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6.4 平行教案设计
展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4节的教学内容, 主要是介绍平行线的概念和表示,用直尺、三角板等工具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平行的基本性质、数学实验等内容.前面教材已经介绍了丰富的图形世界和线段、角的一些几何知识,这就为学生学习本节平行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方法.同时,它是学生后续学习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平行四边形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平行线对于学生并不陌生,学生在小学已经对其概念和画法有所了解,同时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平行实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向学生传授的平行知识既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又要高于学生现有的知识,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此外,从年龄特点来看,七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因此要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来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兴趣,;学生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同时七年级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有所欠缺,但思维活跃,因此在教学中可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方式来进行教学.
教学方式:
根据学生认知结构、能力水平的特点,以“疑”为切口问诊课堂,以“导”为手段生成课堂,采用以学生“自探——自悟”、教师“设问——促导”双线并进的“四疑四导”教学模式.基本教学流程是:“设疑导学-解疑导悟-质疑导用-悬疑导思”.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丰富对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认识,并会用符号表示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会用直尺和三角板、方格纸画平行线,并在操作、思考活动中探索平行线的基本性质;
3.进一步提高学生动手实践、探索新知、合作学习的能力,不断积累操作活动的经验,并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平行线的画法、性质和应用
难点:对平行线基本性质的探索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学
2022年将在北京举行冬奥会,滑雪将是其中的一项比赛项目,你知道滑雪运动最关键的是什么吗?要保持两只雪橇板的平行!(板书课题)
欣赏图片,看看图片中哪些线是互相平行的?比一比谁发现得既多又快.
生活中无处不存在数学,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直线平行的实例,你能举例说明吗?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学习活动的定向阶段,通过以旧引新、设疑激趣,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丰富对两条平行线的认识,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凭借生活经验形成数学表象,以此促进学生数学思考.
二、解疑导悟
1.平行线的定义
在小学我们已经学过平行线,你能用语言表述什么是平行线吗?
板书: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学生表达有困难时,教师给予点拨)
追问1: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吗?
追问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段是平行线吗?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射线是平行线吗?
设计意图: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的动力.平行概念中的“三要素”只有在学生的认识发生冲突时才能深刻理解,因此通过组织学生互相交流,以此实现知识的内化,从而助推学生在感性认识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数学概念.
2.平行线的表示
在数学中,我们常用符号来表示一些关系,例如“=”、“≠”就很形象地表示相等关系和不等关系,那么想一想,我们用怎样的符号来表示直线的平行关系呢?
如图,可表示为 或 .
设计意图:在得出平行的定义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选择形象化的符号,给出平行的表示方法,体会到平行的表示方法的合理性,并强化数学符号语言的表达.这样做不仅为以后学习其他的符号打下基础,同时为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借此体验到创造的快乐.
3.平行的基本性质
(1)图中有哪些道路与建设路平行?这几条路有什么位置关系?
(2)过人民广场,并与建设路平行的道路有几条?
(3)可以经过人民广场再修一条道路与建设路平行吗?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实例探索并总结归纳平行线的性质,让学生再次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实现了“玩中学”,并引导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实际问题,提高数学素养.
【操作】如图,已知点A、B是直线l外的两点,
(1)经过点A画直线a与直线l平行,这样的直线能画几条?
(2)经过点B画直线b与直线l平行,这样的直线能画几条?
(3)经过直线l上一点C点能画B画直线l平行线吗?
(4)通过作图,说明了什么?
B
A
板书:1.平行线的画法:一靠、二放、三推、四画;
2.基本事实: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巩固旧知并将平行线画法浓缩到关键字,便于学生掌握应用.此外,从具体到抽象,从直观感知到理性认识,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猜测、交流、反思等理性思维的基本过程,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学,富有探索性地学,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问题的本质,不断积累活动的经验.
三、质疑导用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位置关系是相交和平行
B.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C.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段叫平行线
D.一条直线的平行线有且只有一条
2. 如图,在三棱柱中,(1)与AE平行的棱为____;
(2)自己提出问题,让同学解决.你提出的问题是 ;
(3)图中有无既不平行又不相交的两条棱?
设计意图:在学过平行定义和基本性质后,对其进行适当的延伸和发展,启发学生进一步质疑,逐步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
3.在美丽的周山河畔,欲建成北部滨水区,设计中将有一条与周山河路平行且经过小岛A的“水上浮桥”.请在下图中画出这座“水上浮桥”的示意图.
4.如图,在∠AOB内取一点P.
(1)过点P画直线PC∥OA交OB于C;
(2)过点P画直线PD∥OB交OA于D.
(3)线段PD与OC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用刻度尺或圆规检验你的结论.PC与OD呢?
(4)用量角器量一量PC与PD相交的角与∠O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
5.方格纸中怎样画平行线?方格纸中怎样检验平行线?
设计意图:
“学习不是为了‘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为了‘生长’自己的知识”.画平行线是几何画图的基本技能之一.此处在尊重学生现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环境下,设计不同“场景”的题目来拓展学生的实践空间,主要是加强对基本技能(平行线的画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既考虑到学生的兴趣,“最近发展区”,又引导学生体会对于某些数学知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从不同的层次进行理解.从而不断提升学生对课本的认识,进而达到发展思维、渗透思想、激活经验目的.
四、悬疑导思
1.平行线的收获知多少?
(1)知识:平行定义及基本性质
(2)技能:平行线表示及画法
(3)思想:特殊到一般、抽象
(4)经验:问题 →数学→应用
2.观看微视频《平行的小结》
3. 简介《平行的数学史》
4.布置作业:P168习题1、2、3.
设计意图:有效使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进行“悬疑导思”,可以巩固内容、拓展视野、挖掘潜能、升华情感,体现课堂结尾时的归纳性、延伸性,思辨性、趣味性.通过尝试泰微课来进行课堂小结是对学生的小结的一种有益补充,以此引导学生学会对知识的归纳、提炼和总结,形成理性的认识,内化学习数学的方法和交流情感的体验.此外,将平行的数学史融人课堂,增加数学课堂的文化品味,提升数学教学品质.
平行教学反思
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过程首先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其次是充满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因此,在本节概念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方法,以学生“自悟——自用”、教师“设问——促导”双线并进的“四疑四导”教学模式展开教学,以此,促进学生知识的同化和迁移,逐步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1.借力设疑导学,引导学生走进课本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情境能够唤起学生的旧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通过北京冬奥会成功申办,比赛项目滑雪要想取得好成绩关键是要保持雪橇版的平行。这样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元素,让学生从熟悉的情境中领悟数学的奥妙,这样做有三个好处:一是有利于学生凭借生活经验形成数学概念;二是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是有利于学生从数学的视角观察世界。从而引导学生走进课本、产生学好数学的浓厚兴趣。
2.给力解疑导悟,引导学生理解课本
平行是学生已有的概念,课本使用“不相交”这种否定方法来定义的,这种否定的方式包含了对空间的想象.因为在实际生活中只有平行线段的形象,学生理解平行线是无限延伸着的,无论怎样延伸也不会相交是一个难点.数学概念无论如何抽象,实际都有它的具体内容和现实原型。我通过两个追问: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吗?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段是平行线吗?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射线是平行线吗?让学生自悟关键字句是概念的“窗户”,透过“窗户”才能领略内涵。
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把每堂课教学的知识置于整体知识的体系中,注重知识的结构和体系,处理好局部知识与整体知识的关系。对于平行基本性质的得出,我采用课本的例图,通过三个不同层次的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并抽象为数学问题,让学生经理操作、观察、猜想、验证等思维过程,并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同桌交流、小组讨论形式。让学生回忆小学学过的画图过程,在有效的对话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善问题的答案,提炼出画图的一帮步骤以及平行的基本性质,从而提升对课本的认识。同时,学生自悟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师应从呵护、引领到放手、开放,使学生的自悟潜能得到激发,从而获得成长与进步。
3.助力质疑导用,引导学生深究课本
此环节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知识迁移、发展的过程。我通过设计有层次性、综合性、启发性、典型性和创造性的练习题来当堂训练,引导学生将探索归纳出的新知识、新方法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并及时反馈和矫正.对于数学实验,我鼓励学生动脑筋想办法,激活他们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并认真组织学生交流,既要他们讲讲自己的方法和思考,还要相互通过观察、比试、用三角尺等方法验证做出的是不是一组平行线,让学生体会对于某些数学知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从不同的层次进行理解,并不断积累解决数学问题经验。。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的动力。这就启示我们要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
4.添力悬疑导思,引导学生走出课本
一堂好课的结尾,应努力把教学过程衍变为带有感情色彩诗意的数学探索活动,使其既充满了“火热的思考”,又包含了浓浓的文化韵味,让人回味无穷。基于此,一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归纳和总结.通过新奇的泰微课来吸引学生眼球,引导学生学会对知识进行提炼,体会数学的思想和应用,将感性的认识升华为理性的认识.二是通过平行的数学史的介绍来传播数学文化。正如李铁安先生所说:“对孩子的一生来说,学过的数学知识也许会渐渐淡忘,但数学文化可以一直在他们的心灵深处默默流淌,并以其看不见的神奇力量默默地伴随他们生活和成长。” 努力使我们的数学教学充盈智慧和灵气,使得学生知识的习得、方法的理解、意义的建构、美感的体验相互交织, 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着激情和多彩!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6.4 平行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苏科版七年级上册6.4 平行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思考探究,获取新知,典例精析,掌握新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6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一)6.4 平行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6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一)6.4 平行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思想,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苏科版七年级上册6.4 平行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苏科版七年级上册6.4 平行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