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一年级上册八 20以内的加法教学设计
展开第5课时 连加
教学内容:连加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习连加计算,并学会用连加加法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过程与方法:
通过利用连加计算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对数学的运用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连加计算,感受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学会计算连加。
教学难点:学会连加加法的问题解决。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和实践法相结合。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图填空。
学生:8+7=15,10=8+2,7可以分成2和5。
师:好,看来同学们对之前学习的十以内加法的运算掌握的还是很好的,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接着进一步探究数字连加是如何计算呢?那么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探究一下《连加》吧。
探究新知
教师:同学们,看着大屏幕,一共有多少只鹿?我们可以看到3只长颈鹿,5只麋鹿,7只梅花鹿。那么它们都属于鹿,那么一共是多少只鹿呢?
(讨论3分钟)
学生:我这样算:
3+5=8
8+7=15
师:那还有同学和这位同学想法不一样吗?
学生:我是这样算的:
3+7=10
10+5=15
师:那还有同学有不同的做法吗?
生:这样写算式,行吗?3+5+7=15
师:这位同学非常棒,他把我们的加法连起来了,其实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说的连加。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数连续相加叫连加。计算连加算式时,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先把前两数相加,再把相加的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加,依次类推。
师:其实6、7加几的计算方法很简单,把6(或7)凑成10,把另一个加数分成4(或3)和几,分出的4和6(或3和7)凑成10,4+6=10(3+7=10),10再加几就是十几。
巩固练习
教师:同学们,你们用连加算一算一共有多少条金鱼?
学生:第一个鱼缸有8条,第二个有6条,第三个有5条。
8+6+5=19
教师:看来你们对连的加法运算已经掌握的很不错了啊!
课堂小结
连加
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数连续相加叫连加。
计算连加算式时,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先把前两数相加,再把相加的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加,依次类推。
课后作业
在大屏幕上出示本节课的课后习题,
师:请同学们算一算。
8+5+4= 3+6+8= 9+6+5=
1+9+6= 0+7+8= 4+6+7=
学生:
8+5+4=17 3+6+8=17 9+6+5=20
1+9+6=16 0+7+8=15 4+6+7=17
师:下面同学们看图填空。
学生:6+5=11,11+8=19。
教师:我们还是用我们的连加来计算。
学生:6+5+8=19
教师:我们来帮小蝌蚪找妈妈,来看看一下同学们谁找的快。
学生:
11+8+0=19
12+3+2=17
10+3+5=18
教师:从这几个练习题来看,同学们掌握的已经很不错了啊!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学习与探究中,我们学习的连加实际上是对前4个课时的加强,教师在教会学生新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否掌握牢固,让孩子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能够更好地接纳和融会贯通。在教学中我发现,老师在教学时完全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合适的情景,通过我的引导,去让孩子自己发现数学里的奥秘,让学生自己对知识进行总结与归纳,反而比教师一味的去重复效果要好的多。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八 20以内的加法第4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冀教版一年级上册八 20以内的加法第4课时教案设计,共5页。
小学数学冀教版一年级上册八 20以内的加法第3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冀教版一年级上册八 20以内的加法第3课时教案,共5页。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八 20以内的加法第2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冀教版一年级上册八 20以内的加法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