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第1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课时目标,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
    2.反复诵读,体会孟子说理论证的特点,品味对举、排比等句式的表达效果。
    3.理解文章的内涵,积累文中的名言警句,背诵课文。
    【课时目标】
    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背诵课文。
    2.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内涵。
    3.体会孟子说理论证的特点,品味对举、排比等句式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文本导入
    师: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得人心者得天下。”这是“亚圣”孟子在《孟子·离娄上》中提出的观点,我们本学期学的第一课《消息二则》中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西路军胜利的原因之一就是“得人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深入探究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
    (板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设计意图】由孟子的观点引入对本学期第一课的回顾,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二、预学展示
    1.作者简介
    课件出示: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其文章气势充沛、逻辑严密、语言流畅、论事论理雄辩有力。
    2.作品简介
    课件出示: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学说以及有关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其特点包括:①长于言辞,气势磅礴,论证严密,雄辩色彩鲜明;②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阐述道理。对后世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设计意图】文学常识用屏显的形式出现,意在巩固学生的自学效果。
    三、合作探究
    1.熟读课文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学生听读,注意把握字音、停顿、重音。
    (2)学生齐读课文,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方法指导:注意排比句的节奏。
    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译读课文
    (1)译读课文“天时不如地利……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这部分内容,把握文意。
    学生自行翻译课文,圈点勾画,标示出疑难词句。
    课件出示:
    天时: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地利:指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物质条件的优势)。
    人和:指作战时人心一致,内部团结。
    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郭:外城。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
    环:围。
    (2)译读课文“城非不高也……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这部分内容,把握文意。
    学生自行翻译课文,圈点勾画,标示出疑难词句。
    课件出示:
    池:护城河。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皮革制成的甲、胄、盾之类。
    委:放弃。
    去:离开。
    域:限制。
    固:巩固。
    威:名词用作动词,震慑。
    3.品读文章
    师:请同学们仔细品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设问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预设 中心论点即“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师补充:孟子提出天时、地利、人和的概念,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推进。用两个“不如”,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三者之间的比较,实质上是重在前二者与后者的比较,强调指出各种客观条件在战争中都比不上“人和”这个条件,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在比较中立论,给人的印象极其深刻。句式亦极相同,语气十分肯定,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设问2: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
    预设 作者围绕中心论点,连用两个论据进一步论证。首先选取攻战的例子,从进攻的一方阐明“天时不如地利”,区区小城,四面受围而不能克,即使有得“天时”者,也不能胜,旨在说明“地利”重于“天时”;接着同样选攻战的例子,从防守的一方说明即使在占有“地利”的情况下——“城非不高”“池非不深”“兵革非不坚利”“米粟非不多”,但有人却弃城而逃,因为“地利”亦难比“人和”。这两个例子均非实际战例,而是泛指,即除特殊情况外,一般如此。因而使论证具有普遍的意义和一定的说服力。
    设问3:这篇短论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预设 逐层论证,层层深入。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接着运用战例,分别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了“人和”的重要性;接着进一步阐发,说明欲得“人和”,必先要“得道”。
    全文紧紧围绕得“人和”这一中心,环环相扣,逐层推理,显示出极其严密的论证艺术和极强的逻辑性。
    设问4:文章第5、6、7句运用了什么句式?有什么效果?
    预设 (1)运用排比句,再次强调“地利”不如“人和”。(2)运用对举句式,将“得道者”与“失道者”的后果互相衬映,点明文章主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疏通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论证思路。
    四、当堂检测
    师:孟子的观点在今天有什么普遍意义呢?
    (生交流讨论)
    预设 治国、作战以及做任何事情,都要顺乎民心,合乎正义,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失去民心,注定是要失败的。
    【设计意图】体会孟子思想在当代的指导意义,增强学生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
    【板书设计】

    相关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学习目标,作者简介,作品简介,背景链接,读音停顿,疏通文意,文体知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2018)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2018)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3 《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3 《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共4页。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