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精创】11.3.3 平面与平面平行(第2课时)导学案(1)-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第四册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1213595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精创】11.3.3 平面与平面平行(第2课时)导学案(1)-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第四册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1213595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精创】11.3.3 平面与平面平行(第2课时)导学案(1)-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第四册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1213595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B版 (2019)必修 第四册11.3.3 平面与平面平行第2课时学案及答案
展开11.3.3平面与平面平行(2)
考点 | 学习目标 |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推论 | 通过实例进一步掌握利用线线平行和线面平行来证明面面平行,体会空间问题与平面问题的转化 |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及推论 | 通过实例进一步掌握平面与平面平行的两个性质定理,利用性质定理得到空间中的平行关系和长度比例关系,掌握平面与平面的判定和性质定理的综合应用 |
【学习重点】
平面与平面的判定和性质定理的综合应用
【学习难点】
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转化、空间问题与平面问题的转化
1.知识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1)文字叙述:如果一个平面内有 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2)符号表示:
(3)图形表示:
(4)作用:证明平面与平面
2.平面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的推论
(1)文字叙述:如果一个平面内有 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2)符号表示:
(3)图形表示:
(4)作用:证明平面与平面
3.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1
1.文字叙述:
2.符号表示:
3.图形表示:
4.作用:证明线面
4.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2
1.文字叙述: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 ,那么它们的交线
2.符号表示:
3.图形表示:
4.作用:证明两直线
5.结论: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B.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C.一个平面与两个平行平面相交,交线平行
D.一条直线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相交,则必与另一个相交
2.若α∥β,a⊂α,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是( )
①a与β内所有直线平行;②a与β内的无数条直线平行;③a与β内的任何一条直线都不垂直;④a与β无公共点.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④
3.如图是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
在这个正方体中,①BM∥平面ADE;②CN∥平面BAF;③平面BDM∥平面AFN;④平面BDE∥平面NCF.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4.已知直线a∥平面α,平面α∥平面β,则a与β的位置关系为 .
5. 如图所示,已知平面α∥平面β,A∈α,B∈α,C∈β,D∈β,AD∥BC.求证:AD=BC.
题型1: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例1. 如图所示,在正方体中,,分别是,的中点.
求证:平面平面.
【解题方法】
判定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四种常用方法
(1)定义法:证明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通常采用反证法.
(2)利用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证明时应遵循先找后作的原则,即先在一个平面内找到两条与另一个平面平行的相交直线,若找不到再作辅助线.
(3)利用推论:平面α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平面β内的两条直线分别平行,则α∥β.
(4)利用平行平面的传递性:若α∥β,β∥γ,则α∥γ.
【变式练习】
如图,在正方体中,是的中点,,,分别是,,的中点.求证:
(1)直线平面;
(2)平面平面.
题型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例2. 如图所示,在三棱柱ABC-A1B1C1中,D是BC的中点,D1是B1C1的中点,设平面A1D1B∩平面ABC=l1,平面ADC1∩平面A1B1C1=l2.求证:l1∥l2.
【解题方法】
面面平行性质定理的关键
(1)成立的条件:两平面平行,第三个平面与这两个平面均相交.
(2)定理的实质:面面平行⇒线线平行,其应用过程是构造与两个平行平面都相交的一个平面,由定理可知,两条交线平行,体现了转化思想与判定定理交替使用,可实现线面、线线、面面平行间的相互转化.
【变式练习】
已知分别是底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锥的棱的中点,平面与平面交于,求证:
(1)平面;
(2).
例3. 已知平面平面,是,外一点,过点的直线与,分别交于,两点,过点的直线与,分别交于,两点,且,,,则的长为( )
A.16 B.24或 C.14 D.或
【变式练习】
如图所示,P是三角形所在平面外点,平面平面,分别交线段于点,若,则与面积的比为( )
A.2:5 B.3:8 C.4:9 D.4:25
例4. 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2,点在线段上,且,平面经过点,则正方体被平面截得的截面面积为( )
A. B. C. D.
【变式练习】
如图,四棱柱ABCD﹣A1B1C1D1中,ABCD为平行四边形,E,F分别在线段DB,DD1上,且,G在CC1上且平面AEF∥平面BD1G,则( )
A. B. C. D.
题型3:探索性问题
例5.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AB∥CD,E,F分别为PC,PD的中点,在底面ABCD内是否存在点Q,使平面EFQ∥平面PAB?若存在,确定点Q的位置;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题方法】
探索型问题常用策略
(1)(条件探索型)所给问题结论明确,需要完备条件或条件需探索,或条件增删需确定,或条件正误需判断.
(2)(结论探索型)先探索结论再去证明,在探索过程中常先从特殊情况入手,通过观察、分析、归纳进行猜测,得出结论,再就一般情况去证明结论.
【变式练习】
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O为底面ABCD的中心,P是DD1的中点,设Q是CC1上的点,问:当点Q在什么位置时,平面D1BQ∥平面PAO?
2020-2021学年11.3.3 平面与平面平行第1课时学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11.3.3 平面与平面平行第1课时学案,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变式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B版 (2019)必修 第四册11.4.2 平面与平面垂直第2课时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B版 (2019)必修 第四册11.4.2 平面与平面垂直第2课时学案设计,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解题方法,变式练习,变式练习1,变式练习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11.3.3 平面与平面平行第2课时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11.3.3 平面与平面平行第2课时学案,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