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八 探索乐园教案
展开探索乐园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演示、借助学具摆一摆、画一画或写一写的方式对找次品问题进行分析,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
2.学生通过猜测、观察、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猜测、观察、试验、推理的活动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教学难点】
观察归纳“找次品”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老师拿出3瓶外包装一模一样的口香糖)同学们,口香糖制造厂,由于机器的原因,一瓶口香糖在装瓶时少装了两粒,是不合格产品,即次品。而它又混入了2瓶合格的产品中。瞧!外包装一模一样,这要是流入市场,一定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同学们能不能当一回质检员,帮忙找出这个次品?(生: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找次品”。(板书课题:找次品)有什么办法?(学生随意说。)
(设计意图:感知生活中的次品,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次品”是生活中的一种现象。一方面体现数学来源于生;另一方面从身边的现象入手,使学生不会感到陌生和枯燥,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尝试“找次品”
(一)初步感知(“3”中找“1”。)
1.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到?
2.请说“1次”的同学到前面演示,其他同学评价、判断,最后达成共识——3个正品中找1个次品,用天平称只需称1次就能保证找到次品。
3.全班同学一起边演示边说刚才那位同学的称法。
(设计意图:用天平称的方法“找次品”对学生来说,“怎样称”、“还要考虑哪些可能性”都比较陌生,既然这样,从最简单的开始,让学生初步感知,掌握用天平称的方法“找次品”,建立模型,为下面的“自主探究”做好准备。)
(二)尝试“找次品”(“6”中找“1”)
1.出示信息:有6个大小、图案都完全一样的健身球,其中有一个轻一点,但是用手掂不出来。怎样用天平找出这个轻一点的健身球呢?
2.试验。学生自己动手用圆形学具摆一摆、说一说。
3.汇报。指明学生到展示台上边摆边说,教师板书:
6(2;2;2)—2(1;1)2次
6(3;3)—3(1;1;1)2次
4.教师用画图的方式课件演示3种方法。(告诉学生也可以用画图的方式的实验)
5.小结:用天平称的方法“找次品”不管哪种方法,每次天平两边都要放的一样多,还要考虑所有可能性。
(设计意图:在初步建立模型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体验有多种方法称。)
三、自主探究,发现“找次品”的最优策略。(“9”中找“1”)
(1)出示信息:在9个同样的零件中,工人不小心混进了一个次品(次品重一些),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
(2)学生可用摆图片或画图的方式进行试验,教师巡视参与其中。
(3)汇报交流。
把学生几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展示:
①9(1;1;1;1;1;1;1;1;1)4次
②9(2;2;2;2;1)---(1;1)3次
③9(4;4;1)—4(2;2)—2(1;1)3次
④9(3;3;3)—3(1;1;1)2次
(4)观察、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如果你是质检员,你会选择那种称法,为什么?
(5)学生说,得出:开始平均分成3份来称就称的次数最少。
(6)质疑:是不是所有能均分成3份的物品总数,一开始都平均分成3份来称,最后的称得的次数也是最少呢?
(7)验证。“10”中找“1”;
(8)得出结论:能均分成3份的物品总数,一开始都平均分成3份来称,最后的称得的次数最少。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首先是设难、质疑,激发学生求知欲,然后揭示“9”中找“1”,它是本节课的重点,既承载着方法多样化向优化的过渡,又体现了优化方法背后的深刻含义。同时还注重了学生独立思考。)
四、解决问题
1.有7盒牛奶,其中有一盒略轻一些。用天平秤,至少秤几次就一定能找出这瓶牛奶?
如果天平两边各放3瓶,称一次有可能称出来吗?
2.在27件产品中混进一件不合格产品(不合格产品重一些)。用天平秤,至少秤几次就一定能找出这件不合格产品?
3.在12个乒乓球中有一个乒乓球质量不合格,不合格的乒乓球轻一些。用天平秤,至少秤几次就一定能找出不合格的乒乓球?
(设计意图:解决问题的设计首先是体现“学以致用”;另外,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探索乐园 _冀教版: 这是一份六年级上数学教案探索乐园 _冀教版,共35页。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探索乐园_冀教版: 这是一份二年级下数学教案探索乐园_冀教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探索新知,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探索乐园_冀教版: 这是一份二年级上数学教案探索乐园_冀教版,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