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3.3 余角和补角教案设计
展开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角的比较,角的和与差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
2.内容解析
角的比较,角的和与差,角平分线是本章重要的基础知识,也是后续学习图形与几何所必备的。角的大小比较方法有两种:度量法和叠合法。其中,叠合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叠合两角时要注意两角的顶点及一边重合,另一边落在第一条边的同旁,保证可比性。度量法中量角器起到了一个移角的作用,其实质是将两个角移动后叠合在一起。继比较两角的大小之后,自然会产生角的和与差的问题,进而又会产生等分问题。
与线段的比较、和与差、中点一样,对于角的比较、角的和与差、角平分线,也是从数和形两方面来研究。主要研究方式是类比学习,按知识内容,线段的比较、和与差、中点与角的比较、角的和与差、角平分线进行类比;按叙述方式,都采用图形语言、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综合描述所研究的对象;按学习过程,都注意从具体到抽象(模型→图形→文字→符号)。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角的大小、角的和与差、角平分线的意义及数量关系;感受类比的思想。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教学目标
(1)理解角的大小、角的和与差、角平分线的意义及数量关系,并会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进行描述。
(2)类比线段的大小、和与差、中点,学习角的比较、角的和与差、角平分线,体会类比的思想。
目标解析
达到目标(1)的标志是,学生能从图形和数量关系两个角度认识角的大小,会用度量法和叠合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能从形和数两方面认识角的和与差及角平分线,知道两个角的和、差仍然是一个角,会进行角的和、差或等分的度数的计算;能结合图形,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描述,反之,能将用符号语言或文字语言所表述的图形及关系,用图形直观表示出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达到目标(2)的标志是,在学习过程中,能结合学习线段内容的经验,想象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能对学习进程心中有数;能将对线段的大小、和与差、中点的研究方法和基本套路迁移到角的相关问题研究中,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类比研究线段内容的方法,学生在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的理解上,不会有困难。困难的是本节课学生还会经历“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的转换。要求学生能结合角的大小、和与差、角平分线的直观图形,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描述它们,反之,能将用符号语言或文字语言所表述的图形及关系,用图形直观表示出来。原因是: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的综合运用,要求学生必须对研究对象从数和形上有着深刻的理解,并具有读图和画图的能力;而目前学生在这些方面仍缺乏培养和训练,对于图形、文字、符号语言的综合运用,虽然在学习线段知识时已有接触,但要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训练。
基于上面对本节课的教学问题诊断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用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描述角的大小、角的和与差关系及角平分线。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充分利用实物和几何模型进行教学,也可以通过几何画板展示角的大小比较以及三角板拼角过程。让学生动手操作和参与,使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动中认识图形,准备透明或半透明纸、三角板、量角器,进行有关的图形操作。
五、教学过程设计
温故知新,引入课题
问题1 如图已知线段AB、CD,你有哪些办法比较它们的大小?
师生活动:学生回忆,回答问题。
教师关注:通过回忆线段的比较方法,引导学生想到比较两个角大小的方法。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
2.观察思考,探究新知
问题2 类比线段大小的比较,你认为该如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师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在透明纸上画一个角,邻座之间比较它们的大小,并要求学生说明怎么比较。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代表展示交流。
学生展示交流后提问:比较角大小的方法有几种?每种方法中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教师在学生展示交流的基础上,利用课件演示用量角器量角、用叠合法比较角的大小过程,归纳操作要点:
量角器量角时要注意:对中,重合,读数;
叠合两角时要注意:(1)重合(两角的顶点及一边重合),(2)同旁(另一边落在第一条边的同旁,并由另一边确定角的大小)。
提出问题:两个角的大小关系有几种?你能结合图形用符号表示吗?
师生活动:学生画出图形,并用符号表示(如图1所示),指出两个角的大小关系有且仅有三种情况。
图1
教师关注:学生运用度量法、叠合法比较角的大小操作的规范性;学生是否能体会两个角的大小关系有且仅有三种情况。
设计意图:类比线段比较长短的知识与方法,对角的比较大小的方法加深理解。按照“几何模型——图形——文字——符号”的学习程序,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指出对于两个角的大小关系有且仅有三种情况:大、小、等,为以后分类研究一些有关角的问题奠定基础。
问题3 如图2,图中共有几个角?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生活动:学生确定角的个数,明确角之间的和差关系。
教师关注:学生是否能发现角的和差关系,若学生仅说出它们的大小关系,教师可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图形,类比线段的和与差,发现角的和差关系。
学生完成上述问题后提问:
你能用符号表示这些角之间的和差关系吗?
教师关注:学生能否理解角的和与差的意义。
设计意图:在角的比较大小的图形上,进一步提出角的和差问题,这样过渡自然流畅。同时针对同一图形从不同角度提出新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遵循“图形——文字——符号”的学习过程,在图形与等式之间建立一种关系,让学生了解两个角的和或差,仍然是一个角。同时也说明角的和差的度数,就是它们度数的和差,达到形与数的结合。
问题4 利用一副三角尺,你能拼出15°、75°、105°的角吗?你还可以拼出其他角吗?这些角有什么规律?
师生活动: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师生归纳。
师生归纳:一副三角尺上的角都是常用的角,它们是30º、45º、60º、90º的角,利用这些角可以很方便的画出与这些角相关的一些特殊角,如:15º、75º、105º、120º、135º、150º、165º等。
设计意图:提出挑战性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巩固了角的和与差概念,同时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及大小的感受。
问题5 观察动画,在图2中,射线OB有没有一种特殊位置,若有,此时三个角之间又存在怎样的关系?
师生活动:画出图形,如图3,明确角平分线的概念,并结合概念给出几何表示式。
提出问题:类似角的平分线,还有角的三等分线(图4)、四等分线等等。你能得到一个角的平分线吗?
师生活动:学生画图展示交流,归纳方法(用量角器、折纸)。
教师关注:学生所用方法是否准确规范。
设计意图:从角的和差问题中,将射线OB的位置特殊化,并类比线段的中点,引出角平分线的概念。体现了由一般到特殊,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通过如何得到一个角的平分线,进一步明晰角平分线的概念,为后续学习轴对称和研究有关图形的翻折问题打下基础。
例题示范,应用新知
例1 如图,O是直线AB上一点,∠AOC=53°17′,求∠BOC的度数。
例2 把一个周角7等分,每一份是多少度的角(精确到分)?
师生活动:对于例1学生先观察图形,分析出∠AOC与∠BOC的和是∠AOB。然后教师板书,示范运算过程。讲解这里的加与减,要将度于度、分与分、秒与秒分别相加、减,分秒相加时逢60要进位,相减是要借1作60。本题中应借1°,化为60′。对于例2,学生可以根据题意列出算式,教师要详细说明除的过程,使学生看到把度的余数继续再除的情况。
设计意图:例1通过观察图形,得出角的和差关系,并进行数量上的计算。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例2通过把周角7等分,将角平分线扩展到七等分线。同时,这两个例题也涉及了角中的加减、乘除的运算,要求学生会进行度、分、秒的计算。
补充例题:计算:(1)48°39′+ 52°31′
(2)21°25′×3
设计意图:让学生看到角度运算时的进位情况。
基础练习,巩固应用
(1)如图所示,填空:
①∠AOC=_______+________;
②∠AOB=_______-________
或者∠AOB =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AOB=∠COD,则∠AOC_______∠BOD.(填“>”、“<”或“=”)
(2)如图,∠AOB=90°,OC平分∠AOB,OE平分∠AOD,若∠EOC=60°, 则∠AOC=______°,∠AOE=______°,∠EOC=_____°.
设计意图:练习(1)通过观察图形,得出角之间的和差关系,提高学生对角的和差意义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练习(3)巩固角平分线性质和角的和与差概念,能使学生加深对角平分线概念的认识,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意识。
共同回顾,归纳小结
本节课我们掌握两种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学习了角的计算,同时也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类比。
设计意图:总结学习经验与方法,解决疑惑。
布置作业
(1)教科书习题4.3第4,5,6题。
(2)选做题:若∠AOB=60°,∠BOC=40°,则∠AOC是多少度?
六、目标检测设计
1.如图,(1)∠AOB_____∠AOC, ∠COD______∠BOD(填“>”、“<”或“=”)
(2) ∠AOB +∠DOB=________;
∠DOC+∠BOC=_________;
∠AOD -∠DOC=_________;
∠AOC-∠AOB=_________.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根据叠合法比较角的大小的掌握情况。同时,检测学生对角的和与差的意义、符号语言的掌握情况,以及识图能力。
2.如图,OP是∠AOB的平分线,则∠AOP=_____∠AOB, ∠AOB=______∠BOP.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角平分线的概念以及符号语言的掌握情况。
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内容和内容解析,目标和目标解析,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教学支持条件分析,教学过程设计,目标检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课时,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探究,小结,当堂检测,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