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4 比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4 比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旧知,迁移导入,自主探索,互动授新,课堂回顾,交流收获,作业设计,巩固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迁移导入
师:学习新课前,我们先来看看下面的问题。(课件出示)
师:你是根据什么来解决第(1)小题的?
【学情预设】根据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
师:你能说一说什么是商不变的规律吗?
【学情预设】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师:为什么0要除外呢?
【学情预设】因为0不能做除数,否则算式无意义。
师:第(2)小题又可以怎样解决呢?
【学情预设】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
师: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学情预设】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师:为什么0要除外呢?
【学情预设】因为0不能做分母,否则分数无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回忆让学生疏通比、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重现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为类比推出比的基本性质埋下伏笔。
师:我们知道,比与除法、分数有密切联系,除法中有商不变的规律,分数也有分数的基本性质,同学们能不能大胆猜想下,比会有什么样的性质呢?
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学情预设】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师:为什么0要除外呢?
【学情预设】因为比的后项不能为0。
师:咱们这节课就一起来探讨一下比的这个性质吧!(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设计意图:比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的学习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学生在掌握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很自然地就能联想到比的基本性质。
二、自主探索,互动授新
1.探究比的基本性质。
(1)验证比的基本性质。
教师根据学生猜想板书: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师:下面请小组内合作探讨,共同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就以6 ∶8为例来验证一下。
【学情预设】 预设1:利用比和除法的关系来研究。
师:我们知道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这位同学分别将除号换成了比号,将除法算式变成了比式。
预设2:根据比值验证。
6:8=6÷8= eq \f(6,8) = eq \f(3,4)
12:16=12÷16= eq \f(12,16) = eq \f(3,4)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利用比和除法的关系、比值推导出了比的规律。大家的验证都说明了以上的猜想是正确的,这个规律就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2)比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师:同学们还记得分数基本性质的用途吗?(将分数化成最简分数。)那比是不是也能化简呢?
【学情预设】比的基本性质可以用来化简比,一般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师:根据自己的理解,能说一说什么是最简单的整数比吗?
小组内讨论一下。
师小结:最简单的整数比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二是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公因数只有1。
整数比的化简。(课件出示)
学生独立尝试,化简后交流。(教师板书)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出现两种方法:除以最大公因数和逐步除以公因数。
15 ∶10=(15÷5) ∶(10÷5)=3 ∶2
180 ∶120=(180÷60) ∶(120÷60)=3 ∶2
师:5是15和10的什么数?为什么要除以5?
【学情预设】 5是15和10的最大公因数。除以5后的两个商只有公因数1,即除以5后比的前项与后项互质,符合最简单的整数比的要求。
②分数比和小数比的化简。(课件出示)
师:前项、后项是整数的比,我们只要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可以了。像 eq \f(1,6) ∶ eq \f(2,9) 和0.75 ∶2,这两个比的前项或后项不是整数时,怎样把它们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先想一想,再小组合作,找到化简的方法。学生尝试练习,总结方法,并展示汇报。
教师对不同方法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掌握一般方法。
【学情预设】含有分数和小数的比都要先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化成整数比,再进行化简。
eq \f(1,6) ∶ eq \f(2,9) =( eq \f(1,6) ×18 )∶( eq \f(2,9) ×18)=3 ∶4
0.75 ∶2=(0.75×100) ∶(2×100)=75 ∶200=3 ∶8
师小结:化简比时,如果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可以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如果是小数,先转化成整数,再进行化简;如果是分数,可以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再进行化简。
师:化简比和求比值有什么不同?
【学情预设】化简比的最后结果是一个比,求比值的最后结果是一个数。
设计意图:“最简单的整数比”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教学时采用让学生先讨论、后汇报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这个概念的理解认识,再基于对“最简单的整数比”的认识,引导学生运用比的性质解决化简比的具体问题,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化简的方法。
2.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1)完成教材第51页“做一做”。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订正。
(2)完成教材第53页“练习十一”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口答。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进一步巩固比的基本性质,并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三、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大家有什么收获?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课件出示)
四、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1.完成教材第53页“练习十一”第6题。
巩固比的基本性质及应用。化简比时注意单位的统一。
2.完成教材第53页“练习十一”第7题。
可以把乙数作为中间量进行转化,先求出三个数的连比,再求出甲数和丙数的比。巩固整数乘分数的计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一课,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从把握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开始,从分析它们的相似之处入手,通过让学生联想、猜测、观察、类比、对比、类推、验证等方法探讨“比的基本性质”。由于在推导比的基本性质时要用到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等知识,因此教学新课时对这些知识做了复习,引导学生回忆并运用这两条性质,为下一步的猜想和类推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事实也证明,成功的铺垫有利于新课的开展。学生通过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通过类比,很快地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这样一来节省了很多的时间,也让学生初步感知了新知识。整节课无处不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无时不渗透着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不论是学生对比的基本性质的语言描述,还是对化简比的方法的总结,都留下了学生成功的脚印。同时采用对比总结、质疑探索、概括归纳的方法,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
课时内容
教材第50~51页例1及相关习题。
课时
目标
1.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知道最简单的整数比的含义,会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将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理清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别与联系,建立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观念。
3.培养学生自主迁移、自主构建知识的能力。
重点
难点
重点: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
难点:理解最简单的整数比的含义。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4 比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复习引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3 圆的面积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引入,学习化简比,练习,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六年级上册1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旧知,学习新知,“练一练”,练习十三的第 6~8 题,全课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