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八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2 重力势能教学设计
展开8.2 重力势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的特点。
2.理解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3.知道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
4.知道弹性势能的概念,知道弹性势能大小的相关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微元法和图象法计算变力做功的问题,理解重力势能与零势能面的选择有关,是一个相对物理量,大小取决于到零势能面的高度。
2.利用微元法和图象法计算变力做功的问题,理解重力势能与零势能面的选择有关,是一个相对物理量,大小取决于到零势能面的高度。
3.在探究过程中渗透科学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实验过程观察法及实验结果分析法,体会用“实验法”和“理论推导”相互验证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渗透在探究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2.通过探究过程体会物理学的逻辑之美和方法之美,体会数理的巧妙结合,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享受成功的乐趣。
重点:
1.重力势能的概念。
2.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难点:
1.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2.重力势能的概念。
3.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初中我们已经定性地学习了重力势能,物体的质量越大、所处的位置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这一节我们来进一步定量地研究重力势能。你认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应该是怎样的呢?
二、讲授新课:
1、重力做的功
设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从与地面高度为h1的位置A,竖直向下运动到高度为h2的位置B(图甲),这个过程中重力做的功是
WG=mgΔh=mgh1-mgh2
再看另一种情况。质量为m的物体仍然从上向下运动,高度由h1降为h2,但这次不是沿竖直方向,而是沿着一个斜面向下运动到B′,再水平运动到B(图乙)。
物体沿斜面运动的距离是l,在这一过程中重力做的功是
WG=(mgcosθ)l=mgΔh=mgh1-mgh2
注意:B′沿水平方向运动到B的过程中,重力不做功。
物体沿曲面滑下时重力做的功
假设这个物体沿任一路径由高度是h1 的起点A,运动到高度是h2的终点B,如图。我们把整个路径分成许多很短的间隔AA1,A1A2,A2A3 ,…
由于每一段都很小,因而都可以近似地看做一段
倾斜的直线。设每段小斜线的高度差分别是∆h1,
∆h2,∆h3 …则物体通过每段小斜线时重力所做的
功分别为 mg∆h1,mg∆h2,mg∆h3, …物体通过
整个路径时重力所做的功,等于重力在每小段上
所做的功的代数和,即
WG=mg∆h1+mg∆h2+mg∆h3+…
=mg(∆h1+∆h2+∆h3+ …)
=mgh
=mgh1-mgh2
分析表明,物体运动时,重力对它做的功只跟它的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而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也就是说,只要起点和终点的位置不变,不论物体沿什么路径运动,重力所做的功都相同。功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起点高度的乘积mgh1与跟终点高度的乘积mgh2两者之差。
WG=mgh1-mgh2
2、重力势能
物体所受的重力mg与它所处位置的高度h的乘积 mgh,具有特殊的意义。
定义:物体所受的重力mg与它所处位置的高度h的乘积mgh叫重力势能。
符号:EP
标量,单位是焦耳(J) 1J =1kg·m·s-2·m =1N·m
重力势能的改变和重力做功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
WG=EP1-EP2
重力势能的“四性”
标量性:重力势能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但有正负。
相对性:选取不同的水平面作为参考平面,其重力势能具有不同的数值,即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有关。
绝对性:物体在两个高度不同的位置时,由于高度差一定,重力势能之差也是一定的,即物体重力势能的变化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无关。
系统性:重力是地球对物体吸引而产生的,如果没有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就不会有重力,也不存在重力势能,所以重力势能是这个系统共同具有的,平时所说的“物体”的重力势能只是一种简化的说法。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
思考与讨论
若重力做的功与路径有关,即对应于同样的起点和终点,重力对同一物体所做的功,随物体运动路径的不同而不同,我们还能把mgh叫做物体的重力势能吗?为什么?
分析:如果重力的功与路径有关,我们就不能把mgh叫做物体的重力势能了。
解:因为重力做功对应着重力势能的改变。当重力功与路径有关时则h不能与重力的位移相对应,不能称为重力势能。
3、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1.为了比较势能的大小我们通常选一个参考面,处在参考面的物体的重力势能为0 ,参考面上方的物体的重力势能是正数,参考面下方的物体的重力势能是负数。
2.参考面的选取不影响重力势能的变化: EpB-EpA =-2mgh
说明:
1、参考面(0势能面)的选取是任意的。
2、选不同的参考面,物体的重力势能各不相同(相对),但对重力势能的变化没有影响(绝对)。
3、通常选地面为参考面。
4、弹性势能
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各部分之间由于弹力的相互作用而具有的势能。
4.弹性势能的产生原因
(1)物体发生了弹性形变
(2)各部分间的弹力作用
5.影响弹性势能的因素(从弹力做功的角度考虑)
(1)弹簧的形变量l(形变量是指拉伸或压缩的变化量)。因为形变量越大,用力越大,做功越多。
(2)弹簧的劲度系数k。拉伸相同的长度,不同弹簧的“软硬”不一样,做功不一样。
6.弹性势能与弹力做功的定性关系
(1)弹力做负功时,弹性势能增大,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2)弹力做正功时,弹性势能减小,弹性势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7.弹性势能与弹力做功的定量关系: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的关系式为W弹=-ΔEp=Ep1-Ep2.
弹性势能与重力势能的区别
势能也叫位能与相互作用的物体的相对位置有关。重力势能是由地球和地面上物体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弹性势能是由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各部分的相对位置决定的。
练习:见ppt
【板书设计】
8.2 重力势能
一、重力做的功
1、重力做功的特点
物体运动时,重力对它做的功只跟它的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而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2、重力的功
WG=mgh1-mgh2
二、重力势能
1、大小:E=mgh;
2、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WG=Ep1-Ep2
三、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1、参考平面
2、重力势能的正负
在参考平面上方的物体,重力势能是正值;
在参考平面下方的物体,重力势能是负值。
四、弹性势能
在弹性限度内,劲度系数越大,被拉伸或压缩的长度越长,弹簧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教学反思】
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2 重力势能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2 重力势能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工具,教学流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2 重力势能精品表格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2 重力势能精品表格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必修 第二册2 重力势能教案: 这是一份物理必修 第二册2 重力势能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教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