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复习题(5)—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28402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复习题(5)—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28402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复习题(5)—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28402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为预防“非典“,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的是,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关于原子和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复习题六
一.微粒的性质(共8小题)
1.为了验证分子的特点,小华和小文分别按右图所示的两个装置进行实验,他们分别取一瓶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和一瓶无色的空气口对口放置,取下中间的下玻璃片,发现甲和乙中的两瓶气体都逐渐变红,且甲变红的快些,由此不能得出的结论( )
A.NO2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分子间存在间隙
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大
2.为预防“非典“(SARS)病毒,教室喷洒过氧乙酸溶液后,室内充满过氧乙酸气味,这说明( )
A.分子可再分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分子很小 D.分子间有间隔
3.如图所示,两支医用注射器,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末端注射孔,将栓塞慢慢推入,容易推压的是 ,理由: .
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蔗糖放到水中不见了,说明蔗糖以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分散到了水中
B.从远处就能闻到香醋的气味,是因为醋的微粒运动到了空气中
C.湿衣服晒干了,说明衣服上的水的微粒运动到了空气中
D.水结冰后,冰中微粒间的距离比液态水中微粒间的距离小
5.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的是( )
A.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
B.食盐溶解在水中
C.食盐和蔗糖混合均匀
D.等质量的氧气和液氧,氧气体积比液氧大
6.飞上天花板的氢气球过了几天后,慢慢萎缩,掉落地面.这主要说明( )
A.氢气微粒在不断运动 B.氢气微粒之间有空隙
C.氢气微粒质量很大 D.氢气微粒非常小
7.下列相关事实用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10mL水与10mL酒精混合小于20mL
分子间有间隔
B
稀盐酸和稀硫酸有相似性质也有不同的性质
溶液中阳离子相同,阴离子不同
C
酒香不怕巷子深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A.A B.B C.C D.D
8.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
二氧化碳分子比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
B
金刚石的硬度远大于石墨
碳原子结构不同
C
氯化钠放到水中会“消失”
氯化钠分子在水中不断运动
D
夏天铁轨间空隙变小
温度升高,金属原子间间隔变大
A.A B.B C.C D.D
二.分子原子区别(共10小题)
9.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只能由分子、原子构成
B.分子的质量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
C.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分子
D.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一定发生变化
10.关于原子和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体积小,质量也小
B.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只能构成分子
C.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再分
D.化学反应中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变化
11.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的是( )
A.碘受热升华
B.加热水,水会变成水蒸气
C.铁矿石磨成粉末
D.加热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气
12.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运动
B.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将氧气制成液氧,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体积变小
13.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
A.氢原子 B.氧分子
C.水分子 D.氢原子和氧原子
14.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的事实是( )
A.水受热变为水蒸气
B.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
C.分离液态空气
D.固体碘受热变为碘蒸气
15.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A.分子的质量比原子大
B.分子的体积比原子大
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但原子不行
D.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16.下述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B.混合物与纯净物不同,是由于组成物质的原子不同
C.在化学反应中,分子种类一定发生变化
D.同种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不同种原子不能结合分子
17.下列关于分子与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分子比原子大
B.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只有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
18.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
C.分子大,原子小
D.分子和原子都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三.原子和离子结构,结构示意图(共15小题)
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B.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一定相等
C.原子里有相对很大的空间,电子在这个空间作高速运动
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但不能构成物质
20.同一原子中,其数目不一定相同的是( )
A.核电荷数和中子数 B.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
C.核电荷数和质子数 D.核外电子数和质子数
21.下列关于原子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原子都含质子、中子和电子
B.原子核内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C.原子不带电是因为原子中不存在带电粒子
D.任何原子质子数都等于电子数
22.如图是一些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③⑤属于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横行的原子
B.①②④都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
C.②④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D.③⑤属于同种元素的不同种粒子
23.对如图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分析得出的认识或判断,其中错误的是( )
A.在化合物中,①可显﹣2价,⑤可显+2价
B.③为相对稳定结构,通常很难发生化学变化
C.①②为非金属元素的原子,④⑤为金属元素的原子
D.上述粒子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其质子数、电子数均发生改变
24.如图是五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④属于金属元素
B.②的微粒符号是Al3+
C.②③⑤属于阳离子
D.②和⑤所表示的粒子化学性质相似
25.月球上有丰富的氦﹣3(He﹣3)资源,它是核聚变反应堆理想的燃料,核内中子数为1,He﹣3原子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26.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②③④均达到稳定结构 B.④表示Cl﹣
C.②③属于同种元素 D.③④可形成化合物NaCl
27.如图是A、B两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原子属于同种元素
B.A、B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BA2
C.两种原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D.两种原子形成离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28.从如图所示的两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中,所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 )
A.它们属于不同种元素
B.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C.它们所属的元素均位于第二周期
D.微粒①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微粒②表示原子
29.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共有五种元素
B.①②④均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C.⑤中x的值为14
D.①④形成的化合物是AlC13
30.如图所示是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表示阴离子
B.②③的化学性质相似
C.②③属于同种元素
D.②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电子
31.下列关于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同种原子按不同的方式结合可以构成不同的物质
C.原子得到电子后带正电荷
D.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后,原子核发生了变化
32.英俄两国因一间谍中毒事件而闹得不可开交,此神经毒剂“诺维乔克”中含有一重要元素﹣﹣硒,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4,相对原子质量为79,则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
A.45 B.24 C.34 D.79
33.在光合作用中常利用氧的同位素18O标记原料来探究产物的来源。18O的核电荷数为8,中子数为10,相对原子质量为18,则18O核外电子数为( )
A.18 B.16 C.8 D.10
四.元素(共27小题)
34.下列微粒中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 )
A.原子 B.质子 C.中子 D.电子
35.二氧化硫是一种空气污染物,我们要时刻警惕城市二氧化硫污染。下列关于二氧化硫的组成和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硫分子是由1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
B.1个二氧化硫中含有3个原子
C.二氧化硫是由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1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1个氧分子
36.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纯净物:洁净的空气、H2O2溶液、冰水混合物…
B.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C.可在酒精灯上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集气瓶…
D.物理性质包括:溶解性、挥发性、可燃性…
37.实验室常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制备氧气,是因为过氧化氢中含有( )
A.氧气 B.氧元素 C.氧分子 D.氧原子
38.煮沸的水不宜养鱼,是因为煮沸的水中几乎不含有( )
A.氧元素 B.氧原子 C.氧分子 D.氢元素
39.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分子的是( )
A.过氧化氢(H2O2) B.空气
C.二氧化碳(CO2) D.二氧化锰(MnO2)
4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氯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
B.氯化氢是由氢气和氯气混合而成的
C.氯化氢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的
D.一个氯化氢分子是由一个氢元素和一个氯元素组成的
41.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化学反应中,分子能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B.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
C.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
D.分子、原子都能保持所构成物质的化学性质
42.下列关于二氧化锰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组成:含有锰和氧气两种单质
B.性质:黑色粉末,能与过氧化氢溶液反应
C.构成:由锰原子和氧分子构成
D.用途:可用作某些反应的催化剂
43.超市有“加铁酱油”“补钙剂”“加碘食盐”等商品,这里的“铁、钙、碘”是指( )
A.原子 B.分子 C.单质 D.元素
44.医疗急救中给病人输氧,其中“氧”指的是( )
A.氧元素 B.氧原子 C.氧分子 D.氧离子
45.根据下表信息可知碳﹣12、碳﹣14都属于碳元素,判断依据是( )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最外层电子数
电子层数
碳﹣12
6
6
4
2
碳﹣14
6
6
4
2
A.质子数相同 B.核外电子数相同
C.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D.电子层数相同
46.我国发射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计划于2021年5月到6月择机着陆火星,火星土壤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与地球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相同,这种元素是( )
A.氧 B.硅 C.铝 D.铁
47.下列表示地壳中元素含量示意图的是( )
A. B.
C. D.
48.地壳中含量元素的前四位的正确顺序( )
A.O Si Fe AI B.O Al Si Fe
C.O Si Al Fe D.Fe Al Si O
49.下列关于元素符号“H”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表示氢元素 ②表示氢气 ③表示1个氢原子 ④表示1个氢分子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0.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的是( )
A.O2 B.Mg2+ C.H D.2N2
51.下列元素符号书写上都有错误,请改正。
(1)钙CA: ;
(2)氯CL: ;
(3)镁Ma: ;
(4)钠Ne: ;
(5)汞HG: ;
(6)氦Hi: 。
52.写出下列元素的符号。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
(3)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元素 ;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
53.月壤中富含多种元素,如:硅、铝、钾、钡、锂、铷、锆、铪、钛和稀土元素,下列元素中不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
A.Si B.Li C.Ti D.Al
54.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是构成人体骨骼的重要物质,其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
A.Ca B.O C.H D.P
55.“中国天眼“与世界共“见”未来。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2021年4月1日起正式对全球科学界开放。“天眼”的球面射电板是用铝合金板制作的。根据如图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铝原子核内有13个质子
B.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
C.铝原子易形成阴离子
D.铝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
56.下列有关57号元素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镧属于非金属元素
B.镧原子核内不一定有57个质子
C.镧的元素符号是La
D.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8.9g
57.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如图①是锡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②③分别为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④为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①为一种金属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118.7
B.图②为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核电荷数为6
C.图③中的X可能为7,也可能为8
D.图④中甲和乙对应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2、8,所以甲、乙对应的元素化学性质不相似
58.钯是航天、航空、航海、兵器和核能等高科技领域以及汽车制造业不可缺少的关键性材料。其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其中子数为46
C.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06.4
D.其元素符号为Pd
59.稀有气体包括氦、氖、氩、氪等,如图是氪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其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
A.氪气的化学式为Kr2
B.氪元素原子核内有36个电子
C.氪元素和氦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个
D.氪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3.80
60.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请根据图示回答。
(1)①可以是 (举一例即可)。
(2)②表示的是 (填“分子”或“原子”)。
(3)构成氯化钠的阴离子是 。
2021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复习题六
一.微粒的性质(共8小题)
1.为了验证分子的特点,小华和小文分别按右图所示的两个装置进行实验,他们分别取一瓶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和一瓶无色的空气口对口放置,取下中间的下玻璃片,发现甲和乙中的两瓶气体都逐渐变红,且甲变红的快些,由此不能得出的结论( )
A.NO2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分子间存在间隙
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大
【解答】解:
A、甲中的两瓶气体混合较快,乙中的两瓶气体混合较慢,说明空气的密度比二氧化氮密度小。
B、此现象能直接得出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结论;
C、两种气体能混合,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D、本现象没有发生温度改变,故不能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故选:D。
2.为预防“非典“(SARS)病毒,教室喷洒过氧乙酸溶液后,室内充满过氧乙酸气味,这说明( )
A.分子可再分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分子很小 D.分子间有间隔
【解答】解: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如下特征: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微粒之间存在间隔③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但喷洒过氧乙酸溶液后的教室内充满了过氧乙酸的气味是利用了分子不断运动的事实。
故选:B。
3.如图所示,两支医用注射器,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末端注射孔,将栓塞慢慢推入,容易推压的是 ,理由: 气体分子间间隙大于液体分子间间隙 .
【解答】解:
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且物质的不同状态下微粒之间的间隙不同,一般情况下气态物质的微粒之间的空隙比较大,而液态和固态物质的微粒之间的空隙则较小.所以气态物质较易被压缩而液态和固态物质较难被压缩.
故答案为:B,因为水中微粒间的空隙比较小,空气中微粒间的空隙比较大,所以空气比较容易被压缩.
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蔗糖放到水中不见了,说明蔗糖以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分散到了水中
B.从远处就能闻到香醋的气味,是因为醋的微粒运动到了空气中
C.湿衣服晒干了,说明衣服上的水的微粒运动到了空气中
D.水结冰后,冰中微粒间的距离比液态水中微粒间的距离小
【解答】解:
A、蔗糖分子和水分子都是不断运动的,蔗糖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扩散到水中去了; 正确;
B、构成香醋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所以远处能闻到醋味; 正确;
C、水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湿衣服上水分子不断运动扩散到空气中去; 正确;
D、事实证明,水结冰后体积膨胀,说明冰中微粒间空隙比液态水中微粒间空隙大。不正确。
故选:D。
5.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的是( )
A.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
B.食盐溶解在水中
C.食盐和蔗糖混合均匀
D.等质量的氧气和液氧,氧气体积比液氧大
【解答】解:
A、物质的热胀冷缩等现象,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B、将食盐溶解于水中,所得食盐溶液各部分的性质相同,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C、食盐和蔗糖均匀混合,是宏观物质之间的问题,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D、等质量的氧气体积比液氧的大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故选:C。
6.飞上天花板的氢气球过了几天后,慢慢萎缩,掉落地面.这主要说明( )
A.氢气微粒在不断运动 B.氢气微粒之间有空隙
C.氢气微粒质量很大 D.氢气微粒非常小
【解答】解:氢气球落地,说明里面的氢气没有了,原因就是氢气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运动到氢气球外面去了。
故选:A。
7.下列相关事实用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10mL水与10mL酒精混合小于20mL
分子间有间隔
B
稀盐酸和稀硫酸有相似性质也有不同的性质
溶液中阳离子相同,阴离子不同
C
酒香不怕巷子深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A.A B.B C.C D.D
【解答】解:A、由于分子间有间隔,所以10mL水与10mL酒精混合小于20mL,故选项A说法正确;
B、稀盐酸和稀硫酸溶液中阳离子相同,阴离子不同,故有相似性质也有不同的性质,故选项B说法正确;
C、酒香不怕巷子深,是由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的缘故,故选项C说法正确;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但原子在结构上可以再分,故选项D说法错误;
故选:D。
8.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
二氧化碳分子比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
B
金刚石的硬度远大于石墨
碳原子结构不同
C
氯化钠放到水中会“消失”
氯化钠分子在水中不断运动
D
夏天铁轨间空隙变小
温度升高,金属原子间间隔变大
A.A B.B C.C D.D
【解答】解:A、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
B、金刚石的硬度远大于石墨,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
C、氯化钠放到水中会“消失”,是因为钠离子和氯离子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选项解释错误。
D、夏天铁轨间空隙变小,是因为温度升高,金属原子间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D。
二.分子原子区别(共10小题)
9.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只能由分子、原子构成
B.分子的质量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
C.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分子
D.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一定发生变化
【解答】解:A、物质的构成微粒:分子、原子和离子,故A错;
B、分子和原子不能笼统的比较大小,有的分子的质量大于原子的质量,有的原子的质量大于分子的质量,故B错;
C、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分子,例如氧分子和臭氧分子,故C正确;
D、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可能变,可能不变,故D错。
故选:C。
10.关于原子和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体积小,质量也小
B.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只能构成分子
C.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再分
D.化学反应中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变化
【解答】解:A、分子和原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故A说法正确;
B、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例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故B说法错误;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再分,故C说法正确;
D、化学反应中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变化,才能有新物质生成,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11.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的是( )
A.碘受热升华
B.加热水,水会变成水蒸气
C.铁矿石磨成粉末
D.加热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气
【解答】解:A、碘受热升华,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故选项错误。
B、加热水,水会变成水蒸气,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故选项错误。
C、铁矿石磨成粉末,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故选项错误。
D、加热红色氯化汞生成汞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氧化汞分子受热分解成汞原子和氧原子,汞原子之间结合成金属汞,氧原子之间结合成氧分子,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2.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运动
B.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将氧气制成液氧,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体积变小
【解答】解:A、分子和原子始终在不断运动,故A说法正确;
B、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故B说法正确;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C说法正确;
D、氧气制成液氧的过程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13.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
A.氢原子 B.氧分子
C.水分子 D.氢原子和氧原子
【解答】解:因为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即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故选:D。
14.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的事实是( )
A.水受热变为水蒸气
B.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
C.分离液态空气
D.固体碘受热变为碘蒸气
【解答】解:A、水受热变为水蒸气,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能证明;
B、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能证明;
C、工业上分离空气制氧气是利用沸点不同,进行混合物的分离,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能证明;
D、固体碘受热变为碘蒸气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能证明。
故选:B。
15.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A.分子的质量比原子大
B.分子的体积比原子大
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但原子不行
D.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解答】解:A、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大小,但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其一个分子的质量比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大,故选项错误。
B、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大小,但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其一个分子的体积比构成它的原子的体积大,故选项错误。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故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这是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故选项正确。
D、原子并不是最小的粒子,原子仍然可以再分,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6.下述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B.混合物与纯净物不同,是由于组成物质的原子不同
C.在化学反应中,分子种类一定发生变化
D.同种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不同种原子不能结合分子
【解答】解: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的微粒,说法错误;
B、混合物与纯净物不同,是由于组成物质的种类不同,说法错误;
C、在化学反应中,分子种类一定发生变化,说法正确;
D、同种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不同种原子也能结合分子,说法错误;
故选:C。
17.下列关于分子与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分子比原子大
B.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只有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
【解答】解:A、分子比它的构成原子大,不能直接说分子比原子大,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说法错误;
C、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其构成微粒保持,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说法错误;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说法正确;
故选:D。
18.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
C.分子大,原子小
D.分子和原子都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解答】解:A、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故A说法正确;
B、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故B说法正确;
C、分子和原子不能笼统的比较大小,有的分子比有的原子大,有的原子比有的分子大,故C说法错误;
D、分子、原子都可以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三.原子和离子结构,结构示意图(共15小题)
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B.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一定相等
C.原子里有相对很大的空间,电子在这个空间作高速运动
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但不能构成物质
【解答】解:A.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核内都有中子,如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选项说法错误;
B.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一定相等,选项说法错误;
C.原子里有相对很大的空间,电子在这个空间作高速运动,选项说法正确;
D.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20.同一原子中,其数目不一定相同的是( )
A.核电荷数和中子数 B.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
C.核电荷数和质子数 D.核外电子数和质子数
【解答】解: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没有必然联系。分析四个选项可知,A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
21.下列关于原子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原子都含质子、中子和电子
B.原子核内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C.原子不带电是因为原子中不存在带电粒子
D.任何原子质子数都等于电子数
【解答】解:A.并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含有中子,如氢原子中没有中子,选项说法错误;
B.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选项说法错误;
C.在原子中,质子和电子都带电,因为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原子不显电性,选项说法错误;
D.任何原子质子数都等于电子数,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22.如图是一些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③⑤属于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横行的原子
B.①②④都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
C.②④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D.③⑤属于同种元素的不同种粒子
【解答】解:A、由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①③的质子数不等于电子数,属于离子,选项说法错误;
B、①②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属于稳定结构,④的第一层也是最外层有2个电子,属于稳定结构,选项说法正确;
C.②④的结构都属于稳定结构,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选项说法正确;
D.③⑤的质子数相同,但电子数不同,属于同种元素的不同种粒子,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23.对如图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分析得出的认识或判断,其中错误的是( )
A.在化合物中,①可显﹣2价,⑤可显+2价
B.③为相对稳定结构,通常很难发生化学变化
C.①②为非金属元素的原子,④⑤为金属元素的原子
D.上述粒子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其质子数、电子数均发生改变
【解答】解:A、元素化合价的数值等于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在化合物中,①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发生化学反应时易得2个电子而带上2个单位的负电荷,可显﹣2价;⑤最外层电子数为2,发生化学反应时易失去2个电子而带上2个单位的正电荷,可显+2价;故选项说法正确。
B、③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为相对稳定结构,一般不易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C、①②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7,多于4,为非金属元素的原子;④⑤为金属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3、1、2,少于4,为金属元素的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只有最外层电子数发生改变,质子数不发生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24.如图是五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④属于金属元素
B.②的微粒符号是Al3+
C.②③⑤属于阳离子
D.②和⑤所表示的粒子化学性质相似
【解答】解:A、①④的核内质子数分别是9、13,分别是氟元素和铝元素,分别属于非金属元素、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②质子数=13,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符号是Al3+,故选项说法正确。
C、②③,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⑤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②是原子失去3个电子得到的,②和⑤所表示的粒子分别是铝离子和氖原子,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似,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25.月球上有丰富的氦﹣3(He﹣3)资源,它是核聚变反应堆理想的燃料,核内中子数为1,He﹣3原子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He﹣3,核内中子数为1,相对原子质量为3,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质子数=3﹣1=2,其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选:B。
26.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②③④均达到稳定结构 B.④表示Cl﹣
C.②③属于同种元素 D.③④可形成化合物NaCl
【解答】解:A、①只有一个电子层,电子数为2,②③④最外层电子都为8,都具有相对稳定结构,故正确;
B、④中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属于阴离子,离子符号为Cl﹣,故正确;
C、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②③属于不同的元素,故错误;
D、③表示的是钠离子,④表示氯离子,③④可形成化合物NaCl,故正确;
故选:C。
27.如图是A、B两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原子属于同种元素
B.A、B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BA2
C.两种原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D.两种原子形成离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解答】解:A、两种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分别是17、12,核内质子数不同,不属于同种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1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B元素显+2价,A元素显﹣1价,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BA2,故选项说法正确。
C、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中的最外层电子数,两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不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D、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1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则两种原子形成离子的电子层数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28.从如图所示的两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中,所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 )
A.它们属于不同种元素
B.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C.它们所属的元素均位于第二周期
D.微粒①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微粒②表示原子
【解答】解:A、由两种粒子结构示意图,它们的核内质子数不同,属于不同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两种粒子结构示意图,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C、①是原子失去1个电子得到的,它的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为3;②是原子;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它们所属的元素分别位于第三周期、第二周期,故选项说法错误。
D、微粒①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微粒②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29.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共有五种元素
B.①②④均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C.⑤中x的值为14
D.①④形成的化合物是AlC13
【解答】解:A.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①和③的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图中共表示4种元素,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①②④的最外层均为8个电子,所以均达到相对稳定结构,故选项说法正确。
C.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2+8+x+2=26,x=14,故选项说法正确。
D.①是带有三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④是带有一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所以二者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C13,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30.如图所示是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表示阴离子
B.②③的化学性质相似
C.②③属于同种元素
D.②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电子
【解答】解:A、在①中,质子数=12>电子数=10,表示阳离子,故A说法不正确;
B、②③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相似,故B说法不正确;
C、②③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C说法正确;
D、②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大于4,在化学变化中得到电子,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C。
31.下列关于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同种原子按不同的方式结合可以构成不同的物质
C.原子得到电子后带正电荷
D.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后,原子核发生了变化
【解答】解: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A错误;
B、同种原子按不同的方式结合可以构成不同的物质,例如氧原子可以氧分子,也可以构成臭氧分子,故B正确;
C、原子得到电子后带负电荷,形成阴离子,故C错误;
D、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后,原子核没有改变,故D错误。
故选:B。
32.英俄两国因一间谍中毒事件而闹得不可开交,此神经毒剂“诺维乔克”中含有一重要元素﹣﹣硒,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4,相对原子质量为79,则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
A.45 B.24 C.34 D.79
【解答】解: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4,故则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
故选:C。
33.在光合作用中常利用氧的同位素18O标记原料来探究产物的来源。18O的核电荷数为8,中子数为10,相对原子质量为18,则18O核外电子数为( )
A.18 B.16 C.8 D.10
【解答】解: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8O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8.
故选:C。
四.元素(共27小题)
34.下列微粒中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 )
A.原子 B.质子 C.中子 D.电子
【解答】解: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粒子,而质子、中子和电子是构成原子的粒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故选:A。
35.二氧化硫是一种空气污染物,我们要时刻警惕城市二氧化硫污染。下列关于二氧化硫的组成和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硫分子是由1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
B.1个二氧化硫中含有3个原子
C.二氧化硫是由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1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1个氧分子
【解答】解:A.二氧化硫是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硫分子是由硫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所以一个二氧化硫分子是由1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选项说法错误;
B.每个二氧化硫分子是由1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选项说法错误;
C.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所以二氧化硫是由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选项说法正确;
D.二氧化硫是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的,每个二氧化硫分子是由1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36.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纯净物:洁净的空气、H2O2溶液、冰水混合物…
B.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C.可在酒精灯上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集气瓶…
D.物理性质包括:溶解性、挥发性、可燃性…
【解答】解:A.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H2O2溶液是由过氧化氢和水组成的,属于混合物,不合题意;
B.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粒子,符合题意;
C.集气瓶不能在酒精灯上加热,不合题意;
D.可燃性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合题意。
故选:B。
37.实验室常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制备氧气,是因为过氧化氢中含有( )
A.氧气 B.氧元素 C.氧分子 D.氧原子
【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要制取氧气,反应物中必须含有氧元素。
A、过氧化氢中含有氧元素,不含有氧气,故A错误;
B、过氧化氢中含有氧元素,在一定条件下,能产生氧气,故B正确;
C、过氧化氢中不含有氧分子,故C错误;
D、过氧化氢中含有氧元素,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氧原子,故D错误。
故选:B。
38.煮沸的水不宜养鱼,是因为煮沸的水中几乎不含有( )
A.氧元素 B.氧原子 C.氧分子 D.氢元素
【解答】解:煮沸过的水中几乎不含氧气,氧气有氧分子构成,因为开水加热后氧气已经溢出,水沸腾很多气泡就是这个原因,即开水中几乎不含氧分子 那么煮沸过的水中也是如此,氧气溶解度很小的;
故选:C。
39.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分子的是( )
A.过氧化氢(H2O2) B.空气
C.二氧化碳(CO2) D.二氧化锰(MnO2)
【解答】解:A.过氧化氢只含有过氧化氢分子,不含有氧气分子,故错误;
B.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由大量的氧分子构成,故正确;
C.二氧化碳中只含有二氧化碳分子,不含有氧气分子,故错误;
D.二氧化锰是一种纯净物,不含有氧气分子,故错误。
故选:B。
4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氯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
B.氯化氢是由氢气和氯气混合而成的
C.氯化氢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的
D.一个氯化氢分子是由一个氢元素和一个氯元素组成的
【解答】解:A、氯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故A正确;
B、氯化氢属于纯净物,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故B错误;
C、氯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一个氯化氢分子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的,故C错误;
D、一个氯化氢分子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的,故D错误。
故选:A。
41.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化学反应中,分子能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B.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
C.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
D.分子、原子都能保持所构成物质的化学性质
【解答】解: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和离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构成物质的分子和原子都能保持所构成物质的化学性质。
故选:B。
42.下列关于二氧化锰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组成:含有锰和氧气两种单质
B.性质:黑色粉末,能与过氧化氢溶液反应
C.构成:由锰原子和氧分子构成
D.用途:可用作某些反应的催化剂
【解答】解:A、二氧化锰是由锰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而不是含有锰和氧气两种单质,故A错误;
B、二氧化锰黑色粉末,不能与过氧化氢溶液反应,可以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的催化剂,故B错误;
C、二氧化锰是由锰原子和氧原子构成,而不是由锰原子和氧分子构成,故C错误;
D、二氧化锰可用作某些反应的催化剂,例如二氧化锰可以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的催化剂,故D正确。
故选:D。
43.超市有“加铁酱油”“补钙剂”“加碘食盐”等商品,这里的“铁、钙、碘”是指( )
A.原子 B.分子 C.单质 D.元素
【解答】解:“加铁酱油”“补钙剂”“加碘食盐”等商品,这里的“铁、钙、碘”等有多种形式存在,如钙元素可能为碳酸钙或氢氧化钙等,题目中的“铁、钙、碘”是指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D。
44.医疗急救中给病人输氧,其中“氧”指的是( )
A.氧元素 B.氧原子 C.氧分子 D.氧离子
【解答】解:医疗急救中给病人输氧,其中“氧”指的是氧气,因为氧气能供给呼吸;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故选:C。
45.根据下表信息可知碳﹣12、碳﹣14都属于碳元素,判断依据是( )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最外层电子数
电子层数
碳﹣12
6
6
4
2
碳﹣14
6
6
4
2
A.质子数相同 B.核外电子数相同
C.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D.电子层数相同
【解答】解: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碳﹣12、碳﹣14都属于碳元素是因为核内质子数相同,故A正确。
故选:A。
46.我国发射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计划于2021年5月到6月择机着陆火星,火星土壤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与地球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相同,这种元素是( )
A.氧 B.硅 C.铝 D.铁
【解答】解:地球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由于火星土壤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与地球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相同,故该元素是氧元素。
故选:A。
47.下列表示地壳中元素含量示意图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前五种元素是:O、Si、Al、Fe、Ca,只有A图中符合,其它图示中没有硅元素,
故选:A。
48.地壳中含量元素的前四位的正确顺序( )
A.O Si Fe AI B.O Al Si Fe
C.O Si Al Fe D.Fe Al Si O
【解答】解:地壳中含量元素的前四位的元素是氧、硅、铝、铁元素,观察选项,C符合;
故选:C。
49.下列关于元素符号“H”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表示氢元素 ②表示氢气 ③表示1个氢原子 ④表示1个氢分子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答】解:H是氢的元素符号,可表示氢元素或一个氢原子,①③正确;
故选:C。
50.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的是( )
A.O2 B.Mg2+ C.H D.2N2
【解答】解:A.这是氧气的化学式,不能表示氧元素,也不能表示一个氧原子,故错误;
B.这是镁离子的符号,不能表示镁元素,也不能表示一个镁原子,故错误;
C.这是氢元素的元素符号,可以表示氢元素,还可以表示1个氢原子,故正确;
D.这个化学符号只能表示2个氮分子,不能表示一种元素,也不能表示一个原子,故错误。
故选:C。
51.下列元素符号书写上都有错误,请改正。
(1)钙CA: Ca ;
(2)氯CL: Cl ;
(3)镁Ma: Mg ;
(4)钠Ne: Na ;
(5)汞HG: Hg ;
(6)氦Hi: He 。
【解答】解:(1)钙的元素符号为Ca;
(2)氯的元素符号为Cl;
(3)镁的元素符号为Mg;
(4)钠的元素符号为Na;
(5)汞的元素符号为Hg;
(6)氦的元素符号为He。
故答案为:(1)Ca;
(2)Cl;
(3)Mg;
(4)Na;
(5)Hg;
(6)He。
52.写出下列元素的符号。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O ;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
(3)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元素 H ;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Al 。
【解答】解:(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氧的元素符号是O。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所以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其元素符号为N。
(3)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元素是氢元素,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其元素符号为H。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其元素符号为Al。
故答案为:
(1)O;
(2)N;
(3)H;
(4)Al。
53.月壤中富含多种元素,如:硅、铝、钾、钡、锂、铷、锆、铪、钛和稀土元素,下列元素中不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
A.Si B.Li C.Ti D.Al
【解答】解:A、Si的名称是硅,属于非金属元素,故A正确;
B、Li的名称是锂,属于金属元素,故B错;
C、Ti的名称是钛,属于金属元素,故C错;
D、Al的名称是铝,属于金属元素,故D错。
故选:A。
54.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是构成人体骨骼的重要物质,其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
A.Ca B.O C.H D.P
【解答】解: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可知,羟基磷酸钙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钙(Ca),同时还含有3种非金属元素。
故选:A。
55.“中国天眼“与世界共“见”未来。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2021年4月1日起正式对全球科学界开放。“天眼”的球面射电板是用铝合金板制作的。根据如图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铝原子核内有13个质子
B.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
C.铝原子易形成阴离子
D.铝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
【解答】解:A、由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铝原子核内有13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故选项说法正确。
C、最外层电子数是3,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而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铝元素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铝元素位于第三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56.下列有关57号元素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镧属于非金属元素
B.镧原子核内不一定有57个质子
C.镧的元素符号是La
D.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8.9g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镧,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7;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是57,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镧的元素符号是La,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8.9,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57.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如图①是锡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②③分别为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④为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①为一种金属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118.7
B.图②为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核电荷数为6
C.图③中的X可能为7,也可能为8
D.图④中甲和乙对应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2、8,所以甲、乙对应的元素化学性质不相似
【解答】解:A、锡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为118.7,故选项说法正确。
B、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图②为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核电荷数为6,故选项说法正确。
C、图③可能是原子,也可能是离子,图③中的X可能为7,也可能为8,故选项说法正确。
D、图④中甲和乙对应的原子分别氦原子、氩原子,氦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但其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化学性质稳定;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2、8,所以甲、乙对应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58.钯是航天、航空、航海、兵器和核能等高科技领域以及汽车制造业不可缺少的关键性材料。其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其中子数为46
C.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06.4
D.其元素符号为Pd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钯,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6.4≈106;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46;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46;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中子数=106﹣46=60;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6.4,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其元素符号为Pd,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59.稀有气体包括氦、氖、氩、氪等,如图是氪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其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
A.氪气的化学式为Kr2
B.氪元素原子核内有36个电子
C.氪元素和氦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个
D.氪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3.80
【解答】解:A、氪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其化学式为Kr,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6;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6,而不是原子核内有36个电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氪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氦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3.80,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60.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请根据图示回答。
(1)①可以是 铁(合理即可) (举一例即可)。
(2)②表示的是 分子 (填“分子”或“原子”)。
(3)构成氯化钠的阴离子是 氯离子(或Cl﹣) 。
【解答】解:(1)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与稀有气体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硫是由硫原子构成的,氦气是由氦原子构成的;故填:铁(合理即可);
(2)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所以②表示分子;故填:分子;
(3)氯化钠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其中的阴离子是氯离子﹣﹣Cl﹣;故填:氯离子(或Cl﹣)。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化学变化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氮元素与氧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练习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原子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有一种人造氢原子,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是,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医疗预防中所用的消毒剂包括酒精,下列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原子和分子的区别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