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七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七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全课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涉及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从条件或问题出发、灵活确定解题思路和用列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现实问题中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增强分析问题的条理性和严密性;能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性的;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过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有:文字摘要、画图、列表等,由于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基础普遍薄弱,学习习惯欠佳,学习方法单一。因此,在学生已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策略的基础上,学生所采用的任何一种策略,在老师的眼中也许有优劣之分,但在学生的思考过程中并没有好坏之别,都反映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所做出的努力,只要解题过程及答案具有合理性,老师应及时给予肯定。
三、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94-95页例1,完成“练一练”及练习十七第1-3题。
四、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应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有条理的分析数量关系,并获得问题的答案。
2、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的交流和反思中,领悟列举策略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
4、培养探究意识、策略意识和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明白列举要按顺序地思考,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能用表格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会策略的价值和作用,并能主动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准备:
教具:学习卡、课件。
学具:小棒、课本、表格。
七、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出示学校光荣榜)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都在哪些地方见过呢?(学校)
指出:这是学校的光荣榜!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礼貌待人,光荣榜上一定会有你的名字和照片!
【设计意图:之所以选择光荣榜进行教学,是为了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鼓励他们认真学习。】
2、(留下长方形)请同学们仔细看看这张光荣榜,是我们认识的什么平面图形?
这就是我们之前认识的长方形,你们还记得长方形有什么特征吗?
学生说说长方形的特征。长方形较长的那条边是长方形的长,较短的那条边是长方形的宽。(师边说边比划)
根据长方形的长和宽,能求出它的什么?(周长和面积)长方形的周长怎么求呢?面积呢?
长方形周长=(长+宽)×2
长方形面积= 长×宽
追问:长方形中有几组长与宽呢?(两组)请一名同学上来比划长方形的一组长与宽。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长方形的相关知识,对新课作一个铺垫。】
互动新授
1、同学们已经明确怎样求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那就请同学们帮王大叔解决一下他的难题吧!
出示信息:王大叔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成一个长方形花圃。
(学生读题)我们先要理解王大叔给出的条件,才能真正帮他解决问题,读完这句话后,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一: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成的是一个长方形;
预设二:这块长方形花圃的周长是22米。(为什么?)因为每根木条长1米,用22根木条围成的长方形周长就是22米。
过渡:因为每根木条长1米,所以长方形的长和宽都是整米数。
同学们,如果我们要围长方形,在围之前先确定什么呢?(长和宽)
追问:如何确定长与宽呢?长方形周长=(长+宽)×2,由此得知,长+宽的和=22÷2=11(米),这就确定了长方形的长与宽。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长与宽的和等于11,以便于后续小棒的操作及思维想象。】
2、活动:现在请同学们用学具袋中的小棒,同桌之间一起动手摆一摆,用22根小棒摆一个你们喜欢的长方形?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请完成的小组把结果展示出来,同学们看看完成的这个表格是否完整,还有没有其他的摆法。
预设一:学生已把五种围法展示出来;
预设二:学生未完整找到五种围法。
(收学具)同学们已经操作完成并得到结论,请同学们快速收好学具。
【设计意图:为了使学生更多的参与到学习中,提高注意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观察比较
1、观察这张表格你有什么感受?(无顺序)那怎么办呢?学生自由发言(填表时按照顺序来填。)
那就用你们的方法,来重新整理表格,请学生上台整理表格。
我们可以把长方形的长按照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这样有序的一一列举出来。
2、下面我们一起有序的完成书上94页这张表格,假设长是10米的时候,宽是1米,接下来呢?学生有序的完成表格,学生自主完成5种长方形的面积计算。
(出示表格)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张表格,如果你是王大叔,你会选择哪种围法?
为什么长是6米,宽是5米时,面积最大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3、(出示长与宽相差数的表格)引导学生完成表格,仔细观察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和你的同桌讨论一下。
讨论得出:当周长一定时,长方形的长和宽相差越小,面积就越大。反之,长方形的长和宽相差越大,面积就越小。
4、小结:同学们真棒,帮王大叔解决了他的难题,当周长一定时,长是6米,宽是5米,围成的长方形面积最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无序列举和有序列举进行对比,体会到有序思考的重要性,加深对列举策略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回顾反思,加深理解
回顾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同桌之间说一说,抽学生说一说。
小结: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能列出解决问题的所有策略,有序思考不仅能保证列举时不重复,不遗漏,还有助于发现规律,这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出示课题)
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运用列举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呢?
学生自由发言。
出示3张数字卡片,让学生有序地写出组成的所有三位数。
3、小结:列举可以帮助我们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出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列举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思考。
【设计意图: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回顾,让学生再次感悟一一列举的作用和价值,从中体会解决问题科学性和有效性。】
(五)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指名学生读题后,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每两个时刻之间相隔40分钟)这里使用了什么计时法?(24时计时法)
出示4个时间,你认为哪些时间也会发出铃声?你能帮赵老师解决吗?
你会接着列举下去吗?让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学生有序地列举,现在你们可以选出哪些时间会发出铃声了吗?
完成“练一练”第2题
情境导入:放学铃声响了,吃饭的时间到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学校食堂今天供应了什么菜?
(出示菜谱)全班学生齐读题目,你知道小洪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吗?
追问:如果选定一种素菜,你还能按顺序列举出各种不同搭配吗?
【设计意图:通过解答与例题不同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体会策略的价值,巩固运用策略的方法丰富运用策略的经验。】
八、全课小结
回顾一下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回顾所学内容能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新学习的策略,内化一一列举的策略。】
课后练习
完成97页练习十七第1、2、3题。
【设计意图:通过课后练习,让学生对知识点有更全面的认识。】
十、拓展练习
小芳买一个书包80元,她有50元、20元和10元的纸币若干张,小芳有多少种不同的付钱方法呢?
【设计意图:在拓展运用中帮助学生巩固对“一一列举”策略的理解,同时也检测了学生掌握知识,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板书设计
用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
长+宽的和=22÷2=11(米)
有序
不重复
不遗漏
教学反思
课前。我认真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从中得知本节课要突出的重、难点。本堂课如果不能很清晰地讲解清楚,学生就不会真正地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于是,我就和组内老师积极讨论如何地设计这堂课。
本节课要突出的几个关键点:1、明确用22根1米长的小棒围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是22米,因为每根小棒长1米,所以长方形的长和宽都取整米数;2、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有序性的好处,这样做可以使符合条件的数据不重复、不遗漏;3、通过填表整理,探索规律。只要当学生真正学到了,面对实际问题时,他们才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上课前,我有几个环节进行了反复思考:
怎样很好地引导学生知道22根1米的木条围成的长方形周长就是22米?于是,我就设计一个光荣榜导入,让学生先整理、复习一下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这样学生就能清楚地知道长方形的周长;
怎样让学生整理数据时不重复、不遗漏呢?我设计填写移动表格的形式,先让学生同桌摆一摆,然后填写表格,粘贴在黑板上。学生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重复的数据,还有遗漏的数据。怎么办呢?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就会把重复的数据去掉,遗漏的数据补充。然后,请学生用自己的办法重新整理表格。通过一起有序的整理表格,得出:我们在整理数据时,要有序地一一列举出来,这样就可以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了。
怎样得知长是6米,宽是5米时,面积最大呢?我设计了一张长与宽的相差数的表格,先引导学生填写,然后让学生有序地填完,并与同桌说一说自己的发现,从中找到规律。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我尽量找一些孩子易懂的教学方法导入,这样学生就不会学的吃力,反而更加感兴趣。
通过学生与同桌摆一摆,然后填写移动表格,我强调填写表格时,竖着填写,上面一栏写出长的长度,下面一栏写出宽的长度,由于孩子没有认真听。出现了以下情况:1、把移动表格横起填写;2、只要求写出长和宽的长度,但孩子在数字前面写上了长和宽两个字,这样使移动表格更加混乱,这样就没有达到我预想的教学效果。
上完这堂课后,总体效果不错。因为我们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孩子的学习习惯欠佳,接受能力也不是很强,所以,设计本堂课时,我重点在讲解整理数据时要做到有序地思考,这样就可以使符合要求的数据不重复、不遗漏。由此,97页练习十七的第1、2、3题,我就没在课堂上花时间讲,我觉得孩子在课上真正听懂了,那这3题就不是问题了。
总之本节课的亮点在于:
引导学生真正理解题意。当我提出问题“从已知条件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不能及时答出来,我就慢慢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留给他们思考的空间。
移动的数字表格。通过学生与同桌摆一摆,得出围成长方形的长与宽后,填完表格并粘贴在黑板上,摆完后,让学生看看有什么样的感觉?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些数据重复了、有些数据遗漏了。学生动脑找出解决的办法,根据自己的办法重新整理表格。在整个教学设计中,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思考。
探求新知时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空间,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拓展应用,数学来源于生活,学好数学后,我又让生活还原于数学,增加一个购物的拓展题,开发学生的脑力,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进一步体现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我认为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法和学法,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学会用合适的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只要学生能解决实际问题了,就应该算是一节较为成功的课。
整节课与我的教学设计大致吻合,也达到了我预期想要的教学效果。虽然,在填写表格时出现了一点小插曲,但还是让孩子及时更正过来。即使移动卡片粘贴在黑板上觉得更加凌乱,但孩子也能真正理解其中包含的意义。在课堂中,我采用了同桌动手实践、讨论交流,让学生自己从中得知解决问题的策略及规律。学生在完成学习卡时,我先巡视了一遍,基本上学生已经完成了,我再让学生说一说。在这过程中,我重点强调与同桌说一说,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我发现自己在教学中有以下的不足:
开课前,由于自己紧张,在引导时不是很自然;
处理信息时,信息出示太快,未留充分的思考时间,就让学生来解决问题;
同桌之间摆一摆长方形,然后喊学生填表时,没有给学生强调如何填,有些孩子就横着填,有些孩子写得太小,与我的教学设计不吻合,由此粘贴在黑板上就不是很清楚;
上课的班级有学生51人,我教学设计都是同桌讨论交流,对于多出的一个孩子我忽略了,课后进行了深深地反思,课上我应关注每一个孩子,尤其是这种落单的孩子,我应该作为他的同桌,与他一起完成教学活动。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应该增加自己的洞察力,关注班上的每一个学生。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围绕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教学,上完课后,来到教室和孩子们沟通一下,发现孩子对本堂课的知识掌握还是很到位的。就像我正标题“做一根会思考的芦苇”,这个题目引用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的一篇散文,我们可以想象人可以没有手、没有脚,但不能想象人没有思想,一根普普通通的芦苇都会思考,更何况我们的孩子呢?这堂课就是要让孩子学会思考、学生学习。通过本次新秀奖活动,我受益匪浅,从抽到题目时的忐忑到进行磨课时的艰辛,最后呈现教学时的兴奋,都让我感觉每天很充实。教学的路程很艰辛,但在这路上最幸福的事,就是孩子真正学到了东西,看到他们脸上洋溢着学习的快乐,更坚定了我前进的步伐!
长
宽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七 解决问题的策略精品表格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基本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七 解决问题的策略优质表格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回顾反思,加深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七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再现,基本练习,综合运用提升,回顾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