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练习题
展开第二章声现象单元练习(1)2021-2022学年鲁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
1.《声入人心》是由湖南卫视制作的原创新形态声乐演唱节目,36位来自音乐院校的演唱成员,再次挑战小众领域,将声乐这一领域展现在观众面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花腔唱将”廖佳琳的花腔音不是声带振动产生
B.歌手蔡程昱被誉为“金色男高音”,高音是指他的声音响度大
C.配合高度默契的“双云组合”阿云嘎、郑云龙合体开嗓,但音色不同
D.“低音炮”王晰的低音是次声波
2.下列措施中, 不是为了减弱噪声的是( )
A.摩托车装消声器 B.公路隔音蛟龙
C.天坛回音壁 D.纺织工戴耳罩
3.学校倡导:校园内不要大声喧哗,养成轻声讲话的文明习惯。这里的“大”和“轻”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
B.“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是指声音的响度
C.演员弹奏钢琴时,使用相同的力量弹不同的键,这主要是为了改变乐音的响度
D.纺纱工人工作时戴着防噪声的耳罩,这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蝙蝠通过发出次声波接收反射回来的回波来判断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B.地震前发出的次声波使得某些动物烦躁不安,而人却无感觉
C.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为20 Hz~2000 Hz
D.B超检查利用的是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6.由我国民族乐器古筝演奏的名曲《春江花月夜》宛如天籁,美妙无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声音是由于琴弦振动产生的
B.演奏时,分别拨动长度、粗细不同的琴弦,就能发出不同的音调
C.小明在夜深人静时练习古筝,琴声属于乐音
D.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琴弦,改变了声音的响度
7.夏季,我市诸葛亮广场的音乐喷泉随音乐舞动,供市民欣赏。以下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音箱发出的音乐不是振动产生的
B.区别吉它和小提琴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
C.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可以传递信息
D.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速度保持340m/s不变
8.在如图所示三支相同的试管中装有质量不等的水,当用嘴从试管口吹响,与用小棒敲打试管壁,两次不同的过程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是( )
A.用嘴吹是甲的音调高,用棒子敲是甲音调高
B.用嘴吹是甲的音调高,用棒子敲是丙音调高
C.用嘴吹是丙的音调高,用棒子敲是甲音调高
D.用嘴吹是乙的音调高,用棒子敲是乙音调高
9.如图为学校附近常见的控制噪声标志。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与图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B.道路两旁设置隔音板
C.上课时关闭教室门窗 D.观演时手机调为静音
10.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通过声学仪器按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
B.用超声波清洗眼镜
C.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检查身体
D.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
11.以下活动中,能用来探究影响声音音调高低因素的是( )
A.图甲,响铃时不断抽出瓶内的空气
B.图乙,收音机播音时,喇叭前方烛焰摇晃
C.图丙,手指蘸湿摩擦杯口,不断改变杯中水量
D.图丁,敲敲时,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
12.如图所示活动中,用来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 用大小不同的力打鼓
B. 将响铃闹钟置于密闭玻璃罩中并抽气
C. 边说话边摸喉头部分
D. 改变钢尺伸出来的长度,分别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
13.对于下列四幅图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用力敲击鼓面时,能听到鼓声,说明声音是通过固体传播到人耳的
B.乙图中,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敲打,为了研究响度与材料的关系
C.丙图中,发声的扬声器外,烛焰晃动,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
D.丁图中,听众能根据音调分辨出不同乐器的演奏
14.下面是两个物体的振动周期与振幅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个物体的响度不同,但音调相同
B.两个物体的响度不同,音调也不同
C.两个物体的音调不同,但响度相同
D.两个物体的响度相同,音调也相同
二、填空题
15.当声音的音调或响度改变时,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也会改变。如图所示的是两个不同发声体A和B在相同时间内振动发声的波形图。其中______波形的音调低。
16.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工人师傅用一把螺丝刀就能探听出电动机内部运转是否正常,这一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可以传声;通过听到的声音可以判断电动机内部运转是否正常,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填“能量”或“信息”)。
17.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可以发出同样的音律来,那么敲击瓶子时,声音是由______振动产生的,想达到目的,我们应该______敲。用嘴吹气时,声音是由______振动产生的,想达到目的,我们应该______吹。(2、4空选填“从左向右”或者“从右向左”)
18.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迅速回到教室,这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课堂上有的教师利用扩音器上课,这是为了增加声音的________。当你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这利用________来听声音。
19.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脸颊有震感,如图所示,这个现象表明发声体在______;成语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很多成语里也蕴含着很多声学知识,以下“①绕梁三日②晨钟暮鼓③震耳欲聋④南腔北调”几个成语中,与声音的响度相关的成语是______(填序号)。
20.我校选手在县运会取得佳绩,100m决赛时,若某同学以10.9s的成绩取得第一名。若计时员是听到发令枪的枪声才开始计时,则该同学100m跑的真实成绩为_____s。
三、简答题
21.学完声音的有关知识,小丽同学取8个相同的玻璃瓶,如图所示向瓶中倒入不等量的水,用筷子敲击每个玻璃瓶的同一位置,就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请你根据这一现象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_____.
22.深夜,某歌舞厅仍然在播放着节奏强劲的音乐,严重干扰了人们的学习和休息.
深夜放出的音乐是不是噪音?为什么?
应怎样做才能减少这些声音对人们的影响,说说你的建议(至少两点)
23.小平拎起水壶向保温瓶中灌开水,在一旁看书的小刚提醒他:“小平,水快灌满了!”说话间,小平发现水真的满了,小平奇怪地问:“你怎么知道快满了?”小刚说:“听出来的.”小平不明白其中的原因,你能帮他弄清其中的原因吗?
24.有人做了以下几个实验,这几个实验及其实验现象分别说明了什么?
(1)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铃声明显减小。
(2)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3)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4)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看到笔尖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25.大军和小欣在鱼缸边玩要,鱼儿被吓跑了,如图所示。小欣认为是他的动作吓跑了鱼儿,大军却认为是他们的声音惊走了它们。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帮助他们作出判断。
26.如图所示,将一把金属叉子拴在一根约1 m长的金属线的中间,把线的两端分别缠绕在双手的食指上,缠绕多圈,插入耳朵.然后让叉子撞到坚硬的物体上,等它垂下把线拉直时,你就可以听到敲钟似的响声.试分析听到响声较大的原因.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花腔唱将”廖佳琳的花腔音是声带振动产生,故A错误;
B.歌手蔡程昱被誉为“金色男高音”,高音是指他的声音振动频率大,即音调高,故B错误;
C.音色表示声音的特色,配合高度默契的“双云组合”阿云嘎、郑云龙合体开嗓,但发声体不同,即音色不同,故C正确;
D.“低音炮”王晰的低音仍然能被人听到,所以不是次声波,故D错误。
故选C。
2.C
【详解】
A.摩托车装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公路隔音蛟龙,可以在传播过程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天坛回音壁,能够回声,不能减弱噪声,故C符合题意;
D.纺织工戴耳罩,可以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B
【详解】
大声喧哗的大是指响度大,轻声讲话的轻是指声音的响度小,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4.A
【详解】
A.声音的高一般指音调高,但“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故A正确;
B.“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是指声音的音调,故B错误;
C.演员弹奏钢琴时,使用相同的力量弹不同的键,这主要是为了改变乐音的音调,故C错误;
D.纺纱工人工作时戴着防噪声的耳罩,这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A。
5.B
【详解】
A.蝙蝠通过发出超生声波接收反射回来的回波来判断目标的位置和距离,故A选项错误;
B.地震前发出的次声波使得某些动物烦躁不安,而人却无感觉,低于人的最低听觉范围,故B选项错误;
C.人耳听觉范围是20 Hz~20000 Hz,故C选项错误。
D.B超检查利用的是超声波能传递信息,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6.C
【详解】
A.古筝演奏的声音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拨动长度、粗细不同的琴弦,琴弦振动的频率改变,音调就改变,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小明在夜深人静时练习古筝,影响了人们正常生活、休息,属于噪声,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琴弦,琴弦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声音响度不同,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C
【详解】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不同的乐器的材质和结构不同,它们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故区别吉它和小提琴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B错误;
C.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故C正确;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在相同温度下,介质不同,声音传播的速度不同;在同种介质中,介质的温度不同,声音传播的速度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8.C
【详解】
吹和敲发声的部位不一样。吹是空气柱发声,里面装的水越多,空气柱体积越小,频率就越高,音调也就越高;因此用嘴吹是丙的音调最高,甲的音调最低;敲是试管和水在发声,水越多,频率越低,音调也就越低,因此用棒子敲是甲音调高,丙音调最低。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9.D
【详解】
图示是禁鸣喇叭的标志,即在声源处控制噪声,而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道路两旁设置隔音板和上课时关闭教室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将手机调为静音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0.B
【详解】
A.通过声学仪器按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利用的是声能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
B.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利用的是声能传递能量,故B符合题意;
C.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检查身体利用的是声能传递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
D.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利用的是声能传递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C
【详解】
A.图甲,响铃时不断抽出瓶内的空气,用来探究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A不符合题意;
B.图乙,收音机播音时,喇叭前方烛焰摇晃,可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图丙,手指蘸湿摩擦杯口,不断改变杯中水量,声音的音调不同,所以能用来探究影响声音音调高低因素,故C符合题意;
D.图丁,敲敲时,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用来探究影响声音响度大小因素,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C
【详解】
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鼓面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的是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故A不符合题意;
B.将响铃闹钟置于密闭玻璃罩中并抽气,闹钟铃声明显减小,可以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故B不符合题意;
C.边说话边摸喉头部分,说明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故C符合题意;
D.改变钢尺伸出来的长度,分别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钢尺振动快慢不同,听到的声音音调不同,所以可以研究的是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发生和传播的条件,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以及三个特性的影响因素,属于声学综合题目。
13.C
【详解】
A.图甲中,用力敲击鼓面能听到鼓声,是因为鼓面振动发出了声音,故A错误;
B.图乙中,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敲打,尺子振动的快慢不同,发出的声音音调也不同,所以为了研究音调与振动快慢的关系,故B错误;
C.图丙中,置于发声扬声器外的烛焰会晃动,其原因是扬声器发出的声音带有能量,这个能量让烛焰晃动了,故C正确;
D.图丁中,听众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是根据其音色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14.A
【详解】
由图可知,两物体振动的振幅分别为5cm和10cm,振幅不同,所以产生的声音的响度不同;两物体振动的周期都是2s,则它们振动的频率也相同,所以产生的声音的音调相同,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5.B
【详解】
由图可知,在相同时间内,A振动了2.5次,B至振动了1次,A比B振动快,则A的音调高;A比B偏离原位置大,即A的振幅大,所以A的响度大。
16.固体 信息
【详解】
[1]螺丝刀把声音信息传递给工人师傅,这现象说明了固体可以传声。
[2]通过听到的声音可以判断电动机内部运转是否正常,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17.瓶子和水柱 从左向右 空气柱 从右向左
【详解】
[1][2]敲击瓶子时,声音是由瓶子和水柱的振动产生。水柱越高,越难振动,对应的频率就越小,音调就越低,因此要从左向右敲击。
[3][4]用嘴吹气时,声音是由瓶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因此要从右向左吹气。
18.信息 响度 骨传导
【详解】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听到铃声这一信息,迅速回到教室,这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2]扩音器不改变声音的音色和音调,仅增大声音的响度,教师利用扩音器上课,这是为了增加声音的响度。
[3]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且固体比空气的传声效果好;当你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这是利用骨传导来听声音。
19.振动 ③
【详解】
[1]音叉正在发声,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脸颊有震感,这个现象表明发声体在振动。
[2]①绕梁三日是指敲钟之后,钟还在持续振动;②晨钟暮鼓反映了钟和鼓的音色不同;③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响度特别大,几乎让人耳聋;④南腔北调是指音调不同;所以,与声音的响度相关的成语是③。
20.11.19
【详解】
由可得,枪声传播100m需要的时间:
,
则该同学100m跑所用实际时间:
。
21.水杯琴发声音调的高低与它振动的频率(它质量的大小)有关吗?
【详解】
瓶中倒入不等量的水,用筷子敲击每个玻璃瓶的同一位置,水量多的瓶子不容易振动,水量少的瓶子容易振动,因此瓶子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根据以上现象,可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水杯琴发声音调的高低与它振动的频率(它质量的大小)有关吗?
22.是噪音.因为它干扰了人们的正常的学习和休息.①向邻居提出问题,并说出他的行为对我的困扰,在声源处减弱噪声;②拉上窗帘,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戴上耳塞,在接收处减弱噪声.
【解析】
【详解】
(1)根据噪音的定义知道,凡是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音,所以,深夜放出的音乐是噪音,因为它干扰了人们的正常的学习和休息。
(2)减弱噪声的三个途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所以为了减小噪音:①向邻居提出问题,并说出他的行为对我的困扰,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②拉上窗帘,使噪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戴上耳塞,即在接收处减弱噪声。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噪声及其来源和防治噪声的途径,解决此类实际问题,要结合防治噪声的方法进行分析处理。
23.当往暖水瓶中倒水时,水面上方的空气柱会振动发出声音,灌的越多,水面上方空气柱越短,空气柱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小刚是根据音调判断出水的高度进而知道水满了.
【解析】
试题分析: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答:当往暖水瓶中倒水时,水面上方的空气柱会振动发出声音,灌的越多,水面上方空气柱越短,空气柱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小刚是根据音调判断出水的高度进而知道水满了.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音调的定义进行分析解答,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4.见解析
【详解】
(1)放在玻璃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发声,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向外抽时,铃声明显减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能够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是物体振动。
(3)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是因为笛子中的空气柱发生振动,而且笛子柱的长度在不断变化,振动频率不断变化,造成音调的改变。
(4)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枝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让纸在笔尖上迅速滑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5.见解析
【详解】
实验方案设计如下:
①在鱼儿看不到地方发出声音,根据鱼的反应来验证是不是声音吓跑了鱼;
②在鱼缸边,不发出声音,而做出动作,根据鱼儿的反应来验证是不是动作吓跑了鱼。
26.由于声音沿金属线→手指→头骨,通过骨传导的方式,传给听觉神经,固体传声效果更好,所以听到的响声较大.
【解析】
金属叉子与坚硬物体碰撞后振动发声,声音沿着金属线、手指、头骨传给听觉神经,使人听到的响声较大.
初中物理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测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一课一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