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案(2)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217972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展开课题: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2)
教学目标:
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认同生态系统中的每一种生物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形成保护生态系统,爱护家园的意识。
教学重点: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教学难点: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资源准备:PPT课件。
导学流程及学习内容
方法指导或行为提示
目标导学(5分钟)
温故知新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成分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
食物网:
食物链书写:
二、新知探究(30分钟)
自主研习:
课前预习,课本P23-24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的内容。
合作共研: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想一想。
在草原上,当雨量充沛、气候适宜时,草木生长得十分繁茂,兔的数量会由于食物充足而大量增加,兔的数量会不会无限地增加呢?
答:不会。兔的数量大量增加,那么草的数量会减少,食物资源减少,导致兔的数量减少。
在草场上适度放牧,草场会由于牧草的不断生长而基本维持原状。但是,如果放养的牲畜太多了,草场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答:草会被牛羊吃光,草场植被被破坏,导致土地沙化,并且很难恢复。牛羊也会因为缺乏食物来源数量减少。
从以上两个问题,可以总结出: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成分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越弱。
为了保护草原生态系统,我国于1985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课本P25技能训练
科学探究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要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经过探究再解决问题。
观察猫和兔的双眼在头部的位置,你能发现什么问题吗?
提出问题:兔子的眼睛在两侧,猫的眼睛在前面,这是为什么呢?
答:兔子是草食性动物,食物容易获取,但是兔容易受到敌害的攻击,所以它的双眼长在头部两侧,有利于发现周围敌情;猫是肉食性动物,双眼在前方,便于发现老鼠,同时猫的瞳孔比较大,利于夜间活动。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三、巩固提升(5分钟)
课后练习P24。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生态系统具有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外界干扰超出了一定的范围。(√)
4.生物实验室的水族箱里生活着水生的植物和动物,还有其他小生物。这样的水族箱能否看做一个生态系统?为什么?
答: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因为它大致上符合生态系统的特征,具有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
5.下面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图解,请你补充完整。
植物:生产者
生物部分 动物:消费者
生态系统 细菌、真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课堂总结(2分钟)
1.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成分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2.启示:保护生态系统,爱护家园,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五、课后达标(作业)
完成导学案及《学法》相关练习。
学生积极思考,踊跃举手发言。
学生在黑板上写出一条食物链,并总结食物链书写规则。
学生思考。集体回答“不会”。为什么呢?
学生提出问题。
小组之间相互讨论探究原因。
教后反思:
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a href="/sw/tb_c460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案</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设计,巩固练习,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案设计,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