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山东中考模拟卷_历年山东中考模拟题及答案
2021年山东中考生物复习专练——专题4生物与环境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年山东中考生物复习专练——专题4生物与环境,共22页。
A.多肉植物的器官变态和休眠现象是适应环境的一种进化
B.根、茎、叶三种营养器中至少有一种储藏有大量水分
C.炎热的夏季,需要每天给仙人掌浇透水
D.作为盆栽观赏植物、利用了它的直接使用价值
2.(2021春•临邑县校级月考)下表中有关生物特征的叙述及其实例,不正确的是( )
A.AB.BC.CD.D
3.(2020秋•莘县期末)小爱同学app是小米自带的小爱同学语音助手提取版apk,拥有不错的语音识别率,可以帮助你完成打电话、发短信、设置闹钟等常用功能,但小爱同学不属于生物,这是因为不具有下列哪项生命活动( )
A.解答多种问题B.来回自由运动
C.能够与人交流D.排出代谢废物
4.(2021•江西模拟)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环境,这是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北极熊的体色与白雪皑皑的环境相似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蚯蚓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D.香草园中的薰衣草使园里空气中充满芬芳
5.(2021•平邑县一模)下列对诗句或谚语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竞争的关系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谚语生动地反映一条食物链:螳螂→蝉→黄雀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6.(2020秋•龙口市期末)生物的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下列对不同动物的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鱼的身体呈流线型,适应水中生活
B.家鸽前肢变成翼适于空中飞行生活
C.昆虫有外骨骼适应陆地干燥环境
D.青蛙有肺适应水陆两栖生活
7.(2020秋•沂源县期末)下列现象不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骆驼刺具有非常发达的根系
B.蚯蚓和蚂蚁都能改变土壤结构
C.停在树上的枯叶蝶与枯叶很相像
D.箭毒蛙有着非常鲜艳醒目的体色
8.(2020秋•沂水县期末)有关生物与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影响菊花在深秋开放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
B.“大树底下好乘凉”说明环境影响生物
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主要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9.(2020秋•薛城区期末)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了很多的生物学道理。以下这些谚语或诗句中的现象和影响因素不相符的是( )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影响因素是温度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影响因素是水分
C.“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影响因素是光照
D.“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影响因素是生物
10.(2020秋•安丘市期末)下列生命现象所体现的生物特征,与其他三个选项明显不同的是( )
A.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减少水分的散失
B.鱼的身体呈现梭形
C.蚯蚓通过对土壤的翻耕作用让土壤更肥沃
D.雷鸟冬季羽毛白色,与雪地相一致;春夏则为灰或褐色,以适应冻原地区的植被颜色
11.(2020秋•泰山区期末)2020年5月27日上午11时我国珠峰测量登山队登顶成功。登顶过程中,随着海拔升高,空气越来越稀薄。当高度达到海拔约8000米“生命禁区”时,一般登山者的身体无法进行代谢。限制人类在“生命禁区”存活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温度B.阳光C.水分D.氧气
12.(2020秋•夏津县期末)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对其生活环境有一定的适应性,也以不同方式影响环境
B.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生物,既有互助也有斗争
C.阳光仅对植物有决定性影响,对动物的生活和分布影响不大
D.生存斗争会使生物大量个体死亡,但也利于物种的生存与发展
13.(2020秋•宁津县期末)“花到岭南无月令,撞水撞粉透性灵”说明了岭南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适宜各类花木生长,一年四季花开不断,体现了环境对于生物的重要影响。有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的生存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
B.环境能够影响生物的生存,生物只能适应环境
C.海洋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引起赤潮,说明环境能影响生物
D.在干旱的沙漠中,骆驼剌地下的根比地上的茎长的多,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水
14.(2020秋•曲阜市期末)下列对诗句或谚语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两个黄鹂鸣翠柳”体现的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C.“大树底下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15.(2020秋•汶上县期末)下列能反映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6.(2020秋•高州市期末)适应性是生物普遍具有的特征。下列关于动物与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
A.寄生虫一般生殖器官发达,具有很强的生殖能力,如华枝睾吸虫、蛔虫
B.陆地生活的动物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如昆虫的外骨骼、爬行动物的鳞片或甲
C.蚯蚓的体壁和青蛙的皮肤内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D.鱼类的身体左右侧扁,大多呈流线型,体内具有脊柱,与水中生活相适应
17.(2021•遵义模拟)普通水稻难以在盐碱地生长,海水稻能从盐碱地有选择地吸收无机盐,从而能在盐碱地上正常生长,并能降低土壤中的盐浓度,这说明( )
A.环境不能影响生物的生活
B.生物能适应所有的环境
C.生物只有改变环境才能生存
D.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18.(2021春•大邑县期中)关于水分对生物的影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
B.降水量的多少影响生物的分布
C.干旱缺水使有些草原动物进入夏眠
D.土壤中的水越多,植物生长得越好
19.(2020秋•槐荫区期末)下列俗语与生物的基本特征不对应的是( )
A.含羞草受到刺激合拢叶片﹣﹣﹣生物具有应激性
B.雨露滋润禾苗壮﹣﹣﹣生物能够生长发育
C.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生物具有变异现象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物对生活的环境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
20.(2021•潍坊三模)对下列诗文或谚语所蕴含的科学道理解释错误的是( )
A.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唯有葵花向日倾﹣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C.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D.桂实生桂,桐实生桐﹣生物的变异现象
二.解答题(共10小题)
21.(2020秋•岱岳区期末)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请分析回答:
(1)某些生物与生活环境和习性相适应,形成不同的呼吸结构。如蚯蚓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是由于它湿润的 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满足了身体对氧气的需要;家鸽飞行需要大量氧气,是由于 的出现保证了它的双重呼吸,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
(2)某些生物与环境相适应形成具有一定作用的体表结构。如蛔虫体表有 ,能防止人体消化液侵蚀,适于寄生生活;蝗虫体表的 ,起保护和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适于陆地生活。
(3)某些生物与生活环境和习性相适应,以一定的生殖发育方式维持种族的延续。如青蛙幼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体有着较大的差异,这样的发育方式是 。家兔的生殖方式是 ,雌性用自己的 哺育后代,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22.(2020秋•沂源县期末)为打造“花园式学校”,营造良好学习环境,校园内种植了许多花草树木,各班也有了自己的实践基地。同学们定期给花草树木浇水、施肥、治虫和清除杂草。夏天,给新移栽的苗木遮阴;冬天,将部分花木搬进温暖的花棚,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校园内,影响花草树木生活的生态因素有两类。水、肥、阳光和温度属于 因素;虫、杂草属于 因素;清除杂草能有利于花草树木更好地生长,说明杂草与种植的花草树木存在着 关系。
(2)夏天,给新移栽的苗木遮阴;冬天,将部分花木搬进温暖的花棚。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3)炎热的夏天,同学们会在高大的树木下乘凉读书。大树下凉爽,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什么关系? 。
(4)经分析、研究,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和生活方式,这种适应是普遍存在的。
(5)如果不及时给花草树木浇水和施肥,则会生长缓慢、植株矮小,这体现了生物的哪一特征? 。
23.(2020秋•周村区期末)请运用你所学过的生物学名词或生物学原理填空。
(1)荒漠地区动植物种类稀少,是因为那儿缺少生物生长所需要的 。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引起草地季节性变化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枯草”在草地上不能长久留存,是因为 把它们分解成了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
(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
(4)向阳窗台上的盆栽植物总是弯向窗外生长,说明生物具有 。
(5)樟树的蒸腾作用是对陆生环境的一种适应,樟树通过蒸腾作用又可以增加空气湿度,改善气候,这一事例说明 。
(6)“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是生物的 现象。
24.(2020秋•文登区期末)生物的生存适应一定的环境,环境的变化也对生物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请根据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话体现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2)植物的蒸腾作用是对陆生环境的一种适应,同时蒸腾作用也能增加空气的湿度,这一事实说明 。
(3)莲的根状茎和叶柄中都有发达的并相连的气腔,适于 环境生活;生活在寒冷地区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达60毫米,该事例体现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4)图中的两种植物,一种是生活在干旱的沙漠地区,一种生活热带地区,图 所示的为热带植物,其推测理由是 。两种植物的结构特征也可以说明,生物的形态结构往往与 相适应。
25.(2020秋•莱阳市期末)通过实践体验活动,可以帮助你更好感知生物学现象,理解生物学知识。
(1)通过调查和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可以感知生物的基本特征。
草丛下的鼠妇受到惊吓常缩成一个“小球”,体现了生物 的特征;春天栽下的一棵小树现在不但长高了,枝头上还挂了几个果实,体现了生物 的特征;树上的七星瓢虫正在捕食叶片上的蚜虫,这体现了 的特征。
(2)通过观察鼠妇、黄粉虫的分布及金鱼的呼吸频率,可以感知周围环境中的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光照、温度等属于影响生物生活的 因素。
(3)通过观察稀释的红墨水在植物体不同器官里运输的路径,可以感知输导组织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将冬青的枝条、白色的百合花、长有幼嫩豆荚的枝条插到滴有红墨水的水中,过一段时间,发现冬青枝条上的木质部和叶脉都变红了,百合花和豆荚也变红了、通过以上实验现象可以感知,植物体内分布着输导组织的器官有 。
(4)通过观察不同生物的结构特点,可以感知不同生物的生命活动。
衣藻等单细胞生物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洋葱等多细胞生物每个细胞都能独立进行生命活动,这说明 。
26.(2019秋•历下区期末)如图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甲﹣戊”表示生物成分,“A﹣D”表示生理或化学反应过程,“→”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据图分析作答:
(1)在此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是 ,因为它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 (填字母)转化为有机物,进而通过多条途径进行碳循环。
(2)碳参与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图中表示生物体内的碳通过呼吸作用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有 (填字母)。
(3)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戊表示的生物是 ,它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 。
(4)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发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据图分析,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措施有: 。
27.(2020秋•新泰市期中)中国的很多谚语或古诗词都蕴含着生物学知识,请解读下列诗句中蕴含的生物学道理: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一诗句体现出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是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体现出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是 。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了非生物因素 对生物的影响;“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反映了豆苗和杂草之间存在 的生物关系。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请写出这句诗句包含的一条食物链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了捕食关系,但不构成食物链,根本原因是 ;“谷雨,谷得雨而生也。”谷雨前后适于播种和移栽植物,这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
28.(2020秋•东平县期中)为打造“花园式学校”,营造良好学习环境,校园内种植了许多花草树木,各班也有了自己的实践基地。同学们定期给花草树木浇水、施肥、治虫和清除杂草。夏天,给新移栽的苗木遮阴:冬天,将部分花木搬进温暖的花棚,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校园内,影响花草树木生活的生态因素有两类。水、肥、阳光和温度属于 因素;虫、杂草属于 因素。
(2)清除杂草能有利于花草树木更好地生长,说明杂草与种植的花草树木存在着 关系。如果不及时给花草树木浇水和施肥,则会生长缓慢、植株矮小,这体现了生物的哪一特征? 。
(3)夏天,给新移栽的苗木遮阴;冬天,将部分花木搬进温暖的花棚。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4)炎热的夏天,同学们会在高大的树木下乘凉读书。大树下凉爽,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什么关系? 。
(5)经分析、研究,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和生活方式,这种适应是普遍存在的。
29.(2020秋•龙口市期中)如图是张强同学在参加“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这一活动中,利用网络寻找的几幅照片。请回答以下问题。
(1)“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体现了生物的基本特征是 。
(2)“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的描述中“穿花蛱蝶深深见”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
(3)“芳林新叶催陈叶”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
(4)“鲸鱼通常成群结队的在海里生活,过一段时间就需要游到水面上来,利用头上的喷水孔形成我们所熟悉的喷泉。”鲸鱼形成“喷泉”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鲸鱼的后代们和它们的妈妈长得相似,但也有不同,这体现的生物的基本特征是 。
(5)若将1、5归为一类,2、3、6归为一类,4单独归为一类。这种归类方法是按照 归类,按这种方法可将生物分为 、动物和其他生物。
(6)上述几种生物都是由 构成的。
30.(2020秋•龙口市期中)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资料一:1787年,有一个叫飞利浦的船长带了一些仙人掌到澳大利亚种植,由于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合仙人掌生长,而且没有天敌的存在,仙人掌便在澳大利亚快速地蔓延开来,严重地影响其他生物的生长,成为当地的一大灾难。后来,人们从仙人掌的原产地引进了吃这种植物的昆虫,这才遏制住仙人掌的蔓延。
资料二:近年来,人们发现大气层出现了臭氧层空洞,究其原因主要是人们使用的冰箱中的氟利昂进入大气,破坏了臭氧和氧气之间的平衡。
(1)资料一中仙人掌在澳大利亚能迅速蔓延并占领大片土地,成为当地一大灾难,说明生物能够 环境,同时也能 环境。
(2)资料二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3)材料中,昆虫是影响仙人掌生活的 因素。昆虫和仙人掌之间的生物关系是 ,如图中可体现这两种生物间的生物关系的是 ;仙人掌和当地原有的其他植物之间的生物关系是 ,图中能体现这两种生物之间生物关系的图是 。
2021年山东中考生物复习专练——专题4生物与环境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解答】解:A、多肉植物的器官变态和休眠现象是适应环境的一种进化,A正确;
B、多肉植物的根、茎、叶三种营养器官中至少有一种是肥厚多汁并且具备储藏大量水分,B正确;
C、仙人掌有肥厚粗壮的茎储水,叶子很小,甚至特化为刺,它适于在干旱的环境中生存,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季,也不需要每天给仙人掌浇透水,C错误;
D、作为盆栽观赏植物、利用了它的直接使用价值,D正确。
故选:C。
2.【解答】解:A.含羞草受到触碰叶片合拢说明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A正确。
B、人体排尿说明生物能排出体内废物,B正确。
C、植物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C正确。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指的是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说明了动物对环境的影响,D错误。
故选:D。
3.【解答】解:生物是指具有生命的物体,具有生物的特征;机器人不能生长、生殖、不存在遗传、变异现象、不能形成和排出废物、不能对刺激作出反应等,因此机器人不是生物。
故选:D。
4.【解答】解: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环境,这是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北极熊的体色与白雪皑皑的环境相似”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而“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属于环境影响生物;“蚯蚓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香草园中的薰衣草使园里空气中充满芬芳”都是生物影响环境。
故选:A。
5.【解答】解:A、豆苗与杂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和无机盐以及生存的空间等,因此“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A正确;
B、蚂蚁在大堤内挖穴活动导致大堤的牢固性降低,洪水来临时容易溃堤。表明生物蚂蚁对环境大堤的影响,因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正确;
C、蝉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因此“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谚语生动地呈现出一条食物链:植物→蝉→螳螂→黄雀,C错误;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所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D正确。
故选:C。
6.【解答】解:A、鱼体呈梭型,可以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用鳃呼吸,适于吸收水中的氧气,因此鱼用鳃呼吸,是与水生环境相适应的,A正确;
B、家鸽前肢变成翼,展开面积大,呈扇形,可以扇动空气,适于空中飞翔,B正确;
C、昆虫具有外骨骼,外骨骼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适于干燥的陆生环境,C正确;
D、青蛙肺不发达,皮肤裸露辅助呼吸,适于生活在潮湿的环境或离水源近的环境中,D错误。
故选:D。
7.【解答】解:A、骆驼刺根系发达,可以吸收到沙漠深处的水分,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属于生物适应环境,A不符合题意;
B、蚯蚓的活动使土壤变得疏松,是生物蚯蚓对环境的影响,B符合题意;
C、枯叶蝶的体色与环境相似,不易被敌害发现,是生物枯叶蝶对环境的适应,C不符合题意;
D、箭毒蛙有着非常鲜艳醒目的体色,用以警示其他动物,可以有效保护自己,属于生物适应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解答】解:A、“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光决定植物的生理和分布,也影响动物的繁殖和活动时间等。春天和秋天主要的差别是光照强度不同,菊花在秋季开花,这种差别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A正确;
B、“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因为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向空气中散发水分,带走大树周围的一些热量,从而降低了大树周围的温度,使得大树地下比较凉爽。这说明大树影响了周围环境的温度,属于生物影响环境,B错误;
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C正确;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主要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D正确。
故选:B。
9.【解答】解: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A正确;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因素,B错误;
C、“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抑制顶端优势的结果,产生的原因:由顶芽形成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加大,由于侧芽对生长素敏感而被抑制;同时,生长素含量高的顶端,夺取侧芽的营养,造成侧芽营养不足,属于非生物因素阳光对生物的影响,C正确;
D、“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是白蚁在大堤内挖洞影响了大堤的牢固性,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D正确。
故选:B。
10.【解答】解:A、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适应生活在干旱缺水的环境,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
B、鱼的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
C、蚯蚓不断运动,使土壤疏松并不断提高肥力,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
D、雷鸟生活在冻原地区,其羽毛的颜色因季节而异。冬季羽毛呈白色,与雪地相一致;春夏则为有横斑的灰或褐色,以配合冻原地区的植被颜色,目的是为了与环境颜色一致,避免敌害发现,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综上所述,与其他三个选项明显不同的是选项C。
故选:C。
11.【解答】解: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空气稀薄、氧气含量较少,因此导致人体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含量少,血液运输的氧气减少,为了适应高原生活氧气较少的环境特点,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多,可以运输更多的氧气。当高度达到海拔约8000米“生命禁区”时,一般登山者的身体无法进行代谢。所以限制人类在“生命禁区”存活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氧气。
故选:D。
12.【解答】解:A、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环境可以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同样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也会反作用于环境,A正确;
B、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由于相互争夺食物、配偶、巢穴等,因此会发生竞争关系;但是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也有合作关系如蜜蜂、蚂蚁、狒狒、猕猴等。因此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既有互助合作关系又有竞争关系,B正确;
C、阳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养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所以,阳光不仅对植物有决定性影响,也影响动物的生活和分布。C错误;
D、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生物之间的捕食和竞争会使大量个体死亡,这有利于物种的生存与发展,D正确。
故选:C。
13.【解答】解:A、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因素,A错误;
B、生物的生活会受到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不断地影响环境并改变环境,B错误;
C、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中溶解氧急剧减少,导致水质恶化,反映了生物影响环境,C错误;
D、生活在沙漠中的骆驼刺的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得多,可以吸收到沙漠深处的水分,因此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水,D正确。
故选:D。
14.【解答】解:A、“两个黄鹂鸣翠柳”,意思是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鸟儿成双成对,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属于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A错误;
B、“草盛豆苗稀”,豆苗与杂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和无机盐以及生存的空间等,因此“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B正确;
C、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因为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向空气中散发水分,带走大树周围的一些热量,从而降低了大树周围的温度,使得大树地下比较凉爽。这说明大树影响了周围环境的温度,属于生物影响环境,C正确;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所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D正确。
故选:A。
15.【解答】解:A、草是生物,因此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
B、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B不符合题意;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指很长很长的堤坝,因为小小蚁虫的啃噬,最后也会被摧毁的,体现的也是生物带给环境得改变,C不符合题意;
D、“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意思是黄蝶与菜花颜色相近都是黄色的,不易被人或其他动物发现,是一种保护色,是动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生物适应环境,D符合题意。
故选:D。
16.【解答】解:A、与寄生生活相适应,华枝睾血虫、蛔虫、血吸虫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运动器官和感觉器官也都退化,生殖器官特别发达;这些寄生虫之所以具有如此发达的生殖器官,产下如此数量的受精卵,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感染寄主的机会,A正确;
B、陆地生活的动物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如昆虫的外骨骼、爬行动物的鳞片或甲,B正确;
C、蚯蚓的体壁和青蛙的皮肤内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C正确;
D、适于在水中生活的特点:①鱼的体形成流线型,体表有粘滑的感觉,可以减少水的阻力;②体表有鳞片具有保护作用;③呼吸器官是鳃,吸收水中的溶解氧④用鳍游泳等。⑤鱼体内有侧线可以感知水流,测定方向为鱼的感觉器官。而鱼的背部有脊柱与水中生活不相适应,D错误。
故选:D。
17.【解答】解:生物适应一定环境并能影响环境,海水稻能生活在盐碱地,说明生物能适应环境,还能降低土壤中的盐浓度,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8.【解答】解:A、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一切生物都离不开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A正确;
B、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植物的生长必须需要水,降水量的多少影响生物的分布,B正确;
C、夏眠与冬眠一样都是动物在缺少食物的季节为了生存的自然现象。干旱缺水使有些草原动物进入夏眠,动物在夏季时生命活动处于极度降低的状态,C正确;
D、植物的生活需要水,但是如果水过多,水淹使土壤中的氧气过少,植物的根无法呼吸,时间长了容易导致植物死亡,D错误。
故选:D。
19.【解答】解:A、受到碰触时,含羞草展开的叶片会合拢,体现了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A正确
B、雨露滋润禾苗壮说明生物能够生长发育。B正确
C、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说明了生物具有变异的现象。C正确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指的是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说明了动物对环境的影响。D错误
故选:D。
20.【解答】解:A、“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正确;
B、“惟有葵花向日倾”,这句话描述了向日葵的生长特点,说明了生物向日葵能对外界刺激光做出反应,正确;
C、“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生物顽强的生命力和生命周期,说明生物体具有生长、发育和繁殖下一代的能力,正确;
D、桂实生桂,桐实生桐,体现了亲子之间具有相同的性状,属于遗传,错误;
故选:D。
二.解答题(共10小题)
21.【解答】解:(1)蚯蚓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氧气先溶解在体壁的粘液里,然后渗透到体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体壁排出体外。因此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家鸽的体内有很多气囊,这些气囊与肺相通。家鸽吸气时,空气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同时一部分空气进入气囊暂时储存;呼气时,气囊中的气体又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这样,家鸽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进入肺,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样的呼吸方式叫做双重呼吸。双重呼吸是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它大大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即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是肺,气囊只是起辅助呼吸的作用。
(2)蛔虫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体表有角质层,运动器官和感觉器官也都退化。蝗虫体表有外骨骼,能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适于陆地干燥环境生活。
(3)青蛙的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有尾,适应水中生活,幼体蝌蚪和成体青蛙在形态结构上有较大的差别,所以为变态发育。家兔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是胎生,胚胎在母体子宫里发育成胎儿,胎儿从母体生出来,这种生殖方式为胎生,刚出生的幼体只能靠母体乳腺分泌的乳汁生活为哺乳。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这样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增强了对陆上生活的适应能力。
故答案为:(1)体壁; 气囊;
(2)角质层;外骨骼;
(3)变态发育;胎生;乳汁。
22.【解答】解:(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生物圈中大多数的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除草能帮助草苗木更好的生长,杂草与苗木之间相互争夺阳光、水分等,二者存在着竞争关系。如果不及时给花草树木浇水和施肥,则会生长缓慢、植株矮小,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夏天,给新移栽的苗木遮阴;冬天,将部分花木搬进温暖的花棚,这说明植物的生存受到温度的影响,即环境影响生物。
(3)“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对环境的影响,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生物影响环境。
(4)经分析、研究,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这种适应是普遍存在的。
(5)如果不及时给花草树木浇水和施肥,则会生长缓慢、植株矮小,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故答案为:(1)非生物;生物;竞争
(2)环境影响生物
(3)生物影响环境
(4)形态结构、生理特征
(5)生活需要营养
23.【解答】解:(1)生物的生活需要一定的基本条件,如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荒漠地区动植物种类稀少,就是因为缺少生物生长所需的水分。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引起草地季节性变化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温度。 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因此,“枯草”在草地上不能长久留存,是因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把枯草分解成了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
(3)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主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意思是黄雀捕捉螳螂为食,螳螂以蝉为食,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
(4)向阳窗台上的盆栽植物总是弯向窗外生长,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即应激性。
(5)樟树的蒸腾作用是对陆生环境的一种适应,表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樟树通过蒸腾作用又可以增加空气湿度,改善气候,这表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这一事例说明生物既适应环境,又影响环境。
(6)“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体现了亲子间的差异,属于生物具有变异现象。
故答案为:(1)水分
(2)温度;细菌和真菌(或分解者)
(3)捕食
(4)应激性;
(5)生物既适应环境,又影响环境;
(6)变异
24.【解答】解: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环境能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同时也不断的影响环境.在各种环境的共同作用下,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都对其生活环境表现出一定的适应.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个诗句体现出的山寺中的桃花由于受温度的影响而晚开放的现象,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2)在沙漠地区植物造林可以防风固沙,在沙漠栽种植物,植物能够对于多风沙的地区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属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使当地的空气保持湿润,使气温降低,让当地的雨水充沛,形成良性循环,因此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影响周围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3)莲“中通外直”,其地下茎(莲藕)和荷叶叶柄中都有贯通的气腔,以满足呼吸的需要.适于在有水的地方生存.生活在寒冷地区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较厚,有利于保持体温,减少热量的散失,适应寒冷的环境。
(4)观察如图两张图片,图中的两种植物,一种是生活在干旱的沙漠地区,如图甲.一种是生活在热带、雨量多而充沛的地区.图乙所示为热带作物.其推测理由是植株较高大叶子宽大,蒸腾作用旺盛,因此由两种植物的结构特征也可以说明,生物的形态结构往往与 生活环境相适应.
故答案为:
(1)环境影响生物(或温度影响生物)
(2)生物影响环境
(3)水中(或缺氧);生物适应环境
(4)图乙;植株较高大叶子宽大; 生活环境
25.【解答】解:(1)根据生物的基本特征可知:草丛下的鼠妇受到惊吓常缩成一个“小球”,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特征;春天栽下的一棵小树现在不但长高了,枝头上还挂了几个果实,体现了生物生长和繁殖的特征;树上的七星瓢虫正在捕食叶片上的蚜虫,这体现了生物需要营养物质的特征。
(2)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其中光照、温度等属于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
(3)植物体内的输导组织有导管和筛管组成,导管和筛管像细长的细丝从植物的根到茎、叶、花、果实都有分布,因此植物体内的输导组织贯穿植物体全身,是上下相通的,从而完成物质的运输。实验中的冬青的枝条、白色的百合花、长有幼嫩豆荚的枝条放入滴有红墨水的水中,过一段时间,发现冬青枝条的木质部和叶脉都变红了,百合花和豆荚也变红了,通过以上实验现象可以感知,植物体内分布着输导组织的器官有茎、叶、花、果实。
(4)单细胞在生物,如草履虫、衣藻等。其全部的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多细胞生物每个细胞都能独立进行生命活动,这说明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故答案为:(1)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长和繁殖;生物需要营养物质
(2)非生物
(3)茎、叶、花、果实 (或“茎、花、果实”,或“叶、花、果实”,多答、少答、错答均不得分 )
(4)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6.【解答】解:(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即图中的甲,能够通过C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因为它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进而通过多条途径进行碳循环。
(2)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动植物通过A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分解者将动植物的遗体通过B分解作用分解为二氧化碳等物质,这些物质又被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利用;化石燃料中的煤、石油、天然气等通过燃烧的方式释放二氧化碳,因此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
(3)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级消费者,箭头指向捕食者。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此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是:甲→乙→丙→丁。
一些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遗物(枯枝落叶、动物粪便等)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促进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戊表示的生物是分解者,在物质杏花过程中释放二氧化碳,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
(4)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发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据图分析,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措施有:①大力植树造林 ②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等。
故答案为:
(1)甲(或生产者或绿色植物);C
(2)二氧化碳;A、B。
(3)甲→乙→丙→丁;释放二氧化碳,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
(4)①大力植树造林; ②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
27.【解答】解:(1)“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春,体现了生物用种子繁殖后代的生殖现象;“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出生后才有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后天性的复杂反射.因此,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反映了生物的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说明环境温度影响生物;草和豆苗相互争夺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等,因此属于竞争关系,所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诗句中体现出豆苗与杂草间的生物关系是竞争关系,体现了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
(3)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所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包含的食物链:稻→虫→蛙;“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直接可以看出螳螂吃蝉,黄雀吃螳螂,但不构成食物链,根本原因是没有生产者。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中国明代介绍栽培植物的著作《群芳谱》中有记载:“谷雨,谷得雨而生也”,谷雨前后,适于播种与移栽植物,这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分对生物的影响,即环境影响生物。
故答案为:(1)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温度;竞争;
(3)稻→虫→蛙;生产者;环境影响生物。
28.【解答】解:(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
(2)生物圈中大多数的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除草能帮助草苗木更好的生长,杂草与苗木之间相互争夺阳光、水分等,二者存在着竞争关系。如果不及时给花草树木浇水和施肥,则会生长缓慢、植株矮小,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3)一些苗木冬天需要搬入暖棚,这说明植物的生存受到温度的影响。即环境影响生物。
(4)“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对环境的影响,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生物影响环境。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
故答案为:(1)非生物; 生物
(2)竞争;生活需要营养;
(3)环境影响生物
(4)生物影响环境
(5)形态结构、生理特征
29.【解答】解:(1)、“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二者包含的生物特征是生物都能繁殖。
(2“穿花蛱蝶深深见”体现的是蝶类在采食花粉,包含的是生物特征是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3)、“新叶催陈叶”,树木落叶,说明生物能排出体内的废物。红杏出墙是杏树受墙外阳光照射的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说,红杏出墙表现了生物具有应激性的特征。
(4)鲸鱼形成的喷泉是表示鲸鱼在呼吸,体现的是生物具有呼吸现象;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鲸鱼的后代与它们的妈妈长得相似,是遗传现象,不同是变异现象。
(5)自然界中的生物有很多,我们要灵活的对其进行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可以分为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图中1和5是植物,2、3、6是动物,4是微生物。
(6)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故答案为:(1)生物都能繁殖;
(2)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3)生物能排出体内的废物;生物具有应激性;
(4)生物能呼吸;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
(5)形态结构特征;植物;
(6)细胞。
30.【解答】解:(1)仙人掌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因此仙人掌属于影响澳大利亚地区其他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中的生物因素。人掌在澳大利亚能迅速蔓延并占领大片土地,成为当地的一大灾难,说明生物能够适应环境,同时也能影响环境。
(2)由于人们使用冰箱中的氟利昂导致大气中的臭氧层发生破坏,这是生物影响环境。
(3)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人们从仙人掌的原产地引进了吃这种植物的昆虫,这才遏制住仙人掌的蔓延.说明昆虫是影响仙人掌生活的生物因素.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仙人掌与澳大利亚地区其他植物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引进的昆虫取食仙人掌,它们之间形成捕食关系。图中A是“同步性变化”表示的共生关系,B图是“先增加的先减少,后增加的后减少”表示的捕食关系,C表示的竞争关系。
故答案为:(1)适应; 影响;
(2)生物影响环境;
(3)生物;捕食;B;竞争;C。
选项
生物特征
实例
A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含羞草受到触碰叶片合拢
B
生物能排出体内废物
人体排尿
C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植物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
D
生物能适应环境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01 生物与环境 人体健康——2024浙江中考科学(省统考)分类专练,文件包含专题01生物与环境人体健康原卷版docx、专题01生物与环境人体健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湖北省中考生物复习专练——专题4生物与环境解析版,共21页。
这是一份2021年山东中考生物复习专练——专题16生物技术,共24页。