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堂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堂教学课件ppt,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秦朝的统一,秦的优势,学思之窗,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史料阅读,▲里耶秦简户籍簿,秦朝的暴政,秦朝的政治危机,历史纵横,学习聚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这都为统一准备了客观条件。统一的历史重任,落在了秦国身上。
秦“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商鞅变法后,秦实行法治,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具备了统一的历史条件。
客观条件:①经济基础: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②政治基础:长期的兼并战争实现了局部统一;③群众基础:长期战乱使人民渴望统一;④民族基础:春秋战国以来各族人民初步融合,有利于统一。
主观条件:①商鞅变法极大提升了秦国的实力,为统一奠定了基础;②秦王嬴政雄才大略,广揽人才,制定正确的统一方针。
韩国派遣水工郑国游说秦王赢政修建大型水利工程。羸政采纳郑国建议后,发觉这是韩国的阴谋,于是下令驱逐所有其他诸侯国的人。为此,李斯上《谏逐客书》,改变了赢政的主张,网罗了天下英才。其理由是: 臣闻地广者震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臣闻地广者震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史记·李斯列传》
从人才角度分析,为什么只有秦能够统一六国?
韩国派郑国借修渠而行间之事被发觉后,“秦宗室大臣”强烈主张驱逐来事秦的关东客卿,秦王嬴政受到宗室贵族的压力,作出了驱逐所有外来客卿的决定。商鞅变法内容中重要的一条即剥夺贵族特权,由国君根据尚贤标准选官。宗室贵族与外来士人之间存在着很大矛盾。李斯在《谏逐客书》中,指出许多具体的事实,如商鞅、张仪等,皆以客卿身份帮助秦国,证明六国来事秦之客无负于秦。“秦僻在雍州”,经济文化相对于东方六国较为落后,人才也比较匮乏,只有大量任用外来客卿,唯才是举,才能在大国争雄中崛起。李斯将人才提升到敌我战争中战略资源的高度,强调了人才在统一事业中的重要地位。最终,《谏逐客书》改变了嬴政的主张,“秦王乃除逐客之令”。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国采取远交近攻战略,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新的统一王朝秦朝,定都咸阳。随后,秦又征服了南方越族地区,并加强了对云、贵—带西南夷的控制。在北方,秦击退了游牧民族匈奴的进攻,在原有北方诸侯国旧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秦朝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统治措施。首先是确立皇帝制度。嬴政兼采三皇、五帝名号,将新王朝的君主定名为皇帝,并通过许多具体规定和礼仪突出皇帝的独尊地位。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皇帝对国家事务拥有至高无上的决定权。皇帝之下由三公九卿组成中央政府,负责管理全国的政务。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主要辅佐大臣;九卿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
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专制主义是决策方式。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中央集权是管理形式。大一统:“大一统”不同于“大统一”,不只是单纯的地域统一,更多的是指在国家政治上的整齐划一,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上的高度集中。
在地方彻底废除分封制,将战国时已经产生的郡县官僚制在全国推广,设立郡、县(道)两级行政机构,其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县(道)以下设乡、里和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此外,秦朝还大规模推行巩固统一的措施,如统一车轨、文字、货币、法律和度量衡,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整顿社会风俗等。秦朝确立的这套政治体制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至为深远。
1.贵族政治是建立在分封制、宗法制和世亲世禄制基础上,把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的政治体系。是取得统治权力的宗族在拥有一个共主的基础上,其他宗族成员共享国家的统治权力。2.官僚政治是建立在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系上。中央统一管辖的郡县制取代了层层分封的分封制,官吏的选拔和任命一律由中央和皇帝决定,代表皇帝行使管理权。
概念解析:贵族政治与官僚政治的差异
秦的统一,建立起“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差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幅员辽阔的国家,奠定了此后历代疆域的基本版图。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空前统一的国家政权,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推动了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历代对秦始皇统一和秦制给予高度评价;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
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班固《汉书·主父偃传》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古风·其三》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柳宗元《封建论》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李赞《藏书》
释文为:“东成户人士五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若,子小女子伤。”东成,里名。户人,户主。士五,身份称谓,指无爵或免爵者。女子,女性。大、小,课役身份的标志,登记于户籍,作为征发赋役的依据。夫、沙、泽若、伤,均为人名。
统一后的秦始皇穷奢极欲,大兴土木,建造宫殿、陵墓。他花费巨额钱财求仙访药,以求长生不老,兴师动众出外巡游、封禅,加上开拓边疆和筑长城,修驰道、直道等工程,征发繁重。百姓不堪重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秦法刑法严苛,人民摇手触禁,史称“赭衣塞途,囹圄成市”,天下愁怨,社会阶级矛盾严重激化。
秦统一之后,秦始皇多次到各地巡视,并且用刻石方式宣扬自己的显赫业绩,宣称“一家天下,兵不复起”“人迹所至,无不臣者”。然而就在一次出巡途中,发生了行刺事件,随从车辆被刺客掷出的铁锥击中,秦始皇侥幸逃生。后来,又有人在陨石上刻下“始皇帝死而地分”的标语。这都说明外表强盛的秦朝,实际上统治危机仍然存在。
为了钳制思想,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下令天下将非秦国历史的史书,非博士所掌管的《诗》《书》等诸子百家语,在30天内全部交给官府焚毁。只有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在其列。先秦以来的许多珍贵文献毁于一旦。秦始皇以“或为妖言以乱黔首”罪名,将460余名儒生方士坑杀。这就是著名的“焚书坑儒”。焚书坑儒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十分恶劣的影响。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行途中死去,秦二世继位。他密织刑网,加重人民负担,阶级矛盾和统治阶层内部矛盾的尖锐化都达到极点,人民再也无法忍受下去,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终于爆发。
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
公元前209年,一队被派往北部边境的戍卒,在大泽乡“遇雨受阻。按照严酷的秦朝法律,不能如期赶到戍地将被处死。这些戍卒于是铤而走险,在陈胜、吴广领导下“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陈胜自立为王,号为“张楚”。天下云集响应,迅速蔓延。陈胜不久失败,项羽、刘邦等领导的反秦势力日益壮大。公元前207年,刘邦的军队进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
汉初贾谊在《过秦论》中分析秦二世而亡的教训时说:
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史记·秦始皇本纪》
陈胜、吴广首义导致秦的速亡,项羽、刘邦为争夺统治权力发动楚汉战争,最终以项羽失败告终
《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占领陈后:“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史记·项羽本纪》载:“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分析为什么陈胜号称“张楚”。
秦王朝东部地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六国反秦势力比较强。当时流传着“楚虽三户,灭秦必楚”的谣谚,楚人反秦意识最为强烈。因此陈胜起事时,便以楚的名义相号召,把国号定为“张楚”,意为“张大楚国”,期望得到楚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展开了长达4年的楚汉战争。刘邦“约法三章”,废秦苛法,善于用人,听取谏言,指挥得当;项羽刚愎自用,不善用人,赏罚不明,烧杀掳掠,加之分封政策失当,缺乏稳固的根据地,最终被刘邦击败。
商鞅变法废旧立新,其在政治制度上最重要的措施是废除分封制,在地方上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考核。这个制度便于国君直接控制地方,因此,秦国吏治出现了荀子所见“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不比周,不朋党”。地方的行政管理权从世袭贵族手中回到国君手中,避免了地方分割国家的财政、军事、行政管理权,促进了秦国富国强兵和行政高效。
1.“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绩效”指郡县制( )A.导致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B.形成中央间接管理地方的形式C.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D.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C[根据材料“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可知C项正确;A、B、D三项材料均未体现,排除。]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课文配套课件ppt,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思考点,腐败的封建专制统治,军备废弛,闭关锁国愚昧无知,腐朽落后危机四伏,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完成了工业革命,船坚炮利,殖民扩张,两次鸦片战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历史第19课 辛亥革命评优课课件ppt,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政”背景,历史纵横,清末新政内容,政治基础,组织基础,指导思想,创立民国,平均地权,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一等奖ppt课件,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斯大林,重庆谈判,重庆谈判结果,政治协商会议,全面内战的爆发,力量对比,史料阅读,全面进攻结果,战略防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