性,过量摄入铯137会使人的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已知铯137的质子数为55,中子数为82,下列有关铯137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铯137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82
    B.铯137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7g
    C.铯137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5
    D.铯137原子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0
    10.元素的种类主要决定于原子的(  )
    A.质子数 B.中子数
    C.核外电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
    11.刘赛代言的“澧水南源”山泉水就产自桑植,该山泉水富含锶、镁、钠等各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这里的“锶、镁、钠、”是指(  )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离子
    12.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  )
    A.O2 B.NaCl C.H2CO3 D.NH3
    13.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铈的原子序数是58
    B.铈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g
    C.铈原子中的质子数为58
    D.铈属于金属元素
    14.下面有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
    B.他们表示四种元素
    C.①③④都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D.③④表示的是阳离子
    15.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③属于不同种元素
    B.②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得到电子
    C.③表示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第七周期
    D.④属于离子,化学符号为Mg2+
    16.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表示四种不同的元素
    B.②③④表示的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C.③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
    D.①③表示的是阳离子
    17.下列对微粒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易失电子 B.稀有气体元素
    C.阳离子 D.化学性质稳定
    18.下列关于四种微粒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表示离子的是①②
    B.化学性质相似的是①③
    C.③④能化合形成xy2型化合物
    D.④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只能显﹣1价
    19.已知碳原子和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别为和,两种原子中相等的是(  )
    A.质子数 B.电子数
    C.电子层数 D.第二层电子数
    20.如图所示表示某些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获得的信息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属于同一周期 B.②、③属于同种元素
    C.③、④的化学性质相似 D.①、④是不稳定结构
    二.多选题(共1小题)
    21.质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数不同的两种粒子,它们可能是(  )
    A.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
    B.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
    C.不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
    D.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
    三.填空题(共14小题)
    22.如图所示,小红的实验是取一条长10cm、宽1cm的滤纸条,在滤纸条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胶头滴管滴一滴酚酞溶液,把滤纸送入一支比滤纸稍长的试管中,用一团棉花塞住试管口,试管下面衬一张白纸。用滴管吸取浓氨水向棉花上滴10~15滴。
    (1)实验结果是滤纸没有变红,而试管口的棉花却变红。导致这种异常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   。这个实验还说明,所用两种试剂中   具有挥发性。实验中,小红在试管下放白纸,它在此处作用是   。
    (2)小红的这一错误操作能否得出结论?   (填“能”或“不能”)。
    (3)实验结束后,小红发现盛酚酞的试剂瓶中溶液也变红了,小刚帮助她分析原因,终于找出了她的错误做法,其错误的操作是   。请你说出使用滴管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   (写两点)。

    23.水是生命之源,而无色透明的液态水从微观角度看是由   构成的.将液态水加热变成水蒸气发生的是   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下同);而将水通电生成氢气发生的是   变化.这两个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
    24.用“分子”、“原子”或“离子”填入下列空格.
    (1)蔗糖是由蔗糖   构成.
    (2)铜是由铜   构成.
    (3)氧气是由氧   构成.
    (4)氧分子是由氧   构成.
    (5)氯化钠是由   构成.
    25.用分子或原子填空:氧化汞   是保持氧化汞化学性质的粒子,在化学变化中,氧化汞   分解成汞   和氧   ,汞   直接构成汞,每两个氧   构成一个氧   ,无数个氧   构成氧气.
    26.用元素符号填写: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质子数最少的元素   ,水中含有的元素   ,液态金属中含有的元素   .
    2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用元素符号填空,下同),其次是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其次是   ;地球大气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人体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海洋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28.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请写出16号元素的元素符号:   ,该元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该元素的离子符号:   ,属于   离子.该元素(化合价为+6价)与8号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   ,从物质类别的角度来说,它属于   .它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钠元素与氢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电子数不同
    (3)上图的排列具有一定的规律,如:同一行中,从左到右元素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加.你还能找到哪些规律?试写出其中的一个:   .
    29.如图是金属钠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钠原子在反应中   (填“失去”、“得到”)电子;
    (2)构成氯化钠的粒子是   ;
    (3)由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与元素所在周期表中的周期数相同可知,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应排在第   周期。

    30.如图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A~E共有   种元素,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填序号)。
    (2)表示阳离子的有   ;表示阴离子的有   (填序号)。
    (3)已知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与元素所在周期表中周期的序数相同,则C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在第   周期。
    (4)O2﹣的核外电子排布和   (填化学符号)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5)B、E两种元素的原子   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31.如图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当a=   时,该粒子是原子。
    (2)当a=12时,该粒子是   (原子/阳离子/阴离子)。
    (3)当a=   ,该粒子是带有2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该离子符号为   。

    32.如图中A、B、C、D 是4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中x=   ;D粒子构成物质的化学式是   。
    (2)由A元素组成的单质,结构上与金刚石相似,该单质构成的粒子是   (填分子、原子、离子)
    (3)以上4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   表示的是金属元素的粒子(填字母代号)。
    33.据《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最近研制的一种以锶原子做钟摆的钟是世界上最精确的钟,锶元素(元素符号为Sr),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1)锶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   ,原子核外有   个电子层,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在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

    ①表示具有稳定结构的有   ;
    ②表示阴离子的有   ;
    ③表示阳离子的有   .
    34.下面是部分元素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请仔细观察、分析,然后回答问题:

    (1)上述粒子中,属于原子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阳离子的是   ,属于阴离子的是   ,电性相同的是   .
    (2)微粒④属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的原子,在反应中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而变成   (填“阴”或“阳”)离子.
    (3)微粒③和①构成的物质是由   构成的.(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35.如图所示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A﹣E共有元素   . ②表示原子的粒子有   (填序号,下同).
    ③表示阳离子的是   . ④表示阴离子的是   .
    ⑤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
    四.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36.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按要求填空:

    (1)表中元素②形成单质的化学式为   。
    (2)表中3至10号元素位于第二周期,11至18号元素位于第三周期,分析其规律可知,每一周期元素原子的   相同。
    (3)表中9号和17号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则铝元素和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4)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五.推断题(共1小题)
    37.如图为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以及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请按要求填空:

    (1)A、B、C、D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填序号).
    (2)由A和C形成的化合物的名称为   .
    (3)从E图中可以得知钒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六.解答题(共8小题)
    38.在一长条滤纸上均匀滴上几滴酚酞试剂,伸入一支干燥洁净的试管里,在试管口处塞一小团棉花,并用滴管滴十几滴浓氨水于棉花上.
    描述现象   
    说明理由   .

    39.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下列现象:
    (1)氧气和液氧都有氧化性:   。
    (2)1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
    (3)湿衣服在阳光下比阴凉处易干:   。
    (4)将一定质量的水蒸气冷凝成水,其体积变小:   。
    40.用原子、分子(微观)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
    (1)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2)过氧化氢在分解成氧气和氢气的过程中,不变的微粒是   .
    (3)用湿抹布擦过的桌面,一段时间后变干的原因是   .
    (4)一定质量的水蒸气冷凝成水时,其体积变小的原因是   .
    41.在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这些粒子中:
    (1)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   ;
    (2)显电中性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   ;
    (3)在同一原子里数目相等的是   和   ;
    (4)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粒子主要是   和中子;
    (5)质量最小的粒子是   .
    42.通过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原子等粒子构成的。请在如图方框中填写粒子名称,表示各种粒子是怎样构成物质的。

    43.地壳里含量前四位的元素顺序是   、   、   、   .
    44.“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军军出示下列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如图示意图中,共有   种元素。
    (2)A粒子中的质子数为   。
    (3)上述五种粒子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是   。
    (4)C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   (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5)A粒子与D粒子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是   。
    45.用比较、对比法研究物质。其中比较是指找出两件事物的相同点;对比是指找出两件事物的不同点。如图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比较A、B两种粒子,其结构的共同点是   ,它们在化学反应中均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写出B粒子得到电子后形成的离子符号   ,写出B、A两种元素按质量比2:3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
    (2)比较C、D两种粒子,其结构的共同点是   ,由此可推断二者   (填“属于”或“不属于”)同种元素。

    2021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复习题四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下列现象用分子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
    A.矿石粉碎,说明分子可以再分
    B.空气能被压入足球中,说明分子的质量很小
    C.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体积发生了改变
    D.将一滴红墨水加入到一杯水中,整杯水慢慢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进行运动
    【解答】解:A、矿石粉碎是矿石由大到小,没有产生新物质,分子本身没变,是物理变化,而分子在化变化中才能再分,故说法错误;
    B、空气能被压入足球中,说明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故说法错误;
    C、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间隔发生了变化,遇热间隔变大,遇冷间隔变小,而分子大小是不能改变的,故说法错误;
    D、将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水中,整杯水慢慢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说法正确。
    故选:D。
    2.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A.分子很小,原子更小
    B.分子不断运动的,原子不运动
    C.分子能构成物质,原子不能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解答】解:
    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故选:D。
    3.建立宏观和微观联系是化学重要的思维方式,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均含有氢原子
    B.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的差异很大﹣﹣碳原子结构不同
    C.6000L氧气经加压可装入40L的钢瓶中﹣﹣氧分子间隔变小
    D.乘坐飞机时膨化食品的包装袋鼓起来﹣﹣气体分子体积变大
    【解答】解:A、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是因为均含有氢离子,故A微观解释不正确;
    B、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的差异很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碳原子的结构相同,故B微观解释不正确;
    C、6000L氧气经加压可装入40L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在受压时氧分子间隔变小,故C微观解释正确;
    D、乘坐飞机时携带的膨化食品的包装袋鼓起来了,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压强减小,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C。
    4.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将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能恢复原状﹣﹣分子间间隔变大
    D.空气是混合物﹣﹣空气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解答】解:A、好酒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B、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将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能恢复原状,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热后,分子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
    D、空气是混合物,是由于空气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5.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浓氨水挥发﹣﹣﹣﹣氨分子不断运动
    B.气体比液体容易压缩﹣﹣﹣﹣气体分子小而液体分子大
    C.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D.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解答】解:A、浓氨水挥发,是因为氨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运动到空气中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气体比液体容易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且气体分子间的间隔比液体分子间的间隔大,而不是气体分子小而液体分子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C、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所以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故选项解释正确。
    D、液氧和氧气都是由同种的氧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所以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6.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电子数
    B.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D.金属原子最外层的电子一般少于4个
    【解答】解:A.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故A正确;
    B.氢原子核内只有质子没有中子,故B错误;
    C.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电子的质量等于质子、中子质量的1836分之一,可以忽略不计,故C正确;
    D.金属原子最外层的电子一般少于4个,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故D正确。
    故选:B。
    7.科学发现自然界中存在反粒子,它们跟普通粒子的质量、电量相等,而电性相反. 欧美科学家已经成功制造出反氢原子,这是人类探索反物质的一大进步,据此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是(  )
    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C.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解答】解:
    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这是正常氢原子的构成,故A说法错误;
    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的,符合反氢原子的构成,故B说法正确;
    C、因为反氢原子中电子带正电,质子带负电,故C说法错误;
    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不正确,原子不显电性,不能都带负电荷。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8.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够再分
    B.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C.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
    D.原子的体积比分子小
    【解答】解: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够再分,故A说法正确;
    B、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故B说法正确;
    C、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还等于核外电子数,故C说法正确;
    D、原子和分子不能直接比较大小,如氢分子就小于氧原子,故D错误;
    故选:D。
    9.铯137有放射性,过量摄入铯137会使人的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已知铯137的质子数为55,中子数为82,下列有关铯137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铯137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82
    B.铯137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7g
    C.铯137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5
    D.铯137原子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0
    【解答】解:A、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已知铯﹣137的质子数为55,故核外电子数为55,所以错误。
    B、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不是克,是“1”常省略,所以错误。
    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已知铯﹣137的质子数为55,故核电荷数为55,所以正确。
    D、已知铯137的中子数为82,由A可知核外电子数为55,因此铯137原子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82﹣55=27,所以错误。
    故选:C。
    10.元素的种类主要决定于原子的(  )
    A.质子数 B.中子数
    C.核外电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
    【解答】解: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所以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
    故选:A。
    11.刘赛代言的“澧水南源”山泉水就产自桑植,该山泉水富含锶、镁、钠等各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这里的“锶、镁、钠、”是指(  )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离子
    【解答】解:根据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宏观物质的组成,用宏观概念元素来表示;分子的构成,用微观粒子来表示;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山泉水富含锶、镁、钠等各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这里的“锶、镁、钠、”等不能以单质、分子、原子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故选:A。
    12.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  )
    A.O2 B.NaCl C.H2CO3 D.NH3
    【解答】解:A、O为非金属元素,故A错误;
    B、Na为金属元素,故 B正确;
    C、H、C、O均为非金属元素,故C错误;
    D、N、H均为非金属元素,故D错误。
    故选:B。
    13.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铈的原子序数是58
    B.铈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g
    C.铈原子中的质子数为58
    D.铈属于金属元素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8,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单位是“1”不是“g”,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8;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铈原子中的质子数为58,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铈,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4.下面有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
    B.他们表示四种元素
    C.①③④都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D.③④表示的是阳离子
    【解答】解:A、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特点: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所以②表示的原子在反应中容易失去2个电子,元素在化合物通常显+2价,故A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可知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有3种不同的质子数,共表示三种元素,故B说法不正确;
    C、①③④的最外层的电子数都是8,都具有相对稳定结构,故C说法正确;
    D、有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可知,③④都表示阳离子;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15.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③属于不同种元素
    B.②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得到电子
    C.③表示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第七周期
    D.④属于离子,化学符号为Mg2+
    【解答】解:A、同种元素质子数一定相同,①③的质子数都是17,所以两者属于同种元素,故A说法错误;
    B、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化学反应中易失掉这个电子而形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故B错误;
    C、③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表示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故C错误;
    D、该粒子的质子数为12,电子数是10,为镁离子,化学符号为Mg2+,故D正确。
    故选:D。
    16.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表示四种不同的元素
    B.②③④表示的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C.③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
    D.①③表示的是阳离子
    【解答】解:A、由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共有三种质子数,它们表示三种不同的元素;故A说法不正确;
    B、由②③④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核内的质子数是分别是11,12,分别属于钠元素和镁元素,元素的名称带有“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B说法不正确;
    C、微粒③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故C说法正确;
    D、①中质子数=8<电子数=10,表示阴离子,③中质子数=11>电子数=10表示的是阳离子。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C。
    17.下列对微粒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易失电子 B.稀有气体元素
    C.阳离子 D.化学性质稳定
    【解答】解:A、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电子,正确;
    B、质子数是2,属于氦元素,是稀有气体元素,正确;
    C、核内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是阴离子,不是阳离子,错误;
    D、最外层电子数为8,化学性质稳定,正确。
    故选:C。
    18.下列关于四种微粒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表示离子的是①②
    B.化学性质相似的是①③
    C.③④能化合形成xy2型化合物
    D.④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只能显﹣1价
    【解答】解:A、①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为原子;②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①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只有一个电子层,属于稳定结构;③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电子,所以为不稳定结构,化学性质不相似,故选项说法错误。
    C、③属于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④属于氯元素,化合价可以显﹣1价,能化合形成xy2型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D、④表示的元素是氯元素,有多种化合价,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9.已知碳原子和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别为和,两种原子中相等的是(  )
    A.质子数 B.电子数
    C.电子层数 D.第二层电子数
    【解答】解:A、由碳原子和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它们的核内质子数分别是6、8,质子数不同,故选项错误。
    B、由碳原子和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它们的电子数分别是6、8,电子数不同,故选项错误。
    C、由碳原子和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它们的第一层电子数均为2,相同,故选项正确。
    D、由碳原子和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它们的第二层电子属分别是4、6,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0.如图所示表示某些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获得的信息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属于同一周期 B.②、③属于同种元素
    C.③、④的化学性质相似 D.①、④是不稳定结构
    【解答】解:A、由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①、②、③微粒所表示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不同,不属于同一周期,故A错误;
    B、②、③的质子数不同,不属于同种元素,故B错误;
    C、③、④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相似,故C错误;
    D、①、④最外层电子数不是8.是不稳定结构,故D正确。
    故选:D。
    二.多选题(共1小题)
    21.质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数不同的两种粒子,它们可能是(  )
    A.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
    B.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
    C.不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
    D.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
    【解答】解:A、同种元素质子数一定相同,不可能是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故A错误;
    B、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质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数不同,故B正确;
    C、不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其质子数一定不同,故C错误;
    D、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是可能的,例如一个氧分子和硫离子质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数不同,故D正确。
    故选:BD。
    三.填空题(共14小题)
    22.如图所示,小红的实验是取一条长10cm、宽1cm的滤纸条,在滤纸条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胶头滴管滴一滴酚酞溶液,把滤纸送入一支比滤纸稍长的试管中,用一团棉花塞住试管口,试管下面衬一张白纸。用滴管吸取浓氨水向棉花上滴10~15滴。
    (1)实验结果是滤纸没有变红,而试管口的棉花却变红。导致这种异常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 小红是将浓氨水滴在滤纸上,将酚酞溶液滴在棉花上 。这个实验还说明,所用两种试剂中 浓氨水 具有挥发性。实验中,小红在试管下放白纸,它在此处作用是 容易观察颜色的变化 。
    (2)小红的这一错误操作能否得出结论? 能 (填“能”或“不能”)。
    (3)实验结束后,小红发现盛酚酞的试剂瓶中溶液也变红了,小刚帮助她分析原因,终于找出了她的错误做法,其错误的操作是 滴管吸入了浓氨水,未经清洗就放入盛有酚酞溶液的试剂瓶中,吸取酚酞溶液 。请你说出使用滴管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能伸入容器内 ; 吸入液体的滴管不能平放或倒置 (写两点)。

    【解答】解:(1)小红是将浓氨水滴在滤纸上,将酚酞溶液滴在棉花上,由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所以滤纸没有变红,而试管口的棉花却变红;实验中须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起对比作用,便于观察;
    (2)滤纸没有变红,而试管口的棉花却变红也能说明氨分子运动到棉花上,使酚酞试液变红,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3)由于氨气具有挥发性,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而酚酞试液不具有挥发性,如果在实验中发现盛酚酞的试剂瓶中溶液也变红了,可能是滴管吸入了浓氨水,未经清洗就放入盛有酚酞溶液的试剂瓶中,吸取酚酞溶液。使用滴管时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能伸入容器内;吸入液体的滴管不能平放或倒置。
    故答案为:(1)小红是将浓氨水滴在滤纸上,将酚酞溶液滴在棉花上;浓氨水;容易观察颜色的变化;(2)能;
    (3)滴管吸入了浓氨水,未经清洗就放入盛有酚酞溶液的试剂瓶中,吸取酚酞溶液;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能伸入容器内;吸入液体的滴管不能平放或倒置。
    23.水是生命之源,而无色透明的液态水从微观角度看是由 水分子 构成的.将液态水加热变成水蒸气发生的是 物理 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下同);而将水通电生成氢气发生的是 化学 变化.这两个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有无新物质生成 .
    【解答】解: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将液态水加热变成水蒸气,只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故答案为:水分子;物理;化学;有无新物质生成.
    24.用“分子”、“原子”或“离子”填入下列空格.
    (1)蔗糖是由蔗糖 分子 构成.
    (2)铜是由铜 原子 构成.
    (3)氧气是由氧 分子 构成.
    (4)氧分子是由氧 原子 构成.
    (5)氯化钠是由 离子 构成.
    【解答】解:(1)蔗糖是由蔗糖是由蔗糖分子构成的.
    (2)铜是由铜原子组成的.
    (3)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4)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
    (5)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故答案为:(1)分子;(2)原子;(3)分子;(4)原子;(5)离子.
    25.用分子或原子填空:氧化汞 分子 是保持氧化汞化学性质的粒子,在化学变化中,氧化汞 分子 分解成汞 原子 和氧 原子 ,汞 原子 直接构成汞,每两个氧 原子 构成一个氧 分子 ,无数个氧 分子 构成氧气.
    【解答】解:氧化汞分子是保持氧化汞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氧化汞分子分解成汞原子和氧原子,汞原子聚集成金属汞,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无数个氧分子构成氧气.
    故答案为:分子;分子;原子;原子;原子;原子;分子;分子.
    26.用元素符号填写: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O ,质子数最少的元素 H ,水中含有的元素 H,O ,液态金属中含有的元素 Hg .
    【解答】解: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依次是氧,硅,铝,铁,因此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质子数最少的元素是氢元素,元素符号为H;根据水的化学式H2O,可知水中含的元素是 H,O 元素;
    根据液态金属是Hg,因此液态金属中所含的元素是Hg;
    故答案为:O;H;H,O;Hg
    2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O (用元素符号填空,下同),其次是 Si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l ,其次是 Fe ;地球大气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人体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O ;海洋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O .
    【解答】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有:O、Si、Al、Fe、Ca,金属元素是汉字中带钅字旁的元素(金与汞除外),所以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其次是Si;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其次是Fe;空气中的成分以体积含量计算,氧约占21%,氮约占78%,稀有气体约占0.94%,因此大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水中氧元素质量比氢元素质量大,因此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海洋里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所以海洋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故答案为:O;Si;Al;Fe;N;O;O.
    28.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请写出16号元素的元素符号:   ,该元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该元素的离子符号: S2﹣ ,属于 阴 离子.该元素(化合价为+6价)与8号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 SO3 ,从物质类别的角度来说,它属于 化合物 .它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O3+2NaOH═Na2SO4+H2O; .
    (2)钠元素与氢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电子数不同
    (3)上图的排列具有一定的规律,如:同一行中,从左到右元素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加.你还能找到哪些规律?试写出其中的一个: 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的周期数 .
    【解答】解:(1)16号元素的元素符号是:S;该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是:;由于最外层有6个电子容易得2个电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所以硫离子是:S2﹣;带负电荷属于阴离子;写化学式时正价在前,负价在后,十字交叉再约简,所以化学式是SO3;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是氧元素,所以该物质即属于化合物也属于氧化物;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用观察法配平即可,所以方程式是:SO3+2NaOH═Na2SO4+H2O;
    (2)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的核电荷数或核内质子数,所以钠元素与氢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选A;
    (3)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的周期数,每一纵行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故答案为:(1)S;;S2﹣;SO3;化合物;SO3+2NaOH═Na2SO4+H2O;(2)A;(3)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的周期数(或每一纵行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29.如图是金属钠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钠原子在反应中 失去 (填“失去”、“得到”)电子;
    (2)构成氯化钠的粒子是 钠离子、氯离子(或Na+、Cl﹣) ;
    (3)由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与元素所在周期表中的周期数相同可知,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应排在第 三 周期。

    【解答】解:(1)11号元素是钠元素,钠原子的核内有11个质子,核外电子排布情况为2、8、1结构,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2)构成氯化钠的粒子是钠离子和氯离子;
    (3)由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与元素所在周期表中的周期数相同可知,氯原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氯元素在周期表中应排在第三周期。
    故答为:(1)失去 (2)钠离子、氯离子(或Na+、Cl﹣);(3)三。
    30.如图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A~E共有 四 种元素,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A、B (填序号)。
    (2)表示阳离子的有 C ;表示阴离子的有 A (填序号)。
    (3)已知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与元素所在周期表中周期的序数相同,则C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在第 三 周期。
    (4)O2﹣的核外电子排布和 Ne (填化学符号)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5)B、E两种元素的原子 最外层电子数 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解答】解:(1)由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A~E共有四种质子数,共表示四种元素,A、B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
    (2)在C中质子数=11>电子数=10,表示阳离子;在A中,质子数=8<电子数=10,表示阴离子。
    (3)已知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与元素所在周期表中周期的序数相同,则C元素原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在第三周期。
    (4)O2﹣的核外电子排布和Ne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5)元素的性质主要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B、E两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故答案为:(1)四;A、B。
    (2)C;A。
    (3)三。
    (4)Ne。
    (5)最外层电子数。
    31.如图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当a= 10 时,该粒子是原子。
    (2)当a=12时,该粒子是 阳离子 (原子/阳离子/阴离子)。
    (3)当a= 8 ,该粒子是带有2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该离子符号为 O2﹣ 。

    【解答】解:(1)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则a=2+8=10;
    (2)若a=12,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
    (3)该粒子是带有2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则质子数是a=8,该微粒是氧离子,符号为:O2﹣。
    故答案为:(1)10;(2)阳离子;(3)O2﹣。
    32.如图中A、B、C、D 是4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中x= 8 ;D粒子构成物质的化学式是 Ne 。
    (2)由A元素组成的单质,结构上与金刚石相似,该单质构成的粒子是 原子 (填分子、原子、离子)
    (3)以上4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 BC 表示的是金属元素的粒子(填字母代号)。
    【解答】解:(1)元素的质子数为14,为硅原子,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14=2+x+4,x=8.D核内质子数为10,是氖原子,构成的物质氖气,化学式是Ne;
    (2)由题目中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A属于是硅元素,组成的单质是硅,结构上与金刚石相似,金刚石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则该单质构成的粒子是原子;
    (3)B、C表示的是镁原子和钠离子,属于金属元素;
    故答案为:(1)8;Ne;(2)原子;(3)BC。
    33.据《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最近研制的一种以锶原子做钟摆的钟是世界上最精确的钟,锶元素(元素符号为Sr),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1)锶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 38 ,原子核外有 5 个电子层,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失去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在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

    ①表示具有稳定结构的有 ABD ;
    ②表示阴离子的有   ;
    ③表示阳离子的有 D .
    【解答】解:(1)由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核内质子数为38,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2 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2)由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可知:
    ①在A中只有一个电子层,该层上有2个电子,属于稳定结构,在BD中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属于稳定结构;
    ②在B中,质子数=8<电子数﹣10,表示阴离子;
    ③在D中,质子数=13>电子数=10,表示阳离子.
    故答为:(1)38,5,失去;(2)①ABD; ②B;③D.
    34.下面是部分元素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请仔细观察、分析,然后回答问题:

    (1)上述粒子中,属于原子的是 ④ (填序号,下同),属于阳离子的是 ③ ,属于阴离子的是 ①② ,电性相同的是 ①② .
    (2)微粒④属 非金属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的原子,在反应中容易 得到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而变成 阴 (填“阴”或“阳”)离子.
    (3)微粒③和①构成的物质是由 离子 构成的.(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解答】解:(1)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④属于原子;阳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③是阳离子;阴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①②属于阴离子;所带电荷的正负相同,就是电性相同,①和②都是带了一个单位负电荷,电性相同;
    (2)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个,易得到电子变成阴离子,所以④属于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易得到电子,变成阴离子;
    (3)微粒③和①构成的物质是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所以是由离子构成的.
    故答案为:(1)④;③;①②;①②;(2)非金属;得到;阴;(3)离子.
    35.如图所示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A﹣E共有元素 四种 . ②表示原子的粒子有 A、D (填序号,下同).
    ③表示阳离子的是   . ④表示阴离子的是 C、E .
    ⑤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B、C、E .
    【解答】解:①A﹣E,质子数有8、11、12、17四种,也就是有四种元素.
    ②A中质子数为8,电子数为2+6=8,质子数=电子数为原子.
    D中质子数为12,电子数2+8+2=12,质子数=电子数为原子.
    ③B中质子数为11,电子数为2+8=10,质子数>电子数,为阳离子.
    ④C中质子数为8,电子数为2+8=10,质子数<电子数,为阴离子;
    E中质子数为17,电子数为2+8+8=18,质子数<电子数为阴离子.
    ⑤微粒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只有一个电子层时为2),为稳定结构.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B、C、E.
    故填:
    ①四种. ②A、D.③B. ④C、E.⑤B、C、E.
    四.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36.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按要求填空:

    (1)表中元素②形成单质的化学式为 N2 。
    (2)表中3至10号元素位于第二周期,11至18号元素位于第三周期,分析其规律可知,每一周期元素原子的 电子层数 相同。
    (3)表中9号和17号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易 得到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则铝元素和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lF3 。
    (4)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A 。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解答】解:(1)由元素周期表可知,表中元素②是氮元素,形成的单质是氮气,化学式为N2。
    (2)表中3至10号元素位于第二周期,11至18号元素位于第三周期,分析其规律可知,每一周期元素原子的 电子层数相同。
    (3)表中9号和17号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大于4,都易得到电子。在化合物中,氯元素显﹣1价,铝元素显+3价,则铝元素和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F3。
    (4)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故答为:(1)N2.(2)电子层数。(3)得到、AlF3. (4)A。
    五.推断题(共1小题)
    37.如图为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以及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请按要求填空:

    (1)A、B、C、D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BD (填序号).
    (2)由A和C形成的化合物的名称为 氧化铝 .
    (3)从E图中可以得知钒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23 ,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50.94 .
    【解答】解:(1)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属于同一种元素,由图可知,B、D两种粒子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
    (2)由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A的质子数是13,属于铝元素,化合价为+3价,C的质子数是8,属于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形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化学式为:Al2O3;
    (3)从E图中可以得知从E图中可以得知钒的原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原子序数=23,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50.94.
    答案:(1)BD;(2)Al2O3;(3)23,50.94.
    六.解答题(共8小题)
    38.在一长条滤纸上均匀滴上几滴酚酞试剂,伸入一支干燥洁净的试管里,在试管口处塞一小团棉花,并用滴管滴十几滴浓氨水于棉花上.
    描述现象 滤纸上的酚酞试液由试管口向管底逐渐变红 
    说明理由 分子是不停运动的 .

    【解答】解:因为氨水易挥发出氨气分子,氨气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当遇到酚酞试液时,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现象是:滤纸上的酚酞试液由试管口向管底逐渐变红;由此现象说明了分子是不停运动的.
    故答为:滤纸上的酚酞试液由试管口向管底逐渐变红;分子是不停运动的.
    39.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下列现象:
    (1)氧气和液氧都有氧化性: 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 。
    (2)1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分子很小 。
    (3)湿衣服在阳光下比阴凉处易干: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率越快 。
    (4)将一定质量的水蒸气冷凝成水,其体积变小: 温度降低,分子间间隔变小 。
    【解答】解:(1)氧气和液氧都有氧化性,是由于氧气和液氧都是由同种的氧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
    (2)1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了分子很小。
    (3)湿衣服在阳光下比阴凉处易干,是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率越快。
    (4)将一定质量的水蒸气冷凝成水,其体积变小,是由于温度降低,分子间间隔变小。
    故答案为:(1)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
    (2)分子很小;
    (3)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率越快;
    (4)温度降低,分子间间隔变小。
    40.用原子、分子(微观)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
    (1)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水分子 .
    (2)过氧化氢在分解成氧气和氢气的过程中,不变的微粒是 氢原子,氧原子 .
    (3)用湿抹布擦过的桌面,一段时间后变干的原因是 分子不断运动 .
    (4)一定质量的水蒸气冷凝成水时,其体积变小的原因是 温度降低,分子间间隔变小 .
    【解答】解:(1)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2)过氧化氢在分解成氧气和氢气的过程中,不变的微粒是氢原子,氧原子.
    (3)用湿抹布擦过的桌面,一段时间后变干的原因是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水分子通过运动分散到空气中.
    (4)一定质量的水蒸气冷凝成水时,其体积变小的原因是温度降低,分子间间隔变小.
    故答为:(1)水分子;(2)氢原子,氧原子;(3)(水)分子不断运动;(4)温度降低,分子间间隔变小.
    41.在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这些粒子中:
    (1)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 离子 ;
    (2)显电中性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 中子 ;
    (3)在同一原子里数目相等的是 质子 和 电子 ;
    (4)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粒子主要是 质子 和中子;
    (5)质量最小的粒子是 电子 .
    【解答】解:(1)水、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是由分子构成,铁、锌、硫、镁等物质是由原子构成,氯化钠等是由离子构成,所以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是:分子、原子、离子;
    (2)中子不带电所以显电中性,因为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所带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又因为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也不显电性,所以显示电中性的粒子有:分子、原子、中子;
    (3)在原子里: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
    (4)一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所以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粒子主要是质子和中子;
    (5)一个质子质量约等于一个中子质量都约等于一个电子质量的1836倍,所以质量最小的是电子.
    故答案为:(1)离子;
    (2)中子;
    (3)质子、电子;
    (4)质子;
    (5)电子.
    42.通过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原子等粒子构成的。请在如图方框中填写粒子名称,表示各种粒子是怎样构成物质的。

    【解答】解:从右向左考虑,最右边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离子:分子、原子、离子。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又分为质子和中子。
    故答案为:质子,中子,电子,分子,离子。
    43.地壳里含量前四位的元素顺序是 氧 、 硅 、 铝 、 铁 .
    【解答】解: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
    故答案为:氧;硅;铝;铁.
    44.“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军军出示下列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如图示意图中,共有 4 种元素。
    (2)A粒子中的质子数为 13 。
    (3)上述五种粒子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是 C、E 。
    (4)C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 失去 (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5)A粒子与D粒子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是 AlCl3 。
    【解答】解:(1)在示意图中共有四种质子数,共有4种元素。
    (2)由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可知,A粒子中的质子数为13。
    (3)上述五种粒子中,C、E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属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是3相同。
    (4)由C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是3,小于4,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电子。
    (5)由结构示意图可知,A粒子是铝离子,带三个单位的正电荷,D粒子是氯离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是:AlCl3。
    故答案为:(1)4。
    (2)13。
    (3)C、E。
    (4)失去。
    (5)AlCl3.
    45.用比较、对比法研究物质。其中比较是指找出两件事物的相同点;对比是指找出两件事物的不同点。如图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比较A、B两种粒子,其结构的共同点是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它们在化学反应中均易 得到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写出B粒子得到电子后形成的离子符号 S2﹣ ,写出B、A两种元素按质量比2:3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SO3 。
    (2)比较C、D两种粒子,其结构的共同点是 质子数都是12 ,由此可推断二者 属于 (填“属于”或“不属于”)同种元素。
    【解答】解:(1)由粒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可知,A、B两种粒子其结构的共同点是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是6,大于4,它们在化学反应中均易得到电子。B粒子得到电子后形成的离子是硫离子,符号是S2﹣;由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硫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可知,由B、A两种元素按质量比2:3形成化合物,该化合物是三氧化硫,化学式是:SO3。
    (2)比较C、D两种粒子,其结构的共同点是质子数都是12,由此可推断二者属于同种元素。
    故答案为:(1)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得到;S2﹣;SO3。
    (2)质子数都是12;属于。

    相关试卷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这是一份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化学变化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氮元素与氧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医疗预防中所用的消毒剂包括酒精,下列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原子和分子的区别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为预防“非典“,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的是,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关于原子和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