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科版必修 信息技术基础1.1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教学对象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七、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例一:生存实验
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
答案:刀——获取猎物,动物皮毛,最终是对物质的获取。
火石——打火取暖、将猎物烤熟,最终是对能量的获取。
指南针——辨认方位,最终是对信息的获取。
结论:说明人类要在世界上生存和发展必须依赖物质、能量信息这三大要素。
例二:“感觉剥夺”实验
1954年,心理学家贝克斯顿等在加拿大的麦克吉尔大学进行了首例感觉剥夺实验研究。他们在付给大学生每天20美元的报酬后,让他们呆在缺乏刺激的环境中。具体地说,就是在没有图形知觉(让被试戴上特制的半透明的塑料眼镜),限制触觉(手和臂上都套有纸板做的手套和袖头)和听觉(实验在隔音室里进行,用空气调节器的单调嗡嗡声代替其听觉)的环境中,静静地躺在舒适的帆布床上。当时大学生打工一小时大约只能挣50美分,这让很多大学生都跃跃欲试,认为利用这个机会可以好好睡一觉,或者考虑论文、课程计划。但结果却令很多人大跌眼镜。:没过几天,志愿者们就纷纷退出。他们说,他们感到非常难受,根本不能进行清晰的思考,哪怕是在很短的时间内注意力都无法集中,思维活动似乎总是“跳来跳去”。更为可怕的是,50%的人出现了幻觉,包括视幻觉、听幻觉和触幻觉。视幻觉如出现光的闪烁;听幻觉似乎听到狗叫声、打字声、滴水声等;触幻觉则感到有冰冷的钢板压在前额和面颊,或感到有人从身体下面把床垫抽走。在过后的几天里,被试注意力涣散,不能进行明晰地思考,智力测试的成绩不理想等。通过对脑电波的分析,证明被试的全部活动严重失调,有时被试甚至出现了幻觉(白日做梦)现象,实验后需数日方能恢复正常。
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感觉剥夺”实验。
心理学家通过切断志愿者各种感官对外界信息的获取途径,让志愿者处于高度隔绝的状态。实验证明丰富的、多变的环境刺激是人生存的必要条件,在被剥夺感觉后,人会产生难以忍受的痛苦,各种心理功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结论:这种现象告诉我们,信息既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不可或缺。
(二)引出问题:什么是信息?
先让学生进行小组间的讨论,教师进行引导。
教师给出古代几种有关信息的例子:1、结绳记事;2、烽火告急;3、飞鸽传书。让学生更形象的理解什么是信息。
关于对什么是信息比较权威的解释,给出以下几位学者的解释:
我国学者钟义信:认为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方式。
信息化的创始人香农和韦弗:凡是在一种情况下能减少不确定性的任何事物都叫做信息。
我国国家标准GB 489885《情报与文献工作词汇基本术语》:物质存在的一种方式、形态或运动状态,也是事物的一种普遍属性,一般指数据、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可以使消息中所描述事件的不确定性减少。
通俗的讲,信息是用语言、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声音、情景、表情、状态等方式传递的内容。
从广义上讲,我们的感受器官所感受到的就是信息。比如:冷、热,高兴,难过,草木发芽,冰雪融化,树叶飘落等都是信息。
重点:信息是不能独立存在的。
(三)信息的基本特征
1、师:由以上对什么是信息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信息的第一个特征,请同学们想想?
生:。。。。。。。。。。
师:引导出信息的第一个特征,载体依附性。这也是信息的本质特征,不存在没有载体的信息,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不同的载体,不同的信息可以依附于同一个载体。例如,古代发生的事情可以通过甲骨文也可以通过石雕、石刻得知;今天上什么课可以通过课程表得知,也可以由班主任通知。
2、师:例三,一条线和一万美金的故事
20世纪初期,美国最大的福特公司的一台电机出现故障,很多人搞了两三个月都修不好。在束手无策的情况下,有人向公司推荐了当时已经移居美国的德国科技企业管理专家斯坦门茨。斯坦门茨在电机旁边仔细观察、算了两天后,就用粉笔在电机的外壳上画了一条线,说:“打开电机,在记号处把里面的线圈减少16圈。”人们半信半疑地照他的话去做,结果,毛病果真出在这里。电机修好后,有关人员问他要多少酬金,他说:“一万美元!”啊?一万美元!那人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呢!于是,便要求斯坦门茨列一张帐单说明费用的支出。斯坦门茨写到:“用粉笔画一条线1美元,知道在哪里画这条线9999美元。”
帐单送到了公司老板那里,老板看了后连连点头,很快照付了一万美元,并用重金聘用了他。
生:。。。。。。。
师:引出信息的第二个特征,价值性。
3、师:给出一张巴彦淖尔天气预报图片和一张肯德基的优惠券图片,按照图片的信息提示,有什么发现?
生:。。。。。。
师:引出信息的第三个特征,实效性。
4、师:例四,萧伯纳所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一下,一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交换一下,一人就有两个思想。”
一个面包分给大家吃,分的人越多,每个人吃的就越少;而一句赞美的话说给大家听,听的人越多,快乐的人就越多。这说明什么?
生:。。。。。。。
师:引出信息第三个特征,共享性。
5、师:例五,尊敬的用户您好,恭喜您的手机号码已被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节目活动抽选为场外幸运观众,您将获得梦想基金8万元人民币及苹果笔记本电脑一台,详情请在电脑上登录中国好声音官网查询领取。领奖时间有限,请您注意把握,过期不候。
例六,盲人摸象
生:。。。。。。
师:引出信息的其他特征,真伪性、不完全性。
(四)课堂练习
1.下列不属于信息的是(C)重点区别信息与载体
A、新闻报道 B、一个微笑
C、光盘报纸 D、蜂蜜味道很甜
2.下面不属于信息表现形式的是(D)
A、图片 B、文字
C、声音 D、载体
3.人与人之间可以进行语言交流,此时语言是信息的(D)
A、时效 B、价值
C、传递 D、载体
4.我们在上网时,可以接收(D)
A、声音信息 B、图片信息
C、图像信息 D、以上三种信息
5.下列关于信息,说法不正确的是(AC)
A、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因此有了语言才有了信息。
B、信息就像空气,无处不在。
C、只有人类社会才有信息,其他动物世界不存在信息
D、信息总是以文字、图形、声音、气味等形式被人们的感觉器官所接受。
6.关于信息说法错误的是(B)
A、信息是可处理的
B、信息只能依附于一种载体
C、信息可以共享
D、信息无处不在
教师给出例子,请同学们分析判断
1.鱼龙混杂 ,真假难辨
(真伪性)
2.玉不琢,不成器
(可处理性)
3.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同一件事,每个人的看法都可能不一样
(价值相对性)
4.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共享性)
(五)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一个个事例了解了信息,知道了信息的特征,深刻体会了信息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与我们朝夕相伴,是我们生活乃至生存中必不可少的。信息不可以单独存在,它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中,同时,信息的其他特征如价值性、实效性、共享性、不完全性、真伪性、可处理性、价值相当性等等也影响着我们的学习与生活。
(六)德育教育
如何正确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1.不传播不积极不健康的言论
2.避免网络成瘾
3.避免网络犯罪
4.做身心健康跟上时代步伐的新青年
高中信息技术教科版必修 信息技术基础1.1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信息技术教科版必修 信息技术基础<a href="/xx/tb_c12750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1.1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设计</a>,共7页。
粤教版 (2019)必修1 数据与计算1.3.1 信息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粤教版 (2019)必修1 数据与计算1.3.1 信息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习者分析,学科核心素养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及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信息技术粤教版必修1 信息技术基础1.1.1 信息获奖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信息技术粤教版必修1 信息技术基础1.1.1 信息获奖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难点,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环境,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