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四课 侵权责任与权利界限 -【新教材】统编版高二政治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必背知识清单

    第四课 侵权责任与权利界限 -【新教材】统编版高二政治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必背知识清单第1页
    第四课 侵权责任与权利界限 -【新教材】统编版高二政治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必背知识清单第2页
    第四课 侵权责任与权利界限 -【新教材】统编版高二政治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必背知识清单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四课 侵权责任与权利界限 -【新教材】统编版高二政治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必背知识清单

    展开

    这是一份第四课 侵权责任与权利界限 -【新教材】统编版高二政治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必背知识清单,主要包含了权利保障 于法有据,权利行使 注意界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
    ⑴承担侵权责任的依据:法律保护民事主体的各项人身权和财产权。行为人侵害他人的民事权利,应当依法承担侵权责任。
    ⑵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
    ①侵权责任承担方式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惩罚性赔偿。
    ②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民事权利遭受侵害的形式多种多样,侵权人所须承担的法律责任也有所不同。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
    【特别提醒】民事权利侵权形式不同,侵权责任承担方式也不同
    【易混易错】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
    ⑶民法对诉讼时效的规定
    ①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②当民事权利受到侵害时,权利人应当及时提出相关请求。
    2.侵权责任中的情理法
    ⑴一般侵权责任
    ①侵权责任的一般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②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A.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了损害。
    B.行为人主观上存在过错。
    a.形式:故意或者过失。
    b.影响:不影响其承担民事责任,但过错程度对于衡量其责任大小具有法律意义。
    ③侵权责任的必备条件:该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一个人只能对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后果负责,法律通常要求受害人确定损害结果发生的真实原因。
    【特别提醒】区分几种不同侵害
    ⑵特殊侵权行为:过错推定侵权责任和无过错责任
    ①过错推定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简而言之:先推定有过错,行为人需要自证。
    ②无过错责任:法律规定无过错侵权责任的,则行为人只要损害了他人的民事权益,不论其有无过错,均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简而言之:无论有无过错,均需承担责任。
    【知识拓展】常见过错推定侵权责任
    ①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教育机构遭受人身损害的,推定教育机构具有过错;
    ②患者因医疗机构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或者医疗机构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遭受损害的,推定医疗机构具有过错;
    ③非法占有高度危险物中所有人、管理人的过错推定责任;
    ④动物园饲养的动物致人损害的,推定动物园具有过错;
    ⑤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发生脱落、坠落致人损害的,推定其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具有过错;
    ⑥堆放的物品倒塌致人损害的,推定堆放人具有过错;
    ⑦林木折断致人损害的,推定林木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具有过错
    ⑧地下施工(包括窨井)致人损害的,推定施工人具有过错。
    【知识拓展】常见无过错侵权责任
    ①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致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无过错责任;
    ②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致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无过错责任;
    ③提供个人劳务一方因劳务致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一方承担无过错责任;
    ④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生产者承担无过错责任;
    ⑤机动车与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之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无过错责任;
    ⑥因环境污染致人损害的,由污染者承担无过错责任;
    ⑦从事高空、高压、地下挖掘活动或者使用高速轨道运输工具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经营者承担无过错责任;
    ⑧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承担无过错责任;
    ⑨建筑物倒塌致人损害的,由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承担无过错责任。
    ⑶法律规定侵权责任的意义(作用)
    ①法律规定侵权责任,旨在保障民事主体的合法权利不受侵犯,合理确定相关行为人与权利人之间的利益。
    ②同时,法律规定在特定情形中适用过错推定与无过错责任原则,对社会某些群体的合法权利给予特别保护,体现了社会公正。
    ③侵权责任规则有助于平衡社会各方利益,合理预防损害,促进社会和谐。
    二、权利行使 注意界限
    1.民事权利有限制
    ⑴民事权利的限制:
    ①民事主体行使民事权利时不能超过正当的界限。
    ②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
    ⑵民法为不同的民事权利设定的界限
    ①民法给名誉权设定界限
    a.对经营者的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进行批评、评论,就不能认定为侵害名誉权。但借机以诽谤、诋毁、侮辱等方式损害对方利益的,则构成侵权。
    b.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捏造、歪曲事实;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的,则构成侵权。
    【知识拓展】常见软件侵权行为
    ①生产商仿制软件光盘。
    ②销售商在所售计算机中预装软件。
    ③互联网在线软件盗版。
    ④用户未经著作权人授权使用软件。这里所说的用户包括单位用户和个人用户。例如:张三买了一张正版软件,软件使用协议只许可在一台电脑上使用,他却将软件在几个朋友的电脑上安装;李四应朋友的要求,将软件制作备份复制品交朋友安装;王五将自己得到的只供个人学习使用的非零售版软件,出售给他人或单位;局域网服务器超出所限用户数量范围使用软件等等。
    ⑤将只读光盘中的软件进行复制并销售。
    ②法律对著作权的限制:作品的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使用。
    A.作品的合理使用
    a.含义:在特定的情形中,使用作品不需要著作权人同意,也不必支付使用费。
    b.特定情形:
    b1.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b2.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b3.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b4.为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
    B.作品的法定许可使用
    a.含义:在某些情形中,除非权利人事先声明不许使用,他人可以不经著作权人同意,直接使用著作权人的作品,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使用费,这属于作品的法定许可使用。
    b.情形:b1.报刊转载其他报刊上发表的作品;
    b2.在为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和国家教育规划而编写出版的教科书中,汇编已经发表的作品片段或者短小的文字作品、音乐作品等。
    C.在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使用的情况下,仍须指明作者和作品出处
    【知识整合】
    2.妥善处理相邻关系
    ⑴相邻关系的实质:相邻关系是对不动产所有权的限制或延伸。
    ⑵相邻关系的主要类型
    ①相邻用水、排水,
    ②相邻通行,
    ③相邻不动产利用与管线安设,
    ④相邻通风、采光、日照,
    ⑤相邻有害物质排放,等等。
    ⑶处理相邻关系
    ①处理相邻关系的原则:民法典规定,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
    ②处理相邻关系的法律依据:法律、法规对处理相邻关系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可以按照当地习惯。
    【特别提醒】正确处理相邻关系,不一定都是按照法律规定处理,也可以按照当地习惯处理。
    ③相邻关系一方在为自己便利行使权利时,应当照顾到相邻方的利益。
    民法典规定,不动产权利人应当为相邻权利人用水、排水、 通行等提供必要的便利;不动产权利人因用水、排水、 通行等利用相邻不动产的,应当尽量避免对相邻的不动产权利人造成损害。
    ⑷法律规定相邻关系的意义(作用)
    法律规定相邻关系,对于保护相邻不动产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稳定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侵权责任承担方式
    侵权行为
    适用范围
    停止侵害
    侵害他人财产或者人身的行为处于继续状态(进行中或延续)
    适用于各种侵权行为;财物受到侵害
    排除妨碍
    权利人行使其权利受到他人不法阻碍或者妨害时,财物受到侵害
    主要适用于物权,特别是相邻权受到侵害的场合。
    消除危险
    行为人的行为对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潜在威胁的,财物受到侵害
    例如:存在安全隐患的广告牌、阳台上的花盆等
    返还财产
    侵权人非法占有或管理他人财产,财物受到侵害
    一般适用于所有权。
    恢复原状
    侵权行为致使他人的财产遭到损害或者形状改变的
    恢复原状
    赔偿损失
    侵权行为导致他人身体健康或财产受到损害的
    赔偿损失
    赔礼道歉
    消除影响
    恢复名誉
    可能另外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①侵权人侵害他人人格尊严如隐私权、肖像权,向被侵权人承认错误、表达歉意、请求原谅。
    ②恢复名誉专属于侵害名誉权的民事责任。
    赔礼道歉
    消除影响
    恢复名誉
    可能另外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侵权责任
    违约责任
    原因
    行为人侵害他人民事权利,应当依法承担侵权责任。
    合同当事人在合同期内没有履行合同义务,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行为特点
    侵权行为致使他人人身、财产权益受到损害。
    在合同期内没有按合同约定履行合同义务。
    责任构成要件和免责条件
    有损害事实(前提条件)
    免责条件只能是法定的,当事人不能事先约定免责条件,也不能对不可抗力的范围事先约定。
    合同当事人违约。
    除了法定的免责条件,如不可抗力以外,合同当事人还可以事先约定不承担责任的情况。
    承担责任的方式
    既包括财产责任,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又包括非财产责任,如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及法定惩罚性赔偿
    主要是财产责任,如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定金罚则、支付违约金等
    故意
    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民事权利的结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该结果发生的
    过失
    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损害他人的民事权利但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虽然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结果导致他人的民事权利受到损害的
    财产损害
    既包括直接损害,如车辆被盗,也包括间接损害,如因车辆被盗导致营业收入的减少
    人身伤害
    包括生命的损害、身体的损害、健康的损害三种情况
    精神损害
    具有无形性,难以用金钱来衡量
    含义
    具体情形
    作品的合理使用
    在特定的情形中,使用作品不需要著作权人同意,也不必支付使用费。
    ①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③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④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等等
    作品的法定许可使用
    在某些情形中,除非权利人事先声明不许使用,他人可以不经著作权人同意,直接使用著作权人的作品,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使用费。
    ①报刊转载其他报刊上发表的作品
    ②在为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和国家教育规划而编写出版的教科书中,汇编已经发表的作品片段或者短小的文字作品、音乐作品;等等
    在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使用的情况下,仍须指明作者和作品出处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