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七年级上册第1章 有理数1.4 有理数的加减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沪科版七年级上册第1章 有理数1.4 有理数的加减教案及反思,共2页。
课时主题
有理数的加法
课时
第2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加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综合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及加法运算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公式的简洁美,对称美。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
教学重点
如何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
教学手段
板书、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问题引入
出示问题:
计算:
(1)(-17)+(-7)
(2)(-12)+9
(3)(+9.7)+(+2.8)
(4)(-1.25)+1.25
(5)3.75+2.5+(-2.5)
(6)
教师引导学生看第5小题中,2.5和-2.5有什么关系,能不能把它们结合在一起;第6小题中 与- 有什么关系;- 与- 是同分母的负分数,能把它们结合在一起吗?如果能,请学生回忆一下,这符合什么运算律。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奠定基础
新知探究
出示问题:
1、计算
(1)5+(-13)
(2)(-13)+5
(3)(-4)+(-8)
(4)(-8)+(-4)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1)(2)两题,(3)(4)两题,它们的结果有怎么样的关系?能用什么符号把(1)(2)两式,(3)(4)两式连接起来呢?
然后教师试着让学生用语言叙述所得的结论。
师总结: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即加法交换律:a+b=b+a
2、提出问题:
计算:
(1) [3+(-8)]+(-4)
(2)3+[(-8)+(-4)]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得到:
[3+(-8)]+(-4)=3+[(-8)+(-4)]
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上述规律,
师点评后总结: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和不变,即加法结合律:
(a+b)+c=a+(b+c)
3、加法运算律的应用
根据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推出:多个有理数相加,可以先交换加数的位置,再运用结合律进行运算。
看下面题目,教师板书:
16+(-25)+24+(-32)
引导学生分析如何应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计算。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点评后,板书解题过程,强调解题的规范性,同时追问每一步的理由根据。
学生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
反馈练习
1、计算:
(1)23+(-17)+6+(-22)
(2)5+(-6)+3+9+(-4)+(-7)
(3)-24+(-3.7)+(-4.6)+5.7
教师巡视指导,找两个第三小题做法不同的学生进行板演。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两种解题方法,进行必要的概括和总结
2、用简便方法计算:
(1)-+13+(-)+17
(2)3+(-2)+5+(-8)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道题与前面的题目比较有什么不同。
学生练习并举手答问
课时总结
请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教师总结:对于三个有理数相加,按下列过程计算比较简便:
1、先将其中的相反数相加;
2、再将正数、负数分别相加;
3、最后求出异号加数的和。
学生讨论总结举手答问
作业
同步练习上的作业题
板书设计
以课件为主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科版七年级上册1.4 有理数的加减教案,共3页。
这是一份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有理数1.5 有理数的加法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重点难点,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1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