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 圆(上)21.4 圆周角教学设计
展开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圆周角
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否
学科
数学
学段: 第三学段(7——9年级)
年级
九年级
相关领域
图形与几何
教材
书名: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
教学设计参与人员
姓名
单位
联系方式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节课在设计时依据《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数学教学要注重启发,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更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所以本节课我采用体验探究的教学方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探索和建构知识,要突出学习者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本节课设计时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圆周角度数定理”的主动探索,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合作交流、发现猜想,再通过画板演示,验证猜想,最后通过理论证明、归纳定理.在定理的形成过程中,体验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京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章圆周角第1课时的内容.《圆周角》是在圆的有关知识、圆心角和圆周角的概念,圆心角度数定理的基础上对圆周角的度数定理的探索,理清圆心角、圆周角、所对弧三者的关系在圆的有关说理、作图、计算中应用比较广泛,在研究圆与其它平面图形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 在教材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通过对圆周角和圆心角关系的探索,进一步掌握说理和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属于知识的梳理、综合阶段从方法角度看,在圆周角与圆心角关系的证明过程中,渗透了由特殊到一般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和转化思想,落实了推理能力和几何直观.
学生情况:
在知识方面,学生可以叙述圆心角的定义和度数定理,并可以应用性质解决简单问题.通过前期的课堂表现、作业、测验、谈话等方式,统计发现:
在《圆心角知识梳理》中,班级31名学生中有25人能够说出圆心角形的定义和度数定理,并且可以对照图形和符号语言叙述相应的结论;有23人能够说出圆周角的定义,并且知道二者的区别.在《圆心角检测》中发现,有22名的学生可以用圆心角形度数定理解决简单求角或弧度数的问题.
教学方式:启发式、探究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的过程.”为此我在教学采用启发探究的教学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经过动手、动脑、操作、观察、分析、合作、交流、猜想,再从理论方面证明定理.最后学生归纳定理,使每个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最后在定理的应用过程中加深认识.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技术准备:几何画板课件、学案、圆规、直尺.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1.通过观察、度量、猜想、验证、证明、归纳、探索圆周角度数定理的过程,理解分类讨论的必要性,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及转化的思想方法.
2.通过对比、分析、归纳圆周角与圆心角的的区别与联系,进一步理解圆心角、圆周角、所对弧的度数关系.
3.在定理的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实践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态度.
教学流程示意
开放练习,深化理解
探索新知,形成定理
对比分析,理清关系
复习引入,提出问题
分层作业,巩固提高
教学过程(文字描述)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为能更多地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为以下四个环节:
1.复习引入,提出问题:通过画图回忆圆心角、圆周角定义和圆心角度数定理,理解圆心角度数转化为弧度数去求,从而引出圆周角度数如何计算.
2.探索新知,形成定理:本环节经历五个过程,即动手实验,发现猜想;说理论证,证明猜想;画板演示,验证猜想;语言叙述,归纳定理;对比分析,理清关系.在定理的证明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采取学生讲解,注意关注证明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活学活用.学生亲身经历定理的形成过程,体会探索的乐趣.这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而且体会研究问题的方法与思路,为学生今后学习其他几何定理奠定了基础.
3.对比分析,理清关系:学生对比圆心角和圆周角的区别与联系,进一步理解圆心角、圆周角、所对弧的度数关系.
4.练习巩固,深化理解:通过两个练习题的条件开放和结论开放,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5.分层作业,达标检测:通过分层作业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学生依据课堂学习情况自主选择,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收获.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技术应用
时间安排
复
习
引
入
提
出
问
题
【画图】如图,在这个圆中任意画出一个的圆心角.
【回忆】
1.什么是圆心角?如何求出这个圆心角的度数?
预设:圆心角定义:顶点在圆心的角是圆心角.
转化为圆心角所对弧的度数。
2.画出这条弧所对圆周角,什么是圆周角?一条弧所对圆周角有多少个?画一画.
预设:顶点在圆上,且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叫圆周角.
一条弧所对圆周角有无数个.
3.针对这些圆周角你想继续研究什么?
预设:
(1)如何求出这些角的度数?
(2)既然这些角都对同一条弧,那么这些角的度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引入】今天我们学习圆周角度数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圆周角)
画图、回忆、表达.
画出圆周角
联想、思考、提问
复习圆心角,为新知识做准备.
理解一条弧所对圆周角有无数个
引出课题
学案
8
探
索
新
知
形
成
定
理
【思考】既然同一条弧所对圆周角有无数个,我们又要研究这些角的度数,势必对这些圆周角进行分类,分类的标准是什么?画图说明.
预设:从圆心与角的位置关系分类,分为三类:如图.
图1 图2
图3
图1:圆心在角的一条边上
图2:圆心在角的内部
图3:圆心在角的外部
【猜想】圆周角度数和谁有关系,什么关系?
预设:
(1)与它所对弧的度数有关.
(2)与同弧上的圆心角度数有关.
【探究任务】圆周角度数与所对弧度数的关系?或同弧上圆心角度数的关系?
(一)动手实验,发现猜想
度量它们的度数,猜想它们的关系.
图
圆周角
弧度
圆心角
关系
1
2
3
【猜想】
(1)圆周角度数等于所对弧度数的一半.
(2)圆周角圆周角度数等于同弧上圆心角度数的一半.
两种不同表述方法归结为一个为:一条弧所对圆周角度数等于圆心角度数的一半.
(二)画板演示,验证猜想
(三)说理论证,证明猜想
【思考】如何证明猜想?已知、求证分别是
什么?
已知:在⊙O中,∠C是圆周角,∠AOB是圆心角,它们都对弧AB.
求证: ∠C=∠AOB.
【思考】是否上述三个图都需要证明,如果都要证明,先证哪个,为什么?
预设:第一类情况最特殊容易验证,第二、第三类情况教师引导学生由圆的轴对称性联想到作辅助线“直径”,可以把第二、第三类情况转化为第一类来验证.
第一类:圆心在圆周角一边上
∠C=∠AOB∠B=∠COB=OC
转化
第二类:圆心在圆周角内部
分解
∠C=∠AOB∠ACD+∠BCD=(∠AOD+∠BOD )∠ACD=∠AOD、∠BCD=∠BOD
第三类:圆心在圆周角外部
转化
作直径
分解
∠C=∠AOB∠BCD -∠ACD =(∠BOD -∠AOD)∠ACD=∠AOD、∠BCD=∠BOD
(四)语言表述,归纳定理
【圆周角度数定理】一条弧所对圆周角度数等于圆心角度数的一半.
∵∠C、∠AOB都对弧,
∴∠C=∠AOB.
学生画图,互相交流,归纳圆周角的分类.一生展示.
度量,填表.
提出猜想.
几何画板演示
学生叙述已知和求证,先尝试证明,小组交流讨论.
学生讲解展示
归纳定理,学生表述
培养学生作图能力和合作意识,渗透分类的思想.
学生动手实践,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索解决问题.教师适时点拨、指导
本环节首先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突出了重点,然后教师通过引导,环环相扣把难点突破,其间有机渗透分类、化归的数学思想,使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研究问题的方法.
学案
学案
5
20
对比分析理清关系
【填表】
角
定义
图形
度数定理
关系
圆心角
圆周角
学生填表对比
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学案
2
练
习
巩
固
深
化
理
解
1.如图1所示,A、B、C、D四点都在⊙O上,∠BOC=100,你还可以求什么元素的度数?
图1
2. 如图2,在⊙O中,AB是⊙O的直径,添加一个条件,如 = °,
求∠AOC= .
图2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通过开放性问题设置,让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发散思维.
学案
10
分
层
作
业
达
标
检
测
基础题:
1.如图1,半径为2cm, ∠BDA=45°,则AB长是 .
图1
2.如图2,∠A是⊙O的圆周角,∠A=40°,则∠OBC =
图2
中等题:
3.在⊙O中,∠BOC=100,则弦BC所对的圆周角是 度.
4.如图3,AD是⊙O直径,BC=CD,∠A=30°,
求∠B的度数.
图3
提高题:
如图4,求∠1+∠2+∠3+∠4+∠5= .
图4
课下完成
检测学习效果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一、课堂评价
1.关注学生对“圆周角度数定理”的理解,能否动手实践、观察、分析、猜想、证明、探索、归纳定理内容.
2.关注学生能否理解分类讨论的必要性,并进行三种情况的证明.
3.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能否在活动中积极思考,是否愿意展示交流自己的想法,与人合作的意识与能力等.
4.对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
二、课后评价
1.以作业的形式反馈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
2.以谈话的方法调查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学习情况,改进教师的教学.
评价量规:课堂表现评价表
初三(3)班学生数学课堂表现评价表 时间:
项目
发言
独立解决
同伴帮助
展示交流
小组疑问
整体评价
组长
组员
以组为单位评价小组整体或是每个成员的表现,记分评比.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通过教材的重组,使教学内容更加系统和条理,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接受水平,让学生始终处于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不断感受到新的挑战并体验新的成功,环环相扣地引导学生一步步实现本节课的目标.
本节课设计的操作过程具有探索性、思考性和创造性.这样的设计能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与空间.通过复习圆心角定义和度数定理,及圆周角定义,从而提出圆周角度数如何计算,引发学生联想,带着疑问开始探索;随后通过动手实践、观察、分析、发现猜想;再通过几何画板演示观察,再次验证猜想的合理性;最后通过理论证明,归纳、总结定理,用三种语言表述定理;通过对两个度数定理的对比理清圆周角、圆心角、弧之间的度数关系,加深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参与,让学生去猜想,去归纳,去内省,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真正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到位.
2021学年21.4 圆周角教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21.4 圆周角教案,
数学北京课改版21.4 圆周角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北京课改版21.4 圆周角教案,
初中北京课改版第二十一章 圆(上)21.4 圆周角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北京课改版第二十一章 圆(上)21.4 圆周角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