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
展开课题名称
第八单元 22伯牙鼓琴
教学目标
了解《伯牙鼓琴》一文中“知音”的内涵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伯牙鼓琴》这一课的难点是:品味语言明确“知音”的真正内涵,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文言文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有一定的难度,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解什么是正真的“知音”就更难了。
难点分析
《伯牙鼓琴》这一课的难点是:品味语言明确“知音”的真正内涵,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文言文对于六年级的孩子说,虽然不是太陌生,但知识储备还不是很多,再加上本课字词障碍比较大,所以对于“知音”的理解有点难度。
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和老师的讲解、朗读的方法让学生了解“知音”的内涵。
2.通过朗读和积累,让学生了解《伯牙鼓琴》一文中“知音”的内涵。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多媒体出示图片:播放音乐《高山流水》。同学们,能听懂吗?现在听到的这首优美动听的曲子,名字叫高山流水。这首曲子流传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而这首曲子的背后,有一个感人至深的“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今天我们学习《伯牙鼓琴》篇课文。
2、解题“伯牙鼓琴”是什么意思?伯牙因为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了,再也不弹琴了。
3、人物简介:伯牙,楚国人,著名音乐家,官至晋国上大夫。锺子期,楚国人山村樵夫。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一、了解《伯牙鼓琴》一文中“知音”的内涵
1、课件出示:《伯牙鼓琴》课文内容。同学们,我们把课文读一遍!
(1)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韵味。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2)读完课文,同学们感受最深的一个词就是“知音”,那么什么是“知音”呢?
(3)出示课件:文中最能体现“知音”之情的句子是哪一句,请同学们找一找。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他们一个人弹一个人听,他们之间的感情,在谈听之间得到了升华,那么伯牙念到什么,锺子期想到了什么?
(5)出示课件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太山。”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
(伯牙每次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从琴声中领会到伯牙所想。)
那么,是什么把他们连在了一起?(对, 琴和音乐)
过渡:伯牙精妙的乐曲,只有通晓音律的锺子期能真正听懂,伯牙的心意,只有钟子期能真正理解。情投意合,这才是知音啊!
出示课件:从文中我们能体会什么是“知音”?伯牙所念,锺子期必得知。
只要是伯牙心里想的,锺子期全都知道,他真是伯牙的——(“知音啊”)。“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得到人生的知己,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伯牙当时的心境,那就是——(“喜”)。是啊,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伯牙此时的心情,那就是——(“欣喜万分”)。
过渡:难道伯牙在生活中缺少赞美的人吗?(正真懂他的人少之又少。)
3、出示课件:在这里,找们来看一则小故事,对比一下伯牙的心情:(伯牙在楚国做宫廷乐师。一天,楚王君臣饮宴,请伯牙弹琴助兴。伯牙弹了他的成名大作《水仙操》。他弹得非常投入,把琴曲所写的红日、云霞、山林、海浪,以及一风、雨、雷、电等变幻多端的海上风光表得淋漓尽致。但他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首优秀的乐曲,却不能引起楚王君臣的丝毫兴趣。楚王听了这首乐曲连连摇头一说:"太嘈杂了,换首别的弹弹吧!"伯牙只好改弦更张,换了一首《高山流水》。这,楚王君臣已经喝得酩酊大醉,甚至有人在琴声中已昏昏睡着了。伯牙又气愤又伤心,在这所谓的上流社会里,艺术竟遭到如此的践踏。他心中产生了疑问天底下究竟有没有知音?)
4、让我们再来听一首诗感受他们的知音情。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巩固练习:
过渡:相传伯牙在破琴绝弦之前,在子期坟前吟诵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一、课件出示:读一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思考: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伯牙怎样的心情?用一个字来形容。(悲,痛。)用一个词来形容。(伤心欲绝,肝肠寸断,撕心裂肺。)
二、日积月累:背一背
1、锺期一见知,山水千秋。————孟浩然《示孟郊》
2、锺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李白《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3、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心自知。———王安石《伯牙》
小结
课后小结:
教师:一曲《高山流水》,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高山流水》也成了知音的代名词,虽然当年伯牙所做的《高山流水》已经失传,但是后人为了纪念这个动人的故事,也创作了一曲《高山流水》。
同学们,学习了这个故事,我想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了很懂自己的人,你就可以称他是你的——(生:知音。)
千古知音最难觅,如果遇到了知音,我们应该珍惜。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了。“伯牙鼓琴”是交结朋友的千古楷模,他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的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音乐导入,学习活动一 ,学习活动二 ,学习活动三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破琴绝弦祭知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