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示范课ppt课件
展开19世纪,法国有个科幻小说家凡尔纳,他写了许多地理科幻小说,其中《从地球到月球》幻想发射一颗空心炮弹将人载到月球上去旅行;他的另一部小说《地心游记》则幻想到地球中心去探险,这两部小说代表了人类“上天入地”的梦想。100多年过去了,现在已有6 000多颗人造卫星飞上了天,月球旅行也已实现,甚至有航天器飞出了太阳系。思考讨论:我们生活在地球的表面,地表以下的地球内部是什么样的呢?
新知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分界面——不连续面(1)概念:从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这种波速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地球内部有两个明显的不连续面: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如下图:
(2)莫霍界面: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在这个不连续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如上图)。 (3)古登堡界面:在地下2 900千米处,在这里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3.地球内部圈层(1)内部圈层的划分:
(2)内部圈层的特征: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如下表
(3)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特别提醒岩石圈不等于地壳。①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即上地幔顶部)和地壳的总称。②岩石圈包括地壳,地壳是岩石圈的一部分。
新知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生物圈是地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1.组成及相互关系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2.空间分布范围特殊: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是唯一不占独立空间的圈层。如图所示:3.形成过程特殊:生物圈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
理解生物圈特殊性的思路1.组成成分特殊:生物圈由所有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环境组成,是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有机圈层,也是最活跃的圈层。
1.人们利用地震波——横波(S)和纵波(P)的传播速度及传播过程中发生的显著变化来确定地球内部结构,这种手段同样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活动中,如利用地震波寻找石油,其原理是( )A.S波、P波遇到液态物质波速都明显增加B.遇到石油时,S波完全消失,P波波速突然下降C.遇到石油时, S波、P波波速都明显下降D.遇到石油时,P波完全消失,S波波速突然下降
【解析】 横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纵波可以通过固、液、气三态物质。因此如果横波消失,则一定遇到了非固态物质,有可能是石油,当然也可能是天然气或地下水,这需要通过钻井取样来进一步确定。【答案】 B
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们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内部结构。据此回答2~3题。2.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现在距离地面大约2 900 km深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低为0,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了( )A.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B.该深度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明显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D.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的差异
【解析】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所经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因此地震波速发生变化的地方,其上下层物质的组成应该存在很大的差异。【答案】 D
3.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石油为液体,横波传到含油层时会消失,而纵波可以通过任何状态的物质。【答案】 A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有( )A.①为地壳 B.②为岩石圈C.③为软流层 D.④为下地幔5.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A.①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B.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C.③圈层横波不能穿过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
4~5.【解析】 图中①为大气平流层,②为地壳,③为软流层,④为外核,⑤为内核。平流层(①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外核(④层)的主要成分虽以铁、镍为主,但却是液态,③层横波能穿过。【答案】 4.C 5.B
请填写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中方格中的内容。
一、地球外部圈层结构---大气圈、水 圈、生物圈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1、划分依据——地震波(纵波与横波) 2、不连续面 3、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地壳 ---地幔---地核(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 4、地壳与岩石圈
教材P21读图思考1.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波速度的突然变化说明了物质组成的突然变化。2.从莫霍界面向下,纵波和横波都可以传播且速度增大,可以推断地幔仍为固态,但物质成分发生了改变。从古登堡界面向下,纵波速度减小而横波消失,可以推断地核的外核可能为液态。
教材P23活动(点拨:这是一个拓展内容,对四大圈层的学习,重点放在其空间分布上,对它们的相互联系,不要求此时就能完全回答,可留待以后章节再深入探讨。)如开放性问题:1.地球上的各种水体是相互联系的吗?2.地震、火山为什么会爆发?它们释放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3.为什么生态系统内能量是逐级递减的,而物质却是守恒的?4.海水为什么会不断运动?洋流与潮汐是一回事吗?
答案:地震发生时,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从震源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的震动。地震波分纵波(P波)和横波(S波),纵波传播的速度较快,最先到达地面,引起地面上下跳动;横波传播的速度较慢,随纵波之后到达地面,引起地面左右晃动。所以,当地震发生时,人们首先感到地面上下跳动,然后左右晃动。
地震发生时人的感觉到地面是如何晃动的?
地壳和岩石圈有什么区别? 答案:地壳是岩石圈的一部分,是组成地球内部圈层最外的一个圈层。岩石圈则包括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和地壳的全部。
答案:地球的外部圈层由大气圈、生物圈、水圈等共同组成。具有三个特点: (1)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系统外的宇宙空间和地球内部始终保持着物质和能量联系; (2)它是一个不均一的层面,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异; (3)它在不断地变化着。
地球的外部圈层有什么特点?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获奖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a href="/dl/tb_c162414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获奖教学ppt课件</a>,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地球的内部圈层,自主学习,地震波,岩石圈,地球内部圈层特点,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生物圈,大气圈的组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一等奖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一等奖课件ppt,共60页。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说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说课ppt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鸡蛋有几层,活动一自主学习,拓展延伸,min,活动二小组讨论,古登堡界面,读图思考以下问题,上地幔,下地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