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25980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25980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电子教案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题
语文园地一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通过名词和动词的学习及课外阅读认识生字,积累新词。能用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来描述自己的日常生活。
2、规范学生生字的书写。
3、熟读并背诵古诗《梅花》,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进一步感受梅花的精神。
4、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德育渗透
德育范畴
实施建议(具体策略)
教学重点
1、通过名词和动词的学习及课外阅读认识生字,积累新词。
2、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利用插图,了解古诗大意。
2.借助拼音自主阅读,交流不会的问题。
教学准备
教案、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一”的内容。
一、识字加油站。
1、发现识字方法,激趣识字。
学生反复自读每组词语,说一说从这几组字中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说一说,然后小组采用不同行式进行熟读这些字词。
2、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3、识字游戏“开火车”。
二、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
迎上去 穿衣裳 甩甩头 追上去 披红袍 摇摇头
2、在小组内演一演。
3、每一组词请一个小组的同学上台演示。
4、句子练习。
(1)学生自由读一读书上的两个句子。
(2)同桌互相用“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来说一句话。
(3)请同学在全班交流练习说句子。
三、书写提示。
1、先观察,同学们互相提醒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2、请学生描红,描红以后再说说自己在写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生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二、初读诗文 感知大意
1、 教师范读古诗。
2 、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得通顺、流利!
3、 指名读诗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4 、教师与学生配合读诗,指导学生读准每个字音、停顿、节奏!
5、认识二类字
6、指名读古诗,齐读古诗。
三、细读古诗,进入诗境。
1、人们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了这么多遍古诗,你从古诗中看到了什么画面?
2、学习前两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通过诵读这两句诗,体会一下梅花不怕冷的品格。
3、学习后两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那一朵朵梅花被雪压住了,诗人王安石是怎样发现它们的?请用诗中的句子回答。谁愿意来读读这两行诗?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想:这两句诗要告诉我们什么?通过朗读体会梅花的洁白和幽香。
4、同学们,你们喜欢梅花吗?为什么?让我们读出对梅花的喜爱!
5、师配乐读;请你们闭上眼睛,认真听老师读诗,想象画面。
6、生配乐读:哪位同学愿意用你的朗读,再次把我们带到那个梅花开放的地方?
7、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人是怎么读诗的吗?(摇头晃脑地读)我们一起站起来,学一学古人,用你的表情,用你的动作来表演这首古诗。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
《梅花》 《企鹅寄冰》《小鲤鱼跳龙门》
作业设计与布置
作业类型
作业内容
基础性作业
基本作业 (必做)
鼓励性作业(选择)
挑战性作业(选择)
拓展性作业
课外阅读
作业反馈
记录
教
学
反思
课题
主备人
教学目标
德育渗透
德育范畴
实施建议(具体策略)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案、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与布置
作业类型
作业内容
基础性作业
基本作业 (必做)
鼓励性作业(选择)
挑战性作业(选择)
拓展性作业
课外阅读
作业反馈
记录
教
学
反思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人教部编版语文园地获奖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语文园地获奖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语文要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5dd06cfaa1fe0fadf633abb41c796ed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