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 春一等奖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 春一等奖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课时安排,教学准备,导学设计,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3.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材分析】
《春》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朱自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春》不但在选材上、谋篇上紧紧扣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在语言多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因此,《春》作为本期第一篇课文出现是有其道理的。由《春》这一课开始,继而学习后几篇课文来加深理解人们热爱自然的感情,并在诵读中体会、学习观察自然的方法,学会用形象的语言描写景物。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年龄小,阅读能力弱,特别是对写景抒情的散文,往往缺乏深刻的体会,理解不到作者的情感。我从朗读入手,利用教师范读、学生自读、齐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不断的“读”中逐步加深对“美”的体验,逐步感受春天带给人们的奋发向上的情感。
突破措施:利用工具书、自主预习、默读课文、小组合作交流、教师点拨、多媒体教学
【教学目标】
1.了解并识记作者常识,,准确识记重要词语,积累有关春的语句。
2.反复朗读文章,把握重音和停连,再现文中描绘的美景。
3.品味优美的语言,学习抓住特点运用恰当技巧来描写景物的方法。
4.调动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感受大自然的蓬勃生机。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措施】
1.反复朗读文章,背诵全文,学习抓住特点运用恰当技巧来描写景物的方法,品味文章中清新优美的语言。激发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2.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源于对生活的细微体悟和语言的出色表达。
【课时安排】1课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精心备课,搜集与朱自清有关的背景资料,初步了解朱自清及其代表作;学生准备字词典;查找关于春天的特点,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春天的景物特点。
【导学设计】
1.借助工具书或者上网,查找作者相关事迹,初步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ABCD)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勾画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写准字形。(ABCD)
3.再读课文,思考一下本文共描绘了哪几幅春天的图景,并给每一幅图景加一个小标题。
4.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春天的特点,圈点勾画文中你认为精美的语句,并做好批注。(BCD)
5.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受或者收获?请梳理在下面空白处。(CD)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并识记作者常识,准确识记重要词语,积累有关春的语句。
2.反复朗读文章,把握重音和停连,说出文中描绘的画面。
3.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感受大自然的蓬勃生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春之声圆舞曲》风光片,聆听优美乐曲的同时,欣赏鸟语花香、草长莺飞的美丽画面,迅速将学生带入美的氛围。
导语:同学们,那优美的大自然景色,想看吗?抒情精彩的文章,想读吗?今天我们要学的抒情散文《春》就是这二者的结合体,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朱自清笔下的春天,去领略、去欣赏。
二、自主学习——读春
1.大声朗读课文,读完后用一 个词形容春天的特点以及作者的感情倾向。
明确:紧扣课后思考探究一,引导学生结合阅读感受,探究作者想要表达的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朗读指导
(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熟悉课文,这是朗读好的前提;
(2)细心体会,理解课文,建立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内心视像,这是朗读好的基础;
(3)以情带声,随课文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3.四人小组朗读交流:指正读音,相互间合作讨论朗读情感的处理。
正音:酝酿(yùn niàng) 黄晕( yùn ) 应和(hè) 繁花nèn(嫩)叶 wǎn(婉)转
我喜欢的是(句,段)_____________(情感朗读),我读出了________的美,读出了_______的情。
4.学生代表朗诵展示,配以音乐《春野》
三、精读研讨——析春
1.合作探究,设计问题
(1)朗读归纳概括:文章的结构及文中描写的景物。提问:课文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分别给每一个画面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明确:三部分(盼春、绘春、颂春)
花、草、风、雨、人
2.交流分享。
读一读,读出情,品一品,品出味。
三、课堂小结
1.学生分享自己的本节收获。
2.教师总结:这篇文章作者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对五幅春景图做了细致的描写,使景物变得鲜活生动,形象逼真,从对春天的描写可以看出作者对春天是无比热爱的情感。
3.布置作业:找一下你喜欢的句子,说出你喜欢的原因。
【板书设计】
春
朱自清
盼春:宏观勾勒——山、水、阳
绘春:微观描绘——五幅春景图(草、花、风、雨、人) 赞美 热爱生活
草报春 花争春、风唱春、雨润春、人迎春
颂春:点明中心——新、美、力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找出文中的叠词、修辞,品味优美的语言,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
2.调动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感受大自然的蓬勃生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朱自清的《春》,对文章的内容也有了大概地了解,知道了作者在文中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现在就让我们继续来跟春亲密的接触,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
二、品读赏析
活动一:品春
过渡语:《春》这篇精美的散文,不知拨动过多少人的心弦!春的美景、春的气息、春的声响,都通过作者的生花妙笔表现出来了。这是与作者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和修辞方法分不开的。请同学们再次亲近文本,细细品味精彩的文字和描绘的画面。
设问:你最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说说喜欢的理由。或文中哪个句子哪个词语运用最妙?说说理由。结合学生实情,可选择其一赏析。
参考句式:我欣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春的_____
的特点,抒发了__________之情。
或者:我欣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字或者词)用得贴切具有表现力,突出了春的_____的特点,抒发了__________之情。
合作交流的要求及步骤:
1.先自主学习,然后组内进行交流。交流时,组长确定发言的顺序。发言的同学要吐字清晰、声音洪亮。其余同学认真倾听,对自己的批注进行补充,对好的发言做好记录,记录下有分歧的地方,提出来,让大家帮你解决。
2.组长负责收集疑难问题,可与其他小组共同讨论解决。再有解决不了的提交全班解决。
3.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准备发言,发言的同学代表的是整个小组的水平。
点拨:
1.作者为什么要用两个“盼望着”?明确:叠用,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渴望。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偷偷地”“钻”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情态,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经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显示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小草的喜爱之情。
3.春花图:(1)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
(2)“野花遍地是:咋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明确:(1)景物:流连花下的蜜蜂与欢乐。
词语:“闹”。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闹”不仅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渲染出来了,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而且运用侧面描写,写出了花的繁多、香甜。
(2)景物:野花映衬的阳光与春风。
词语:“眨”。
写野花:这里运用比喻写出了野花遍地都是,在春天的阳光下晶莹发亮、轻轻摆动,格外招人喜爱。野花是杂样的,又“散在草丛中”,星星点点的,在阳光的照耀下,在和煦的微风中不断地闪烁。正因为野花有这些特点,才和星星的闪烁、眼睛的眨动有了极为相似之处。
“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的”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野花的动态之美。“眨呀眨的”显然是因有了徐徐微风,野花才会摇曳着曼妙的身姿,此处也为下一段春风的描写作铺垫。
全是短句,读起来节奏轻快,带有欣喜之情。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野花的动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朱自清散文的特点,有如下要点:
选取有代表性的景物观察其细微的不同,于人们忽略的地方,加倍地描写;
抓住景物特点绘形、绘声、绘色、绘神,使景物能够逼真地再现于读者面前。
4.“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运用引用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春风”比喻成“母亲的手”,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风和煦、温暖、柔和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风的喜爱之情。
5.最后三段,
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语势强烈,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和“健壮的青年”,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春天的“新”“美”“力”的特点,赞美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无比热爱之情。
学法指导一
作者在描写景物时,为了突出景物的特征,首先注意按照一定的空间进行描写,描写时,又能从各种感觉的角度把景物描绘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其次,在描写时,作者注意使用了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明暗结合的方法,使描写绘声绘色,使人仿佛身临其境。我们在描写景物时,也应注意使用这些方法。
学法指导二
比喻作用:1.使概括的东西生动形象,给人鲜明的印象。2.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便于接受。
3.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便于理解。
分析思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本体)比作××(喻体),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本体)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活动二:诵春
天本无形无声,是空灵之物,描写出春天的形象很不容易,而朱自清先生却把春写活了,写得有形、有色、有声、有情,充满诗情画意。让我们继续聆听春天的声音,感受作者的热爱之情。
1.有感情朗读《春之声》,找出春天到来的各种声音。
2.从语言运用角度圈点批注声音之美,自由展示品读之味。
3.让学生自由放声练读《山雀子噪醒的江南》,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诗歌配乐朗读比赛,激发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三、仿写训练
过渡语:作者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和“健壮的青年”,你把春天比做什么?
请你发挥自己的想象,仿照下面的格式,说一说你心中的春天像什么。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春天像美丽的新娘,绽放出幸福的笑容。
要求:先自己仿写,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修改,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在全班展示。
课堂小结
1.学生分享自己的本节收获。
2.教师总结:《春》这篇文章全篇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将春天的特点描写的淋漓尽致,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应用到这些修辞,从而使自己的写作水平更上一层楼。
3.布置作业:运用修辞手法,描写家乡的秋天。
【板书设计】
春
朱自清
盼春:叠用
绘春:春草图:新、多、软、嫩、绿 (拟人)
春花图:多、艳、甜(拟人、比喻、排比)
赞春:新、美、力(比喻、排比)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春优质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激趣入题,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感知课文思路,理清层次,布置作业,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春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春教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作者介绍,背景链接,朗读课文,圈字正音,划分段落,课堂练习,课文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