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及答案
展开语文导学案
《济南的冬天》
学习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3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习重点: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学习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自主预习·发现质疑】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济南( ) 伦( )敦( ) 暖和( ) 发ji( ) 看( )护妇 镶( )嵌 露( )出 狭窄( ) 水藻( ) zhu( )蓄 cheng( )清 着( )落( )
2、解释下列词语
空灵:__________ 响晴:___________ 秀气:__________ 贮蓄:___________
3、查阅资料,了解作者老舍及济南这个城市。
4、整体把握
(1)、老舍笔下“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什么? 作者抓住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来表现“济南冬天”的总特点?
(2)、第1小节与第2、4、5小节之间有什么关系?本文的结构方式是什么?
(3)、文章通过对济南冬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我的疑惑
【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温馨提示:抓住重点句子品味)
2、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济南冬天的山、水各有怎样的特点?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温馨提示:抓住文章的关键性字词、语句分析概括)
3、从哪些文字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选几句说一说,并带上感情朗读给大家。
(温馨提示:抓住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
4、有人说老舍是一位丹青高手,整篇文章无论从立意,还是从构图色彩看,都是一幅完整的图画。文章描绘了那几幅图画,用小标题来概括。跳读课文,把平面的语言变成立体的画面,并学会用自己的话语进行概括描绘。(温馨提示:注意抓住语段中关键词概括,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
5、景物本身没有生命,没有感情,可是作者拿它当“人”来写。如此,景物也就有了意境,有了感情,有了情韵,有了内在美。想想作者用哪些人物形象来比拟山水?为什么?(温馨提示:找出用人物形象来比拟山水的语段,品味其中包含的温情)
6、本文语言自然、质朴,亲切、柔和,充满着温情、画意。从文中找出这样的语句品析。(温馨提示:抓住动词、口语化情感化的词句品味)
【达标检测·巩固拓展】
1、课堂检测
老舍先生写北方中国的冬天不着眼于“寒”,而着眼于 ( ),不着眼于“壮”,而着眼于( ),集中突出了冬天里( )的特点。为了展现这一点,作者抓住了“暖、秀、绿”着墨,写出了春意,写出了生机。之所以如此,皆在于作者内心蕴含着的“温情”,是作者温情的体验有了这种种温晴的意象。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2、运用本文的写作手法用一段话描写下面一种景物。
春风 夏雨 冬雪 秋霜
【知识链接】
1、 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市人。1912年入北京师范学校,爱上了文学。1924年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1930年回国,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任教。1937年,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这是一首“旧时代的葬歌”,小说被译成十几种外国文字,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老舍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从1950年至1965年,仅剧本就写了十多部,其中影响最大的如《龙须沟》(1951)、《茶馆》(1957)。195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2、写作背景
老舍1924年只身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他身居异国,饱尝了寄人篱下的孤独之苦。他在另一篇文章中写过这样的话:“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想北平》)为了结束这“没有家”的寂苦生活,他终于在1929年夏动身回国,但因路费不足,又在新加坡留了半年,直到1930年春才回到上海,同年夏应邀到山东济南齐鲁大学任文学院副教授,并编辑《齐鲁月刊》。由于这样的经历,老舍回到祖国,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便抑制不住强烈的爱国之情,写下了《济南的冬天》。
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学案设计,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助学资讯,字词积累,整体感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部编版2 济南的冬天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2 济南的冬天学案设计,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自学指导——预习与交流,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2 济南的冬天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2 济南的冬天学案及答案,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