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展开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 名称 |
| |||||||||||||||||||||
执教者 |
| 课时 |
| ||||||||||||||||||||
所属教材目录 |
| ||||||||||||||||||||||
学情分析 |
|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目标 |
| |||||||||||||||||||||
过程与方法目标 |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 ||||||||||||||||||||||
教学重难点 | 重点 |
| |||||||||||||||||||||
难点 | 动物行为对其生存的意义。 | ||||||||||||||||||||||
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 | 本着如何引领学生通过活动自主建构概念的设计理念,按照新课改要求,积极转变教师角色,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充分运用传统、现代技术手段并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学法指导,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的同时,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也不断得到提高。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导入 (1分钟) 自主学习和组内对学讨论(17分钟) 分组展示 (24分钟)
| 从常见的生活现象导入新课。 小故事: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狗,来到陌生的主人家,刚开始有点怕人,只会乖乖的吃饭、睡觉。后来经过主人的训练以后,它学会了到指定的地方去拉屎、拉尿,还学会了简单的加减法,它还经常在客人面前表演节目呢!于是,这家的主人对它是疼爱有加,每顿饭都有好吃的,还直夸它聪明呢。 想一想: 1、小狗一生下来就会吃饭、睡觉吗? 2、小狗一生下来就会到指定的地点去拉屎、拉尿吗? 3、小狗一生下来就会简单的加减法吗? 问大家: 1、这三种行为一样吗?有那两种行为是一样的? 2、前一种和后两种为什么不一样呢? 主题一(通过分析实例 认识概念) 1、观看动物行为图片84至85页,说出动物行为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能进行简单区分。 2、阅读84至86页文本内容,从动物行为产生的因素给动物行为进行分类并理解概念。 总结:图4-2-10_______________; 图4-2-11______________; 图4-2-12______________; 图4-2-13______________; 图4-2-14______________; 对以上行为进行简单分类: 生下来就有的: 学习后获得的: 1、从动物行为产生的主要因素来看,可以将动物行为分为_______行为和_______行为。 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定义: 主题二(回归文本 用概念辨析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运用概念区分实例。1、给图4-2-10、图4-2-11、图4-2-12、图4-2-13、图4-2-14按照动物行为产生的因素归类: 先天性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连线: 黑猩猩设法取到挂在高处的香蕉 黎明时公鸡打鸣 先天性行为 小狗做“算术” 灯蛾扑火,为光明而死 母鸡孵蛋 学习行为 鹦鹉学舌 主题三(讨论探究 理解概念)讨论研究动物行为有何意义:通过课前兴趣小组开展的探究“动物绕道取食”的实验,讨论: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有差别吗?学习行为有遗传因素的作用吗? 主题四(通过对比 深入剖析概念)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比较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 解决问题 提升概念 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深刻认识到问题的本质。 在印度西南部的一个小城附近,一位牧师救下了一个由狼抚养长大的女孩。这个女孩有许多特征都和狼很相像:喜欢用四肢爬行,白天缩在黑暗的角落里睡觉,夜里则象狼一样嚎叫,四处游荡,嗅觉灵敏,牙齿尖利,喜欢吃生肉,耳朵还能抖动。她十五岁时的智力水平大致相当于三岁半的儿童。 1、狼孩的这种行为是属于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 2、你对人类的学习行为有什么新的认识?
| 学生读完故事各抒己见,师不做引导,为下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1、自主学习完成融汇目标及应用实战(10分钟) 2、对学: 对子交换检查“融会目标”部分的随堂笔记完成情况,用双色笔做好标注,并给予评价:A___B___C___D___ (1分钟) 2、群学: 小组在对学的基础上进行“融会目标”部分的疑难搜集和障碍清除 (4分钟) 3、大展准备:根据抽取的展示任务按照右侧的群体型展示方案进行分工预展 ( 1 分钟) 策略与主题尽量实现在位置上一一对应,互动的指向一定要清楚、明了。 群体型展示方案: 展示一: 1、投影展示 2、其他小组质疑补充; 展示二:主展、辅展配合完成展示内容; 要求: 1、字迹清楚、工整; 2、板书有条理; 3、语言流利,口齿清晰,声音洪亮; 4、展姿端庄大方(18分钟)
| 本着如何引领学生通过活动自主建构概念的设计理念,按照新课改要求,积极转变教师角色,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充分运用传统、现代技术手段并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学法指导,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的同时,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也不断得到提高。
| ||||||||||||||||||||
课堂小结 2分钟 | (联系实际 理解概念应用)阅读本节最后一段,总结动物行为有何意义,知道动物行为可以为我所用。 归纳总结: | ||||||||||||||||||||||
布置作业 1分钟 | 夯基固本 1.有一种蜜蜂的工蜂,它会掀开已死的幼蜂的巢室的盖子,然后把死蜂取走。这种行为是___________,是由体内的________决定的。 2.母狼如果在哺乳期失去了幼仔,它会继续哺育其他动物的幼仔,甚至人类的婴孩 (如狼孩)。母狼的这种行为属于( ) A.先天性行为 B.学习行为C.攻击行为 D.贮食行为 3.下列几种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红雀喂幼鸟 B.蜘蛛结网C.野鸭的迁徙 D.鹦鹉学舌 4.刚孵化出的小蝴蝶,立刻就能腾空飞翔,这种行为是( ) A.攻击行为B.节律行为C.学习行为 D.先天性行为 能力提升 5.下列各项中,都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蜜蜂采蜜和猫捉老鼠 B.蚂蚁做巢和牛耕田C.母鸡育雏和蛇的冬眠 D.蜘蛛结网和马拉车 6、决定先天性行为的是( ) A.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C、体内激素D、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 7.动物具有“学习”能力,有利于它们( ) A.适应复杂环境B.逃避敌害C.找到食物 D.找到配偶 8、下列动物行为的实例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猕猴做花样表演 B.母猫哺育小鸡 C.野鸭的迁徙 D.红雀喂金鱼 中考链接 9、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 A、猫捉老鼠、黄牛耕地、老马识途 B、狗辨主客、尺蠖拟态、鹦鹉学舌 C、大雁南飞、公鸡报晓、惊弓之鸟 D、蚂蚁搬家、蜘蛛结网、孔雀开屏 10、关于动物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马静立不动是一种动物行为 B、蜘蛛结网是学习行为 C、蚯蚓没有后天学习行为 D、动物性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 | ||||||||||||||||||||||
板书设计 |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 ||||||||||||||||||||||
课堂反思 | (一)教学成功之处: 1、学生在课上每个学习环节表现得都非常优秀:独学——专注致志;对学——仔细认真;群学——积极热烈;展示——井然有序。 2、导学案设计为学生在自主探究、交流合作中获取知识,增长能力提供了导向。 3、圆满完成预定目标,学生不但理解了概念,而且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升。 (二)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1、时间上预设有些不合理,有前松后紧的现象; 2、对学情分析挖掘不够,致使不同班级课堂效果差异很大; 通过本节课教学是我深刻体会到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关键在我们如何去引领学生,如何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交流和展示的平台,使学生能够在一个轻松、自我的环境中得到能力的到培养和情感的升华,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 ||||||||||||||||||||||
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思路,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
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案设计,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