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一章声培优练习(1)2021-2022学年沪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一章声培优练习(1)2021-2022学年沪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01
    第一章声培优练习(1)2021-2022学年沪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02
    第一章声培优练习(1)2021-2022学年沪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03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物理第一章 声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第一章 声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章声培优练习(12021-2022学年沪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禁止鸣笛”是阻断噪声传播

    B声音在气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响度小

    D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根据响度大小来判断不同人的讲话声

    B动物和人的发声频率范围和听觉频率范围是一样的

    C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声源处减弱噪声

    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能传递信息。

    3如图所示,分别是甲、乙、丙、丁四个物体发出的声音在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下面关于四者发出声音的特性描述正确的是(  )

    A甲乙音调不同 B乙丙响度不同 C丙丁音色不同 D都不相同

    4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多次被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地停下来 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推迟 D是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5远离污染,守护蓝天,山西多地婚嫁等喜庆日用音响礼炮车替代了燃放鞭炮的习俗。该礼炮车工作时车载大功率音响发出模拟鞭炮的声音,音量大小也可以调节。下列关于该礼炮车发出的声音说法正确的是(  )

    A礼炮车发出的鞭炮声由汽车发动机振动产生的

    B礼炮车发出的鞭炮声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C礼炮车发出的鞭炮声和燃放鞭炮声的音色相似

    D礼炮车发出的鞭炮声不属于噪声

    6小明家住小红家隔壁,每天晚上都能清楚的听到小红练习钢琴的声音。对这一过程中的声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小明在隔壁能清楚的听到钢琴声,说明钢琴的音调高

    B小明能听钢琴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小明能听出是钢琴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D妈妈提醒小红不要弹得太晚,以免影响周围住户,这是为了减小噪声

    7学校积极响应各级教育部门的号召,从210日起利用网络开展“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活动,各科老师轮番上阵网络直播,下列物理现象中描述正确的是(  )

    A同学们听出熟悉的老师声音时异常兴奋,同学能区分出老师的声音是因为老师们声音音调不同

    B老师在讲到关键点时,通过提高声音频率的方式来达到增大音量,强调重点知识的目的

    C同学们听课时会要求正在用手机看视频的爸爸戴上耳机,这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

    D同学们通过听网课获取知识,因为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8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不能完成探究目的是(  )

    A发出“啊”的声音,用手指触摸喉咙处

    B敲击音叉后,将音叉轻轻地接触脸颊

    C敲打铜锣,锣响后用手触摸锣面

    D一边改变管子插入水中深度,一边用嘴吹管的上端

    9下列关于声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公园里,游客听见鸟的鸣叫声,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B闹市中,人们关紧门窗,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

    10下列对声现象的描述,应用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响度较大

    B隔墙有耳说明墙体可以传播声音

    C闻其声而知其人说明根据音调可以辨别来人是谁

    D大雪过后,万籁俱寂说明大雪会使声音完全消失

    11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如图所示。演奏者敲击大小不同的钟演奏出优美的乐曲。下列关于编钟声分析正确的是(  )

    A现场观众听到编钟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B敲击同一个钟,力度越大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

    C用同样的力敲击外形越大的钟,发出的声音响度越大

    D编钟声是由空气振动而产生的

     

     

    二、填空题

    12在一根很长的装满水的钢管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可以听到_____次敲击声。

    13在春天的花丛中经常看见蝴蝶的身影,某种蝴蝶的翅膀在3s内振动了18次,频率是_____Hz,该频率的声音是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人类_____听到(选填不能).

    14某海洋科学考擦船利用声呐反射声波,声波传到海底,再反射回海面共历时,此处海底深度为____(已知海水中声速为);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________

    15一天,小丽做研究实验,拿了一个空的可乐瓶,并去掉瓶底,给开口处蒙上橡皮膜并扎紧.让瓶口对着蜡烛的火焰,敲打橡皮膜使其振动发声,如图所示.小丽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这个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说明上述结论? (请举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接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来判断的;如图甲乙所示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可以判断出______(选填“甲”或“乙”)是噪声的波形:正在房间写作业的小明觉得客厅的电视声太大了,于是关上了房间门,从控制噪声方面来说,这属于在______(选填“噪声源”或“噪声的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

     

    三、计算题

    17海面的船只上站着一个人,在海面下150m处发出一次响声后,此人在海面上很快听到两次响声,两次响声间隔0.4s,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 m/s,求海底的深度.

    18一列火车沿平直的铁路运行,速度是20m/s,司机在进入隧道前鸣笛,2s后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

    (1)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时,火车前行了多远?

    (2)当司机听到回声时,火车离山崖还有多远?

    (3)火车鸣笛时离隧道口有多远?‍‍

    19某同学到郊外旅游,看见前面有一座大山,他对着大山大喊了一声5秒后听到回声,问这时他离大山多远?问这位同学以1.5m/s的速度向大山走去要多少时间才能到山下?

    20某同学对着山谷喊话,喊出后经过0.4s他听到回声,则山谷距他有多远?(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21王刚和李勇同学想测出一钢铁中声音传播速度。他们找到了一段长730m的铁轨。李勇在铁轨的一端用大铁锤猛敲一下,王刚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第一次响声是铁轨传来的,第二次响声是空气传来的。两次响声时间相差2s,已知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则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错误;

    B.声音在气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通常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较大,故B错误;

    C.“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强度低、响度小,故C正确;

    D.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振动能量,故D错误。

    故选C

    2C

    【解析】

    【详解】

    A、不同人讲话时,声音的特点不同,即音色不同。我们根据音色可以对说话者进行分辨。故A错误;

    B、动物和人的发声频率范围和听觉频率范围是不同的,故B错误;

    C、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正确;

    D、声音能够传播能量,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就是利用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错误。

    故选:C。

    3C

    【详解】

    ABD.甲、乙、丁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乙、丙振动的振幅相同,所以响度相同。故ABD错误;

    C.丙、丁的波形不同,所以发声体不同,故音色不同。故C正确。

    故选C

    4B

    【详解】

    音叉发声时,音叉的振动振幅很小,不便于观察,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音叉的振动将小球弹开,这样可以把音叉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这里采用了转换法,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C

    【详解】

    A.鞭炮声是火药在极短的时间里产生大量气体发生爆炸,引起空气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故B错误;

    C.礼炮车发出的鞭炮声和燃放鞭炮的声音一样连贯,而且声音酷似,所以说它们的音色相似,故C正确;

    D.礼炮车发出的鞭炮声是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且影响人的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是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6A

    【详解】

    A.小明在隔壁能清楚的听到钢琴声,是因为钢琴声的响度大。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小明能听钢琴声,是声音通过空气中传播到他耳朵中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发声体的音色一般不同,所以小明能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钢琴声。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妈妈提醒小红不要弹得太晚,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D

    【详解】

    A.每个发声体的音色都不同,同学能区分出老师的声音是因为老师们声音音色不同,故A错误;

    B.老师在讲到关键点时,通过增大声带振动幅度,从而提高声音响度来达到增大音量的目的,故B错误;

    C.要求正在用手机看视频的爸爸戴上耳机,这是在声源处阻值噪声的产生,故C错误;

    D.同学们通过听网课获取知识,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的特点,故D正确。

    故选D

    8D

    【详解】

    A.发出“啊”的声音,用手指触摸喉咙处,可以感受到振动,说明振动发声,故A不符合题意;

    B.敲击音叉后,将音叉轻轻地接触脸颊,可以感受到音叉在振动,故B不符合题意;

    C.敲打铜锣,锣响后用手触摸锣面,可以感受到锣面在振动,故C不符合题意;

    D.一边改变管子插入水中深度,一边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感受到振动频率的变化,不是声音产生的条件,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9A

    【解析】

    A、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公园里听到的鸟鸣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A正确;
    B、闹市中,人们关紧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错误;
    C、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是改变的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
    D、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所以利用超声波能够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故D错误.
    故选A.

    10B

    【分析】

    (1)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指声音的音质好坏。

    (2)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3)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不同的发声体,其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一般不同;

    (4)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疏松多孔的物体时,大量的声波进入小孔后不能反射出来,因此生活中可用此技术降低噪声。

    【详解】

    A悦耳动听说明声音音质比较好,指声音的音色,故A错误;

    B隔墙有耳说明墙体可以传播声音,故B正确;

    C闻其声而知其人说明根据音色可以辨别来人是谁,故C错误;

    D.雪过后,满地覆盖着厚厚的积雪,因为积雪疏松多孔,能够吸收声音,所以发现周围特别宁静,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句声学角度进行分析,明确各自包含的声学规律,注重了物理知识学以致用能力的考查。

    11A

    【详解】

    A.编钟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的耳朵的,故A正确;

    B.用不同力度敲击同一个钟,则所用力度越大,钟的振幅越大,钟声的响度就越大,而不是音调越高,故B错误;

    C.用同样的力度敲击外形越大的钟,则钟的振动会越慢,发出的声音音调会越低,而不是响度越大,故C错误;

    D.编钟发出的声音是敲击编钟时,编钟振动而发声的,故D错误。

    故选A

    123

    【解析】

    【分析】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最慢的是在气体中传播.

    【详解】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在一根很长的装满水的钢管一端敲击一下,在钢管的另一端的人可以听到3次声音,第一次是在通过钢管传来的,第二次是通过水传来的,第三次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故答案为:3.

    13  6  次声波  不能

    【解析】蝴蝶翅膀的振动频率为:

    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低于此频率的是次声波,高于此频率的是超声波,所以蝴蝶翅膀的振动频率在次声波范围内,人听不到此声音。

    故答案为: (1). 6    (2). 次声波    (3). 不能

    点睛:重点是超声波和次声波的概念,都是相对人的听觉范围进行划分的,不论是超声波还是次声波人耳都听不到。

    14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

    【详解】

    根据回声的定义则声波传到海底历时为
    又因声速为所以海底的深度为
    地球之外没有空气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常用光波来测量距离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真空不能传声

    15  火焰在跳动  声音具有能量 

    【解析】如图所示的现象,当敲打橡皮膜使其振动发声时,能看到瓶口对着的火焰跳动,说明声波是具有能量的。生活还有一些类似的现象,如:站在音量很大的音箱前面,身体会感到一股压力在压着自己,甚至内脏都能感觉到振动。

    答案:(1). 火焰在跳动    (2). 声音具有能量    (3) 站在音量很大的音箱前面,身体会感到一股压力在压着自己,甚至内脏都能感觉到振动。

    16音色        噪声的传播途径   

    【详解】

    [1]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接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

    [2]如图甲乙所示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可以判断乙是噪声的波形,因为其波形杂乱无章,振动无规律。

    [3]正在房间写作业的小明觉得客厅的电视声太大了,于是关上了房间门,从控制噪声方面来说,这属于隔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选填噪声的传播途径。

    17450m

    【解析】

     如图设海底的深度为h发声处到海面的距离为S1传播的时间为t1则声音向下传播经海底反射后走的路程传播的时间为t2


    由题知
    则有:

    解得
    :海底的深度为450m

    点睛人在海面上听到的两次响声,第一次是声音直接向上在海水里传来的,第二次响声是声音向下传播,经海底反射后传来的,如图两次声响传到海面走的路程等于海底深度的倍,根据速度公式列方程求解

    18(1)40m(2)320m(3)360m

    【详解】

    (1)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火车前行距离

    s1=vt=20m/s×2s=40m

    (2)(3)2s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距离

    s2=v声音t=340m/s×2s=680m

    设鸣笛时火车距隧道口为s,则有

    2s=s1+s2

    则火车鸣笛时离隧道口距离

    则当司机听到回声时,火车离山崖的距离

    s3=s-s1=360m-40m=320m

    答:(1)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时,火车前行了40m

    (2)当司机听到回声时,火车离山崖还有320m

    (3)火车鸣笛时离隧道口有360m

     

    视频
     

     

    19566.7s

    【解析】试题分析

    对着大山大喊了一声5秒后听到回声由此可以求出发出声音传到大山的时间,根据求出他离大山的距离.

    已知这位同学的速度,根据求出走到山下的时间.

    试题解析

    此人发出的声音传到大山的时间:
    .

    该同学距离大山的距离:
    .

    该同学走到山下的时间:
    .

    点睛: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弄清声音传到大山的时间是解题的关键.

    2068m

    【详解】

    声音从人传到山谷的时间

    可得山谷距他的距由离

    答:山谷距他有68m

    21

    【详解】

    设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是,根据速度公式变换式,声音在钢铁中传播消耗的时间是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消耗的时间是

    两次响声时间相差2s

    声音在钢铁中传播消耗的时间

    可以知道声音在钢铁中传播的速度为

    答: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是

    相关试卷

    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声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声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声综合与测试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声综合与测试测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声综合与测试习题: 这是一份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声综合与测试习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