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一章声练习(2)2021-2022学年沪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页
    第一章声练习(2)2021-2022学年沪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页
    第一章声练习(2)2021-2022学年沪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声综合与测试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声综合与测试习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章声练习(22021-2022学年沪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错误的为A零分贝就是没有声音B雪后的街道上格外寂静,是因为松软的雪可以吸声C特种兵使用微声冲锋枪射击时声音很小,是因为采取了消声措施D城市高架公路两旁设置屏障,是为了阻隔汽车行驶时发出的噪声2关于声音的发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有发生体存在就可以听到声音 B大多数昆虫都是用翅膀振动发声的C只要发声体振动,就可以听到声音 D凡是能发声的物体一定都在振动3古筝、古琴都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在古装影视剧中也常常出现它们的身影。然而,在剧中却常常出现演员弹奏古琴,配的古筝声音的穿帮镜头。我们发现穿帮是因为(  )A古筝和古琴的音色不同 B古筝和古琴的音调不同C古筝和古琴的响度不同 D古筝和古琴长得不同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敲响桌面时看到桌面上的纸屑跳动,说明发声体在振动B.水中的鱼儿被行人的响声吓跑,说明水可以作介质传声C.用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分别敲击发声,可研究音调与振幅的关系D.在考场应保持安静,是要求在声源处减弱噪声5.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包含了声现象,如:掩耳盗铃、低声细语、隔墙有耳、悦耳动听、震耳欲聋;这些成语中描述同一声音特征的是(  A①② B②⑤ C③④ D③⑤6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钢管一端,乙同学在长钢管的另一端敲一下钢管,甲同学先后听到两下响声,对这一现象说明正确的是(  )A声音在钢管中产生了回声B声音在空气中产生了回声C甲同学听到的敲击声第一次由钢管传来,第二次由空气传来D甲同学听到的敲击声第一次由空气传来,第二次由钢管传来7一般说来,大礼堂的四周墙壁都做成凹凸不平像蜂窝状似的,这样做是为了(  )A减弱声音的反射B增强声音的响度C提高声音的音调D为了美观、好看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超声波的频率很低,所以人听不到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D.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9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108m/sB“蒙面歌王”节目中观众是通过音调猜出歌手的C声呐利用次声波可以确定鱼群位置和海水深度D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10.用硬卡片向右匀速划动梳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右划动过程,听到的声音一定都是梳齿的振动产生的B.向右划动过程,梳齿发声的音调不会变化C.向右划动过程,梳齿发声的音调会变化D.快速划动时,梳齿的振动比慢划时要快1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用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分别敲击发声,可研究音调与振幅的关系B水中的鱼儿被行人的响声吓跑,说明水可以作介质传声C敲响桌面时看到桌面上的纸屑跳动,说明发声体在振动D在考场应保持安静,是要求在声源处减弱噪声12下列三幅图分别是音叉、钢琴、长笛发出的声音在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图,下面关于三者发出声音的特性描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丙发出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都相同B甲、乙、丙发出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都不同C甲、乙、丙发出声音的音调、响度大致相同,音色不同D甲、乙、丙发出声音的音调、音色大致相同,响度不同 二、填空题13在中国科学技术馆2层的“探索与发现”展厅中,有一组叫做“耳听为实”的游戏装置(图1)。它由放置在不同方位的8个音箱和一个圆形操作台组成,操作台上有9个按钮,中间的按钮是开始键,其余8个按钮对应8个音箱(如图2)。小强站在指定位置上,按下开始键,某个音箱发出悦耳的响声,小强先后用单耳和双耳聆听,发声结束后,根据所听到的发声音箱的方位序号按键确认。他发现:______聆听能更准确地判断声源的方位。(选填“单耳”或“双耳”)14.今年的《开学第一课》,钟南山与抗疫英雄们用铿锵有力的话语,诠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深重含义。不看画面我们也能够根据______辨别出钟南山的声音;倒车雷达利用______探测障碍物,帮助司机倒车。15我国的高铁发展迅速,如图所示是高速列车停靠在站台时的情景。列车进站前都要鸣笛,鸣笛声是列车上的声源______产生的。鸣笛声提醒乘客注意列车到来,站在黄线以外安全候车,这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______的特点。   16下面分别是音叉、钢琴与长笛发音时的波形图。比较它们的波形,可知它们所发的音具有相同的____________,但______不同。 三、简答题17向暖水瓶中灌开水时,有经验的人通过声音就知道水是否快满了.(1)他是怎么判断的?    (2)暖水瓶倒出一杯热水后盖上瓶塞过一会瓶塞弹起,请说出此过程发生的能量转化?18物理学史上著名的实验之一是年在日内瓦湖进行的第一次测得声音在水中传播速度的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时两只船相距,在一只船上,实验员往水里放一个可以发声的钟,当他敲钟的时候,船上的火药同时发光;在另一船上,实验员往水里放一个收音器,该实验员看到火药发光后接收到水下的响声.求当时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光的传播时间忽略不计)实验结果在实际中有什么应用?(写出两个)19.遇到大风天气,路旁架设的天线会嗡嗡地响,这种声音是由于电线的振动产生的,我们能听到嗡嗡声是靠空气传播来的,为什么往往冬天听到的声音比夏天听到的声音要刺耳?请举出与此相类似的现象.20“假如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变为0.2m/s,则这个世界将就变成…”,写出四个较合理的场景.21小明正在向暖瓶里倒水,这时“妈妈说快要满了,小心!”,请你先回答小明的妈妈是通过听什么听出水要满了的?并说理由。22.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古法以牛皮为天服(即箭袋),卧则为枕,取其中虚,附地振之,数里内有人马声,则皆闻之,盖虚能纳声也.意思是: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时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段记载蕴涵了什么科学道理?
    参考答案1A【解析】【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②松软的雪可以吸收声音;③采取消声措施,可以使冲锋枪射击时声音很小;④城市高架公路两旁设置屏障,是为了减弱噪声。【详解】A、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而不是没有声音,故本选项错误;B、雪后的街道上格外寂静,是因为松软的雪可以吸声,故本选项正确;C、特种兵使用微声冲锋枪射击时声音之所以很小,是因为采取了消声措施;故本选项正确;D、城市高架公路两旁设置屏障,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本选项正确。故选:A。2B【详解】A.有发声体存在,但产生的声音不能传播,即没有介质,人仍旧听不到声音。故A错误;B 大部分昆虫是靠翅膀振动发声,但有的昆虫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如蝉,是靠鼓膜振动发声。故B正确;C.发声体在振动,产生了声音,若缺少传播声音的介质,人仍旧听不到声音;或者发声频率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外,人也听不到声音。故C错误;D.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但能发声不是正在发声,所以凡是能发声的物体不一定都在振动。故D错误。故选B3A【详解】不同的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所以古筝、古琴的音色不同,我们发现穿帮是因为这个特点。故选A4C【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敲响桌面时看到桌面上的纸屑跳动,说明发声体在振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有气体、液体、固体三大类,因为水能够传播声音,所以水中的鱼儿被行人的响声吓跑,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用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分别敲击发声,发声体振动的频率不同,可研究的是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C错误,符合题意;D.在考场应保持安静,即减小不必要的声音,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5B【分析】对每个成语从声学角度分别分析,明确各自包含的声学规律或特性,然后确定相同的一组。【详解】掩耳盗铃指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低声细语指声音的响度小;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悦耳动听指声音的音色好;震耳欲聋指声音的响度大;综上所述,描述同一乐音特征的是故选B【点睛】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把握声音的三个特性,即音调、响度和音色,利用所需的知识理解成语的物理含义。6C【详解】其他条件相同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所以甲同学先后听到两下响声,是因为声音在钢管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快,第一声是由钢管传来,第二声由空气传来。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7A【详解】大礼堂的四周墙壁都做成凹凸不平像蜂窝状,这种设计使声音反射时可以传向各个方向,并且可以多次反射,反射后声音会逐渐减弱,从而减小声音回响,减弱对原音的干扰,提高声音效果。凹凸不平与音调、响度无关,也不是为了美观。故选A8D【详解】A.超声波的频率很高,所以人听不到,故A错误;B.敲锣时用力越大,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高,故B错误;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D.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声波传递了振动能量,故D正确。故选D9D【详解】A.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故A错误;B.“蒙面歌王”节目中观众是通过音色猜出歌手的,音色是指不同声音表现在波形方面总是有与众不同的特性,故B错误;C.声呐利用超声波在水中的传播和反射特性,通过电声转换和信息处理进行导航和测距的技术,故C错误;D.根据减弱噪声的三种方式对比可知,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故选D10C【详解】A.用硬卡片向右匀速划动梳齿的过程中,梳齿和硬卡片都会发生振动,所以听到的声音可能是梳齿或者硬卡片的振动产生的,故A项错误;BC.向右划动过程,用力一样,由于梳齿的长度不一样,则振动的快慢不一样,发声的音调会产生变化,故B项错误,C项正确;D.梳齿的振动快慢取决于梳齿的长度,所以快速划动时梳齿的振动快慢不变,此时硬卡片振动比较快,故D项错误。故选C11A【详解】A.用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分别敲击发声,可研究音调与振幅的关系,敲击杯子发声因为敲击使杯子发生了振动,振动的快慢与杯体和杯子中的水有关,水越少振动得越快,也就是声越高,水越多振动越慢也就是声越低,故A错误,A符合题意;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水中的鱼儿被行人的响声吓跑,说明水与空气都可以作为介质传声,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C.敲响桌面时看到桌面上的纸屑跳动,使振动放大,可以说明发声体在振动,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D.减小噪声的主要途径有在声源产生处、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和在人耳处,在考场应保持安静,是要求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故选A12C【详解】如图可知,三幅图中音叉、钢琴、长笛振动的快慢相同,因此音调相同;偏离原位置相同,因此响度相同;它们的波形不同,所以发声体不同,故音色不同。故选C13双耳【分析】双耳效应是指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以及其他特征不同,人就能辨别出声源的位置。【详解】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它特征也就不同,人利用这些差异就能判断声源方向,这就是双耳效应,因此,双耳聆听要比单耳聆听能更准确地判断声源的方位。14.音色    超声波    【详解】[1]辨别不同人的声音,根据的是音色。[2]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探测障碍物,帮助司机倒车。15振动    信息    【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列车进站前的鸣笛声是列车上的声源振动产生的。[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鸣笛声提醒乘客注意列车到来,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信息,让乘客站在黄线以外安全候车。16音调    响度    音色    【详解】[1]由图可知,音叉、钢琴、长笛振动的快慢相同,因此音调相同。[2]由图可知,振动偏离原位置相同,因此响度相同。[3] 由图可知,它们的波形不同,所以发生体不同,故音色不同。17(1)他是根据音调不同判断的;灌水的时候,瓶里的空气振动,发出声音,这部分空气就是声源;开始的时候里边的空气多,空气柱长,它振动起来比较慢,频率低,发出的音调也就低,水越灌越多,空气越来越少,空气柱越来越短了,振动得越来越快,即振动频率高,音调也变高了.(2)热水瓶的冷空气与热水之间存在温度差,发生热传递,使冷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水蒸气会对塞子做功,将水蒸气的内能会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把瓶塞顶出瓶口.【解析】(1)根据题意知道,他是根据音调不同判断的;当灌水的时候,瓶里的空气振动,发出声音,这部分空气就是声源;开始的时候里边的空气多,空气柱长,它振动起来比较慢,频率低,发出的音调也就低,随着水越灌越多,空气越来越少,空气柱越来越短了,振动得越来越快,即振动频率高,音调也变高了;2)热水瓶的冷空气与热水之间存在温度差,发生热传递,使冷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水蒸气会对塞子做功,将水蒸气的内能会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把瓶塞顶出瓶口。18当时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在水下考古时,可测出物体距离水面的深度;军事上应用声呐测距离.【解析】【详解】(1)根据题意知道声音在水中传播的路程是14000m,时间是10s,所以当时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v=s/t=14000m/10s=1400m/s;(2)若已知声音在水中的速度,只要测出时间,就可以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声音在水中传播的距离。实际中应用有例如:在水下考古时,可测出物体距离水面的深度;军事上应用声呐测距离等【点睛】本题考查的是速度的计算以及速度的应用需要学会运用物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难度不大。19.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快慢决定了声音音调的高低.解:遇到大风时,路边架设的高压线会嗡嗡作响,是高压线振动产生的.冬季气温低,电线受冷收缩而绷紧,相同条件下,风吹时电线振动频率高,音调较高;与此相类似的现象,例如:将橡皮筋变短变紧,振动频率变高,音调变高.【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产生的条件和物体振动频率和音调的关系,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20(1)上课铃响了,过很长时间后同学们才能听到,所以同学们还在校园内活动;(2)汽车的行驶速度比喇叭的声速传播的快,汽车喇叭就失去了作用;(3)裁判员就无法计算起始时间;(4)电视机屏幕上的场景与声音给人以同步的感觉,假如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只有0.2m/s,人看到电视机屏幕上的场景与声音严重不符。【解析】【详解】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变为0.2m/s,则这个世界将发生很大的变化,例如:(1)上课铃响了,过很长时间后同学们才能听到,所以同学们还在校园内活动(2)汽车的行驶速度比喇叭的声速传播的快,汽车喇叭就失去了作用(3)裁判员就无法计算起始时间(4)电视机屏幕上的场景与声音给人以同步的感觉,假如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只有0.2m/s,人看到电视机屏幕上的场景与声音严重不符21妈妈是通过听音调“听出”水要满了,因为水快倒满时空气柱的长度最短,振动频率最快,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详解】往暖瓶里倒水时,激起空气柱的振动而产生声音;随着不断倒水,空气柱的长度变短,振动频率变快,音调变高,凭着对音调变化的感觉,可知道是否快倒满水了。22.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声音在不同的介质里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解答此题.解:夜袭敌人的马蹄声会通过空气和大地这两种介质向前传播,并且在大地中传播比在空气中快,因此当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时,能提前听到从大地传过来的声音.故这段记载蕴涵的科学道理是: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属于基础知识题.

    相关试卷

    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声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声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声综合与测试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声综合与测试测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第一章 声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第一章 声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