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3)-2020-2021学年高一物理同步课程讲义15讲(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4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3)-2020-2021学年高一物理同步课程讲义15讲(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共17页。
(含答案及详解)
一.知识要点
知识点1 速度和位移关系
知识点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推论
1.连续 时间间隔内位移之差为一恒量
2.
3. ()
二.习题演练
例1
1.质点从光滑水平面上的P 点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质点到达M 点时的速率为4v,到达N 点时的速率为5v.则P、M 两点之间的距离与M、N 两点间的距离之比为( )
A.4:1B.2:1C.4:3D.16:9
【解答】解:设质点的加速度为a,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速度公式,则有:
(4v)2=2axPM,
(5v)2=2axPN,
解得:xPM:xPN=16:25
所以xPM:xMN=16:9.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自练1
1.如图所示,一滑块以5m/s的速度从固定斜面底端O点冲上斜面,经时间t1到达A点时的速度为3m/s,再经时间t2到达B点时的速度为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O、A 间的距离与A、B间的距离之比为5:3
B.O、A间的距离与A、B间的距离之比为3:5
C.t1与t2之比为2:3
D.t1与t2之比为3:2
例2
1.如图所示,一辆汽车自某地A点启动,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到B点时接着做匀速直线运动到C点,整个过程汽车运动的总时间为t,总路程为s,B是AC的中点,则这辆汽车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为( )
A. B. C. D.
【解答】解:设汽车从A运动到B所用时间为t1,从B运动到C所用时间为t2,汽车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则,,求得,解得,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前5s内的位移为10m,在前7S内的位移为21m,则质点在t=6s时的速度为( )
A.3.5 m/s B.4m/s C.5m/s D.5.5 m/s
【解答】解:已知前5s内的位移为10m,在前7s内的位移为21m,则6﹣7s内的位移为:
x57=x7﹣x5=21﹣10=11m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可得:
=m/s。
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3.一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在通过第一段位移x1的过程中,其速度变化量为△v,紧接着通过第二段位移x2,速度变化量仍为△v.则关于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段位移x1一定大于第二段位移x2
B.两段运动所用时间一定不相等
C.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D.通过两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为
【解答】解:A、两段过程中速度的变化量相等,根据t=知,两段过程中运动的时间相等,若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一段位移小于第二段位移,若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第一段位移大于第二段位移,故A错误,B错误。
C、两段过程的时间相等,设为△t,则有:,又△v=a△t,解得物体的加速度a=,故C正确。
D、运动的总时间,则通过两段位移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
故选:C。
4.一物体在粗糙水平地面上以一定的初速度匀减速运动.若已知物体在第1s内位移为8.0m,在第3s内位移为0.5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第2s内位移为4.0m B.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3.75m/s2
C.物体在2.5s末速度一定为0.5m/s D.物体停止运动的时刻为3.5s末
【解答】解:A、B、根据位移时间公式得,第1s内的位移为:x1=v0t+at2,
若第3s末物体仍然没有停止或恰好停止,则第3s内的位移为:x3=(v0+2a)t+at2=0.5m;
代入数据解得:v0=9.875m/s,a=﹣3.75m/s2
第3s的初速度:v3=v0+at=﹣1.375m/s
说明在3s前物体已经停止,假设不成立。
根据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知0.5s末的速度为8m/s,则从0.5s末开始到停止的时间为,则2s后运动的时间:t0=1.5
采用逆向思维得,2s后到停止的位移为:s=a=0.5m,
联立解得:
a=4m/s2t0=0.5s
第2s的初速度:v2=v﹣0.5a=8m/s﹣0.5×4m/s=6m/s
第2s内的位移:x2=v2t=6×1m﹣m=4m
故A正确,B错误;
C、D、物体停止运动的时刻为2+t0=2.5s,即物体在2.5s末的速度是0,故CD错误;
故选:A。
自练2
1.某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位移xab=xbc,已知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3m/s,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9m/s,那么物体在b点时的瞬时速度的大小为( )
A.4.5m/s B.6m/s C.5m/s D.5.5m/s
2.物体自O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B、C、D是轨迹上的四点,测得AB=2m,BC=3m,CD=4m.且物体通过AB、BC、CD所用时间相等,则OA间的距离为( )
A.1m B.0.5m C.m D.2m
3.如图所示,甲从A地由静止匀加速跑向B地,当甲前进距离为S1时,乙从距A地S2处的C点由静止出发,加速度与甲相同,最后二人同时到达B地,则AB两地距离为( )
A.S1+S2 B. C. D.
4.如图所示,一个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a、b、c、d四点,已知经过ab、bc和cd三段所用时间之比为3:2:1,通过ab和cd段的位移分别为x1和x2,则bc段的位移为( )
A. B. C. D.
5.一质点从O点由静止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途经A、B、C三点和D、E、F三点,AB间距离为S1,BC间距离为S2,且过AB和BC段时间相等;而DE段和EF段距离相等,过DE段的平均速度为v1,过EF段的平均速度为v2.则OA间距离和过E点的速率分别为( )
A.; B.;
C.; D.;
6.一质点从A点开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a,B,C,D三点是质点运动路径上三点,且BC=x1,CD=x2.质点通过BC间所用时间与经过CD间所用时间相等,则质点经过C点的速度为( )
A. B.
C. D.
例3
1.一列火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一人在轨道旁观察火车的运动,发现在相邻的两个10s内,列车从他跟前分别驶过8节车厢和6节车厢,每节车厢长8m(连接处长度不计),求:
(1)火车的加速度a;
(2)人开始观察时火车速度的大小.
【解答】解:(1)由题知,火车做匀加速运动,以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设火车加速度大小为a,L=8 m.△x=aT2,则6L﹣8L=a×102,解得a=﹣=﹣ m/s2=﹣0.16 m/s2.
(2)设人开始观察时火车速度大小为v0,
10s末的速度v== m/s=5.6 m/s.
由v=v0+aT,代入数据解得解得v0=7.2 m/s.
已知O、A、B、C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AB间的距离为L1,BC间的距离为L2,一物体自O点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段与BC段所用的时间相等.求O与A的距离.
【解答】解:设物体的加速度为a,到达A点的速度为v0,通过AB段和BC点所用的时间为t,
则l1=v0t+at2①
l1+l2=v0•2t+a(2t)2②
联立②﹣①×2得 a=③
v0=④
设O与A的距离为l,则有 l=⑤
将③、④两式代入⑤式得 l=.
答:有O与A的距离为l=.
自练3
1.长200m的列车匀加速通过长1000m的隧道,列车刚进隧道时的速度是20m/s,完全出隧道时速度是24m/s,求:
(1)列车过隧道时的加速度是多大?
(2)通过隧道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一个物体以初速度v0沿光滑斜面向上运动,其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在连续两段时间m和n内对应面积均为S,求物体经过b时刻vb的大小。
3.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加速启动过程中,依次通过三点A、B、C,AB=BC=18m,通过AB、BC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3m/s、v2=6m/s,求:
(1)汽车加速时的加速度多大?
(2)汽车通过B点时速度多大?
4.某滑块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面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恰好到达斜面的顶端,若滑块在最开始2s内的位移是最后2s内的位移的两倍,且滑块第1s内的位移为5m.问:
(1)滑块在斜面运动的总时间是多少?
(2)斜面的长度是多少?
5.如图所示,斜面ABC中AB段l1=2m且光滑,BC段l2=1m且粗糙,质量为1kg的小物块由A点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滑行,到达B点速度vB=4m/s,到达C点速度为零,此过程中小物块在BC段速度的变化率是AB段的2倍,g=10m/s2,求:
(1)小物块从B点运动到C点所用的时间;
(2)小物块在A点的初速度.
第4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3)答案详解
自练1
1.
【解答】解:AB、根据速度时间公式可知:
AB间的距离:为 ,故,故AB错误;
CD、根据速度时间公式可得:,
故有:==,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自练2
1.
【解答】解:设加速度大小为a,经A、C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a、vC。
据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可得:
vb2﹣va2=2axab,vc2﹣vb2=2axbc,已知:xab=xbc,
平均速度:v1==3m/s,v2==9m/s,解得:vb=6m/s;
故选:B。
2.
【解答】解:设物体通过AB、BC、CD所用时间分别为T,则B点的速度=,
根据△x=aT2得,a==
则vA=vB﹣aT==,则.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
【解答】解:设甲前进距离为S1时,速度为v,甲乙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a,
则有:,
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得,,
解得t=,
则AB的距离=。
故选:B。
4.
【解答】解:设质点经过ab、bc和cd三段所用时间分别为3t、2t和t,设各段时间t内的位移分别为:s1、s2、s3、s4、s5和s6,
由题可得:x1=s1+s2+s3;x2=s6…①
设bc段的位移为x,则:x=s4+s5…②
根据公式:△x=aT2,则:(x+x2)﹣x1=(s4+s5+s6)﹣(s1+s2+s3)=9at2…③
同时,由于:s2﹣s1=s3﹣s2,
所以得:s1+s3=2s2…④
结合①④可得:x1=s1+s2+s3=3s2…⑤
而:s6﹣s2=4at2,即:…⑥
联立③⑥可得:x=
故选:B。
5.
【解答】解:设AB和BC所用时间分别为T,根据逐差法可得:
解得:
B为AC过程的中间时刻,故有:
故OB之间的距离为:
故有:
在DEF过程中,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规律可得DF的平均速度为:,
设DE=EF=s,则DF的平均速度为:,
又知道,
联立可得:,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6.
【解答】解:设质点从B到C所用时间为T,则,因此,则从B到D的时间为,质点经过C点的速度,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自练3
1.
【解答】解:(1)已知火车的初速度v0=20m/s、末速度v=24m/s、运动的位移x=1200m,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得:v2﹣v02=2ax,解得:a==≈0.07m/s2;
(2)当已知初速度v0=20m/s、末速度v=24m/s、加速度a=0.07m/s2,
平均速度:===22m/s,
时间:t==≈54.5s;
2.
【解答】解:设b点的速度为vb,第一段时间的起始速度为v,加速度为a,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可得:
s=vm+…①
s=vbn+…②
vb=v﹣am…③
①②③联立得:vb=
3.
【解答】解:(1)汽车在AB段运动的时间
汽车在BC段运动的时间
AB段的平均速度等于AB段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BC段的平均速度等于BC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
(2)从AB的中间时刻位置到B点:
4.
【解答】解:(1)设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运动总时间为t,把物体运动看成反向的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有:
最后2s内位移为:s1==2a
最初2s内位移为:s2=﹣a(t﹣2)2=2at﹣2a,
又因为s2:s1=2:1,则有
2at﹣2a=4a
解得:总时间t=3s.
(2)第一秒的位移为:s3=﹣a(t﹣1)2,
所以9a﹣4a=5
解得a=1m/s2,
则斜面长度x==×1×9m=4.5m.
5.
【解答】解:(1)物块由B到C做匀减速,则平均速度:v==2m/s
历时:t===0.5s
(2)设物体在AB段的加速度为a1,BC段的加速度为a2=2a1.
在AB段:
在BC段,
联立解得:m/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