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加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加法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旧知,初步感知,深化理解,课中操《幸福拍手歌》,动手操作,发散联想,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复习旧知
师:小朋友,我们先来做个碰球的小游戏,你的球和邹老师的球合起来是5球,听明白了吗?
师: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
生:嘿,嘿,你的1球碰4球。
二、初步感知
1、多媒体显示小丑拿气球的图片(教材24页主题图)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件,说图意。
(2)引导学生说出:有3个红气球,1个蓝气球,合起来是4个气球。并说明,像这种从图中找出的信息我们把它叫做数学信息。
(3)让更多的学生看图说图意,由具体的气球图抽象出数,并在课件中依次显示数字3、1和4。
(4)老师指导学生用手势理解“合在一起”的含义。
2、课件出示点子图
师:(边点课件边口述)小丑的4个气球是由两部分合起来的,一部分是3个红气球,一部分是1个蓝气球,两部分合起来一共是4个气球。(课件演示)
师:你知道邹老师画的这个圈圈表示什么意思吗?
再次引导学生感悟“合并”的含义。
3、学习加法算式
(1)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
(2)认识加号以及加法算式的读作。
3+1=4 中“+”叫做“加号”
3+1=4 读作:3加1等于4
(3)小结:我们把这种带有加号的算式叫做加法算式,像刚才把球的个数合起来,就是用加法计算。
三、深化理解
1、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小朋友真爱学习,我们除了爱学习,还要做个爱劳动的好孩子,读看这幅画面,把你看到的讲给大家听听。
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并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师:一共有多少个朋友在浇花?这个问题提得真好!
你能不能用学到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算式3+2=5,并让学生结合图说说3+2=5表示什么意思?
2、动画演示小车图
师:把你的发现跟同伴分享
引导学生同桌之间说图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观察,了解加法的含义
(1)课件出示(教材第24页)“做一做”,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含义。
(2)老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四、课中操《幸福拍手歌》
五、动手操作
1、摆铅笔
老师说要求,学生摆铅笔
师:左边摆2支,右边摆2支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列出算式:2+2 = 4
让学生说一说这两个2表示什么意思?
2、同桌合作,一人摆圆片,一人说算式。
六、发散联想
师:小松鼠藏在角落里看大家很久了,他说小朋友们今天的表现太棒了,他要发些奖品奖励大家。
1、师:右手摸出3块棒棒糖,左手摸出2块棒棒糖,合起来一共有5块棒棒糖。算式:3+2 = 5
2、生:右手摸出3支铅笔,左手摸出2支铅笔,合起来一共有5支铅笔。算式:3+2 = 5
3、为什么都可以用3+2 = 5表示
4、3+2 = 5这个算式表示的事情很多,你能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可以用算式3+2 = 5来表示?
5、联系生活,丰富联想(出示小朋友在野外跳绳画面)
师: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找到用我们今天学的方法来解决的问题吗?跟你的同桌说一说,再把算式写下来。
先让学生同桌交流,再写算式,最后集体交流。
七、课堂总结
加法算式真神奇,数学真神奇,小朋友们,我们知道了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来计算,咱们小朋友回家以后再找找,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用加法来计算的问题,讲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听,让她们也知道数学的神奇!
板书设计
...
3+1=4 读作:3加1等于4
加号
《加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加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学生学习加法运算的的起始课,本节课的训练重点是通过熟悉的情境观察,语言的交流表达,游戏中的操作演示等活动,使学生体验并初步感知加法的意义,经历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从中掌握:认识“+”号,会读加法计算,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体会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在实际教学中我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加法的含义。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进一步巩固加法含义。
三、重视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述,让学生在会说的基础上更好地感悟加法的意义。
四、回归实践,提升能力。
让学生根据2+3=5的算式说一说,自己生活中哪些事件可用这个算式来表示。这样进行教学,能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并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他们感兴趣的教学情境,从形象到抽象,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同时也让学生动手摆学具,用学具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意识。
五、联系实际,培养应用意识。
数学源于生活,反过来又服务于生活。教学时,我注意随时把学生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问题,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列举用“加法”来表示的事例,增进对“加法”含义的理解。使学生感悟到“加法”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反思这节课的成败,我主要有以下3点体会:
1.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个性化的鼓励语言,尽量创造性地组织教学。
2.在学生动手操作活动中,要体现学生的自主,不要给学生过多的限制。
3.在最后的小结中要点出加法它就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一共是多少。
总的来说,作为教材使用者,我们应尽力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心理规律和生活实际,通过对教材的再加工,将简单、静态、结果性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为丰富、生动、多样化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经历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形成的“再创造”活动中,获取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进而促进自身的主动发展。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加法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引入,发现提出问题,探究新知,分析理解问题,巩固练习,全课总结,交流收获,课后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加法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时安排,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加法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