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第三章 声的世界综合与测试一课一练
展开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引吭高歌”“低声细语”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
B.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是因为其振动频率高于人类听觉的上限
C.在噪声较大的环境中工作时,人们常佩带耳罩,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用一根线和两个纸杯可以制成“土电话”,说明固体能够传声
2.甲同学把耳朵贴在一根注满水的自来水管的一端,当乙同学用力敲击一次水管的另一端时,甲同学会听到几次敲击声( )
A.1次B.2次C.3次D.以上都有可能
3.儿童公园中设置了如图1金属管做的传音筒,有图2甲、乙、丙三个声音甲乙丙三个声音在同一设置的示波器中显示的波形图如下分别从同一根金属管这边喇叭传到另一头的喇叭位置声音在金属管中传播的路径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声音传播时间最长
B.另一头听到的甲丙声音的响度可能不一样
C.这个装置只利用了金属管来传播声音
D.甲声音比乙声音在相同的时间里振动的次数多
4.如图所示,小明将悬挂的轻质小球靠近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大小是为了研究( )
A.响度和振幅的关系B.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C.音色和声源的关系D.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5.如图所示四个声现象中,哪两个可以用相同的声学知识解释( )
A.甲和乙B.乙和丙C.丙和丁D.甲和丁
6.如图所示,在扬声器的纸盆上撒些纸屑,当扬声器播放音乐时,原来静止在纸盆上的纸屑会跳动起来,而且声音越大纸屑跳动得越剧烈,根据纸屑跳动的幅度可以说明( )
A.声速与频率的关系B.声音的音调与振幅的关系
C.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D.乐音与噪声的区别
7.小刚制作了一个哨子:先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然后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如图所示,当小刚用嘴吹哨子塑料管的上端时,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关于该哨子的发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哨声是由于塑料管振动而发出的声音
B.当活塞向下拉时,哨声的音调将变高
C.当活塞向上推时,哨声的音调将变高
D.吹哨时,上下推拉活塞的目的是改变哨声的响度
8.将电铃放在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如图所示。通电后可以看到电铃在振动,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仍可清晰地看到电铃在振动,但铃声越来越小。对以上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听到铃声又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空气的振动产生的
B.真空能传声,此实验的方法叫做实验+推理的方法
C.此实验直接验证了真空不能传声
D.此实验用到了实验+推理的方法间接地验证了真空不能传声
9.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如图所示。演奏者敲击大小不同的钟演奏出优美的乐曲。下列关于编钟声分析正确的是( )
A.现场观众听到编钟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B.敲击同一个钟,力度越大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
C.用同样的力敲击外形越大的钟,发出的声音响度越大
D.编钟声是由空气振动而产生的
10.下列操作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 )
A.用硬卡片在梳齿上以快慢不同的速度划过
B.改变用力大小,再次敲鼓面
C.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拨动钢尺
D.改变管内水量,再次对着试管吹气
11.如图所示,七个相同的玻璃瓶内装有深度不同的水,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子或用嘴贴着瓶口吹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下列关于所发出声音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从左向右用嘴贴着瓶口用相同力度吹气,音调逐渐降低
B.吹瓶子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水振动产生的
C.从左向右用筷子用相同力度依次敲击瓶子,音调逐渐降低
D.从左向右用嘴贴着瓶口用相同力度吹气,响度逐渐降低
12.在学校组织的音乐会上,小明用自制的水瓶琴,为同学们演奏了乐曲《小星星》,水瓶琴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瓶琴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同一瓶子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C.水瓶琴的声音是水的振动产生的
D.水瓶琴的声音悦耳清脆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色
13.对下列声现象的四幅图,描述正确的是 ( )
A.发声的扬声器旁烛焰不断摇曳,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B.倒车雷达上的定位系统主要利用了次声波来传递信息
C.用同样的力从左向右敲击这 8 个瓶子时,所发声音的响度逐渐变大
D.给道路加装隔音棚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二、填空题
14.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可以发出同样的音律来,那么敲击瓶子时,声音是由______振动产生的,想达到目的,我们应该______敲。用嘴吹气时,声音是由______振动产生的,想达到目的,我们应该______吹。(2、4空选填“从左向右”或者“从右向左”)
15.当你戴上口罩之后与人交谈时,他人仍能辨认出是你,是依据声音的_______,他人听到你的声音的________发生了改变(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16.如图,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从B端插入两端开口的竹管中,竹管的C处开有小孔,用嘴吹竹管A端,可发出悦耳的哨音。哨音是竹管内空气柱______产生的,并经过______传入人耳。
17.“我大意了啊没有闪,年轻人不讲武德。”“是马老师的声音!小皓一定又在刷B站了,都快十一点了,赶紧睡觉!”妈妈催促道,妈妈是根据声音的______(选填声音的三要素)听出这是马老师的声音的,声音是通过______传到人耳的,小皓为了能多玩一会儿,将手机声音的______(选填声音的三要素)调小。他悄悄关上了门,躲在被子里偷偷刷手机,这是在______减弱噪声。
18.如图所示的“真空铃实验”中,向外抽气的过程中会发现听到的手机铃声越来越选______(填“大”、“小”),由此推断可得出的结论______。实验釆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推理法”)。
19.小雨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制作了一种发声装置。他在纸筒的开口端打两个孔,并用一根绳子穿过这两个孔后系紧。如图所示当转速增大时,他发现纸筒发出声音的音调变高了,这是由于______(填“振幅”或“频率”)变大的缘故。
20.下图是两个声音在同一个示波器上显示出来的波形。从图形可知图________响度小,图_______音调高。二胡演奏时,手指压着弦的不同地方来调节声音的________(后三空选填:“音调”、“响度”、“音色”)。
21.(1)如图甲所示, 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 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以________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若使音叉发出更大的 声音,泡沫塑料球被弹开的距离也变得更大。 此实验说明声音的响度与_____有关。在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______;
(2)如图乙所示,完全相同的两个音叉,敲响右边的音叉,紧靠在左边音叉的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说明声可以传递_________。若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左边_________弹起(会/不会)。
22.如图所示,甲实验中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乙实验中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若在月球上分别做甲、乙两个实验,甲实验_______看到对应的现象,乙实验_______看到对应的现象。(均填“能”或“不能”)
23.如图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用不同的力度拨动伸出的一端,钢尺振动的______不同,改变伸出桌面的长度并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当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此时发出的是频率低于______Hz的次声波。
24.如图在八个瓶中装有不同深度的水,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瓶子,可以发现从左至右声音的音调逐渐___________,发声体是___________。如果从左至右依次吹响八个瓶子可以发现声音的音调逐渐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D
3.B
4.A
5.B
6.C
7.C
8.D
9.A
10.B
11.C
12.C
13.D
14.瓶子和水柱 从左向右 空气柱 从右向左
15.音色 响度
16.振动 空气
17.音色 空气 响度 传播中
18.小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推理法
19.频率
20.乙 乙 音调
21.振动 声波 振幅 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能量 不会
22.能 不能
23.幅度 音调 20
24.降低 瓶子和水 升高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三章 声的世界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三章 声的世界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八年级全册第三章 声的世界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全册第三章 声的世界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三章 声的世界综合与测试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三章 声的世界综合与测试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