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声现象单元练习(2)2021-2022学年鲁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25769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二章声现象单元练习(2)2021-2022学年鲁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25769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二章声现象单元练习(2)2021-2022学年鲁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25769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练习题
展开第二章声现象单元练习(2)2021-2022学年鲁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敲击鼓面,看到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 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音量减弱,说明空气能够传声
C. 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拨动时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说明响度由频率决定
D. 纸板划得越慢,梳齿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
2.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若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听到的声音( )
A.频率不变,音调变高
B.频率变高,音调变低
C.频率变低,音调变高
D.频率变低,音调变低
3.魔术师表演“会跳舞的火焰”节目时,先在平台上点燃一支蜡烛,然后手持一面小鼓置于蜡烛附近,鼓面对着烛焰。当他敲响小鼓时,烛焰就随着鼓声舞动。这说明( )
A.鼓面振动发声,声波能传递能量
B.鼓面振动产生了次声波
C.噪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越用力敲鼓,鼓声的音调越高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C.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发生声音的响度
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量
5.随着社会对住宅节能标准的不断提高,门窗玻璃由普通的单层玻璃改用双层真空玻璃,如图所示,这种玻璃不影响采光,但却能隔音降噪,其主要原理是利用了( )
A.空气能传声 B.玻璃能传声
C.声波能被反射 D.真空不能传声
6.据报道,世界“吼王”杰米·温德拉曾“吼”出超过 100 分贝的声音,他的“吼”声能将玻璃杯震碎。下列几幅图中的实验与“玻璃杯震碎”的主要研究目的相同的是( )
A.正在发声的音叉 B.室内收音机放音时
C.手指蘸水摩擦杯口时 D.用纸板划动梳
7.下列成语中描述声音音调的是( )
A.曲高和寡 B.震耳欲聋 C.悦耳动听 D.余音绕梁
8.国庆节前夕,同学们在操场上齐声高歌,合唱《我和我的祖国》,深情表白伟大祖国。演唱中涉及到下列声现象,说法错误的是( )
A.歌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听众的耳中
B.唱歌时声带振动的幅度越大,歌声的响度越大
C.“齐声高歌”指的是音调高
D.老师能通过音色分辨出是哪位同学在唱歌
9.四大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电视剧历久不衰。其中的故事、场景、人物已经深深地影响一代代人,根据如图所示情景回答正确的是( )
A.图甲是《西游记》中孙悟空为国王“悬丝诊脉”的图片。“悬丝诊脉”说明固体能够传声。
B.图乙是《三国演义》中,张飞在长坂坡大喝一声,把曹操身边部将夏侯杰吓得肝胆俱裂,落马而亡,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图丙是《西游记》中林黛玉进贾府的王熙风,大家仅靠听她的笑声就判断出来人是王熙凤,利用了声音的音调不同。
D.图丁是《水浒传》中燕青吹箫的剧照,吹箫时发出的声音,靠的是萧的振动。
10.下列对声现象的叙述中与图中的情景相符的是
A.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B.图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
C.是利用声呐探测海深,其原理是与蝙蝠在夜间飞行时的原理相同
D.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11.弹奏冬不拉时,用大小不同的力动琴弦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频率
1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吉他依靠琴弦的振动发声
B.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C.蝙蝠利用次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
D.“暮鼓晨钟”里的钟声和鼓声是人们依据音色进行分辨的
13.如图所示,分别是甲、乙、丙、丁四个物体发出的声音在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下面关于四者发出声音的特性描述正确的是( )
A.甲乙音调不同 B.乙丙响度不同 C.丙丁音色不同 D.都不相同
14.在“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的实践动中,把声源用不同材料包裹好放在一个鞋盒里,小明逐步远离声源,直至听不到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声源的距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选用音叉或闹钟作为声源都可以
B.该实验对周围环境的声音没有要求
C.实验中应该控制所用材料的厚度相同
D.实验中测得的距离越远,对应材料的隔声性能越好
1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真空可以传声
B.“女高音”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
C.天坛的“回音壁”的回音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发生反射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
二、填空题
16.2019年10月12日22时55分在广西玉林市北流市发生5.2级地震,地震时会产生______声波,这种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______可听声的传播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我们可以通过监测声波信号提前预知地震,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
17.在学校运会开幕时,仪仗队彩旗飘扬,运动员英姿飒爽,军乐队和谐整齐的乐音响彻在整个运动场上。我们能分辨出军鼓、军号、锣声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声音的______不同。
18.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而产生的,如图所示,用相同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所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编钟,所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
19.已知人耳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1s以上。现有一根长为34m的空铁管,如果你将耳朵贴在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击一下铁管的另一端,则敲击声由空气传入你的耳朵需要______s,你会听到____次敲打的声音。(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在铁中传播速度为5200m/s)
20.声音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___________有关。国庆假期,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自制小乐器的作业,小华同学制作了一个“弦琴”,如图所示,如果他将橡皮筋绷得越紧,拨动时发出的音调会越_________。
21.如图所示,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对着试管口部吹气,使其发声,减少试管中的水量,声音的音调变_______(选填“高”或“低”)。
三、简答题
22.下列声音分别是由什么物体振动产生的?
(1)小提琴声_______________;
(2)甩“纸炮”发出的声音_______________;
(3)人说话的声音_______________;
(4)扬声器发出的声音_______________;
(5)笛子声_______________.
23.地震来临前夕,为什么狗狂咬不止,而人却感受不到?
24.利用回声可以测量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从海面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秒后接到回波信号.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请回答:
(1)海洋的深度是多少?
(2)运用声波的反射,能否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为什么?
25.一个声源在振动,但人耳却听不到声音,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敲击鼓面,看到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将振动放大,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音量减弱,说明空气能够传声,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拨动时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说明音调由频率决定,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纸板划得越慢,梳齿振动得越慢,即梳齿振动的频率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D
【详解】
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度拨动钢尺,钢尺振动的幅度相同,则听到的声音响度相同;振动的快慢变低了,即频率变低,则听到的声音音调变低。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3.A
【详解】
A.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敲响小鼓时,鼓面振动发声,因为声波能够传递能量,因此可以看到烛焰就随着鼓声舞动,故A符合题意;
B.鼓声可以听到,故鼓声不属于次声波,故B不符合题意;
C.声音的传播都需要介质,故噪声的传播同样需要介质,故C不符合题意;
D.越用力敲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D
【详解】
A.每个人说话的音色都不一样,“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A正确,不合题意;
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振动的空气柱的长度,即改变空气柱振动的快慢,故是为了改变音调,B正确,不合题意;
C.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发生声音的响度,C正确,不合题意;
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得知病情信息,这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5.D
【详解】
门窗玻璃由普通的单层玻璃改用双层真空玻璃,真空不能传声,能隔音降噪,故选D。
6.B
【详解】
他的“吼”声能将玻璃杯震碎,主要是利用声波来传递能量:
A.正在发声的音叉,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室内收音机放音时,喇叭前方烛焰摇晃,表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B符合题意;
C.手指蘸水摩擦杯口时,杯子由于振动发出声音,故C不符合题意;
D.用纸板划动梳,可以探究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A
【详解】
A.曲高和寡是指音调宽广的高雅音乐难以得到大众的理解,故A符合题意;
B.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响度很大,故B不符合题意;
C.悦耳动听是指声音的音色很美,故C不符合题意;
D.余音绕梁是指声音的回音还在萦绕,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C
【详解】
A.歌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听众的耳朵中,故A选项正确;
B.唱歌时振动的幅度越大,歌声的响度越大,故B选项正确;
C.“齐声高歌”指声音的响度大,故C选项错误;
D.老师能通过音色分辨出是哪位同学在唱歌,故A选项正确。
故选C。
9.A
【详解】
A.“悬丝诊脉”,声波是靠“悬丝”来传播,说明固体可以传声,故A正确;
B.张飞利用声音把夏侯杰吓得肝胆俱裂,落马而亡,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B错误;
C.和“闻其声知其人”的原理一样,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是不是王熙凤说话,故C错误;
D.吹箫时发出的声音,靠的是空气柱的振动引起的,故D错误。
故选A。
10.C
【详解】
A.瓶内水位越高,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所以音调不同,故A错误;
B.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其目的是改变音调,故B错误;
C.利用声呐探测海深和蝙蝠在夜间飞行都是利用超声波的回声定位,都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故C正确;
D. 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使烛焰不停摆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错误.
11.C
【详解】
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琴弦,用力大的时候弦振动的幅度大,发出声音的响度大,用力小的时候弦振动的幅度小,发出声音的响度小。因此,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琴弦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
故选C。
12.C
【详解】
A.吉他发声是因为琴弦在振动,故正确,但是A选项不符合题意;
B.超声波能粉碎人体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B选项正确,但是B选项不符合题意;
C.蝙蝠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故C选项错误,C选项符合题意;
D.不同的材料发出的声音不同,是音色的不同,故D选项正确,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3.C
【详解】
ABD.甲、乙、丁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乙、丙振动的振幅相同,所以响度相同。故ABD错误;
C.丙、丁的波形不同,所以发声体不同,故音色不同。故C正确。
故选C。
14.C
【详解】
A.不同材料包裹音叉时会阻碍音叉的振动,且产生的声音没有持续性,不能选其作为声源,故A错误;
B.实验探究时应排除周围环境声音的干扰,故B错误;
C.实验中应控制包裹声源材料的厚度相同,鞋盒可以有效地控制不同材料的厚度相同,故C正确;
D.实验中测得的距离越远,对应材料的隔声性能越差,故D错误。
故选C。
15.C
【分析】
(1)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音调是指声音的高度,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
(3)声音在传播时遇到大的障碍物会反射回来,这样就会形成回声;
(4)响度的大小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音调的高低和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详解】
A.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
B.“女高音”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故B错误;
C.天坛的“回音壁”的回音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发生反射,故C正确;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的振动幅度不同,故响度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16.次 等于 信息
【详解】
[1]地震、火山、海啸等大型自然灾害发生时,往往会产生次声波。
[2]相同温度下,在空气中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传播速度与可听声的速度是相同的。
[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通过监测声波信号提前预知地震,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17.音色
【详解】
鼓、号、锣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我们就是靠音色来进行区分的。
18.)振动 音调 响度
【详解】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用相同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振动频率不同,所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3]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编钟,振动幅度不同,所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19.0.1 1
【详解】
[1]因为管长s=34m,空气中的声速v=340m/s,由得,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
[2]由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最慢,所以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速度一定小于0.1s,则两次声音的间隔一定小于0.1s,此时人耳无法分辨两次声音,故只能听到一次敲打声。
20.频率; 高
【详解】
[1]声音的频率高,则音调高;频率低,则音调低;所以说声音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2]橡皮筋绷得越紧,拨动时振动的频率越快,音调会越高。
21.低
【详解】
减少试管的水量,管内空气柱就会变长,振动频率就会变低,音调就会变低。
22.琴弦 空气 声带 纸盆 空气
【详解】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发生的物体成为声源.
小提琴是弦乐器,琴声是琴弦的振动产生的;
甩“纸炮”是空气的振动发声;
人说话的声音是声带的振动而发声的;
扬声器发出的声音是纸盆的振动产生的;
笛子声是空气的振动产生的.
23.狗感能够听到地震产生的次声波,故狂咬不止;而次声波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所以人类感受不到.
【详解】
在地震时会伴随有次声波的产生,狗能够听到地震产生的次声波,而人类听不到次声波;
所以地震来临前夕,狗狂咬不止,是因为狗感受到了地震产生的次声波,而次声波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故人类感受不到.
【点睛】
注意牢记人耳的听觉范围,即20Hz-20000Hz,高于此频率的为超声波,低于此频率的为次声波,人耳都是听不到的,而某些动物可以听到次声波或超声波.
24.(1)3000m;(2)不能;因为月球表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波不能传到月球.
【解析】
试题分析:(1)由题意可知,声音从水面传到海底所用的时间为2s,所以可知海洋的深度为3000m;(2)由于月球表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波不能传到月球,所以不能利用声波的反射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考点:声音的利用
25.(1)声源的频率过高.(2)声源的频率过低.(3)声源的振幅太小.(4)声源与人耳没有传声介质.(5)人耳距声源太远。
【解析】
【详解】
可以从人听觉所在声音频率范围、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特性-响度等角度作答,只要说出几条合理的原因即可,如:(1)声源的频率过高.(2)声源的频率过低.(3)声源的振幅太小.(4)声源与人耳没有传声介质.(5)人耳距声源太远。
【点睛】
从人听觉所在声音频率范围、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发声体离人的远近、人自身因素等方面进行考虑。
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鲁教版 (五四制)第二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鲁教版 (五四制)第二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