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后提升练 (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后提升练 (含解析)01
    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后提升练 (含解析)02
    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后提升练 (含解析)03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堂检测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堂检测,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2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后篇巩固提升

    一、选择题

    1.春秋时期,晋文公创立六卿制,掌管晋国政治、军事和外交事务,按照长逝次补的规则轮流执政。到战国初期,几大卿族在斗争中仅剩韩、赵、魏三家。晋国六卿制              (  )

    A.是晋国确立霸业的条件

    B.为晋国分裂埋下了隐患

    C.是西周分封制度的延续

    D.是秦朝九卿制度的基础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到战国初期,几大卿族在斗争中仅剩韩、赵、魏三家及所学三家分晋的史实可知,晋国六卿制为晋国分裂埋下了隐患,并非晋国确立霸业的条件,B项正确。

    2.周庄王十四年(公元前683),齐桓公伐鲁,败于长勺;齐国随后联合宋国攻鲁,败于乘丘。次年,宋国伐鲁以报乘丘之败,鲁国再胜。周庄王十七年,齐、鲁会盟于柯。上述记载表明当时(  )

    A.齐国注重维护王室尊严

    B.鲁国成为众矢之的

    C.传统社会秩序受到冲击

    D.兼并战争愈演愈烈

    答案C

    解析材料说的是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战争,争霸战争的出现表明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动摇,传统社会秩序受到冲击,C项正确。

    3.中国古代在春秋以前没有大型水利工程。从春秋末期开始出现了大型水利工程,至战国出现了兴建大型水利工程的高潮。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铁制工具的使用 B.社会局面的稳定

    C.水利技术的提高 D.小农经济的发展

    答案A

    解析我国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开始使用,推动了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A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局面动荡,B项错误;材料中未体现与春秋相比战国水利技术的进步,C项错误;水利工程的建设是小农经济发展的原因,不是小农经济推动水利建设,D项错误。

    4.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括和当时很多人一样,经常瞅准时机购买田宅。这种贵族官僚也参与土地自由买卖的现象反映了(  )

    A.春秋战国的纷争 B.土地私有制形成

    C.宗法制正式确立 D.武将地位的下降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战国时期经常瞅准时机购买田宅”“贵族官僚也参与土地自由买卖,并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确立了土地私有制,B项正确;材料中只体现了土地买卖现象,没有体现纷争,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与宗法制相关的血缘关系,C项错误;材料只说赵国大将赵括经常购买田宅的问题,没有涉及武将的地位,D项错误。

    5.《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A.使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得益于牛耕和铁农具的使用

    C.加剧了当时的分裂局势

    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

    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反映的是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力的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与普及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B项符合题意。

    6.秦国自从孝公采纳商鞅的建议,专以富国强兵为目标后,进入仕途的途径主要变为(  )

    A.开辟田畴,戮力农业 B.临阵奋勇,争先杀敌

    C.经商赚钱,积累财富 D.分科取士,加强皇权

    答案B

    解析奖励耕织,发展生产,与入仕无关,A项错误;在商鞅变法中,为了打击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废除原来选用官员的世卿世禄制,改行军功爵制,B项正确;商鞅变法开始重农抑商,经商不可能成为入仕途径,C项错误;分科取士开始于隋朝,D项错误。

    7.“孝公用商君……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务本主要是指(  )

    A.建立县制 B.什伍连坐

    C.奖励耕织 D.焚烧诗书

    答案C

    解析从材料可知其倾邻国”“雄诸侯的主要原因是务本,即对农业的重视。故C项符合题意。

    8.针对当时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社会现状,孔子主张(  )

    A.克己复礼 B.为政以德

    C.仁者爱人 D.有教无类

    答案A

    解析材料的大意是世道混乱,制作礼乐和发令征伐的权力都出自诸侯。这种现象是孔子十分反对的,在政治追求中,他一直以恢复周礼为己任,并把克己复礼作为的重要内容,A项正确。

    9.《论语》提到天命的次数仅有三次,远远少于的次数。老子重视天人关系,他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A.折射出不同的人生追求 B.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

    C.说明了顺天有为的主张 D.本质上都赞成君权神授

    答案A

    解析《论语》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体现他对鬼神敬而远之,先事人事,老子则追求天人合一,A项正确。

    10.“神农无制令而民从这句话出自《淮南子》,该书系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所作,目的是反对汉武帝推行的政治变革。从治国思想看,与这句话的主旨最为接近的是(  )

    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

    答案C

    解析材料中神农无制令而民从体现了道家的无为而治的思想,C项正确。

    11.春秋战国时期的统治者毅然决然地抛弃了夫子之道,毫无保留地选择了法家之道。这主要是因为法家之道在当时(  )

    A.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

    B.强调君主应以法治国

    C.迎合了大一统历史趋势

    D.为君主提供治国之道

    答案C

    解析儒家思想并不符合当时列国纷争的社会状况,而法家主张专制集权,实现国家统一,更符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要求,C项正确。

    12.战国时,韩非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扬权》)他主张(  )

    A.建立君主专制 B.要依法治国

    C.由圣人掌握国家权力 D.以德治民,取信于民

    答案A

    解析材料的意思是,国家的大权要集中在君主(圣人)一人手里,君主必须有权有势,才能治理天下,体现了法家建立君主专制的政治主张。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韩欲疲秦人,使无东伐,乃使水工郑国为间于秦(劝秦开凿水渠)……中作而觉,秦人欲杀之。郑国曰:臣为韩延数年之命,然渠成,亦秦万世之利也。(秦王嬴政)乃使卒为之。

    ——《资治通鉴》

    材料二 修堤梁,通沟浍(水沟),行水潦,安水臧,以时决塞,岁虽凶败水旱,使民有所耘艾,司空(官名)之事也。

    ——《荀子·王制》

    材料三 自是之后,荥阳下引河(黄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卫,与济、汝、淮、泗会。于楚,西方则通渠汉水、云梦之野,东方则通沟江淮之间。于吴,则通渠三江、五湖。于齐,则通菑济之间。于蜀,蜀守冰(李冰)凿离碓(地名),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至于所过,往往引其水益用溉田畴之渠,以万亿计,然莫足数也。……(郑国)渠就……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史记·河渠书》

    (1)根据材料一,分析水工郑国的本来目的,并回答从材料一所反映的事件中,秦王做出了什么决策?秦王的决策导致了什么结果?

    (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战国时期水利工程兴修简况及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水利工程的兴修有何重大作用。

    参考答案(1)本来目的:水工郑国作为韩国间谍本意想要秦国通过修渠道,劳民伤财,无力东攻韩国。决策:事败后,秦王坚持完成郑国渠的开凿;未采纳逐客建议。结果:郑国渠的开凿使大量田地得到灌溉;吸引和留住了大批人才;秦国日益强大,最终灭掉六国。

    (2)概况:各国都非常重视兴修水利,设有专门负责水利工程的官职。特点:当时的水利工程以灌溉、航运两用的水渠为多。

    (3)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水旱灾害,改良了土壤,提高了农业产量,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特别是秦国,水利工程大,受益多,奠定了统一全国的经济基础;改善了交通,加强了各地的联系,为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

    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兴修水利工程的影响。第(1),目的比较简单,根据材料概括即可,决策要注意从经济和政治两个角度回答,结果注意最后落脚于秦朝的统一。第(2)问要注意对材料进行高度概括。第(3),注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出现了举世闻名的百家争鸣的文化局面,这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辉煌的一页。《辞海》对百家争鸣的解释是战国时期学术界互相辩争的风气,是当时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对当时文化学术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不仅是对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解释,也是对它的评价,而这样的评价似乎并不恰当。应该说,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不是一时凭空出现的风气,其形成源远流长,成果丰硕,影响深远。

    ——摘编自薛国中《论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的历史条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加以评析。(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观点或者自己提出的新观点展开评析;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示例一

    观点:百家争鸣是战国时期学术界互相辩争的风气,是当时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评析:战国时期,奴隶制经济崩溃、封建经济有所发展;周王室衰微,诸侯混战,士阶层日益活跃,追求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愿望;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阶级特权;面对社会大变革,一批杰出思想家相互争辩,相互学习,各自提出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因此可以说,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是当时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示例二

    观点:《辞海》对百家争鸣的评价并不恰当。百家争鸣不是一时凭空出现的风气,其形成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评析:战国时期,学术领域百家争鸣的出现绝非偶然,《辞海》对百家争鸣的评价仅侧重从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出发,具有局限性。夏、商、周三代,尤其是春秋时期,为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奠定了人才和思想资源基础。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孔子和老子分别是儒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也受到先代文化的影响;他们开创的思想学派在战国时期得到发展,可以说百家争鸣不是一时凭空出现的风气。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有助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和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的特点。因此,百家争鸣的形成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解析首先要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提炼出观点,一是同意《辞海》对百家争鸣的解释与评价;二是认为百家争鸣的形成源远流长,成果丰硕,影响深远。或者在材料的基础上提出其他观点。其次结合相关知识对提炼的观点加以评析。

    相关试卷

    2021学年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同步测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后复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一课一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